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与变化,分析影响证型的相关因素,为中医药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共96例PD患者,记录病史、症状体征与舌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一患者当中医证型发生变化时进行连续性观察,并观察中医证型与透析龄、临床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证型分布: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分别占43.8%、26.0%,标实证依次为湿浊证、血瘀证、风动证、湿热证、水气证,以湿浊、瘀血证多见;(2)证型的变化:血瘀、湿热、湿浊等标实证可随病情发生变化;(3)证型与透析龄的关系:透析龄<24个月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证与湿浊证多见,透析龄≥24个月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血瘀、风动证较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5);(4)证型与临床合并症的关系:发生腹膜炎与非腹膜炎时比较湿热证增多,脾肾阳虚证减少,发生容量超负荷与非容量超负荷时比较水气证明显增多,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本虚证中阴阳两虚、脾肾阳虚证患者血Hb明显下降,血CRP升高,阴阳两虚证血Alb下降,脾肾阳虚证血iPTH升高,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血TG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实证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的中医证型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与脾肾阳虚证为多,标实证主要为湿浊、血瘀证,透析龄、临床合并证及某些实验室指标是影响中医证型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300例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包括非透析患者126例、血液透析患者114例、腹膜透析患者60例,按SGA评分方法分为轻、中、重度营养不良,根据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分析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微炎症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亚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较其他三组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湿热证及热毒证亚组血清hs—CRP、IL-6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1或P〈0.05),湿热证亚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或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hs—CRP、IL-6、TNF—α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与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及湿热、热毒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慢性前列腺炎(CP)中医证型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BPH伴CP患者进行研究,于治疗前将其分为7种中医证型,对各证型患者的年龄、病程、前列腺质量、残余尿量、PSA水平、尿流率和IPSS评分等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性分析。结果:经统计,肾阴不足证与前列腺质量呈正相关,与尿流量和IPSS呈负相关;肾阳亏虚证与年龄和前列腺质量呈正相关,与IPSS呈负相关;湿热下注证与PSA呈正相关,与病程、前列腺质量和尿流率呈负相关;脾气虚弱证与前列腺质量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肝郁气滞证与病程呈正相关,与年龄、前列腺质量和残余尿量呈负相关;气滞血瘀证与病程和IPSS呈正相关,与残余尿量呈负相关;肺热气闭证与年龄、尿流率和IPSS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BPH伴CP的各种中医证型与其临床症状具有密切联系,通过分析临床客观指标能为准确鉴别中医证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医肾心相关理论与慢性肾衰竭并心脏病变证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率的上升和人口老龄化,慢陛。肾脏病(CKD)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明显升高。近年流行病学研究揭示,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10%左右,心血管病是CKD患者首要死亡原因,约占全部死亡的44%~51%。慢性。肾脏病及相关心血管病已引起了全球重视,同时人们也十分关注中医对该病的认识与治疗。兹简要论述慢性肾衰竭并心脏病变之证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71例非透析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用彩超测定其颈动脉内-中层(IMT)厚度,同时测定血炎症因子、前白蛋白(PA)、肾功能、血脂、年龄、血压及中医证型对他们与IMT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非透析CRF患者颈动脉IMT增厚阳性率38.03%,IMT增厚组炎性因子高于不增厚组(P〈0.01),PA低于不增厚组(P〈0.05),IMT增厚组的年龄(P〈0.05)、高血压例数(P〈0.05)均高于不增厚组,而Scr、BUN、尿酸及血脂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IMT增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组38.03%患者有颈动脉IMT增厚,说明非透析的CRF患者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IMT增厚除与微炎症状态、低血PA有密切关系外,还与高血压和年龄有明显的关系,而与Scr、BUN、尿酸及血脂无明显关系,IMT增厚与中医证型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IgA肾病增生硬化型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病理改变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06年06月—2016年06月期间在杭州市中医院行肾组织活检确诊为IgA肾病增生硬化型的84例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五型,比较五型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改变的不同,分析中医证型与尿蛋白转归、血肌酐变化、是否接受透析的相关性。结果:溺毒证患者的血肌酐高于其他组(P<0.05)。风湿证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大于肾虚症组、瘀痹证组、肝风证组,而白蛋白小于肝风证组(P<0.05)。瘀痹证、风湿证患者肾活检病理中新月体形成率高,分别为77.8%、75%。经过2年的随访,辨为风湿证患者蛋白尿缓解率为93.1%,高于溺毒证及肝风证组(P<0.05)。3例(15%)溺毒证患者接受透析治疗。结论:风湿证患者尿蛋白多,治疗上需更应积极,溺毒证、肝风证患者预后更差,更要加强中药的活血祛瘀、泄浊解毒以及平肝熄风之力,以期延缓肾脏病的进一步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采用相应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预防及延缓D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提供一定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近5年的DKD患者326例和T2DM组患者36例,同时选取东直门医院国家部体检科健康者30例,测定所有入组患者的血脂...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慢性肾衰竭(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的一个临床综合征。据统计,每1万人口中,每年大约有1~1.5人发生慢性肾衰竭。中医药对于延缓肾衰竭以及改善替代疗法带来的副作用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尤其是反映中医特色的辨证施治方法,其疗效大大超过了单味药或某些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将3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阳)、阴阳两虚4种本证组和兼湿证、兼瘀证、兼痰瘀证3种标证组,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T3、T4、FT3、FT4、TSH,分析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关系。