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钛夹联合尼龙绳辅助氩气刀治疗大肠带蒂巨大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大肠带蒂巨大息肉应用钛夹联合尼龙绳辅助氩气刀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肠镜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病变残留、复发情况。[结果]52例均经内镜下钛夹联合尼龙绳辅助氩气刀治疗一次性切除息肉,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应用钛夹联合尼龙绳辅助氩气刀治疗大肠带蒂巨大息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在胃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的应用疗效。[方法]搜集观察300例胃肠息肉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应用康复新液治疗分组: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息肉电切后控制饮食、抑酸、预防出血、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另予康复新液内服治疗。[结果]治疗组第1次复查内镜治愈132例(88%),有效16例(10.67%),无效者2例(1.33%),第2次复查内镜所有患者均好转;对照组第1次复查内镜治愈82例(54.67%),有效62例(41.33%),无效者6例(4%),第2次复查内镜共有137例完全治愈(91.33%),无效者0例,剩余13例在第3次复查时完全愈合形成瘢痕。对照组及治疗组第1次复查内镜,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2次复查内镜,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首次及二次复查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率93.33%,对照组腹痛缓解率80.0%,2组腹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迟发性出血率0.67%,对照组迟发性出血率3.33%,2组迟发性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内镜胃肠息肉电切术后加用康复新液内服,可以加快术后创面愈合,缓解术后腹痛和防治术后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内镜胃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行ESD的21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8例,观察组120例。对照组给予镜下创面喷洒硫糖铝混悬液并口服,治疗组给予康复新液联合蒙脱石散混合后镜下喷洒创面,并口服混合液3 d改为口服康复新液,治疗4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创面愈合总有效率、减少术后出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蒙脱石散有促进ESD后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出血,降低炎性因子,改善血液动力学,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应用。[方法]对近4年诊断为LST的30例患者进行术前活检、超声内镜评估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分析术前术后组织病理、超声肠镜改变、术中操作技巧及并发症等。[结果]30例大肠ESD一次性完整切除28例、一次性完整切除率93.3%,1例改为内镜下直肠无蒂型息肉分片切除术(EPMR)切除,1例术中穿孔、因病变大改外科手术;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80min,术中穿孔2例(1例使用钛夹缝合后内科保守治疗成功,1例转外科手术)。术后复查行EPMR切除的1例复发,追加手术治疗。术后病理8例与术前不一致,其中2例合并癌变。超声内镜提示28例病变起源于黏膜层,内部高回声均匀,黏膜下完整,2例有低回声改变者病理提示部分癌变。[结论]对于≥2cm的大肠LST,ESD具有切除彻底、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的优点,是一种治疗LST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切除术在切除大肠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73例经结肠镜诊断的大肠息肉,用内镜黏膜切除术法予以摘除,观察创面情况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73例患者均顺利摘除,无出血和穿孔发生,且创面较常规电凝摘除浅。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用于切除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肾上腺素预防内镜下切除大肠肿瘤术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大肠肿瘤患者17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7例术中采用黏膜下注射0.01%肾上腺素0.9%氯化钠溶液预防出血,对照组78例采用黏膜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预防出血;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率、术前与术中心率及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手术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心率及血压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出现;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切除大肠肿瘤应用肾上腺素可有效预防术中出血,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酒精相关性胃黏膜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治疗的98例考虑酒精相关性胃黏膜损伤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采取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比2组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内镜下黏膜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观察组治疗效果和胃黏膜修复情况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酒精相关性胃黏膜损伤患者在治疗上采用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损伤黏膜修复,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及内镜下治疗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结肠息肉EMR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统计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结肠镜检查,并在术后结肠息肉出血部位或息肉基底溃疡面血管处或出血点周边黏膜处给予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及金属夹钳夹治疗.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的资料后可知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长期透析、长期口服抗凝药、息肉≥1cm、多发息肉、腺瘤性息肉、无蒂息肉等是结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结论对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长期透析、长期口服抗凝药、息肉≥1cm、多发息肉、腺瘤性息肉、无蒂息肉等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内镜下给予有效的止血治疗,以减少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胃息肉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8例胃息肉患者术前镇静后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随访半年。[结果]98例胃息肉患者均安全有效地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除息肉,无一例术后出血及穿孔。[结论]内镜下胃息肉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治疗效果显著,已成为胃息肉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尼龙绳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老年大肠带蒂息肉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选择经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直径≥1 cm蒂部直径>0.8 cm带蒂息肉患者113例,共123枚息肉,均在内镜中心行尼龙绳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术,根据年龄分成老年组及青中年组,其中老年组42例,息肉50枚;青中年组71例,息肉73枚。