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TNF-α、IL-1β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再把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组(10只,简称中药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按22.9g/kg剂量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温化蠲痹方,均每日1次,MTX组按0.78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给药30天后,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TNF-α、IL-1β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TNF-α、IL-1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外周血TNF-α、IL-1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IA大鼠外周血TNF-α、IL-1水平升高,降低CIA大鼠外周血TNF-α、IL-1水平可能是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诱导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n=10)、温化蠲痹方组(n=10,简称中药组)、MTX组(n=10)。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按22.9g·kg-1·d-1剂量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温化蠲痹方,均每日1次,MTX组按0.78mg·kg-1·w-1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给药30天后,运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透射电镜显示,中药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减少,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可能是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膜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再选取造模成功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组(10只,简称中药组)。中药组给予温化蠲痹方22.9 g/kg·d灌胃,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均每天1次,MTX组按0.78 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连续30 d。给药结束后,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滑膜IL-1β、IL–8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IL-1β、IL–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IL-1β、IL–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和MTX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可能通过下调CIA大鼠滑膜IL-1β、IL–8水平达到而治疗CIA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再选取造模成功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组(10只,简称中药组)。中药组给予温化蠲痹方22.9 g/(kg·d)灌胃,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均每天1次,MTX组按0.78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连续30天。给药结束后,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滑膜VEGF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和MTX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可能通过下调CIA大鼠滑膜VEGF水平,抑制血管翳形成而治疗CIA。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缺氧诱导因子(HI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简称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颈、背部5个部位皮内多点注射BCⅡ乳剂的方法进行免疫,建立CIA模型。再选取造模成功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0)、温化蠲痹方组(中药组,n=10)和MTX组(n=10)。采用容积法(排水体积)和计分法分别评价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症程度。分别灌胃给药:中药组给予温化蠲痹方,剂量为22.9 g/kg,每天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MTX组给予MTX混悬液,剂量为0.78 mg/kg,每周1次。治疗30 d后处死,取各组膝关节滑膜及血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HIF表达水平。结果:1AI评分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大鼠A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在第18天,中药组大鼠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3 d后中药组大鼠A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HIF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MTX组HIF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和MTX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A大鼠滑膜HIF表达水平升高,温化蠲痹方可能通过下调HIF表达,而抑制CIA大鼠血管翳生成,从而治疗CIA。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微小RNA-146a(miRNA-146a)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再选取造模成功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低剂量组(n=10,简称中药1组)、温化蠲痹方中剂量组(n=10,简称中药2组)、温化蠲痹方高剂量组(n=10,简称中药3组)。中药1、2、3组分别给予温化蠲痹方22.9 g/kg·d、45.8 g/kg·d、68.7 g/kg·d灌胃,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均每天1次,MTX组按0.78 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连续30 d。采用容积法(排水体积)评价足趾肿胀度。给药结束后,提取各组大鼠外周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NA-146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1、2、3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TX组比较,中药1、2、3组大鼠足趾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1、2、3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1、2、3组和MTX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TX比较,中药1、2、3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1、2、3组比较,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A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升高。中药温化蠲痹方下调CIA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无剂量依赖性,其可能通过下调miRNA-146a表达,而调节免疫细胞分化、信号转导等达到治疗CIA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炜  李志轩 《新中医》2014,46(3):184-187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60只)、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10只),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BCⅡ)乳剂于大鼠尾根部及颈背部多点注射,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选取3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甲氨喋呤(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组(简称中药组,10只)。给药30天后,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滑膜VEGF水平,观察各组大鼠足趾肿胀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降低CIA大鼠滑膜VEGF水平可能是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微小 RNA-146a(miRNA-146a)、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6(TRAF6)、白细胞介素-1 受体相关激酶 1(IRAK1)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用雌性 Wistar 大鼠 70 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 只,生理盐水每天 1次)和造模组(60 只)。 