结果:随着糖尿病肾病中医本证证型从阴虚燥热型向脾肾气虚(阳)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的逐渐发展,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病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组与组间存在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其主证以阴虚燥热型为主,标证以无兼证为主;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主证以阴阳两虚型为主,标证以痰瘀证为主。结论:甲状腺功能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液粘滞综合征与中医血瘀证的关系。方法 :12 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血瘀证组 89例 (轻 11例、中 35例、重 4 3例 )和非血瘀证组 32例 ,另设 ,健康对照组 4 0例 ,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血液粘滞综合征的分类分级。结果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变 (P <0 .0 5~ 0 .0 1) ,表现为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凝指标 (纤维蛋白原、体外血栓长度、体外血栓干重 )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血瘀证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凝指标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 (P <0 .0 5~ 0 .0 1)。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粘滞综合征可表现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血液高 -低粘滞综合征、血液低 -高粘滞综合征。血瘀证患者血液粘滞综合征主要表现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和血液高 -低粘滞综合征 ,血瘀证患者的血液粘滞综合征的积分值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 (P <0 .0 1)。慢性肾衰竭血瘀证的分度与血液粘滞综合征的分级呈正相关 (r =0 .92 ,P <0 .0 1)。结论 :慢性肾衰竭血瘀证患者处于高凝、高聚、血栓前状态。慢性肾衰竭血瘀证患者血液粘滞综合征主要表现为BHS、BHLS。慢性肾衰竭血瘀证及其分型与慢性肾衰竭  相似文献   

11.
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和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观察临床和病理资料、实验室指标,并分别进行活动性指数(AI)、慢性指数(CI)和狼疮病情活动程度积分(SLE-DAI积分)评分,综合以上资料与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5例病例中,中医辨证分型以阴虚内热型最多见,共41例;肾脏病理表现为Ⅳ型者共81例,无Ⅰ型和Ⅵ型的肾脏病理改变的病例;SLE-DAI积分以LN重度活动(SLE-DAI≥15分)为主,有86例,病情无活动者(SLE-DAI≤4分)仅有1例,属中医的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的AI值明显小于其他4型的AI值,CI值明显小于脾肾阳虚及阴虚内热型的CI值,而脾肾阳虚的AI、CI值均明显大于肝肾阴虚型的AI、CI值。结论: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与SLE-DAI积分、AI、CI之间存在相关性,与肾脏病理类型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因其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被称为“无形杀手”。骨转换标志物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有助于了解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状态、预测骨折风险、监测疗效。骨质疏松不同中医证型之间骨转换标志物存在差异,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对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与骨转换标志物进行相关研究将为中医药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及客观证据支持。本文综述了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证型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现代化辨证论治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32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及化验指标相关性,探讨中医证型在推断IgA肾病病情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6月~2016年09月间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232例住院病例,中医证型分布、化验指标及病理特点,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各证型间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232例IgA患者中以女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为0. 52∶1;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为主,阴阳两虚型最少;各证型中最多见的西医诊断是慢性肾炎,以脾肾阳虚型占比最高;肝肾阴虚型临床以尿检异常为多见,气阴两虚型多见肉眼血尿。各证型间Lee氏分级中均以Ⅲ级为主,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脾肾阳虚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 <0. 01)。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肺)肾气虚型患者β2微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P <0. 01),各证型间肌酐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证型分布与化验指标及肾脏病理有一定的相关性,脾肾阳虚型患者较其余组进展愈快,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炎性因子与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0例,其中血脉瘀阻组45例,湿热毒盛组45例,测定血清中白介素1(IL-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分析不同炎性因子与动脉硬化闭塞证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血脉瘀阻组IL-1为0.246±0.442,湿热毒盛组为0.258±0.568,二组间无差别(P0.05)。血脉瘀阻组Hs-CRP为3.718±3.888,湿热毒盛组为12.105±9.807,两组间差别明显(P0.01)。血脉瘀阻组TNF-α为1.664±0.147,湿热毒盛组为1.704±0.284,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Hs-CRP与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证型关系密切,可作为判定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证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演变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309例慢性肾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希望通过中医辨证,为本病的预防及中医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及视点;既坚持中医理论的指导:又结合现代医学及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中医“证”的现代医学系统微观研究,确定与证候密切相关的微观指标,揭示中医“证”的本质,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发挥辨证论治优势,开拓有效、机制明确的方药,造福患者;有利于进一步确定中医诊疗方案,指导中医规范化用药,推动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前列腺癌77例,分为肺热失宣、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痰瘀闭阻、气血亏虚5种证型.分析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部分(fPSA)、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率(FPSAR)、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重量(W)、最大尿流率(Omax)与证型的关系.结果:痰瘀闭阻、气滞血瘀、湿热蕴结为常见证型,气血亏虚及肺热失宣证型各1例.各证型之间PSA、PSAD、fPSA、FPSAR、Qmax、W,均有统计学差异,而各证型之间年龄上无明显不同.结论:气滞、血瘀、痰凝为前列腺癌常见致病因素.中药治疗前列腺癌应注重行气活血、祛痰利湿.  相似文献   

17.
