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X线及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X线及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影像资料,病初6例摄胸部X线片,其中4例复查,1例行胸部CT检查.结果 6例病初胸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实质浸润和间质改变,其中实质浸润累及双肺3例,左肺3例;肺门增大3例.病程中复查4例,影像表现变化较快,与临床表现一致.CT检查表现为双肺中内带实变和磨玻璃密度影、胸膜下小结节影,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增大,右侧胸腔积液.结论 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X线及CT表现有一定特点.最终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 18例终末期肺病患者接受单肺或双肺移植,肺移植术后常规胸部MSCT平扫后,再对扫描图像进行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建(MPR),观察移植肺实质变化的细微结构和支气管并发症等.结果 18例患者中,移植肺再灌注水肿7例,CT表现为毛玻璃片样影及胸腔积液、局限性肺实变.急性排斥反应5例,CT表现为毛玻璃片样影、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扩张伴管壁增厚、胸腔积液.慢性排斥反应1例,CT表现为毛玻璃片样影,支气管或细支气管扩张伴管壁增厚、小叶间隔增厚、胸腔积液.吻合口狭窄5例.所有患者移植后肺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结论 MSCT肺部薄层重建图像可清楚显示终末期肺病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肺内改变并准确对其评估;MSCT可作为肺移植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的重要检查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登革热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临床确诊的登革热患者的胸部CT资料。结果胸部CT中,17例表现为阴性,58例有阳性表现,主要表现有肺间质病变、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肺大泡,其中肺间质实变的表现有磨玻璃样改变17例,双侧肺纹理增多14例,肺小叶间隔增厚15例,长索条9例,胸膜下线7例,气腔结节6例,另外,胸腔积液22例,叶间胸膜积液3例,肺大泡5例,胸膜增厚4例。结论登革热的胸部CT表现以肺间质病变等为主要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对登革热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肺部浸润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本院确诊的老年急性白血病肺部浸润的患者做CT扫描,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急性白血病肺内浸润以病变的多形态性和弥漫性分布为特征,表现为肺纹理间质性改变(56%)、实变影(32%)、结节影(20%)、磨玻璃影(52%)、小斑片影(16%);老年急性白血病肺部浸润的患者常伴有肺外浸润,表现为胸腔积液(58%)、胸膜增厚(36%)、纵隔淋巴结肿大(48%)以及骨骼的改变(2%).结论 CT能清晰显示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肺部浸润病变的特点和范围,其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但需结合临床,做出相应诊断.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表现(附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X线及CT表现. 资料与方法 26例ARDS均行X线检查,其中18例有2~6次胸部X线检查,2例同时行CT扫描. 结果初次检查,正常7例,肺纹理增多8例,毛玻璃样表现11例,胸腔积液6例.复查显示随着检查时间不同,上述肺内表现逐渐演变,数周后可以转归为网格状肺纹理. 结论胸部X线片对于ARDS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可用于ARDS的诊断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的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临床治疗后转归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AIDS合并PM感染患者的胸部X线和CT表现,并与病灶的吸收时间、体内PM的转阴时间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AIDS合并PM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①斑片或大片状渗出病变为主型13例;②结节病变为主型14例;③双肺弥漫粟粒病变为主型4例;④肿块病变为主型4例;⑤双肺肺气囊为主型2例;⑥双肺弥漫磨玻璃样改变为主型3例;⑦双肺弥漫网织状纹理增粗并淋巴结增大2例,仅见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仅见胸腔少量积液1例.(2)影像学表现与转归:①患者体内PM转阴时间早于胸部病变吸收时间;②粟粒病变为主型患者体内PM转阴的时间长于渗出病变、肿块病变为主型者;③肿块病变为主型患者病变吸收时间长于渗出病变、结节病变及弥漫粟粒病变为主型者;④双肺弥漫磨玻璃样改变和网织状纹理增粗并淋巴结增大患者死亡率最高,其次为肺部结节型患者,再次为渗出病变为主型患者.上述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IDS合并PM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多样,X线平片和CT检查能反映AIDS合并PM感染的病变转归情况;根据不同的影像学表现选择复查时间,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人重症甲型H1N1流感性肺炎的胸部影像学特点、变化规律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性肺炎的胸部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R检查摄片, 6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1例做平扫及增强检查.9例患者均复查平片2~12次,平均3.5次,复查CT 2~3次,平均2.5次.