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移植肾肾病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 ,免疫抑制剂参与CAN的发生、发展过程。寻找能有效阻断CAN病理改变的药物或开展其它相关治疗均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这将成为以后CAN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免疫抑制剂与CAN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免疫抑制剂与慢性移植肾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移植肾肾病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剂参与CAN的发生、发展过程。寻找能有效阻断CAN病理改变的药物或开展其它相关治疗均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这将成为以后CAN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免疫抑制剂与CAN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尿毒清颗粒治疗移植肾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免疫治疗的进展,移植肾的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故肾脏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免疫因素及非免疫因素引起的慢性损伤,使部分病例逐渐出现了移植肾功能下降(CAN),甚至移植肾功能丢失。根据长期程序性移植肾活检标本结果提示CAN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影响肾移植后近远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我们应用尿毒清颗粒联合复方酮酸片治疗CAN病人32例,并以单用复方酮酸片治疗CAN病人32例作对照,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移植肾组织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及Ⅳ型胶原的表达,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30例CAN患者移植肾组织中ILK、Ⅳ型胶原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间及与CAN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10例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结果:CAN移植肾组织中ILK、Ⅳ型胶原、TGF-β1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加(P〈0.001),并随CAN病理分级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移植肾组织中ILK的表达与TGF-β1、Ⅳ型胶原呈正相关(r分别为0.822、0.715,P〈0.001)。结论:研究结果显示ILK可能介导TGF-β1促进CAN细胞外基质(ECM)异常沉积发病机制,Ⅳ型胶原的异常沉积是CAN患者移植肾纤维化的重要表现,且ILK在CAN移植肾纤维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泛素在慢性移植肾病(CAN)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功能改变、病理学改变及肾组织正常活化T细胞表达及分泌趋化因子(RANTES)之间的关系,探讨泛素在CAN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采用近交系大鼠的同种异基因动物间的左肾原位移植,雄性F344大鼠40只为供体,雄性LEW大鼠40只为受体,移植手术后第10 d行右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单肾切除术的雄性F344和LEW大鼠各25只.分别于4周、8周、12周、16周及24周处死大鼠,做肾功能、移植肾组织学检测,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肾组织中泛素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RANTES的表达.结果:移植组大鼠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于移植后16周时显著增高,24周时更为显著.肾脏病理显示:移植后12周之前,主要表现为肾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血管内膜的断裂;移植后16周时可观察到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及血管硬化等慢性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泛素在CAN病程中的表达呈逐渐升高后又降低的过程,移植12周为其表达高峰,后逐渐降低,24周时降至最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ANTES表达部位,表达时相与泛素表达是一致的.相关分析显示,肾移植大鼠泛素表达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在CAN早期呈正相关,在CAN晚期呈负相关.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移植12周组泛素表达水平与RANTE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泛素在CAN早晚期病变中起连接作用,泛素对上调增殖起基本作用,并可能通过对RANTES的调节,参与了CAN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移植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IV型胶原沉积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 对18例CAN患者进行了移植肾切除术.光镜下观察切除的肾组织标本并根据其纤维化的程度进行分期,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法检测移植肾组织中TGF-β1和MMP-2表达量及IV型胶原沉积情况,并分析患者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水平与移植肾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随着患者移植肾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肾组织中TGF-β1、IV型胶原基因表达量均增加,MMP-2表达量于移植肾纤维化早期明显升高,并随移植肾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结论 移植肾组织中TGF-β1表达量增高及IV型胶原沉积可以促进CAN的进程,而MMP-2则可抑制其进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肾移植发展迅速,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大大提高,但远期存活率仍较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是移植肾远期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CAN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发展到晚期,则移植肾纤维化难以避免。目前诊断CAN的金标准是肾活检,要早期发现CAN,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就是程序性肾活检,但这种定期的创伤性检查患者往往难以接受,也不便于动态监测,并且肾活检的病理结果受活检取材数量与部位的影响,难以标准化,不利于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移植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Ⅳ型胶原沉积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 对18例CAN患者进行了移植肾切除术。光镜下观察切除的肾组织标本并根据其纤维化的程度进行分期,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法检测移植肾组织中TGF-β1和MMP-2表达量及Ⅳ型胶原沉积情况,并分析患者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水平与移植肾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随着患者移植肾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肾组织中TGF-β1、Ⅳ型胶原基因表达量均增加,MMP-2表达量于移植肾纤维化早期明显升高,并随移植肾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结论 移植肾组织中TGF-β1表达量增高及Ⅳ型胶原沉积可以促进CAN的进程,而MMP-2则可抑制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骨桥蛋白(OP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在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模型移植肾中的表达及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以Fisher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进行原位异体肾移植(CAN组);以供、受者均为Lewis大鼠的肾移植模型作为对照.