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35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16例;年龄23~80岁,平均52.1岁。肿瘤位于左侧19例,右侧16例;肿瘤直径2~12cm,平均5.3cm。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术前CT诊断为嗜酸细胞瘤3例,肾癌32例。3例行后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开放性经腹肾肿瘤剜除术,20例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另11例行开放性肾切除术。结果:35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尚可。随访3个月~10年,未见复发及转移,其中1例术后4年出现肾功能下降,余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较难;保留肾单位手术是目前最适合的治疗手段,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术前影像学诊断的分析,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我院收治的13例(男9例,女4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1例行肾根治性切除术,肿瘤平均直径(4.2±1.5)cm。术中均未见淋巴结转移,肿瘤位于肾实质内,呈圆形或椭圆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术前临床诊断均为肾癌,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嗜酸细胞瘤。患者平均随访43(7~68)个月,均无复发、进展或死亡。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容易误诊为肾癌。考虑肾嗜酸细胞瘤与肾癌相比预后良好,对于疑似病例,术前诊断应慎重,仔细分析影像学检查资料,必要时行术中冷冻病理学检查以避免不必要的肾切除。  相似文献   

3.
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治(附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12例肾嗜酸细胞瘤,结合文献资料复习讨论。结果:8例肿瘤行肾癌根治性切除,1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随访5个月~6年,均无转移或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瘤系肾脏的良性倾向肿瘤,瘤体中心区星形瘢痕是本病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术前诊断较困难,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治疗以保肾丁术首选,但应密切随访,因为本病易并发肾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痛2例,另2例体检发现。2例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提示占位性病变,超声、CT及肾动脉造影诊断为肾癌。4例均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2例行腹腔镜手术,2例行开放性手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肾嗜酸细胞瘤。术后B超随访6~15个月,4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良性肿瘤,但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与肾癌类似,需病理检查确诊。治疗上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冷冻切片活检可对手术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双侧肾脏占位病变,一侧为囊性占位病变;4例显示单侧肾脏单发囊性占位病变,左肾3例,右肾1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46~68岁,平均56.4岁;肿瘤体积21.84~208ml,平均101.96ml。按照Bosniak分类,Ⅱ类1例,Ⅲ类2例,Ⅳ类2例;T1期2例,T2期2例,T3期1例。3例术前诊断为囊性肾癌,1例为肾脏囊肿,1例为肾嗜酸性细胞瘤合并囊性肾癌。2例行肾癌根治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囊肿去顶减压术后2周行肾癌根治术。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5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报告证实为透明细胞癌2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多房囊性肾癌1例,嗜酸细胞腺瘤伴囊性变1例。平均随访34.4个月(10~66个月),1例发生骨骼及肺部转移,余4例均无复发转移。结论:囊性肾癌是一种广义上的肾癌分类,有四种分型;与其他类型肾癌相比,大部分恶性程度较低。囊性肾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对于可疑病例,术中需行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对此类肿瘤,建议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及1986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报道的105例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中无症状型(偶发)占57.14%,腰痛为主型占30.48%,血尿为主型占4.76%,肿块为主型占7.62%;B超表现为均质、边界清楚的实性回声,肿瘤内有星状回声者占15.24%,肿瘤内见钙化者占5.71%;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块状影,增强后肿瘤均匀强化,瘤中心见星状低密度灶者占19.05%;术前误诊为肾癌者42例、肾盂癌者1例、肾上腺肿瘤者3例,术前确诊者9例;行肾癌根治术治疗者89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者16例;光镜下瘤细胞呈腺泡状及梁束状排列,胞质含嗜酸性颗粒,核圆形、大小一致、位于中央;行免疫组化cytokeration8染色者96例均呈阳性,vimentine染色者96例均为阴性,EMA染色者82例均呈阳性;随访1~87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易被误诊为肾癌的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特点,诊断需靠病理检查,治疗时可行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左腰痛1例,腰酸及镜下血尿1例,余6例由体检发现。8例均行超声和CT检查,1例行MRI及IVP检查。5例术前诊断为肾癌,2例术前怀疑肾癌,但良性病变不除外,1例诊断为肾盂癌。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肾、输尿管及部分膀胱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肾嗜酸细胞腺瘤。肉眼观察肿瘤边界清楚;光镜下见肿瘤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电镜下胞浆内见大量线粒体。术后随访2个月~7年,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有阳性发现,但在区分良恶性上不可靠;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治疗上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冷冻病理切片可对手术提供重要信息,其预后良好,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间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 (RCC)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RAML)间的误诊原因。 