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文瑞 《中外医疗》2011,30(21):30-31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3种深静脉置管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将我院透析治疗中心2009年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分析比较3组临床效果。结果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3种置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0.00%、95.00%、97.50%,组间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22.50%、22.50%,经统计学处理,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其他2组比较,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进行血液透析慢性肾衰患者临时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杨榆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381-2382
目的:探索右颈内静脉穿刺永久性置管术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提高右颈内静脉穿刺永久性置管术的成功率。方法:69例75次血液透析患者均采用美国kendall公司生产的永久性导管仰卧位静脉穿刺置管。结果:右颈内静脉穿刺永久性置管血流量充足,透析效果满意,穿刺成功率达94.7%,并且具有不影响患者活动的优点。结论: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血液透析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一种较好选择,特别适合高龄、糖尿病等血管条件差和心功能不全及预期寿命有限患者。  相似文献   

3.
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前提之一,对于短时急诊血液透析以及需维持血液透析但尚未建立动静脉内瘘等长期血管通路的患者,通常以中心静脉置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1、2],目前大部分医师采用颈内静脉置管,其有效血流量和透析充分性已得到公认[2].虽然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作为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其穿刺置管方法以及导管的护理仍然值得改进,我院对100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获得满意效果,现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诊血液透析不同血管通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急诊血液透析时最佳的建立血管通路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成都铁路局中心医院及华西附一院肾内科因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行急诊血液透析的住院病例。结果301例患者因病情需要急诊血液透析接受了340例次血管通路的建立。直穿1次成功率75.0%,透析时能提供血流量>180ml/min者50.0%,不能保留。深静脉置管成功率98.0%,透析时均能提供>180ml/min的血流量,平均保留时间21.6d。深静脉置管中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23.5%,其中颈内静脉置管的发生率为13.9%,与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血流量好,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影响患者活动,应作为急诊血液透析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股静脉置管方法操作方便,相对安全,但影响患者活动。锁骨下静脉不易定位,且可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尽量不作临时血管通路。直穿不能保留,不能提供有效的血流量,对血管损伤大,不建议作为急诊血液透析时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疗法的血管通路一般采用动静脉内瘘的方法,但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应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建立通路,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开机透析,为抢救患者宝贵的时间,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我院自1998~2002年3月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血液透析中,置入双腔导管建立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的最佳置管途径。方法:将185例血液透析患者分3组,分别采用颈内静脉(95例)、颈外静脉(65例)、股静脉(25例)途径建立长期导管,比较不同置管途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并发症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4.74%、93.84%、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并发症比较,其中误入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并发症差异不大;置管期间并发症颈内静脉组与颈外静脉组无明显不同(P>0.05),股静脉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内静脉是血液透析长期置管的首选途径;颈外静脉可作为置管的第二级血管;尽可能不选择股静脉途径置管。  相似文献   

7.
邓杰  吴兆祥  胡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2):146-146,148
颈内静脉插管自1965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此方法简便易行,插管后血流量充分,可以及时解决病人的急症透析通路,至今仍是公认的首选理想的短期透析通路.但由于手术方法和护理原因造成严重并发症,目前在临床尚未广泛应用.我们对本院2001年4月至2002年4月间,107例血液透析等待肾移植患者或需急诊血液透析患者63例进行69次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手术及短期留置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以探讨本院采用的右颈动脉三角颈内静脉低位穿刺置管方法的安全性及鞍在血液透析等待肾移植患者和需急诊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超声定位引导经皮穿刺和传统盲法穿刺进行比较,探讨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cuff导管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例已实施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应用Seldinger技术,使用cuff导管建立长期透析通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超声引导组:应用GE公司的麻醉超声诊断仪对右侧颈部进行超声探查,并对颈内静脉进行定位或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对照组:以传统的体表标志定位后实施穿刺置管。观察超声探查颈内血管的情况,比较两组颈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操作时间和并发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和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引导组有2例穿刺前超声探查发现颈内静脉内有血栓形成,1例超声发现右侧颈内静脉闭锁,改其它血管通路穿刺,另15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23.35±6.83)min,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2例一次穿刺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28.36±7.62)min,试穿误入动脉4例,颈部血肿发生2例。与对照组比较,超声引导组具有穿刺次数较少,操作时间较短以及并发症少的特点(P<0.05)。结论:超声定位和引导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留置cuff导管建立长期透析通路能避免穿刺、置管过程中造成的组织损伤,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对于穿刺前颈内静脉反复穿刺置管的患者,超声探查还有助于检查血管的内部结构,及时发现血栓,避免因穿刺置管导致血栓脱落的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郎爽   《中国医学工程》2012,(7):158-159
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常见问题的护理对策。对22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在透析时血管通路出现的导管堵塞、感染、脱出等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治疗,保证了血管通路的通畅,延长颈内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颈内静脉置管的方法和优点。方法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体表位置容易掌握。16例尿毒症患者采用经皮隧道植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结果695例患者穿刺置管710例次,其中645例患者穿刺成功,成功率90.8%,37例患者透析4~49d后出现感染,占透析患者总数6.4%,31例穿刺针误入右颈总动脉,占患者总数4.5%,须拔针,充分压迫止血。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血管损伤小,留置时间长,尤其适用于慢性肾衰竭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前的初期血液透析阶段,也适用于危重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时可以采用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解决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要留置透析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根据颈内静脉解剖特点经验性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B组采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穿刺一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50%,总成功率80%,术后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20%。