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青少年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符合DSM-5建议诊断NSSI标准的113名12~25岁青少年患者,通过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将患者分为有自杀意念组(n=49)和无自杀意念组(n=64)。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诊断等一般信息,对所有患者采用渥太华自伤调查、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相关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杀意念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组较无自杀意念组抑郁比例更高,自伤频率更高,最常伤害部位更多,外在情绪调节功能更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更高自伤频率(OR=2.44,95%CI:1.51~3.96)和更多最常伤害部位(OR=2.24,95%CI:1.23~4.10)和自杀意念相关。结论:高自伤频率和多最常伤害部位是NSSI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准,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年龄13~18岁,同时纳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青少年对照180例,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评定。分别对AHRBI量表各因子分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精神分裂症患者各维度危险行为的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AHRBI总分和健康妥协行为、破坏纪律行为、无保护性行为、自杀自伤行为、吸烟饮酒行为5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如总分,51.5(0,130)vs.47(38,7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与健康妥协行为因子、破坏纪律行为因子、无保护性行为因子、自杀自伤行为因子关联(均P0.05);破坏纪律行为是攻击与暴力行为(OR=1.57,95%CI:1.13~2.19)、无保护性行为(OR=1.32,95%CI:1.08~1.61)的危险因素,吸烟与饮酒行为是健康妥协行为(OR=2.79,95%CI:1.01~8.33)、无保护性行为(OR=1.83,95%CI:1.29~2.58)的危险因素,攻击与暴力行为是自杀自伤行为(OR=1.39,95%CI:1.15~1.68)的危险因素,抗精神病药物是自杀自伤行为(OR=0.12,95%CI:0.14~0.95)的保护因素,急性发病次数是吸烟饮酒行为(OR=0.95,95%CI:0.90~0.99)的保护因素,无保护性行为是吸烟饮酒行为(OR=2.38,95%CI:1.11~5.13)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多于正常青少年,各危险行为间有一定关联。抗精神病药物是自杀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急性发病次数是吸烟饮酒行为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性厌食少年情绪、冲动的特点及自伤自杀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多维焦虑量表中文版、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Barratt冲动量表中文版,对39名符合疾病和有关键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有神经性厌食诊断标准的少年,以及78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评定,并对两组间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对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自伤行为、自杀观念、自杀未遂进行评定和比较,并将人口学资料及上述各量表总分(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总分除外)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伤行为、自杀观念、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分高于对照组(P0.05),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灾难化思维病例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反思自我得分病例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焦虑、认知情绪调节、冲动各项总分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病例组自伤行为、自杀观念、自杀未遂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0.002、0.001),存在自伤行为、自杀观念、自杀未遂的患儿比例分别为43.6%、41.0%、33.3%。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自伤行为的相关因素;冲动(OR=1.19,95%CI:1.04~1.37)与自杀观念相关联;且冲动(OR=1.15,95%CI:1.03~1.30)与自杀未遂相关联。结论:神经性厌食少年有明显较多的抑郁、灾难化思维、自伤行为、自杀观念及企图;冲动者更易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未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21年期间荆州市青少年学生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荆州市选取青少年学生7 624人(初中2 839人、高中2 421人、大学2 364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自伤次数≥1即表明存在NSSI)。结果:初中生、高中生及大学生的NSSI检出率分别为22.4%、26.4%和14.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生、高中生及大学生NSSI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自我学业不满意(OR=2.54、2.21、1.80)、疫情前后家庭关系变差(OR=2.44、1.50、1.51)、疫情前后朋友关系变差(OR=2.83、1.69、1.54);初、高中生NSSI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非核心家庭及主干家庭(OR=1.72、1.93)、隔离(OR=1.78、1.50)、疫情后学习未恢复(OR=1.65、1.67)。初中生NSSI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女性(OR=1.62)、自己或家属有以下情况(感染/疑似感染/密切接触/服务志愿者)(OR=1.45)。