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告一起因交叉污染所致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共有720人就餐,出现食物中毒共24人,罹患率为3.33%(24/720),对44份可疑食物样品和24份肛拭样本检测发现,其中检出河流弧菌阳性2例,检出率为8.33%,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12例,检出率为50.00%。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疾病潜伏期、流行病学特点及现场卫生状况,确定此次食物中毒病原体为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原因是食用了被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食物污染是食堂晚餐食品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所致。结论此次暴发事件是食用被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引起。河流弧菌作为本地区首次被检出的一种致病弧菌,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海产品后可能会引起急性肠胃炎。来自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统计数据显示,副溶血性弧菌已逐渐成为食源性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菌,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也成为各地区食品风险监测的重要一环。该文从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流行性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方面,讨论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更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并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策略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日,王先生与张小姐在某大酒店举办婚宴,参加婚宴的亲朋好友共有105人。当天晚上10点起,食用晚宴的102人中,有20人相继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食物中毒症状。经食品监督部门调查发现,该酒店当餐供应的冷菜改刀盐水鸡和五香牛肉都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从病人肛拭及酒店熟食专问的刀、砧板上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分析其原因,原来是菜谱中有多个改刀冷菜,但是酒店的熟食间场所不大,而且制作改刀熟食的过程时间紧张,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简称Vp),属于弧菌科,弧菌属,1950年日本人藤野从大阪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最早分离得到此菌[1].Vp属于嗜盐菌,大量分布在海域沿岸、江河人海口的海水和底泥中,对人类和鱼类均具有致病作用,主要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及伤口感染等疾病.目前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病原菌[2,3].我国沿海城市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比高达50.00% ~ 70.00%[4-7],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已经取代沙门菌占据首位[8].虽然副溶血性弧菌源性的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逐年增加.但并不是所有的副溶血性弧菌都能致病,从海产品和环境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绝大多数是非致病菌株[9].  相似文献   

5.
吕斌 《食品与健康》2012,(10):16-16
广西的罗先生很喜欢到海鲜大排挡去吃海鲜,但最近却两进医院急诊室了,都是吃了海鲜之后半夜腹泻。医生说,是因为一种叫副溶血性弧菌的细菌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性细菌,最早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日本发生的一次食物中毒事件中。这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在海水中利于生存。副溶血性弧菌一般生活在近海海水、海底沉积物、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食用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海产品可引起食物中毒和感染性腹泻等疾病。近年来,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食源  相似文献   

6.
2018年9月6日,泉州市鲤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泉州市中医院报告,该院急诊科收治6例呕吐、腹泻症状患者,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分析,确定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由于食用海鲜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而这样的病例并非偶发.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世界各国的温暖沿海地区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  相似文献   

7.
杨梅  王永刚  蒋立新  李玥  潘瑞胤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18-1119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类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了解2006年以来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餐饮单位的情况,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副溶血性食物中毒的影响因素。结果自2006年以来,福田区共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26起,中毒112人。中毒全部发生在5—11月,发病高峰在季节为7—11月,占中毒起数的81.0%。凉拌菜引起的食物中毒7起,占总数的26.9%;食用未彻底加热的熟肉食品引起的5起,占18.5%。结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主要与员工服务人数比、环境样品合格率、生物样品合格率、卫生知识水平等因素有关。应加强餐饮单位环境样品、生物样品的监测,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8.
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溶血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 olyticus,VP)是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和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人食用污染有该菌的海产品后可引起胃肠炎,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数据显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发生规模及人群暴露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高居微生物性食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同源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由副溶血性弧菌O3:K6型引起食物中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食物中毒事件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并从7宗相同血清型O3:K6的溶血性弧菌菌株中,每宗取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7株副溶血性弧菌,它们的血清型均为O3:K6,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显示,有2株副溶血性弧菌图谱一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5株副溶血性弧菌为紧密相关.结论:通过PFGE分子分型的方法了解到该血清型O3:K6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之间具有紧密相关和高度的同源性,表明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O3:K6是该地区引起腹泻的主要菌型.  相似文献   

10.
副溶血性弧菌是1953年由Fujino等从日本一食物中毒患者初次分离的一种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在所有的菌性食物中毒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造成的危害仅次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肉毒梭菌。我国沿海地区每年都有因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从人类患者粪便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在特殊的我妻氏血液琼脂上引起溶血,而食物分离株则多不引起溶血,  相似文献   

