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静脉内瘘进针角度探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王华英 《护理学杂志》2000,15(7):425-426
维持性血液透析必须有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才能保证足够的透析血流量,达到充分透析的效果.采用动-静脉内瘘穿刺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一种最常用的血管通路.笔者对1990~1998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6 000例次,分别采用常规静脉穿刺针尖与皮肤呈20°与45°角进针对比观察,结果45°角进针可减轻患者穿刺疼痛,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达到充分透析效果,并有利于动-静脉内瘘永久使用.  相似文献   

2.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多有粥样硬化、弹性差、血管内膜钙化、内外膜分离、血管管径小等特点,极易引起动静脉内瘘吻合口狭窄、血栓形成,进而造成血液透析血流量不足,直接影响到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因此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有效的透析效果,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关键。本文对疏血通注射液改善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内瘘血管血流量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替代疗法,而动静脉内瘘目前是该类患者透析最理想的血管通路,具有流量足、易穿刺、易压迫止血等优点。但长期反复血管穿刺,加之患者自身血管情况及动静脉内瘘的维护程度不同,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长短不一,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内瘘使用寿命更难以长久。因此,如何保护好透析患者的血管通  相似文献   

4.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常用的血管通路首选动静脉内瘘.透析结束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止血时,一般使用绷带缠绕肢体止血,但此法如缠绕较紧患者肢体活动受限且影响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如缠绕较松则起不到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瘘穿刺方向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分别采用向心穿刺(顺穿)、离心穿刺(反穿)和顺反穿交替的方式进行内瘘穿刺,比较2年后三组透析充分率、内瘘假性动脉瘤及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最终完成研究143例.三组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瘘假性动脉瘤和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反穿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最高,顺穿组内瘘狭窄发生率最高.结论 顺反穿交替穿刺技术在不影响透析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和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上臂人工血管移植透析内瘘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臂人工血管移植透析内瘘的建立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参考国外文献设计了腋动脉与腋静脉建立上臂U形人工血管移植内瘘,腋动脉与肘窝贵要静脉作上臂直桥式内痿,肱动脉与腋窝腋静脉制作上臂直桥式内瘘,采用3种方法为20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了上臂人工血管移植透析通路.患者男9例,女11例.年龄37~64岁,平均54岁.透析时间2~15年.结果 20例手术操作均一次成功,术后6~8周用于临床穿刺透析,透析血流量220~300ml/min,血液再循环在正常范围,完全满足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需要.结论 当前臂或上臂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制作自体动静脉内瘘和前臂血管移植内瘘时,上臂腋窝制作人工血管移植血管内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移植动静脉内瘘(graf tarteriovenous fistula,GAVF)失功后直接穿刺吻合口移植血管残端继续维持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GAVF失功后的血透患者,采用在离吻合口动脉搏动最明显点约1~2cm处移植血管残端上作为穿刺点进针作动脉端引血,回路选其他静脉建立体外循环行血液透析治疗。结果:13例GAVF失功患者,吻合口穿刺成功9例,不成功4例,吻合口使用时间1个月~3年,穿刺局部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透析血流量达到要求,经定期透析充分性监测: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为1.60±0.29,尿素下降率(URR)为(74±6)%。患者GAVF失功前与失功后吻合口穿刺1~10个月透析充分性比较,Kt/V、U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VF失功后直接穿刺吻合口移植血管残端作动脉端引血透析充分可以在血液透析中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血液透析患者有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治疗的保障,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成本低,并发症少,是首选的血管通路,但由于新进入透析患者的老龄化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增加,患者自体血管条件差,患者透析龄的延长导致血管耗竭,难以形成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内瘘是替代自体内瘘较好的的血液透析通路,近年来以人造血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患者日益增多,我们透析中心人造血管内瘘占血管通路的10%共11例患者,人造血管内瘘手术难度高,费用昂贵,人造血管没有与自体血管内膜相似的再生、扩张功能,因此并发症相对较多,内瘘穿刺方法是影响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国内也有作者采取人造血管内瘘扣眼穿刺的方法~([1]),为观察扣眼穿刺法对人造血管内瘘的影响,我们选择我院人造血管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例,采取双扣眼穿刺法,避免了长期反复穿刺导致的人造血管的损伤,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应用最多的方式.建立和维护理想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的长期血管通路,其功能状况将直接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状况[1].因此,AVF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如何保护AVF,提高其使用年限,减少内瘘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是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的重点.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促进患者康复为目的的护理.由于AVF关系透析患者生命,因此,对动静脉内瘘患者实行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原因分析.方法 采用16 G穿刺针行标准前臂内瘘,吻合方式为直径3mm钛轮钉端-端吻合术.结果 穿刺1000例次中穿刺失误78例次.穿刺失败原因主要有(1)皮下血肿14例次(18%),系新瘘血管使用时,血管壁较簿,穿刺引起血管壁的损伤撕裂,造成皮下血肿;(2)未进入血管腔9例次(12%),系穿刺针潜行于血管下,未进入血管腔内,致抽吸注射器时无回血;(3)皮下肿胀24例次(31%)-系穿刺针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内,虽然抽吸回血通畅,但试推注入液体时皮下肿胀;(4)穿刺进针角度偏大7例次(9%),穿刺针刺破血管后壁迅速引起皮下血肿;(5)穿刺针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24例次(31%),因血流量可达200 ml/min,但透析时患者感觉肢体不适,轻微移动即有疼痛感或异物感.结论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血管通路,应尽量保护和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1.