造模组采用尾部皮内多点注射牛II型胶原乳剂的方法进行免疫,建立 CIA 模型。 造模成功后(40 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化蠲痹方组(中药组,温化蠲痹方每天 22.9 g/kg,每天 1 次灌胃)、模型组(生理盐水 2 mL 每天 1 次灌胃)、甲氨蝶呤组(MTX 组,MTX 混悬液每周 0.78 mg/kg,每周 1 次灌胃)和温化蠲痹方加 MTX 组(中药加西药组,灌胃药物同中药组及 MTX 组),每组 10 只。 采用容积法(排水体积)和计分法分别评价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症程度。 治疗 30 天后处死大鼠,取各组膝关节滑膜,运用 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滑膜病理;采用 5 级评分法评定滑膜炎细胞浸润和滑膜细胞增生的程度;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滑膜中 miRNA-146a、TRAF6、IRAK1 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增生程度明显(P<0.05);模型组 miRNA-146a、TRAF6、IRAK1 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1)。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MTX 组、中药加西药组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关节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增生程度显著减轻,miRNA-146a、TRAF6、IRAK1 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 与 MTX 组比较,中药加西药组 miRNA-146a、TRAF6、IRAK1 基因表达更低(P<0.05)。 结论 中药温化蠲痹方可能通过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miRNA-146a、TRAF6、IRAK1 基因表达从而抑制 CIA 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生,发挥其抗炎作用。 MTX 加用温化蠲痹方比单纯 MTX 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ing arthritis,CIA)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sansferases,DNMTs)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8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在大鼠尾根部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制备CI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喋呤组(MTX)、温化蠲痹方低、中、高剂量组(简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温化蠲痹方22.9、45.8、68.7 g/(kg·d)灌胃,均每日1次;MTX组按0.78 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连续30日。采用容积法(排水体积)评价足趾肿胀度。给药干预后提取各组大鼠PBMCs,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s DNMTs(DNMT1、DNMT3a及DNMT3b)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趾明显肿胀(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及MTX组大鼠足趾肿胀减轻(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BMCs DNMT1、DNMT3a及DNMT3b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及MTX组DNMT1、DNMT3a及DNMT3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中药各剂量组DNMT1、DNMT3a及DNMT3b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A大鼠PBMCs DNMTs表达降低。温化蠲痹方上调CIA大鼠PBMCs DNMTs表达无明显剂量依赖性。通过上调DNMTs表达,调节CIA大鼠甲基化状态可能是其治疗CIA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鸟嘌呤释放蛋白1(RASGRP1)在中药温化蠲痹方影响微小RNA-146a(miRNA-146a)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DNA甲基化调控中的作用,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健康雌性Wistar大鼠分为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n=10,正常组),造模组在大鼠尾根部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3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组如下:模型组(n=10)、甲氨蝶呤组(n=10,MTX组)及中药温化蠲痹方组(n=10,中药组)。中药组大鼠按22.9 g/(kg·d)灌胃中药温化蠲痹方,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两组大鼠都是每天1次,MTX组灌胃MTX混悬液(0.78 mg/kg),每周1次,共观察30 d。采用容积法(排水体积)评价足趾肿胀度。给药结束后,对正常组、模型组PBMC细胞培养,模型组加入ras-MARKs阻断剂,阻断剂①SB230580、阻断剂②PD98059、阻断剂③SP600125,模型组加中药,正常组转染miRNA-146a,模型组转染反义miRNA-146a。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NA-146a、DNMTs(DNMT1、DNMT3a、DNMT3b)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ASGRP1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X组与中药组比较,大鼠足趾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体内实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RASGRP1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MTX组RASGRP1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MTX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正常转染miRNA-146a组PBMC RASGRP1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加中药组、模型转染反义miRNA-146a组RASGRP1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加阻断剂①组、加阻断剂②组、加阻断剂③组PBMC RASGRP1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关性分析:模型组、模型加阻②、③、加中药组、转染miRNA-146a组、转染反义miRNA-146a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水平与DNMT1、DNMT3a、DNMT3b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温化蠲痹方可能作用于RASGRP1影响ras-MARKs通路,发挥对微小RNA-146a调控CIA大鼠PBMC DNA甲基化作用,是其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加味独活寄生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加味独活寄生汤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炎症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来氟米特治疗组、加味独活寄生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除正常对照组6只,于大鼠尾根部每只0.2mg im胶原乳剂制成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后,每组选择造模成功的大鼠分别6只,来氟米特组按10 mL·kg-1给予来氟米特ig,加味独活寄生汤高、中、低剂量组按44,22,11 g·kg-1给予加味独活寄生汤ig,对照组ig相同体积的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12周。分别观察治疗后0,2,4,6,8,10,12周大鼠体质量、关节炎症指数(AI)、足爪指标、关节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独活寄生汤高、中、低剂量组与来氟米特组对关节炎大鼠AI有显著改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各治疗组较模型组体质量、足爪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对踝关节软骨病理改善方面,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改善。结论:加味独活寄生汤对CIA大鼠关节炎症有明显改善作用,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通络止痛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h1/Th2的调节作用。方法按随机原则将5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通络止痛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大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h1明显升高(P<0.01)、Th2明显降低(P<0.01),Th1/Th2显著升高(P<0.01);通络止痛胶囊治疗组Th1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Th2细胞数明显升高,Th1/Th2显著降低,均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结论通络止痛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Th1、Th2细胞数及其比值的调节保持Th1/Th2平衡,从而起到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羌活地黄汤对氟氏完全佐剂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及对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通过测定关节肿胀率及关节炎评分,评价羌活地黄汤的治疗作用,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VEGF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羌活地黄汤可明显降低造模大鼠关节肿胀度和关节炎评分,抑制关节滑膜组织VEGF过量表达。结论:羌活地黄汤对氟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关节滑膜VEGF过量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覃仕化  汪悦 《西部中医药》2011,24(11):26-28