术后12周处死受者,取血、尿样本检测移植肾功能,取移植肾进行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观察移植肾组织OPN、α-SMA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 CAN组大鼠移植肾组织形态学符合CAN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CAN组肾小管上皮及肾间质中OPN和α-SMA的表达增强,而CAN组小管上皮E钙黏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免疫印迹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CAN组移植肾组织中OPN和α-SMA的表达相对灰度值分别为85.74±2.29和88.79±4.44,对照组分别为14.25±0.71、11.21±0.56,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N组E钙黏蛋白的相对灰度值为24.96±0.02,对照组为75.04±3.21,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移植肾OPN的表达量与α-SMA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746,P<0.05),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量呈负相关(r=-0.526,P<0.05).结论 CAN大鼠移植肾中OPN的表达增加,OPN可能参与了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的过程.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OPN, α-SMA, E-cadherin and their correlation in the 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 (CAN) rat model, 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role of OPN in CAN.Methods Orthotopic renal-transplantation using Fisher rats as donors and Lewis rats as recipients was done to establish CAN group, and Lewis to Lewis rats as control group. Rats in each group were sacrificed 12 weeks after the surgery. Blood and urine were collected for further test. Allograf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sectioned for HE, Sirus-red stain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Results There were CAN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allograft in CAN group.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 reveal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OPN and α-SMA in CA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at of E-Cadherin reduced. Its trend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the EMT of tubule epithelial cells.Conclusions OPN expression in rat CAN model i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OPN may play a role in CAN. OPN might affect the CAN by promoting EMT of tubule epithelial cells.  相似文献   

10.
慢性排异反应最早被普遍认为是晚期移植.肾丧失功能的主要原因,随着移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移植.肾丧失功能包含了免疫和非免疫因素,提出了"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这个概念,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各种免疫因素及非免疫因素引起的慢性移植肾肾病 (CAN)是影响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各种因素引起的CAN ,最后可能均通过一个共同途径引起组织损伤 :血管损伤及进行性间质纤维化。本文就CAN的影响因素及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马帅军  李智斌 《器官移植》2010,1(5):314-316,320
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CR)是移植肾晚期失功的重要原因。1992年,在第4届Alexis Carrel移植器官慢性排斥反应和动脉硬化讨论会上,传统的移植肾CR被定义为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CAN表现为移植肾进行性功能减退,最终需恢复透析或再次移植。因此,熟悉CAN的相关因素和发病机制,掌握其诊断原则,  相似文献   

13.
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影响因素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免疫因素及非免疫因素引起的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是影响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各种因素引起的CAN,最后可能均通过一个共同途径引起组织损伤:血管损伤及进行间质纤维化,本文就CAN的影响因素及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实验组肾移植受者为雄性Lewis大鼠40只,供者为雄性F344大鼠40只,依照标准的慢性移植肾肾病大鼠模型要求行左肾原位移植。对照组分别为行单纯右肾切除的Lewis大鼠及F344大鼠各25只。于术后4、8、12、16及24周时分批处死大鼠,同时做肾功能与组织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与蛋白印迹法测定肾组织中ILK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法检测ILK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CAN大鼠移植4周时肾间质可见单个核细胞浸润,12周时可见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移行与增殖,24周时可见轻度肾间质纤维化、血管硬化及管腔狭窄。CAN大鼠肾组织中ILK及ILK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且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增高趋势。CAN大鼠肾移植术后8周前肾小管间质及肾小动脉MMP-9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时段LEW对照组及F344对照组,16周后显著降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AN大鼠肾组织中ILK表达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肾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程度、肾小动脉平滑肌细胞数量、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等呈显著正相关,与8周前MMP-9表达水平呈正相关,12周后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LK在慢性移植肾肾病病理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移植早期肾小管间质及肾小动脉中MMP-9表达上调与ILK的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Smad核转录共抑因子(SnoN蛋白)在慢性移植肾病(CAN)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其与CAN大鼠肾脏功能改变、病理学改变、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urf2)之间的关系,探讨SnoN蛋白在CAN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采用近交系大鼠的同种异基因动物间的左肾原位移植,雄性F344大鼠40只为供体,雄性LEW大鼠40只为受体,移植手术后第10天行右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单肾切除术的雄性大鼠25只。