结论:荆州市青少年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主要与周围环境改变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早发型双相障碍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双相障碍标准的起病年龄18岁的患者78例(抑郁发作38例,躁狂发作28例,混合状态2例,缓解期10例)及正常对照100例,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自评问卷(AHRBI)评估双相障碍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从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及起病年龄、总病程、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史等临床特征方面探讨双相障碍患者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双相障碍组AHRBI总分与攻击暴力、健康妥协、破坏纪律、无保护性行为、自杀自伤及吸烟饮酒等6项因子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如总分,55(38,119)vs.46(38,65),P0.05]。有自杀自伤行为患者与无自杀自伤行为患者相比,起病年龄较大[14.0(10.0,17.0)vs.14.0(9.0,16.0)],总病程较短[12.0(1.0,65.0)vs.26.0(1.0,103.0)](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自伤与起病年龄(OR=1.92,95%CI:1.20~3.02)、性别(OR=5.92,95%CI:1.48~23.52)、抗精神病药治疗史(OR=0.14,95%CI:0.02~0.66)、吸烟饮酒(OR=3.88,95%CI:1.40~10.84)、破坏纪律(OR=4.16,95%CI:1.08~16.08)等因素关联;破坏纪律与攻击暴力(OR=26.74,95%CI:4.16~171.68)、健康妥协(OR=6.66,95%CI:1.08~41.10)关联(均P0.05)。结论:早发型双相障碍患者总体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多于正常对照,患者在6个维度均存在明显增多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起病晚、女性、吸烟喝酒、破坏纪律是自杀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史是保护性因素。健康妥协和攻击暴力是破坏纪律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护理专业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1965例护理专业学生,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分别测量其NSSI、父母教养方式、述情障碍及自尊情况。采用1∶3倾向得分匹配平衡有无NSSI两组的协变量,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究产生NSSI的相关因素,并基于列线图构建护理专业学生NSSI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本样本中护理专业学生的NSSI检出率为14.9%。识别情感障碍(OR=1.077)、描述情感障碍(OR=1.094)、外向性思维(OR=1.071)是护理专业学生的NSSI的危险因素,母亲鼓励自主(OR=0.917)、父亲关爱(OR=0.941)、自尊(OR=0.954)是NSSI的保护因素。构建的列线图经验证区分度和可靠性良好(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接近,ROC曲线下面积为0.76)。结论:本研究根据NSSI行为相关因素构建了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有助于直观评价护理专业学生出现NSSI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感缺失、压力、神经质人格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愉快情绪量表(TEPS)、大五人格问卷一神经质分量表(FFI-N)、Beck抑郁量表(BDI)、生活事件量表(LES)对84名抑郁症患者和75名健康对照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症患者期待性快乐和消费性快乐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神经质人格、BDI和应激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消费性快乐(OR=1.10,95%CI=1.03-1.17)、神经质人格(OR=0.91,95%CI=0.83-1.00)、BDI(OR=0.93,95%CI=0.89-0.98)、负性生活事件(OR=0.94,95%CI=0.92-0.97)与抑郁症发病存在显著关联。结论:个体的消费性快乐、负性压力和神经质人格是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微信公众号方式发放在线问卷,共调查医务人员170名,非医务人员217名。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医务人员中抑郁情绪检出率42.9%,焦虑情绪检出率46.5%。非医务人员抑郁情绪检出率62.7%,焦虑情绪检出率52.5%。在所有被调查者中,非医务人员(OR=0.58,95%CI:0.36~0.93,P<0.05)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接触(疑似)感染者(OR=2.63,95%CI:1.43~4.85,P<0.01)是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心理弹性差是抑郁情绪(医务人员:OR=10.36,95%CI:3.46~31.05,P<0.001,非医务人员:OR=17.14,95%CI:6.39~45.97,P<0.001)和焦虑情绪(医务人员:OR=14.30,95%CI:4.68~43.69,P<0.001,非医务人员:OR=11...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状,并分析抑郁、述情障碍与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为通过情绪障碍预测并预防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562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自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调查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结果: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39.9%,被调查大学生最常采用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用手反复抠身体某个部位,其次是拔自己的头发或其他身体部位的毛发、使劲捏(掐)自己等;有自伤行为组的抑郁量表得分高于非自伤组得分(t=7.277,P=0.000);有自伤行为组的述情障碍量表得分高于非自伤组得分(t=2.08,P=0.038);抑郁、述情障碍均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r=0.351,P0.001;r=0.126,P0.01)。结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大学生中发生率较高,且具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大学生往往伴有抑郁、述情障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冲动性、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学生735名(男306人,女429人),完成自我伤害行为量表(SIBS)、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IS-11)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测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冲动性、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ES-D总分、行动冲动性是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危险因素(OR=1.21、1.16)。