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以化学方法将抗CD3及抗三硝基苯(TNP)单克隆抗体交联为双功能抗体,研究此双功能抗体与任何TNP化的抗肿瘤单抗结合,介导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分别纯化抗CD3及抗TNP单克隆抗体,经二硫苏糖醇(DTT)还原、偶联得到抗CD3/抗TNP双抗。TNP化抗胃癌单抗PD4、3H11与抗CD3/抗TNP双抗介导人淋巴细胞对胃癌细胞系MGC803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双抗与TNP化的单抗结合,介导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高于未TNP化单抗,并随着效靶比的提高而升高。结论 抗CD3/抗TNP双抗能够与不同种类的TNP化单抗结合介导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化学方法将抗CD3 及抗三硝基苯 (TNP)单克隆抗体交联为双功能抗体 ,研究此双功能抗体与任何TNP化的抗肿瘤单抗结合 ,介导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分别纯化抗CD3 及抗TNP单克隆抗体 ,经二硫苏糖醇 (DTT)还原、偶联得到抗CD3 /抗TNP双抗。TNP化抗胃癌单抗PD4 、3H11与抗CD3 /抗TNP双抗介导人淋巴细胞对胃癌细胞系MGC80 3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双抗与TNP化的单抗结合 ,介导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高于未TNP化单抗 ,并随着效靶比的提高而升高。结论 抗CD3 /抗TNP双抗能够与不同种类的TNP化单抗结合介导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 ,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CD3抗CEA双特异性单链抗体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在体内杀伤胃癌的作用。方法将BGC823细胞种植裸鼠后,建立裸鼠胃癌模型,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CIK细胞和CIK细胞+双特异性单抗,每3天治疗1次,共6次,取出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出各组的抑瘤率。结果在体内,CIK组和CIK+双特异性单抗组均可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27.4%和4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IK组与CIK+双特异性单抗组的瘤体积、瘤重、抑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IK细胞本身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加入抗CD3抗CEA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后,抑瘤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微型双功能抗体介导人T细胞杀伤耐药实体瘤细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Gao YD  Xiong DS  Yang M  Xu YF  Shao XF  Peng H  Fan DM  Yang CZ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1):653-656
目的 探讨抗P-糖蛋白(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介导人T细胞杀伤耐药实体瘤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抗E-tag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采用^51Cr释放实验,测定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介导的人T细胞体外靶向杀伤活性;采用多药耐药(MDR)细胞系KB/MDR、敏感KB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测定该微型双功能抗体介导的体内靶向杀伤活性。结果 纯化的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在相对分子质量28000和26000处各有1条蛋白带。在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存在的情况下,激活的T淋巴细胞能够裂解KB/MDR细胞,且随着效靶比的增高而增高。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联合人T淋巴细胞能有效抑制KB/MDR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而对敏感KB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无抑制作用。结论 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在体内外均能介导人T淋巴细胞杀伤表达P-gP抗原的KB/MDR细胞,是有望用于耐药实体瘤临床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5.
双功能抗体介导胃癌杀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化学方法将抗CD3及抗三硝基苯(TNP)的单克隆抗体(McAb)交联为双功能抗体。利用此双功能抗体介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对于不同抗胃癌McAb所针对的胃癌细胞进行体内外杀伤试验。方法 利用化学交联法制备双功能抗体,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McAbs活性,以ELISA桥联法、琼脂糖免疫双扩散及十二烷基磺酸钠-降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于双功能抗体进行鉴定,以细胞杀伤试验及肿瘤生长抑制实验检测双功能抗体作用。结果 将抗CD3及抗TNP McAb交联为双功能抗体,此双功能抗体可介导PBLS对于不同抗胃癌McAb所针对的胃癌细胞进行体内外杀伤试验。结论 此双功能抗体在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肿瘤临床》2001,28(5):375-379
目的建立裸鼠皮下人B-淋巴细胞移植瘤模型,研究抗CD3/抗CD20微型双功能抗体在裸鼠体内的分布。方法采用亲和层析分离纯化本室构建的抗CD3/抗CD20微型双功能抗体可溶性表达产物,并用SDS-PAGE、Western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研究表明,部分肿瘤组织中分离TIL细胞.单用IL-2难以诱导出高的抗癌活性.双特异性抗体中能识别T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的抗CD3单抗不仅能促进TIL细胞增殖,而且能增强其抗瘤活性;而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抗肿瘤单抗,则引导TIL定向杀伤肿瘤靶细胞.本文选择了抗CD3单克隆抗体和抗肺癌单克隆抗体制成双特异性抗体,探索其对TIL细胞杀伤肺癌细胞增强效应,现报告如下:首先采用SPDP化学偶联法将纯化后抗CD3单抗和抗肺癌单抗ALTO4以二硫键连接成ALTO4-CD3双特异性抗体.再分离得到TIL细胞,并经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制得TILCD3~ 细胞占65%.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AL-TO4-CD3能同时与A549和TIL细胞特异地结合,而且通过其桥梁作用,显著增加TIL和A549细胞结合率;通过MTT比色  相似文献   

8.