B组40例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87.5%,总成功率100%,术后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能明显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减少穿刺的次数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石丽丽  王夏莲 《医学综述》2011,17(18):2866-286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措施。方法 14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62例,股静脉置管60例,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18例,对其置管方法、并发症及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临时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使用时间3~65 d;18例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使用时间为6~30个月;透析时血流量200~260 mL/min。其中1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8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渗血;10例患者出现血流不畅或血栓形成;2例患者发生导管脱落。结论深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导管血栓形成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封管方法、严格的无菌操作、尿激酶溶栓和抗生素的应用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需血液透析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共123例,分成传统体表标记定位盲性穿刺置管的对照组(Ⅰ组)55例和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试验组(Ⅱ组)68例。Ⅰ组依据体表解剖标记定位,行右颈内静脉中路法穿刺置管,Ⅱ组术前超声定位,并标记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记录两组的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成功置管所需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Ⅰ组误伤动脉4例、血肿3例,血、气胸各1例;Ⅱ组仅发生血肿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Ⅰ组与Ⅱ组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成功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81.82%、70.82%、18.18%、16.36%、18.2±1.5 min和98.53%、95.59%、1.47%、1.47%、12.7±1.3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应用单针双腔静脉留置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在急性肾衰及尿毒症诱导期进行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单针双腔静脉导管共35例,其中急性肾衰15例,慢性肾衰17例,药物中毒3例。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法作颈内静脉置管。结果 34例成功建立血管通路,1例误穿入动脉;平均血流量达(221±45)ml·min1,平均留置(26±9)d。结论 该方法简单,操作快捷,留置时间长,使用方便,并发症少,适用于急诊透析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腔颈内静脉置管作为临时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2008年154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用局麻下selding技术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建立临时血透血管通路的临床资料,观察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实施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术154例,其中149例患者穿刺插管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6.75%;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为1~1.5个月,应用良好;感染发生率为4%,感染发生时间多在颈内静脉置管术后3周,常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枯草杆菌(1例)、鲍氏不动杆菌(1例),其中1例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给予拔管。血栓形成5例,发生率为3.36%。局部渗血、血肿形成7例,发生率为4.7%。结论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是一项安全、有效、方便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对于需要临时留置导管者,是一项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时几种临时血管通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寻找急诊血液透析时最佳的建立血管通路的方式。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4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及上海长征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使用临时血管通路进行血透的患者。结果共438例患者接受临时血管通路的建立。直穿1次成功率75.4%,透析时能提供血流量〉180ml/min者69.9%,不能保留。深静脉置管成功率97.5%。透析时均能提供〉180ml/min的血流量,平均保留时间31d。深静脉置管中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27.7%),其中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最低(19.6%),股静脉置管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最高(36.8%)。结论颈内静脉置管血流量好,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影响患者活动,应作为急诊血液透析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7.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在置管及使用情况中的优缺点。方法采取回顾性的对照研究,438例需紧急血液透析患者中先后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342例,颈内静脉置管96例。观察对比两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锁骨下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颈内静脉93%,两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率为5.9%,颈内静脉5.6%,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平均58.5d,明显长于颈内静脉置管35.4d(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导丝未入上腔静脉8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静脉回流不畅在锁骨下静脉置管11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及脱管发生率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选择颈内静脉穿刺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应根据术者穿刺技能的熟练程度、患者的要求而定,两者各有其优劣。欲在右上肢造瘘时严禁在右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经验,使临床合理选择插管方式.方法:观察分析经颈内静脉置管42例和股静脉置管63例的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透析效果、相关并发症.结果:经颈内静脉置管的血流量优于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长于股静脉置管,透析效果无明显差异,相关并发症少于股静脉置管.结论:对于操作熟练者而言,经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但操作者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插管方式,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4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股静脉置管,对其成功率、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一次性成功率达96.8%(362例),96.0%(359例)患者血流量能达到200ml/min以上,误穿动脉导致局部血肿发生24例,局部按压45min自行吸收;局部渗血11例,局部压迫后止血。导管相关感染,使用肝素盐水+抗生素混合封管后,均能消除症状。发生导管静脉血栓形成可用尿激酶溶液溶栓处理。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可适用于急性肾衰、手臂内瘘成熟前需要过渡通路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肾科2015年透析患者200例,按就诊序号2∶1比例分为超声定位组(A组)132例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组(B组)68例,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第1针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置管后2周内感染情况、血肿、误穿动脉).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置管成功率均是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第1针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0%和93.3%,高于B组70.0%和62.5%;A组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穿刺平均时间分别为(7.15 ±2.59) min和(7.43 ±3.29) min,与B组的(11.24 ±6.49)min和(12.80±5.78) min比较,A组明显少于B组(P<0.05);并发症(血肿)A组1例(0.7%),明显少于B组并发症(血肿、误穿动脉)4例(5.8%);置管2周内感染率A组3例(2.2%)低于B组5例(7.3%).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可以提高第一针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在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