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生越冲动、抑郁,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越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的方法,在本院选取病例和对照各15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母亲孕前及孕中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有关的暴露情况,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居前3位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依次为:动脉导管未闭(39,26.0%)、房间隔缺损(34,22.7%)和室间隔缺损(26,17.2%);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孕期偏食(OR=2.377,95%CI:1.015~5.566)、孕期经常饮茶(OR=10.347,95%CI:1.454~73.612)、孕早期母亲发烧(OR=16.654,95%CI:1.895~146.330)、孕早期病毒感染(OR=5.079,95%CI:1.143~22.572)、孕前母亲BMI≥24(OR=8.000,95%CI:1.517~42.175)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为了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应当加强对育龄期青年的健康教育,孕前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孕期注意合理饮食,避免病毒感染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抑郁、焦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产前抑郁、焦虑的早期筛查及临床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的孕妇2112人,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焦虑自评量表(SAS)于孕28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前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孕28周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5.4%,焦虑症状检出率为6.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为低年龄(OR=0.80,95%CI:0.68~0.94)、孕期非坚持工作(OR=1.18,95%CI:1.02~1.36)、对居住环境不满意(OR=1.50,95%CI:1.23~1.83)、期望生男孩(OR=0.86,95%CI:0.77~0.96)、非独子(OR=1.37,95%CI:1.06~1.76)、非计划内怀孕(OR=1.38,95%CI:1.10~1.72);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为不满意居住环境(OR=1.64,95%CI:1.19~2.26)、与丈夫关系不融洽(OR=2.01,95%CI:1.20~3.37)、非计划内怀孕(OR=1.50,95%CI:1.05~2.14)。结论:本研究提示,年龄越小、孕期未坚持工作、对居住环境不满意、期望生男孩、孕妇非独子、非计划内怀孕的孕妇,越易患产前抑郁症;对居住环境不满意、与丈夫关系不融洽、非计划内怀孕的孕妇,越易患产前焦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学高职生手机成瘾影响因素,为制订手机成瘾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20名医学高职生手机成瘾者与同期非手机成瘾者进行1:1对照研究,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医学高职生手机成瘾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是每天使用手机时间(OR=1.290,95%CI=1.821~7.246,P0.01)、交往焦虑(OR=2.144,95%CI=1.227~3.748,P0.01)、自尊(OR=0.289,95%CI=0.122~0.686,P0.01)、孤独(OR=3.597,95%CI=1.843~7.019,P0.01)。结论: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交往焦虑、孤独、自尊是医学高职生手机成瘾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成为难治性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需要提供客观指征.方法 将256例药物难治性老年抑郁症与同期的非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1 : 1对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成为难治性的老年抑郁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应激性生活事件(OR=3.655,95%CI:1.805~7.321),神经质(OR=4.459,95%CI:1.790~10.889),伴有精神病性症状(OR=4.361,95%CI:2.183~8.410),慢性起病(OR=0.132,95%CI:0.019~0.916),1年内未及时治疗(OR=0.408,95%CI:0.207~0.829).结论 具有应激性生活事件、神经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慢性起病、1年内未及时治疗是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苏盐城地区留守儿童的抑郁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及儿童抑郁问卷(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对盐城地区3所农村中心小学35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2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父母交流频率为每半年(P0.001,OR=7.321,95%CI=2.876~15.128)、双亲缺失型留守儿童(P=0.021,OR=2.134,95%CI=1.654~6.980)、交流中谈论日常琐事(P=0.006,OR=4.321,95%CI=1.908~9.978)、家庭年收入为0~2000元(P=0.012,OR=3.223,95%CI=2.011~8.830)、5~6年级(P=0.003,OR=8.342,95%CI=2.113~19.232)、11~13岁(P=0.015,OR=5.299,95%CI=1.809~15.098)为留守儿童抑郁发生的危险因子,而交流内容为自我感受(P=0.001,OR=0.342,95%CI=0.190~0.799)、1~2年级(P0.001,OR=0.543,95%CI=0.221~0.879)、7~8岁(P0.001,OR=0.655,95%CI=0.207~0.911)为留守儿童抑郁的抗性因素。