目的:探索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机理.方法:以牛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对大鼠进行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造模,测定大鼠血清及组织匀浆中IL-2的含量.结果:痹痛灵颗粒具有良好的抑制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组织中IL-2含量的作用,且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痹痛灵、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当归拈痛汤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大鼠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探讨当归拈痛汤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成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观察当归拈痛汤及其拆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当归拈痛汤全方组、拆方2组、拆方1组均能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以全方组疗效最佳。两拆方组疗效相当,具有协同作用。结论:VEGF参与了RA病理的形成和发展,而当归拈痛汤可能通过抑制VEGF表达而阻断滑膜血管新生、血管翳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方证相关理论指导下,比较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和白虎加桂枝汤调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TLR2,TRAF6,Faslg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18 sRNA为内参基因,用SYBR G reen I染料法检测脾脏TLR2,TRAF6,Faslg基因相对表达,2-ΔΔCT法进行进行计算和数据分析。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TLR2,TRAF6,Faslg基因均较空白组显著高表达,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和白虎加桂枝汤各剂量均能显著抑制或降低模型TLR2,TRAF6,Faslg基因的异常高表达,临床等效剂量时降低的TLR2和Faslg基因表达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白虎加桂枝汤,但降低TRAF6作用强度趋势刚好与TLR2和Faslg基因相反。结论: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和白虎加桂枝汤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异常高表达TLR2,TRAF6,Faslg基因有下调作用,但强度存在差异,与药效学和调节T细胞亚群趋势较为一致,提示对TLR2/TRAF6信号通路和凋亡受体Faslg基因下调可能是3个经方药效学及对外周T细胞亚群的不同调节强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杨茜  宁珑  许春萍  颜明丽  杨沛林 《陕西中医》2022,(12):1673-1676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干预胶原性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50只SD大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2只采用牛/鸡二型胶原诱导建立胶原性关节炎(CIA)模型,将复制成功的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独活寄生汤组。地塞米松组、独活寄生汤组大鼠每天分别给予地塞米松、独活寄生汤灌胃,正常组、模型组每天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持续30 d后取材,通过测定不同实验组大鼠体重、关节指数、脾脏指数、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踝关节病理组织检查,比较独活寄生汤对CIA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关节炎指数升高、足肿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地塞米松组、独活寄生汤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E染色后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病理学变化,地塞米松组、独活寄生汤组大鼠细胞侵蚀及骨质侵蚀情况均轻于模型组,且未形成明显血管翳。结论:独活寄生汤通过抑制IL-6、TNF-α水平,减轻大鼠CIA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竹节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japonicus,TSPJ)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注射Ⅱ型胶原蛋白与完全费氏佐剂的乳化剂建立大鼠关节炎模型。观察致炎前后大鼠足容积的改变检测竹节三七总皂苷对关节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效果。检测关节炎大鼠抗氧化指标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观察竹节三七总皂苷对模型大鼠抗炎作用机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5 mg/kg、50 mg/kg、100 mg/kg竹节三七总皂苷能减轻关节炎大鼠足爪肿胀度,100mg/kg组尤为明显;100mg/kg竹节三七总皂苷增加模型大鼠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丙二醛水平;100mg/kg竹节三七总皂苷能降低模型大鼠血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50mg/kg竹节三七总皂苷低模型大鼠血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效果明显。结论:竹节三七总皂苷具有抗炎作用,能增强关节炎大鼠的抗氧化能力,降低关节炎大鼠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宣痹汤对AA大鼠模型滑膜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宣痹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的治疗作用及对从大鼠模型关节滑膜病理的影响。方法:用弗氏完全佐剂(CFA)诱导大鼠从模型,容积法测量关节肿胀程度并进行关节评分(AI),光镜下观察滑膜组织HE染色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滑膜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宣痹汤治疗组及雷公藤组大鼠继发关节肿胀度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关节炎指数(AI)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关节病理积分显著降低(P〈0.01或P〈0.05),VEG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宣痹汤对从大鼠关节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降低滑膜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 (LW)对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脾脏辅助T细胞 (Th)的作用 ,并与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 (Cy)、环孢素A(CsA)进行比较。 方法 :运用定量PCR技术 ,检测AA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因子IFN-γ ,IL-2 ,IL-4和IL-10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A大鼠脾淋巴细胞IL-2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增高趋势 ;IFN-γ ,IL-4和IL-10mRNA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口服LW对AA大鼠脾细胞的表达水平则具有明显提高作用 ,与Cy和CsA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结论 :LW可能对AA大鼠脾脏表达的细胞因子水平有调节作用 ,提示LW可纠正Th1/Th2亚群功能的平衡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