方法 对 2 2 8例RCC ,6 2例RAML中 13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冰冻切片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 RCC组中 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不能明确性质 ,术中冰冻病理结果为RAML ,行肿瘤剜出术或单纯肾切除 ,随访 1~ 4年 ,无复发。RAML组中 ,6例影像学检查诊断为RCC ;3例不能确定性质 ,术中冰冻病理结果 1例为恶性 ,2例仍不能区分良恶性 ,9例均行肾癌根治术。 结论 冰冻切片误诊与制片特点有关 ,富含血管组织的RCC易被误诊为RAML ,脂肪组织的确定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临床诊治非肾癌肾实质实性占位的经验,提高非肾癌肾实质实性占位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诊断为非肾癌肾实质实性占位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58例非肾癌肾实质实性占位患者的病例特点,予4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效果确切.结论 非肾癌肾实质实性占位常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术前常难以做出准确诊断,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对诊断及具体手术方案的制定很有帮助.对于诊断为错构瘤和肾嗜酸性细胞瘤的患者,可适当放宽肾脏部分切除的手术适应证,尽量减少肾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RO患者临床资料。13例患者中,男4例,女9例;肿瘤单发12例,单侧多发1例;肿瘤最大直径为1.0~6.9cm,平均3.3cm;肿瘤位于左肾上极2例,左肾中极2例,左肾下极3例,右肾上极4例,右肾中极1例,右肾下极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IVU检查,12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 12例术前诊断为肾癌,1例考虑为RO。13例中8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RO。随访1~183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RO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术前确诊较困难,与肾癌较难鉴别,诊断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肾球旁细胞瘤的诊治(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肾球旁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例肾球旁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31岁。5例临床表现均为低血钾,4例行血浆肾素、醛固酮测定,表现为高肾素、高醛固酮血症3例,血浆肾素、醛固酮正常1例。结果:5例患者中1例术前怀疑右肾上腺肿瘤、右肾肿瘤,行手术探查,术中冰冻病理示肾脏良性肿瘤行肾脏肿瘤剜除,右肾上腺活检术,术后病理示:右肾球旁细胞瘤,正常肾上腺组织。4例术前明确诊断者行肿瘤剜除术治疗。5例患者术后血钾、血浆肾素、醛固酮、血压均恢复正常,随访1年3个月至10年未见肿瘤复发及高血压再发。结论:肾球旁细胞瘤为良性肾脏肿瘤。术前应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等相鉴别。肿瘤根治性切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对本院1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病理特征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结果:影像学诊断为肾脏肿物,术后病理学检查为肾嗜酸细胞腺瘤,灶性侵犯肾实质,伴潜在恶性。对其实施根治性肾切除术并术后免疫治疗。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极少数潜在恶性或恶变,男女均可发病,术前诊断较困难易误诊为肾癌。治疗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对有潜在恶性和恶性的以肾癌治疗指南来进行,并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石肾合并肾癌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9例结石肾合并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 9例患者中2例术前检查已发现结石肾合并肾占位病变行根治性肾切除;另7例中4例因结石手术术中发现可疑病灶行快速冰冻切片病检证实为肾细胞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3例因结石肾积水合并感染形成脓肾行患肾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4年12月在长海医院就诊的2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病理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等。结果:本组27例患者占同期肾肿瘤患者0.99%,因体检发现20例,其余表现为腰部不适4例,间歇性肉眼血尿2例,发热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无一例明确考虑为肾嗜酸细胞腺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17例,肾癌根治术10例。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嗜酸细胞腺瘤。25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23例预后良好,2例非肿瘤原因死亡。2例失访。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检查对于明确嗜酸细胞腺瘤诊断并不可靠,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存有争议,确诊仍有赖于病理检查;治疗上建议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该病预后良好,但仍需积极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肾脏偶发瘤的术前诊断率和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肾脏偶发瘤患者的术前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患者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33—67岁,平均52岁。均因体检或行临近器官检查发现肿瘤。肿瘤位于左肾36例,右肾30例。肿瘤直径1.2—4.8cm,其中〉3.0cm者4例。结果66例患者中肾癌36例,行肾癌根治术30例,肾切除术6例;肾错构瘤24例,肾囊肿6例,均行手术治疗。B超诊断肾癌26例,准确率72.2%;CT诊断32例,准确率88.9%。结论肾脏偶发瘤的术前诊断是关键,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的意义最大。术中可疑病例应行冰冻病理检查,以提高肿瘤的手术治愈率,偶发肾癌的术式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6.