11.
食醋杀灭副溶血性弧菌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沿海5个省份1992~2001年的数据显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居细菌性食源菌疾病之首,中毒食品主要为海产品。在烹饪海产品的过程中将副溶血性弧菌杀灭而又不破坏海产品特有的鲜美味道已引起关注。为此,我们对食醋杀灭副溶血性弧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起副溶血弧菌污染小龙虾的病原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食物中毒中采集的小龙虾等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查找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参照GB/T4789.7-2008对小龙虾等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培养,ATB进行生化鉴定及耐药试验,PCR扩增毒力基因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所检测的小龙虾和呕吐物中副溶血性弧菌均为不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小龙虾分离菌株对替卡西林和头孢噻吩耐药。结论:食用了被副溶血弧菌污染的小龙虾存在风险,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3.
用文献综述法估计我国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病发病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估计副溶血性弧菌在我国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方法利用文献综述方法估计我国急性腹泻发病率以及腹泻人群中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比例,利用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获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疾病的腹泻发生比例,参考国外研究推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食源性比例,结合腹泻发病率及各项乘数获得副溶血性弧菌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结果在我国,每年因副溶血性弧菌导致急性腹泻665.5万人,导致急性胃肠炎病例估计为728.1万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食源性比例为68.0%,推算我国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病每年约发生495.1万人次。副溶血性弧菌导致急性胃肠炎的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低于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的报告比例。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在我国仍是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对我国造成的疾病负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1起境外旅游团中发生的感染性腹泻疫情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提出防控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发。方法对该旅行团所有成员开展调查和采样,对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旅行团共搜索到确诊病例8例,隐性感染者3例,流行曲线提示点源暴露,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为主。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青口贝(RR=5.0,95%CI:0.8~31.6)和虾子(RR=+∞),相对危险性较高。8例病例和3位同行者的样品中分离培养出副溶血性弧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显示11株副溶血性弧菌带型一致,提示同源。结论这是一起疑似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海鲜食品引起的腹泻疫情,建议旅行社在旅游者须知中增加健康饮食提示。  相似文献   

15.
吃蟹五不宜     
《食品与健康》2008,(10):51-51
不宜食用生蟹 螃蟹一般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因而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螃蟹往往带有肺吸虫的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如不高温消毒,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造成肺脏损伤。如果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表现出肠道发炎、水肿及充血等症状。因此,螃蟹要蒸熟煮透后再食用。  相似文献   

16.
象山地产海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带菌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象山地产海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带菌情况,为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提供依据。方法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按GB/T4789.7—2003,定量试验参照2004年浙江省食品污染物监测网、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微生物部分)的有关章节进行。结果306份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40株,检出率45.8%。结论象山地产海水产品中携带副溶血性弧菌较严重,是一种潜在的诱发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提示我们食用水产品时应煮熟。采样方法以整体采集为佳。  相似文献   

17.
一起由高盐干燥食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起由高盐干燥食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张桂华,吕可莅唐山市卫生防疫站(063000河北唐山)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在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但由高盐干燥食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却不多见。1989年8月,唐山市南堡化工厂发生一起食用自制虾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并分析湛江地区各市售对虾、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及耐药性,以了解当地主要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及耐药情况,为疾病防控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益数据。方法参照GB 4789.7—2013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法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同时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抗生素敏感性。结果 108份对虾、牡蛎中共检出39份样品存在污染,检出率为36.11%,从中分离得到84株副溶血性弧菌。这些菌对18种抗生素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土霉素和阿莫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9.05%和53.57%;超过85%菌株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3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结论湛江地区对虾、牡蛎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率较高,存在土霉素等耐药的情况。因此在防治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土霉素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腹泻病暴发疫情的性质与发生原因。方法对2011年7月发生在济南市某商务酒店的一起腹泻病暴发事件进行调查。结果 2011年7月20日18:00至21日8:00,在济南市某商务酒店培训就餐的120人中有41人出现腹痛、腹泻,罹患率为37.14%,怀疑系食用20日午餐食品所致。从酒店厨房的1份菜板样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从3份接种有病人粪便标本的碱性蛋白胨水和4份病人粪便(肛拭)样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株副溶血性弧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均为阳性。结论这是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食物及其污染来源未能查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度假村1起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暴发原因,找出致病因子。方法用统一的食源性疾病个案调查表获取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合临床特征、检验结果,流行病学史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有共同的暴露进餐史、临床症状相似: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为主;在4例患者粪便中检测出副溶血性弧菌。PCR检测结果显示4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tdh基因。结论该事件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