分别于4周、8周、12周、16周及24周处死大鼠,做肾功能、移植肾组织学检测,并借助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印迹、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方法检测肾组织中snoN蛋白、snoN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肾组织smurf2的表达,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肾组织p-smad2/3蛋白的表达水平,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组大鼠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于移植后16周时显著增高,24周时更为显著。snoN蛋白在移植组逐渐降低,24周时降至最低,为对照组的13%。snoNmRNA在移植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mad2/3、smurf2在移植后随疾病进展逐渐升高,24周时达高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noN蛋白表达部位、表达时相与smurf2是一致的。相关分析显示,肾移植大鼠snoN蛋白表达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P〈0.01)。与smad2/3、smurf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SnoN蛋白表达下调在CAN发病机制中起作用,同时Smurf2介导SnoN蛋白降解可能参与了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肾脏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救治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慢性移植物肾病是移植肾后期失功的重要原因,导致慢性移植物肾病(CAN)的原因除免疫因素外还涉及众多非免疫因素.本文就慢性移植物肾病的诊断、相关危险因素及新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慢性移植肾病(cAN)已成为移植肾远期失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CAN多发生于肾移植数月后,其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研究已广泛展开.本文就CAN发病机制研究现状予以综述,有利于更好理解本病发病机制以及开展临床CAN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移植肾肾病大鼠模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 1)和RANTE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F344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建立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大鼠模型,以切除单侧肾脏的F344大鼠和Lewis大鼠为对照。术后12周,测定各组大鼠的肾功能以及肾组织中MCP 1和RANTES的表达,并观察同期肾组织学改变。结果 与单纯切肾的F344大鼠比较,CAN大鼠的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升高(P<0.05),每100 g体重肌酐清除率明显降低(P<0.01);CAN大鼠肾组织的Banff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切肾的F344大鼠和Lewis大鼠(P<0.01); CAN大鼠肾组织中MCP 1 和RANTES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切肾的F344大鼠(P<0.05,P<0.01);CAN大鼠移植肾组织学改变与肾组织中MCP 1和RANTES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543,P<0.05;r=0.6259,P<0.05)。结论肾组织中MCP 1和RANTES的表达升高可能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比较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对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FK506)和霉酚酸酯(MMF)对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大鼠移植肾组织中趋化因子FKN以及受体CX3CR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 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肾移植后制作慢性移植肾肾病模型.实验分为4组,每组均有24只.假手术组:只游离左肾血管和结扎右肾;对照组:受者为CAN对照;FK506组:受者为CAN,使用FK506 0.15 mg·kg-1·d-1;MMF组:受者为cAN,使用MMF 20 mg·kg-1·d-1.除假手术组外,每组受者术后均先使用环孢素A(CsA)10 mg·kg-1·d-1×10 d以渡过肾移植急性排斥期,然后予相应干预措施.分别于术后4、8及12周时处死受者,每组各时点处死的受者均为8只.光镜下检测移植肾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移植肾组织中FKN和CX3CR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术后4周时移植肾问质小血管内膜开始增厚,肾小球开始出现硬化表现.8周时上述变化更为显著,12周时移植肾50%以上的肾小球出现硬化以及肾小管萎缩、间质明显纤维化等改变.FK506组出现CAN病理改变的时间较对照组早,且病变程度相对较重.MMF组出现明显CAN病理改变的时间较对照组晚,且病变程度相对较轻.FKN和CX3CR1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肾小管间质,部分见于间质血管,偶见于.肾小球壁层细胞.术后各时点的移植肾标本中,对照组FKN和CX3CR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FK506组均高于对照组;而MMF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FKN和CX3CR1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可能与CAN中肾小管损伤、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密切相关.MMF可能通过下调FKN和CX3CR1的表达对CAN的进展具有延缓作用;而FK506可能通过上调FKN和C2X3CR1的表达来促进CAN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移植肾组织中补体C4d沉积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间诊断为CAN,且已行移植肾活检,并能收集到活检后2年以上随访资料者纳入研究.符合标准者共有86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移植时年龄18~65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移植肾组织活检标本C4d的表达.所有患者在行移植肾穿刺诊断为CAN后均给予了常规治疗.结果 86例患者中,C4d沉积阳性者(C4d阳性组)39例,C4d沉积阴性者(C4d阴性组)4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供肾来源、多次移植、移植时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等各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检2年后,C4d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SCr水平分别为(551.5±140.4)和(443.0±133.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4d阳性组患者移植肾功能丧失率(23.1%,10/39)也显著高于C4d阴性组(8.5%,4/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N治疗前,C4d阳性组发生高血压和高血脂者多于阴性组(P<0.05);常规治疗后,剔除移植肾功能丧失者,两组间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尿酸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4d阳性的CAN患者提示有慢性体液排斥反应的参与,临床常规治疗预后较差,若针对体液免疫反应进行干预,能够改善移植肾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