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及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对老年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45例(Ⅰ组),老年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68例(Ⅱ组),另选取健康老年人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肝功能、AFP、AFU、TSGF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Ⅰ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高于Ⅱ组及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低于Ⅱ组及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组AST、ALT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组血清AFP、AFU、TSGF均高于Ⅱ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肿瘤大小≥5 cm、肿瘤个数4,老年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水平越高(P0.05);临床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肿瘤大小5 cm、肿瘤个数4,老年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AFU水平越高(P0.05);临床分期越高,老年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TSGF水平越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U、TSGF水平对老年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乙肝相关性肝癌约占原发性肝癌(PLC)的80%,随着肝癌放疗地位的提高,放射性肝损伤倍受关注。为了探讨抗乙肝病毒治疗对放射性肝损伤的影响,我们对部分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抗病毒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癌胚抗原(CEA)、α-L-岩藻糖苷酶(AFU)、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GGT)与甲胎蛋白(AFP)水平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118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设为肝癌组,另分别选取11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1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正常组、肝硬化组,对比三组受试者AFP、TSGF、AFU、GGT、CEA水平,并对比各项指标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结果。结果肝癌组AFP、TSGF、AFU、GGT、CEA含量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且肝硬化组AFP、TSGF、AFU、GGT、CE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应用血清五项指标联合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8.1%,准确度为83.3%,特异度为80.9%,与AFP、TSGF、AFU、GGT、CEA等指标单项诊断结果比较明显增高(P0.05)。结论 AFP、TSGF、AFU、GGT及CEA指标联合应用于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早期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检测方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不同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9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参照《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受试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结果高血压组正常体质的构成比低于非高血压组;病理体质中除气郁质外,高血压组均高于非高血压组,尤以气虚质和湿热质较明显。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及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比较,平和质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其中出现斑块检出率较高的体质类型为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结论湿热质、痰湿质和阳虚质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沈张平  王钦君  季沈杰 《肝脏》2020,(3):302-30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127-3P表达水平。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6月1日在我院就诊的9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并采用RT-PCR法检测比较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miR127-3P的相对表达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与miR127-3P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127-3P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miR127-3P的相对表达量在鉴别原发性肝癌与乙肝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及健康体检者的临床效能。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肝硬化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miR127-3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0(0.50~0.63),0.46(0.41~0.51)、0.29(0.2~0.46)、0.25(0.21~0.31),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与miR127-3P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868,P=0.000),且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分化程度越低(Or=3.236)、TNM分期越高(Or=4.369)、存在远处转移(Or=5.687)是血清miR127-3P的相对表达量升高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miR127-3P的相对表达量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及健康体检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95%CI:0.755~0.903)、0.870(95%CI:0.783~0.957)和0.945(95%CI:0.891~0.999),当截断值分别为0.535、0.445和0.410时,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和94.3%、91.6%和73.3%、91.6%和90%。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127-3P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有可能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肝细胞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乙肝相关性肝癌的高危因素众多,包括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HBeAg的状态、病毒载量、基因型和亚型、基因变异和蛋白变异等。监测这些高危因素有助于筛查原发性肝癌的易感人群,有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本文就与乙肝病毒相关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12):128-136
肝癌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时间与肿瘤动脉密度相关性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常见基本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研究;Propeller LAVA技术对原发性肝癌MRI的诊断价值;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50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均以乙肝病毒感染为基础病因,故可笼统的称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上述三种疾病中,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明显的异常变化并且参与上述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为中医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辨证论治防治颈动脉硬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做中医体质辨识,并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各体质类别间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阻力指数(RI)、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指标。结果高血压病人体质分类中痰湿质48例(23.08%)最多;痰湿质病人BMI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气郁质病人高血压病程明显长于其他组(P0.05);气郁质和痰湿质血脂水平明显较其他组高(P0.05);平和质PSV高于其他组(P0.05);痰湿质的IMT的增厚程度高于其他组(P0.05);气郁质的斑块数量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中医体质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体质类型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表现不同。痰湿质以IMT的增厚为表现。气郁质可以明显看到有斑块形成。因此辨别中医体质,进行早期颈动脉硬化疾病的筛选,早期干预,调理体质,可能对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为中医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组织中生存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肝病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同时经病理学检查后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比较乙肝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中的生存素与VEGF-A的表达。