结论:盐城地区留守儿童的抑郁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和抗性因素应当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心理援助热线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2018-2021年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青少年来电者(11~18岁)纳入本研究,收集人口学资料,询问来电者在来电前2周内是否有自杀想法来评估自杀意念,并评估自杀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抑郁情绪、希望感、痛苦感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 341例来电。77.9%(15 072例)青少年来电者报告该次来电前2周内有自杀意念。女性(OR=1.12,95%CI:1.01~1.24)、年纪轻(OR=1.30,95%CI:1.14~1.49)、有急性生活事件(OR=1.34,95%CI:1.23~1.47)、慢性生活事件(OR=1.31,95%CI:1.19~1.44)、既往自杀未遂史(OR=2.61,95%CI:2.35~2.91)、痛苦感高(OR=1.85,95%CI:1.67~2.04)和抑郁程度高(OR=2.71,95%CI:2.43~3.01)是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希望感(OR=0.45,95%CI:0.41~0.50)则是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与功能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住院患者(伴NSSI患者89例、不伴NSSI患者74例)163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107例。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评估患者抑郁程度,儿童孤独量表(CLS)评估患者孤独感,挫败感量表(DS)评估患者学业挫败感、渥太华自伤量表(OSI)评估患者NSSI行为及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SSI行为与各变量间的关联,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实施NSSI各功能与各变量的关联。结果:伴NSSI患者组的CDI、CLS、DS评分均高于不伴NSSI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女性、学业挫败感得分高是实施NSSI的危险因素(OR=2.75、1.06)。CDI中的负性情绪得分与OSI中的内部情绪调节得分、外部情绪调节得分、寻求刺激因子得分呈正向关联(β=0.29~0.33);CDI人际问题得分与OSI中的社交影响因子得分呈正向关联(β=0.21);非独生子女的OSI寻求刺激因子得分更高(β=0.23)。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学业挫败感程度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军人自杀意念现患率及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5-8月选取军人2071名,使用自编一般人口学情况调查问卷、贝克抑郁问卷(BDI)的条目7进行调查,条目7得分≥1分者纳入自杀意念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结果:2071名军人中,条目7得分≥1分者有382人(占18.4%)。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为家族有自杀史(OR=42.97,95%CI=29.14~63.35)、周围出现过自杀事件(OR=2.46,95%CI=1.75~3.46)、饮酒(OR=1.64,95%CI=1.31~2.07)、受教育程度(OR=1.38,95%CI=1.01~1.90);保护因素为军兵种(OR=0.60,95%CI=0.50~0.72)及现驻地(OR=0.15,95%CI=0.03~0.64)。结论:在军人自杀预防中,应重视有家族自杀史、周围出现过自杀事件、饮酒、受教育程度低、空军、驻地在艰苦边远地区的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肺结节患者影像学信息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收集454例肺结节患者的一般个人信息和影像学信息,其中恶性312例,良性142例。校正个人信息中的混杂因素后,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根据各因素的优势比(OR值)及其95%置信区间(95%CI)分析影像学中恶性肺结节的相关危险及保护因素。结果个人信息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混杂因素包括:年龄较大(55岁及以上,OR=4.112;75岁及以上,OR=3.616)、有既往肿瘤史(OR=3.206)。校正个人信息后,恶性肺结节患者影像学信息中的危险因素包括有淋巴结肿大(OR=2.734,95%CI:1.257~5.946)、结节直径2 cm及以上(OR=10.477,95%CI:2.229~49.251)、呈现毛玻璃结节(OR=14.569,95%CI:3.320~63.928)、边缘粗糙(OR=3.113,95%CI:1.632~5.939)、有分叶(OR=4.508,95%CI:2.326~8.736)、有空泡征(OR=5.173,95%CI:1.920~13.940)、有胸膜凹陷征(OR=2.076,95%CI:1.078~3.999),保护因素为结节有钙化(OR=0.208,95%CI:0.091~0.479)。结论在关注年龄较大、有既往肿瘤史的患者同时,也要关注胸部影像中呈现淋巴结肿大、结节直径大、毛玻璃结节、边缘粗糙、有分叶、有空泡征、胸膜凹陷症、结节无钙化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HIV阳性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抑郁、焦虑状况,探讨抑郁、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在MSM社区HIV感染者小组的帮助下,在HIV阳性MSM中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共招募HIV阳性MSM 600人,采用电子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获有效问卷541份。使用自编HIV阳性MSM人群健康状况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健康行为等,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抑郁(CES-D评分≥16分者为有抑郁症状)、焦虑(SAS评分≥50分者为有焦虑症状)状况。结果:研究对象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4.7%(242/541)和25.1%(136/54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包括最近1年考虑过自杀(OR=3.31,95%CI:1.73~5.34)、未将HIV感染状况告知男性固定性伴(OR=0.47,95%CI:0.30~0.73)和被歧视经历评分高(OR=1.19,95%CI:1.11~1.29);与月收入≤1500元者相比,月收入为5000元者有抑郁症状的可能性降低(OR=0.34,95%CI:0.17~0.71)。焦虑症状危险因素包括最近1年考虑过自杀(OR=2.43,95%CI:1.40~4.21)、接受抗病毒治疗(OR=1.74,95%CI:1.06~2.84)和被歧视经历评分高(OR=1.12,95%CI:1.05~1.20);与月收入≤1500元者相比,月收入为5000元者检出焦虑症状的可能性降低(OR=0.44,95%CI:0.20~0.94)。结论:本研究提示HIV阳性MSM人群抑郁或焦虑症状检出率高,需要引起重视;降低社会歧视、促进性伴交流与支持、改善经济状况可能有助于提高HIV阳性MSM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