肾嗜酸细胞腺瘤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收治的5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免疫组化及随访资料。结果 5例中4例术前误诊为肾癌或肾盂癌行肾切除术,1例术中证实为良性肿瘤行肿瘤剜除术。临床无特异。该肿瘤CT扫描密度均匀一致,瘤体中央有星状结构为其特征,但MRI在诊断小于5cm的病变时优于CT。肉眼观察瘤体边界清楚,切面呈红褐色,均质状、无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管状,胞浆含丰富的嗜酸性细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像。电镜下胞浆内见大量线粒体。免疫组化染色:Cytokeratin( ),EMA( ),Vimentin(-)。结论 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良性实质上皮肿瘤,其影响学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依据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可与肾癌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VHL综合征患者4例.例1,男,56岁.主诉乏力、心悸2 d.空腹血糖2.37 mmol/L.CT检查示左肾上、下极3个肿块,直径分别为8.0、7.0、4.0 cm.10年前行脑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例2,女,57岁.主诉左腰痛不适1个月.CT检查示左肾上腺、左肾、胰体肿物,直径分别为2.7、4.5、2.1 cm.例3,女,39岁.查体发现左肾上腺占位1个月.CT检查示左肾上腺3.0 cm×4.0 cm实性占位,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既往有小脑、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及双侧肾癌手术史.例4,女,41岁.B超发现双肾肿瘤1个月入院.CT检查示左肾、左肾上腺、右肾、胰腺肿物,直径分别为4.0、3.0、1.5、2.0 cm.1个月前行y刀治疗多发脑部肿瘤.结果 4例均手术治疗.例1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报告肾血管周细胞瘤,随访6个月右肾未见异常.例2行左肾、左肾上腺、胰体尾及脾切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胰岛细胞瘤、肾上腺囊肿,随访3个月MRI检查发现脊髓肿瘤.例3行左肾上腺肿瘤摘除术,病理报告嗜铬细胞瘤,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例4行左肾、左肾上腺切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周后剜除右肾肿瘤,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结论 VHL可并发多器官肿瘤,较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手术切除,多发较小的实性肿瘤可放疗.直径<3cm肾癌可密切随访、择期处理;直径>3cm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肾上腺肿瘤首选腺瘤摘除术,避免肾上腺全切术.腹部多器官肿瘤一期手术安全可行. 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胰岛细胞瘤、肾上腺囊肿,随访3个月MRI检查发现脊髓肿瘤.例3行左肾上腺肿瘤摘除术,病理报告嗜铬细胞瘤,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例4行左肾、左肾上腺 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周后剜除右肾肿瘤,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结论 VHL可并发多器官肿瘤,较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手术切除,多发较小的实性肿瘤可放疗.直径<3cm肾癌可密切随访、择期处理;直径>3cm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肾上腺肿瘤首选腺瘤摘除术,避免肾上腺全切术.腹部多器官肿瘤一期手术安全可行. 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胰岛细胞瘤、肾上腺囊肿,随访3个月MRI检查发现脊髓肿瘤.例3行左肾上腺肿瘤摘除术,病理报告嗜铬细胞瘤,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例4行左肾、左肾上腺 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周后剜除右肾肿瘤,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结论 VHL可并发多器官肿瘤,较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手术切除,多发较小的实性肿瘤可放疗.直径<3cm肾癌可密切随访、择期处理;直径>3cm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肾上腺肿瘤首选腺瘤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 RO )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分析总结本院收治的5例RO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无明显临床表现,1例因腰部疼痛,1例因尿路感染就诊。5例均行彩超及CT检查,术前均诊断为肾癌,2例因肿瘤较大行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手术,3例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结果5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嗜酸细胞腺瘤。肿瘤标本肉眼见肿瘤边界清楚,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状排列,间质可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新生毛细血管。术后随访1~62个月,平均57个月,5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RO作为一种少见良性肿瘤,无特殊的临床表现,且影像学检查亦没有较明确的特征性表现,故术前确诊较为困难,需依赖于术后病理。治疗上应首选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与恶性肿瘤伴生,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与肾细胞癌的关系 ,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方法 报告 2例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患者诊治资料。 结果  1例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者术前误诊为左肾转移癌 ,行同侧肾上腺切除的肾癌根治术 ,术中发生危象 ,经抢救治愈。 1例术前确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同侧肾癌者手术顺利。 结论 一侧肾癌并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 ,应提高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认识 ,手术治疗应有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  相似文献   

20.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 ,我院收治 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男 ,4 5岁 ,查体发现右肾肿块 1周 ,无血尿 ,无尿急、尿痛、发热等表现。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B超示右肾中部背侧实质内 1.6cm× 1.7cm低回声团块 ,透声差。CT示右肾中部一外突性肿瘤 ,约 1.5cm× 1.2cm ,CT值与肾实质相同。诊断 :右肾占位考虑为肾癌或肾嗜酸细胞瘤。行右肾探查术 ,术中见肿瘤突出于肾轮廓之外 ,外向性生长 ,切取标本送快速病理 ,报告为肾嗜酸细胞瘤。遂行包括肿瘤周围 2cm正常肾组织的肿瘤剜除术 ,手术顺利 ,术后患者恢复好。随访 2年 ,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