Zhao ZG  Ran YL  Zheng R  Kong J  Chen SZ  Yu L  Yang ZH 《癌症》2002,21(5):460-463
背景与目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bryonic antigen,CEA)在多种肿瘤,尤其是结肠癌中高表达,抗CEA抗体在人结肠癌的诊断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188Re标记CEA嵌合抗体,研究其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方法:用氯化亚锡还原法标记CEA嵌合抗体及其亲本鼠单抗C50,薄层层析法鉴定标记抗本的标记率、放化纯度及体外稳定性,ELISA鉴定标记后的免疫活性,研究^188Re-CEA嵌合抗体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的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效果,并与C50鼠单抗的显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88Re-CEA嵌合抗体的放化纯度大于95%;比活为36MBq/mg;免疫活性为61%;薄层层析示其在体外稳定。^188Re-CEA嵌合抗体的生物学分布显示:注射后24h,肿瘤与肾脏、血液的放射性比值分别为0.75、0.99,与其余各脏器的放射性比值均大于1.78;48h,肿瘤与肾脏、血液的放射性比值分别为1.02、1.12,与其余各脏器的放射性比值均大于2.08。20h后,肿瘤显影清晰。CEA嵌合抗体的放射生物学特性及显像效果与C50鼠单抗基本相同。结论:^188Re-CEA嵌合抗体在裸鼠体内放射免疫显像显示出良好的肿瘤特异性,且显像速度较快,可显示的肿瘤最小可达0.5cm。CEA嵌合抗体降低了免疫原性,在人体内显像更优于其亲本鼠单抗C50。  相似文献   

9.
肝癌干细胞抗体靶向治疗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抗人肝癌干细胞鼠单抗15B7的生物学特征、体内外功能,探讨靶向肝癌干细胞是否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移植瘤复发、自发性肺转移以及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方法采用双色免疫荧光、双色流式细胞技术、皮下成瘤实验,检测、鉴定15B7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肝癌干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ancer stem cells, HCC-CSC)。从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中以流式细胞仪分选具有CD133+或ESA+表型的细胞。在此基础上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侵袭实验、迁移实验等检测分析15B7单抗对CD133+表型的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作用以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裸鼠体内治疗实验研究15B7单抗对BEL7402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该功能性单抗的抗原。结果双色免疫荧光和双色流式检测显示15B7单抗能与HCC-CSC的标志物ESA、CD133共染;流式分选15B7+或ESA+或CD133+的细胞在体外无血清培养条件下有良好的成球生长能力;流式分选的15B7+细胞裸鼠皮下接种1×104个/只,2月可形成肿瘤,以上实验证明15B7单抗是抗肝癌干细胞的单抗。体外功能实验结果显示15B7单抗能够抑制CD133+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抑制率分别达13.8%、157%和30.9%,同时还能诱导CD133+细胞发生G1期阻滞。体内治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5B7单抗能明显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抑制率可达60.5%。Western blot显示15B7单抗识别HCC-CSC表达的抗原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50 kD。结论15B7单抗能明显抑制裸鼠体内人肝移植瘤的生长,为肝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候选抗体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抗EGFR-抗CD3双功能抗体在体内条件下介导CIK细胞、LAK细胞及人类PBLS细胞三类不同的免疫效应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能力,为临床应用该抗体治疗胃癌的细胞选择提供实验指导。方法 采用化学耦联法合成的抗EGFR-抗CD3双功能抗体分别与CIK细胞、LAK细胞及人类PBLS细胞联合经尾静脉注入SGC7901胃癌细胞移植瘤小鼠体内,同时以等量0.9 % NaCl溶液尾静脉注射建立对照,治疗后检测在体情况下4组对胃癌细胞的杀伤能力,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抗EGFR-抗CD3双功能抗体介导CIK细胞治疗组小鼠肿瘤抑制率为(64.9±7.7)%,显著高于抗EGFR-抗CD3双功能抗体介导LAK细胞及人类PBLS细胞组的(43.5±8.2)%和(39.7±6.5)%(均P<0.05),治疗结束时平均肿瘤质量为(473.9±37.7)mg,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的(764.6±88.3)mg和(829.1±104.4)mg(均P<0.05)。结论 初步的裸鼠模型治疗实验显示由抗EGFR-抗CD3双功能抗体介导的CIK细胞在体内条件下对胃癌治疗作用优于其他常用的免疫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