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液pH值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早期留置胃管动态监测胃液pH值变化,当pH4时,给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对照组在抽吸胃液发现为咖啡色或鲜红色液体或患者解黑便时,给予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静脉注射。分别观察两组置胃管后1~14d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出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液pH值,能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的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肠内营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肠内营养液温度为22℃恒温,B组为30℃恒温,C组为38℃恒温。观察比较三组行肠内营养后7d内胃液pH值、胃液隐血试验及排便情况。结果三组胃液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显著高于B、C组(均P0.05);胃液隐血试验阳性率比较,A组低于B、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7例发生腹泻,B、C组分别有5例和7例发生,三组腹泻发生率及腹泻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降低肠内营养温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有利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且对腹泻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镇静治疗对ICU危重患者应激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镇静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危重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ICU病房APACHEⅡ评分≥16分的危重患者随机均分为咪唑安定+芬太尼镇静治疗组(A组)和丙泊酚+芬太尼镇静治疗组(B组).使患者Ramsay评分控制在2~5分.分别临测其用药前、用药后12、24 h血糖(Glu)、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和胃液pH值.结果 A、B两组接受镇静治疗后12、24 h,Glu、Cor和ACTH水平与镇静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胃液pH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危重患者进行有效的镇静、镇痛治疗,能够降低其过度应激状态,提高胃液的pH值,从而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液pH值的监测,对指导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意义。方法本文通过对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液pH值连续监测,阶梯使用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及奥美拉唑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结果用西米替丁可达到预防性治疗52例,需改用雷尼替丁且达到预防性治疗的21例,需改用法莫替丁且达到预防性治疗的16例,需改用奥美拉唑治疗的19例。结论动态监测胃液pH值的变化,有助于更合理的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诱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静注丙泊酚2 mg/kg;B组:静注依托咪酯0.3mg/kg;C组静注依托咪酯0.15mg/kg、丙泊酚1mg/kg;D组静注依托咪酯0.1mg/kg、丙泊酚1.5mg/kg。麻醉诱导完成后行快速气管内插管。观察和记录麻醉诱导给药前(T0)、插管前1 min(T_1)、插管时(T_2)、插管后1min(T_3)、插管后5min(T_4)、插管后15min(T_5)四组患者的HR、BP;采集四组在T0、麻醉诱导后30min(Tb)、麻醉诱导后2h(Tc)、麻醉诱导后24h(Td)的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血清中的皮质醇(Cor)、醛固酮(ALD)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记录并比较四组患者诱导时注射痛、肌阵挛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比较,T_1、T_4、T_5时A组,T_1、T_5时D组HR明显减慢(P0.05);T_1、T_4、T_5时A组,T_1、T_5时C组,T_1、T_5时D组SBP明显降低,T_2时B组SBP明显升高(P0.05)。与T0时比较,Tb、Tc时B、C组Cor、ALD明显降低,Tb、Tc时B组,Tc时C组ACTH明显升高(P0.05);Tb、Tc时B、C组Cor、ALD明显低于A组,Td时B、C组ALD明显高于A组(P0.05);Tb时C组ACTH明显高于A组(P0.05);Tb、Tc时C、D组Cor、ALD明显高于B组(P0.05);Tb、Tc时D组Cor、ALD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诱导可减轻单纯丙泊酚或单纯依托咪酯诱导时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诱导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髋置换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全髋置换术后的高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术后静脉镇痛(PCIA)组(B组)、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组(C组)。观察患者术后8、12、24及48h的镇痛效果,记录术前(T1)、术毕(T2)、术后24h(T3)及术后48h(T4)的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的变化。结果 T2~T4时A组的SBP、D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1时(P<0.05或P<0.01)。T3时B、C组内皮素(ET)、心房利钠肽(ANP)显著低于A组(P<0.05或P<0.01),T4时C组ET明显低于A组,B、C组ANP仍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T3、T4时C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结论 PCEA及PCIA均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应激激素水平,而硬膜外镇痛较静脉镇痛对高龄高血压患者镇痛效果更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3种气道湿化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大鼠气道湿化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将8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各22例。对照组不建立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其他三组(A、B、C组)用Feeney法建立重型颅脑损伤模型,术后第2天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后4h开始气道湿化,A组湿化液为0.9%氯化钠溶液、B组为0.45%氯化钠溶液、C组为0.9%氯化钠与盐酸氨溴索混合液。气道湿化后第7天和第14天取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并测量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A、B、C三组颅脑损伤模型制作成功。A、B、C三组大鼠气道湿化后第7、14天肺组织湿干重比值、SP-A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0.9%氯化钠联合盐酸氨溴索湿化气道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气道湿化效果,促进SP-A蛋白分泌,更好地保护肺组织,是较为理想的气道湿化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全麻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超前镇痛组(P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均行硬膜外镇痛(PEA),镇痛药液均为5 μg/ml芬太尼+0.15%罗哌卡因.P组切皮前20 min硬膜外腔注入镇痛液15 ml,接镇痛泵以3 ml/h速度持续PEA;C组手术结束后开始PEA.于硬膜外穿刺前(T0)、术后2 h(T1)及次日早晨8时(T2)测定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术后2、6、12、24 h的疼痛评分.结果 T1时P组镇痛效果优于C组(P<0.05).两组T1及T2时血浆Cor、ACTH和CRP含量均高于T0时(P<0.05);T1及T2时血浆Cor、ACTH和CRP含量P组均低于C组(P<0.05).结论 5 μg/ml芬太尼复合0.15%罗哌卡因PEA可为上腹部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硬膜外超前镇痛较硬膜外术后镇痛能更有效地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羟考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方法收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2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A、B、C组分别于术前15min静脉注射0.1mg/kg、0.15mg/kg、0.2mg/kg的羟考酮,D组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4组患者术后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并比较4组患者静脉注射羟考酮即刻(T1)、拔管即刻(T2)及拔管后5(T3)、10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清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C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高于A组、B组和D组(P0.05);B组、C组T2、T3时刻MAP、HR均明显低于A组和D组(P0.05);B组、C组T2、T3、T4时刻血清E、Cor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D组(P0.05);B组、C组术后1、2、6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D组(P0.05);C组术后1、2、6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组、B组和D组(P0.05);D组术后6、12h血IL-6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B组和C组,术后6、12、24h血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B组和C组(P0.05);B组、C组术后6、12h血IL-6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和D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15min静脉注射0.15mg/kg的羟考酮,可更加有效减轻拔管期应激反应,改善了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终池持续引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类肽 (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5 2例 ,随机分成终池持续引流组2 6例 (A组 )和常规腰穿组 2 6例 (B组 )。正常对照组 12例 (C组 )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B两组不同时点及C组的脑脊液 (CSF)中ET及CGRP的含量。结果 A组引流量明显多于B组 (P <0 .0 1)。第 1天A、B两组CSF中ET及CG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两组ET含量均高于C组 (P <0 .0 5 ) ,CGRP含量均低于C组 (P <0 .0 5 )。第 3、5天 ,ET含量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组高于C组 (P <0 .0 5 ) ,CGRP含量B组低于A组 (P <0 .0 5 ) ,A组低于C组 (P <0 .0 5 )。第 7天 ,ET含量B组高于A组 (P <0 .0 1) ,A组略高于C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CGRP含量B组低于A组 (P <0 .0 1) ,A组略低于C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终池持续引流较常规治疗方法能更有效抑制CSF中ET含量的上升趋势 ,能抑制CGRP含量的下降幅度 ,对减轻脑血管痉挛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