结果生存素在乙肝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9%、31.6%、84.0%,在三者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A的表达率分别为75.0%、26.3%、68.0%,VEGF-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比乙肝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生存素与VEGF-A作为早期原发性肝癌的检测标志物,能有效提高肝癌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乙肝肝硬化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测,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吸烟、饮酒、糖尿病史、酒精肝、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载量、不良饮食、e抗原阳性等因素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方面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饮酒(OR=10.274,95%CI=2.886~30.891)、未抗病毒治疗(OR=9.366,95%CI=1.373~14.119)、糖尿病史(OR=1.218,95%CI=1.104~4.860)和乙肝病毒载量阳性(OR=4.382,95%CI=1.368~7.096)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长期饮酒史、HBV DNA阳性、糖尿病史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是主要危险因素,具有以上因素的乙肝肝硬化患者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医体质类型及其相关因素及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中医体质和临床资料,分析中医体质特征的相关因素及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医体质以气虚质为主,占52.2%;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男性所占比例相对较高,阳虚质女性所占比例相对较高(P0.05),阴虚质和气郁质中青年组所占比例相对较高(P0.05),气虚质和痰湿质超重组和肥胖组所占比例相对较高(P0.05),男性病人平和质不吸烟者所占比例较高,阴虚质、湿热质和血瘀质吸烟所占比例较高(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6.5%,气虚质、阴虚质睡眠障碍所占比例相对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和吸烟病人更易出现偏颇体质(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偏颇体质以气虚质为主,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和吸烟是影响高血压病人中医体质的主要因素,不同中医体质高血压病人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Bx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份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及CEACAM1的表达情况,分析HBx和CEACAM1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Western印迹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QZG、肝癌细胞HepG2及稳定转染HBx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中CEACAM1的表达.结果 81份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表达阳性率为74.07% (60/81),CEACAM1表达阳性率为71.60% (58/81),二者与门静脉侵袭、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存在显著相关,HBx与CEACAM1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10,P<0.01);在HepG2-X中,CEA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QZG相比显著降低.结论 HBx的高表达和CEACAM1的低表达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HBx有可能通过抑制CEACAM1的表达而诱导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73基因在人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p73基因mRNA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采用SSCP检测方法比较分析p73基因在肝癌发生中的变异情况。结果 癌组织中p73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 (P <0 0 5 ) ;然而 ,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73基因PCR扩增片段的多态性是一致的 ,电泳未见异常条带 (P >0 0 5 )。结论 新近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p73基因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末见明显的基因突变 ,相反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可见 ,p73基因以一种高表达形式参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21,(5)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诊断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原发性肝癌的联合检测因子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并发原发性肝癌分为肝癌组(n=57)和非肝癌组(n=93)。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原发性肝癌的联合检测因子模型,绘制ROC曲线对模型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肝癌组和非肝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情况以及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患者合并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情况,肝癌家族史、烟草依赖及酒精依赖情况、抗病毒治疗情况、HBV-DNA阳性率以及血清铁蛋白、甲胎蛋白、高尔基体糖蛋白73、腺苷脱氨酶、谷氨酰转肽酶、5’-核苷酸酶水平等与非肝癌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肝癌家族史、血清铁蛋白、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糖尿病、肝癌家族史、血清铁蛋白、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分别作为协变量X1、X2、X3、X4、X5,得出联合检测因子模型表达式为:Logit(P)=-8.527+2.113X1+1.772X2+0.571X3+0.338X4+0.975X5。采用联合检测因子模型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0.70%、特异度为86.02%、准确率为84.00%,曲线下面积为0.859(0.677~0.953)。结论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的联合检测因子模型数据易得,诊断效能较高,有利于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早期获得诊断、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生存素检测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原发性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各组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生存素浓度。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生存素浓度分别为(83.70±14.45)ng/L、(70.58±9.78)ng/L、(67.90±9.14)ng/L和(65.07±7.58)ng/L。慢性乙型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外周血生存素浓度明显高于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原发性肝癌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结论外周血生存素是一种有诊断价值的评价慢性肝病的血清学指标,尤其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槐耳颗粒对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5年生存及无进展生存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使用槐耳颗粒对乙肝相关肝癌不同分期、分组的结局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中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09年1月~2014年9月首次确诊为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的患者801例,其中服用槐耳颗粒143例,未服用中成药患者658例,随访患者生存时间,采集人口学特征及相关临床指标信息,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通过COX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并对不同分组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OX回归结果显示,槐耳颗粒的使用是乙肝相关肝癌生存的保护因素(HR=0.377,95%CI 0.289~0.492),进一步分析槐耳颗粒对不同分组的患者结局的影响,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时间越长,患者生存时间越长(P<0.05)。[结论]槐耳颗粒对不同分组的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均有保护作用,且生存时间与用药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转移率、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1].抗病毒治疗可显著延长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并建议对HBVDNA阳性的非终末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2].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至2010年本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初始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收集2007年至2010年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患者均经肝功能、甲胎蛋白(AFP)、腹部B型超声、CT、MRI或肝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摘要》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肝癌组)[3].同期随机抽取本院门诊乙型肝炎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肝硬化组)及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的标准[2];排除合并药物性肝炎、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慢性淤胆性肝炎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状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500例脑病科心理咨询门诊病人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将500例病人进行中医体质归纳,分析焦虑、抑郁状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焦虑状态中排在前三位的体质分别为痰湿、湿热、阴虚体质;抑郁状态中排在前三位的体质分别为痰湿、阴虚、气郁体质。焦虑、抑郁状态中男女体质分布有细微差别,焦虑状态中女性以痰湿、湿热、气虚体质位于前三位;男性以痰湿、湿热、阴虚体质排在前三位。抑郁状态中女性以痰湿、阴虚、气虚体质排在前三位;男性以痰湿、气郁、阴虚体质位于前三位。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焦虑状态与痰湿、湿热、阴虚、血瘀体质相关;抑郁状态与痰湿、气郁、阳虚体质相关。结论焦虑、抑郁状态与中医体质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453例肝癌患者舌象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4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舌象与肝癌的分型、分期;有关临床检查(CT、B超、同位素、AFP、GPT、AKP)和肝癌大体类型、肝癌合并肝硬化程度以及最后致死因素等多方面的关系,结果表明舌象变化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肝癌的分型、分期的参考条件,亦可作为中医辨证论治和推测病人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