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注射乙醇(PEI)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甲状腺两侧叶的上、中、下中央为穿刺点,在无菌技术操作下抽取该侧叶体积10%~20%量的无水乙醇,缓慢注入甲状腺内,分3~6次多点注射。结果全部病例在治疗后1个月内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情明显缓解;弥漫性甲状腺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良性突眼征消失。4例患者在停药4~9个月后复发。结论PEI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费用低;治疗前、治疗后予完整、系统、有序的观察和护理,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发病率约为0.5%~1.0%。甲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婴儿亦可发生,但最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病人。由于甲状腺内在或外在的多种原因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释放过多,进入血循环后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包括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眼及女性的生殖系统症状。目前甲亢分类基本统一,分为:(1)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2)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Plummer病)。(3)碘甲亢(Job Basedow病),(4)甲状腺炎性甲亢,(5)甲亢与癌。本文仅就Graves病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双介入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了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2周,再联合应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PEI)的双介入方法的治疗。27例肿块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6例缩小≥5%,11例缩小25%~50%,10例缩小<25%,总缩小率为79.4%,全组平均生存期为15.4个月,治疗后半年、且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5.3%、61.8%、42.2%。认为TACE联合应用PEI的双介入疗法是延长中晚期肝癌病人生命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射频和无水酒精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射频(RF)治疗和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探讨RF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肝内复发但没有肝外转移的患者137例,共161个病灶,除外肝功能为ChildC级的患者。分别行RF治疗74例,共86个病灶;行PEI治疗63例,共75个病灶。RF组中有9个病灶直径大于3cm(最大的肿瘤直径为4cm),平均为2.05cm;而PEI组所有病灶直径均小于3cm,平均为2.03cm。监测2组病例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AFP、彩色多谱勒超声等变化,并统计患者的1、2及3年生存率。结果 RF组和PEI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RF组和PEI组的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3.0%(80/86)及81.3%(61/7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RF组中,直径〈3cm和3~4cm的病灶的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6.1%(74/77)和66.7%(6/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RF组和PEI组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4.3%(55/74)、62.2%(46/74)及54.8%(17/31)和68.3%(43/63)、57.1%(36/63)及45.0%(9/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组的病灶完全坏死平均治疗次数为1.3次,明显低于PEI组的2.5次(P=0.000)。结论 RF是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特点及应对的处理措施。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9MHz,常规检查某高校教师1026例受检者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并测量甲状腺的大小,记录甲状腺内部异常病灶的部位、大小、边界、包膜、内回声情况等。结果彩超筛查出316例甲状腺异常,占体检总人数的30.8%(316/1026):316例异常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48例(78.4%),弥漫性甲状腺肿28例(8.9%),囊性或囊实性改变18例(5.7%),怀疑恶性倾向的的12例(3.8%)。其他10例(3.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具有无创、价格低廉、及早发现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0年至今采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412例,术前都作了充分的药物准备,手术后患者未发生一例甲状腺危象,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12例,男128例,女284例。年龄12~54岁,平均35岁。其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氏病)122例,毒性多结节甲状腺肿237例,毒性腺瘤(高功能甲状腺腺病)5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病程平均7年。二、手术前准备除手术前的各种常规检查外,药物准备是术前准备最为关键的步骤。本组病例中有308例是在口服抗甲状腺药物3~4个月后再口服复方碘液Logol…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实行全民普遍食盐加碘前后广西沿海、山区等不同碘环境下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特点,探讨普遍食盐加碘对甲状腺疾病谱的影响。方法收集广西南宁、桂林、百色及北海4城市的解放军三。三医院、解放军一八一医院、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北海市人民医院1991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共5998例,所有病例均有病理诊断并检测了尿碘水平;另检测同期1000位甲状腺正常人群的尿碘水平作对照。分析普遍食盐加碘前后碘环境的改变与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关系。结果普遍食盐加碘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构成比较加碘前下降(尸〈0.05),而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构成比较加碘前增高(P〈0.053;同时,结节性甲状腺肿、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尿碘水平较加碘前明显增高(P〈0.05),并且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尿碘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甲状腺疾病患者及对照组的尿碘水平均较加碘前增高(P〈0.05)。结论全民普遍食盐加碘10年来,广西所调查地区平均尿碘水平及甲状腺疾病谱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碘过量可能是导致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及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增高的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种伴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除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和商代谢症候群外,尚有眼征、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由于多数病人同时具有高代谢症和甲状腺肿大,故称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经过多年的努力,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且不断有新的发现,现就甲亢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胸内甲状腺肿32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胸内甲状腺肿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984-2000年手术治疗胸内甲状腺肿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X线、同位素扫描,CT,MRI等检查确立诊断。手术入路一般分3种:(1)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坠入胸腔内的甲状腺多可经此切口完成手术(本组25例)。此切口便于处理甲状腺上、下血管及中静脉,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机会。(2)低位领形切口加纵劈胸骨:适用于较大的甲状腺不能自胸廓入口取出、疑有恶性变、粘连严重或低位领形切口操作困难者(本组3例)。(3)开胸手术;适用于迷走性甲状腺肿或坠入深度在12cm以上或从颈部取出困难及术前诊断不明(本组4例)。术后并发症9例,占28.1%,比同期颈部甲状腺肿手术的并发症高。结论 手术切除是胸内甲状腺肿的最佳治疗方法。根据坠入胸内甲状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以获损伤最小、疗效最佳的结果。本组手术径路以低位领式口为主,只有在颈部入路操作困难时再加胸骨纵劈及开胸术。  相似文献   

10.
445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分析长春地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的445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占同时期实施各种甲状腺手术的44.48%;男女性别比为1:4.95;男性患者手术年龄平均高于女性1.70岁;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诊断正确率为71.95%,易误诊为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囊肿;甲状腺右叶发病率显著高于左叶;3.66%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发生恶变。结论:长春地区为缺碘地区;女性患者妊娠、哺乳和月经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病有关;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