透析套管穿刺针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透析套管穿刺针在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动静脉内瘘3个月以上、能清醒合作的患者50例,每例患者采用透析套管穿刺针(观察组)及传统内瘘针(对照组)行血液透析各10次。结果观察组透析血流量、静脉压、疼痛感评分、止血时间、操作者穿刺难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舒适度及肘部活动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透析套管穿刺针对内瘘血管具有保护作用,且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及肘部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非常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32例行非常规动-静脉内瘘手术的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追踪观察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首次穿刺成功率、透析中的血流量、血管通路的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首次穿刺成功率和透析中的血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假性血管瘤形成和血管狭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局部血管硬化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地护理干预能够促进非常规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明显减少内瘘并发症,提高了非常规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动静脉内瘘术3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可用于清除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而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得以进行的前提。长期透析患者一般可行动静脉内瘘术,直接穿刺动脉化的静脉即可获得足够的血流量。2004年10月—2009年8月我院共行动静脉内瘘术316例,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准备、制作、术后观察及并发症防治等问题,以提高成功率,延长使用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常用的血管通路首选动静脉内瘘。透析结束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止血时,一般使用绷带缠绕肢体止血,但此法如缠绕较紧患者肢体活动受限且影响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如缠绕较松则起不到止血作用。我院自2003~2006年对使用内瘘透析的患者,全部使用弹力松紧布缝以粘扣的方法止血,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正确的内瘘穿刺技巧与护理要点,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通过对96例施行内瘘透析治疗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出内瘘穿刺的技巧及护理体会。结果9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的内瘘透析治疗,血流量充足且无1例内瘘闭塞情况发生。结论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与护理要点,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和正确的护理,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内瘘闭塞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生命线”,但一些长期透析患者,由于多次手术及反复穿刺,上肢前臂已无可供做内瘘吻合的动静脉。我们采用尸体动脉作为移植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方法 将尸体动脉用乙醚及无水乙醇处理,保存于75%乙醇内。将尸体动脉作为移植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3例。结果 术后血流通畅,血流量200-275ml·min-1。结论 用尸体动脉作为移植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在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时浅表静脉细小的分期成形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解决细小血管的自体标准内瘘成形的困难以及提高成功率.方法 动静脉内瘘术中对静脉与动脉Ⅰ期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端侧吻合法后,通过4周血管锻炼,监测内瘘血流量,Ⅱ期再次手术扩大吻合口内瘘成形术28例.结果 Ⅰ期内瘘血管吻合均通畅,术后1周内瘘闭塞1例;术后4周彩超测定血流量小于200 ml/min 25例,Ⅱ期再次手术后内瘘均可正常透析使用.透析期间内瘘闭塞4例.结论 动静脉内瘘术应用显微血管缝合技术,通过对细小静脉分期成形可建立患者自体血管,经济、安全,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血管通路透析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纱线结扎止血法用于血液透析穿刺点渗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有效止血方法。方法将56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126例次均采用无菌细纱线结扎止血,对照组内瘘穿刺点渗血120例次均采用无菌棉签压迫止血。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透析血流通畅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点渗血用无菌纱线结扎止血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8例,将其中的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方法,对照组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方法,比较两组血管瘤、血栓、内瘘狭窄发生率。将剩余的20例患者实施自身对照研究,分别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和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各20次,采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记录患者疼痛感受。结果观察组内瘘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疼痛程度显著低于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P0.01);两种穿刺方式的再循环率均为零,对患者透析质量无影响。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动静脉内瘘,可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发生,缓解穿刺时疼痛,不影响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中血流量改变直接影响透析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过高血流量又可导致心输出量增加,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能。血流量又受患者因素、血管条件、血压、穿刺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大多数透析室采用的透析血流量是200~250 m L/min;曾有文献指出透析患者内瘘的血流量可为(1 086±505)ml/min[1]。有学者建议的透析血流量应≤350 ml/min[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