蔡新  王礼文  何映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3,9(5):396-397,399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症各中医证型与精液及性激素检测结果的关系。 方法 :98例男性不育症病人分成肾阳虚组、肾阴虚阻、痰湿内蕴组、肝郁血瘀组、兼夹证组 5组 ,进行精液常规及性激素检测 ,性激素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结果 :精液常规检查中 ,与肾阴虚组比较 ,肾阳虚组精子密度和活率较低 (P均 <0 .0 1 ) ;肝郁血瘀组精子活率较低 (P <0 .0 1 )、活力也较低 (P <0 .0 5) ;性激素检查中 ,与肾阳虚组比较 ,肾阴虚阻、痰湿内蕴组、肝郁血瘀组睾酮均比肾阳虚组高 (P <0 .0 5) ,其中肾阴虚组的黄体生成素 (LH)、卵泡生成素 (FSH)比肾阳虚组低 (P <0 .0 5 ,P <0 .0 1 )。 结论 :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型与精液常规中精子密度、活率以及血清性激素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肾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结果与西医肾功能分期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的CRF各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作肾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测,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西医肾功能的分期与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分型有明显的关系.随着肾功能的恶化,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分型积分值逐渐增加;中医辨证分型上以虚证为主者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分型多为Ⅰ型或Ⅱ型,而以邪实为主者多为Ⅲ型或Ⅳ型.结论:肾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测能迅速了解病情、指导诊断和治疗,并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医证型与尿动力学参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医证型与尿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152例BPH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肾阴不足、肾阳虚弱、瘀阻水道、脾气虚弱、肺热气郁、湿热下注、痰浊郁结七型,均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152例BPH患者中,肾阳虚弱型71例(46.71%),瘀阻水道型40例(26.31%),肾阴不足型14例(9.21%)。膀胱出口梗阻为III~VI度肾阳虚弱型有58例,瘀阻水道型有38例,其中严重梗阻(V~VI)26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极弱中(n=12),肾阳虚弱型4例,占33.33%(4/12),瘀阻水道型7例,占58.33%(7/12);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弱者中(n=48),肾阳虚弱型为27例,占56.25%(27/48),瘀阻水道型17例,占35.42%(17/48)。结论:BPH中医各辨证分型与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为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提供相应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分期、营养状态的关系,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对126例CKD不同分期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同时通过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的测量评估患者营养状态,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虚证方面,各证型分布情况为脾肾气虚60例(47.6%)、气阴两虚33例(26.2%)、肝肾阴虚14例(11.1%)、脾肾阳虚12例(9.5%)、阴阳俱虚7例(5.6%),随着CKD分期的进展,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比例有减少的趋势,阴阳俱虚证的比例呈增加的趋势。标实证方面,各证型分布情况为无标证56例(44.4%),湿热证31例(24.6%)、湿浊证25例(19.8%)、血瘀证12例(9.5%)、热毒证2例(1.6%),随着CKD分期的进展,无标证的比例逐渐减少,血瘀证比例逐渐增多,湿浊证、湿热证比例也有增多的趋势。结合营养状态分析,阴阳俱虚证患者的TSF、AC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MC也最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评分B级患者的比例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SGA评分为B级的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FS、AC、AMC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D患者证型分布有一定规律可循,与CKD分期的进展可能相关,且与营养状态指标有一定相关性,阴阳俱虚证、血瘀证营养状态可能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