结果 双下肺野肺纹理呈枯树枝样增多5例,双肺弥散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和双下肺野实变病灶4例.病变变化迅速.加重出现多病灶、肺透亮度减低,累及双肺多部位及胸膜2例.好转完全吸收6例,出现两肺纤维化1例.结论 成人重症甲型H1N1流感性肺炎的胸部影像学有一定的特点及变化归转的规律,在指导临床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同级别甲型H1N1病毒性流感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甲型H1N1病毒性流感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表现对此病分级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院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286例行胸部X线检查,其中8例行胸部CT平扫,1例危重病例进行预后胸片及CT扫描追踪.对甲型H1N1病毒性流感患者一般病例、重症病例及危重病例的胸部X线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6例中一般病例263例,其中235例自发病至出院胸部均未出现异常表现,28例最初X 线表现以肺内轻微渗出为主;重症病例13例,其中8例以间质浸润为主,5例以局灶性斑片状高密度影为主;危重病例10例,其中7例以肺实变为主,2例局限性斑片影伴胸腔积液,1例呈毛玻璃样影,1例危重病例预后随诊肺内有纤维条索形成.结论 甲型H1N1病毒性流感患者一般病例肺部表现轻或正常,危、重病例表现为间质浸润和肺实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纤维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8年临床收治确诊的16例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患儿的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6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 16例患儿支气管镜检取出或吸痰吸出灰色胶冻样支气管树样物,胸部影像表现为肺纹理增强16例,肺实变8例,肺不张10例,肺透亮度增高8例,纵隔积气及皮下积气3例,气胸1例,胸腔积液1例.结论 儿童纤维素性支气管炎影像表现与支气管异物表现类似,可分为肺炎型、肺不张型及混合型三型,正确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8例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归纳为:①肺挫伤36例,影像学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伴有斑点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大片状密度增高影;磨玻璃样改变;②肺撕裂伤22例,影像学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空洞样团块影;边缘模糊的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其内夹杂密度减低区,囊腔内可见气-液平面;③肺血肿10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团块影,边缘尚清楚,可有分叶,周围略高于中心.肺外表现:血气胸28例、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15例、单纯性气胸6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诊断和动态观察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最佳方法,典型的肺实质损伤单凭X线平片、CT、外伤史即可诊断,但CT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MSCT表现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部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百草枯中毒时肺实质、肺间质均可受累。36例出现磨玻璃征和肺实变影,17例显示晚期肺纤维化。62例肺部CT表现与中毒剂量、检查时间相关。结论:百草枯中毒肺部损害具有明确的MSCT影像特征。早、中期以肺实质损害为主要CT表现,晚期以肺间质损害为主要CT表现。MSCT对判断肺损害、评估临床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真菌病的临床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1例肺真菌病(穿刺/手术/支纤镜病理证实16例,痰培养及临床证实5例)的X线、CT表现。20例行胸部X线及CT检查,1例仅行胸片检查。结果:肺曲霉菌6例,肺隐球菌8例,肺念珠菌2例,肺毛霉菌3例,肺放线菌2例。左肺6例,右肺6例,双肺多发9例。多发病灶常位于胸膜下,且以两肺中下叶受侵最常见。呈单/多发结节或肿块/空洞10例;呈单/多发斑片影者4例;斑片与结节/空洞影混合者7例。晕征、新月征、洞中球征/滚珠征/悬球征/洞中丝征为本病较为特征性表现。结论:影像学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疑似者应及时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早期综合评估及6个月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36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均于介入治疗后1周及6个月行MSCT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根据MSCT延迟扫描将患者分为A、B、C组,分析不同组别的图像特点。结果:36例患者中,早期扫描检出早期灌注缺损(early defect,ED)3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32例,30例表现为心内膜下,2例为透壁性,ED区域CT值(45.32±15.32)HU,明显低于正常心肌。延迟扫描检出孤立性心内膜下晚期增强(late enhancement,LE)18例,心内膜下残余灌注缺损(residual defect,RD)和心外膜下LE 4例,单纯心内膜下RD 12例;LE区域CT值(105.85±16.23)HU,明显高于正常心肌;RD区域CT值(39.24±8.36)HU,明显低于正常心肌。A组ST回落程度(63.2±7.1)%明显高于B、C组,C组(44.3±3.5)%明显高于B组;B组CT梗死容积(13.2±4.1)%明显高于A、C组;B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41.2±7.2)mm3明显高于A、C组。结论: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SCT双期扫描图像表现出不同的强化方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急性心肌梗死6个月左心室重构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PAP患者的临床和X线胸片、常规CT和HRCT资料。结果:X线表现:双肺云絮状密度增高阴影(29例);以下同常规CT表现:弥漫性、地图样、片状磨玻璃影(29例);HRCT表现:"碎石路征"(21例),"地图样"病变(29例),"空气支气管征"(18例)。结论:①X线胸片能发现PAP病变,但缺乏特征性。②常规胸部CT扫描对于诊断PAP有帮助,是胸片的重要补充检查方法。③"碎石路征"、实变区细小而少的"空气支气管征"和"地图样"病变,是PAP在HRCT上的典型表现。④肺泡灌洗:是最关键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宁刚  陈荟竹   《放射学实践》2011,26(4):385-389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分析小儿卵巢肿瘤的影像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7例女性患儿共34个卵巢肿瘤病例资料,年龄1.1-18.0岁,平均(11.7±5.1)岁;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肿瘤扭转的急腹症患儿仅行平扫。结果:CT表现为单纯囊性肿瘤11个(11/34,占32.35%),实性肿瘤有9个(9/34,占26.47%),囊实性肿块14个(14/34,占41.18%)。增强扫描后有29个卵巢肿瘤可见卵巢血管蒂征,占87.88%。12例可见腹水,4例有腹膜种植。9例淋巴结肿大,5例出现肝肺等远处转移。钙化15个,13个畸胎瘤均见钙化,同时可见钙化及脂肪成分者11个,2个畸胎瘤未见确切脂肪成分。结论:CT扫描易于显示肿瘤囊实性、钙化及脂肪成分以及卵巢静脉的走行等征象,对于小儿卵巢肿瘤的定位、定性及协助分期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骨关节病的X线及CT表现特征。方法:对73例92个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骨关节病的X线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3例均拍摄标准的骨盆前后位X线片,42例行CT扫描。X线片上测量反映髋臼发育的指标:外侧中心边缘角(LCE角)、臼顶倾斜角(AI角)、髋臼角(Sharp角)及股骨头突出指数(FEI)。结果:92个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骨关节病的X线改变为:髋臼发育不良及继发性骨性关节炎,均符合髋臼发育不良的测量指标。42例53个髋CT显示髋臼顶发育不良16髋,髋臼前部发育不良28髋,髋臼前后部均发育不良9髋。结论:髋臼浅小、倾斜及髋臼关节面下囊变、股骨头骨赘是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骨关节病的常见及较特征性的表现,CT能够比X线片更早且更详细显示。髋臼指标测量能够量化评估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双源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赟  李玉华  薛建平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87-1089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26例疑为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双源CT头颈部血管造影,应用MIP、VR及双能量(DE)去骨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其中32例经DSA或手术证实。结果:126例均获得高质量图像,除11例阴性及15例正常变异之外,发现血管异常100例(动脉狭窄71例,动脉闭塞17例,动脉瘤9例,Sturge-Weber综合症2例,左颈内动脉缺如、发育性静脉异常、大动脉炎及Moyamoya病各1例)。检查结果与DSA基本一致。所有病例均可清晰显示脑血管主干及其Ⅰ~Ⅱ级分支,其中119例可显示大脑中动脉Ⅳ~Ⅴ级分支。结论:DSCT头颈部血管造影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胸部健康体检的价值。方法:采用低剂量螺旋CT对1 953例参加健康体检者行胸部扫描,观察肺部、心血管、胸壁(软组织、骨骼)及上腹部的病变。结果:1953例被检者,304例检出肺内非钙化结节,其中21例诊断为肺癌,早期肺癌20例(95%);全部被检者冠状动脉钙化阳性者275例,阳性率为14.1%;胸主动脉钙化阳性者371例,阳性率为19.0%;胸椎骨质增生56例,胸椎压缩骨折8例;乳腺癌1例;脂肪肝23例,肝囊肿10例。结论:采用低剂量螺旋CT胸部体检,不仅可以检出早期肺癌,还可以检出冠状动脉和主动脉钙化斑块、胸壁病变及上腹部病变。一次胸部CT筛查可以检出多脏器具有临床价值的疾病。  相似文献   

19.
贾红明  崔冰  左六二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99-1101
目的:探讨经静脉应用毒品致胸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8年间28例临床收治证实的经静脉应用毒品致胸部病变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两肺纹理增粗、多模糊5例,浸润性斑片状、片状模糊阴影X线胸片12例、CT14例,结节影X线胸片16例、CT17例,空洞影X线胸片10例、CT13例,肺气囊X线胸片17例、CT19例,心脏增大6例,胸腔积液X线胸片6例、CT12例,液气胸3例,6例CTPA显示肺动脉充盈缺损2例(2/6)。多种形态病灶并存。本组除5例仅1种改变外,余23例均出现两种以上病变,病灶分布肺外周或胸膜下,主要在中下肺野。结论:影像学检查是静脉应用毒品致胸部病变重要的检查方法,多发周边或胸膜下的气囊、结节伴或不伴空洞是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脑转移的CT特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4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型肺癌伴发脑转移患者均经脑部CT检查,回顾性分析了所有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46例中,腺癌19例(41.3%),鳞状细胞癌9例(19.6%),腺鳞癌4例(8.7%),类癌2例(4.3%),未明确病理类型者12例(26%)。在CT像上,单发18例,多发28例,瘤周水肿见于21例,坏死囊变10例,结节状36例。结论肺腺癌容易发生脑转移,CT增强扫描有助于肺癌脑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