观察两组息肉的好发部位、息肉性质、经内镜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息肉好发部位均位于乙状结肠,均在内镜下成功切除,其中青中年组3例发生术中少量出血,两组其他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内镜下不可控制出血、术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理发现老年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病率高于青中年组(P<0.05)。结论尼龙绳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老年大肠带蒂息肉创伤小且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疗效.[方法]对经超声内镜检查确诊未侵犯黏膜下层的40例消化道隆起和平坦型病变进行静脉麻醉EMR,术后所有病例均留标本再次行病理检查,并内镜随访.[结果]40例均完全切除,无一例出现大出血、迟发出血、穿孔等不良并发症,术后1、3、6、12个月复查内镜,除2例肠息肉患者息肉复发再次给予EMR治疗外,余患者未见病灶残留或复发.[结论]EMR是安全、有效、简便实用的,配合静脉麻醉效果更好,适用范围更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100例直径大于20mm的消化道息肉患者资料,共有息肉175颗;根据切除方法随机分为2组,即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组与高频电切术组,EMR组48例(息肉80颗),电切组52例(息肉95颗),观察2组手术的并发症及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EMR组的手术切除完整率(97.92%)显著高于电切组(73.08%),且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10.42%)显著低于电切组(3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治疗较高频电切术效果好,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内镜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王往 《内科》2013,(6):613-614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并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107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息肉切除手术,其中104例为1次手术切除成功,分次手术切除3例;术中发生出血3例,无术中穿孔、术后继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经病理证实恶变5枚。结论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入选的154例胃肠道无蒂及亚蒂息肉的患者,均采用EMR方法进行镜下治疗,对所有不同部位的息肉标本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息肉均成功切除,术中2例出血,经电凝止血钳成功止血后予钛夹夹闭创面;无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理类型:炎性息肉48枚(11.32%)、增生性息肉74枚(17.45%)、腺瘤性息肉300枚(70.75%),腺瘤性息肉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枚(0.47%);所有息肉均切除干净,复查无残留。[结论]EMR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老年人大肠息肉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适应证、并发症等进行讨论.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共完成老年人大肠息肉EMR手术277例,共计413枚.对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术后定期内镜随访1~60月,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 413枚息肉中393枚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变完整清除,治愈率为95.2%;15枚(占3.6%,15例患者)术后病理示浸润癌再追加外科开腹手术.术中出血16例(5.8%),均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5例(1.8%),其中3例经内镜下止血成功,2例经输血及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无穿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病理结果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癌变分别占25.7%(106/413),19.1%(79/413),50.4%(208/413),4.8%(20/413),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腺瘤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升高(P<0.01).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 EMR是一种安全和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老年人大肠息肉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16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治疗的阑尾腔内息肉病例共6例,息肉直径0.3~1.3 cm。6例阑尾腔内息肉均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其中3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整块切除、1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分片切除、1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1例予活检钳冷钳除。6例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和急性阑尾炎等并发症。3例术后复查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其余3例暂未复查结肠镜。以上结果初步证实,阑尾腔内息肉行内镜下治疗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大肠小扁平腺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9例114个内镜下直径≤10mm,圆形或椭圆形隆起性病灶,黏膜下生理盐水注射后非提起征阴性者行黏膜切除术,全瘤病灶送病理学检查;观察手术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对腺瘤患者术后进行6~18月随访。结果114个大肠小扁平隆起性病变中,腺瘤21个,分布于大肠各个部位,其中,以直、乙状结肠多见;其他93个为增生性息肉或炎症性息肉。21个大肠小扁平腺瘤大多伴有上皮细胞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共中轻度13个(61.9%),中度4个(19.0%),重度2个(9.5%)。89例11个病灶EMR术中,3例发生即时出血,以病灶周边渗血为主,电凝后出血停止,2例分别在第3d、第6d发生一过性出血,均因过量运动所致,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21个腺瘤患者随访6~18月,原发灶部位均未见病变复发。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对于大肠小扁平腺瘤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完全彻底,对早期大肠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就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肠幼年性息肉的结肠镜下特点、结肠镜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行结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大肠幼年性息肉70例,对其结肠镜下病变特点、结肠镜下操作方法、围手术期处理、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我院结肠镜检查7512例,发现大肠息肉的806例,病理活检诊断大肠幼年性息肉并坚持随访2年的病例70例。本研究发现,70例患者的大肠幼年性息肉以单发息肉为主[66(94.29%)],其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52(74.29%)]。70例患者均经过完备的术前检查和肠道准备,由医护给予专业术后指导。全部大肠幼年性息肉患者均采用内镜下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抬举后圈套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大肠幼年性息肉病变以单发为主,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通过完备的术前检查、充分的肠道准备、恰当的术后医嘱,在电子结肠镜下使用注射后圈套法切除大肠幼年性息肉是安全的、治疗是彻底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内镜下钛夹、尼龙圈套辅助高频电切术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50例患者共85处消化道巨大有蒂息肉样病变分别采用钛夹、尼龙圈套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枚巨大息肉中,上消化道15枚,结肠66枚,直肠4枚.其中62枚息肉采用尼龙圈套+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23枚息肉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术+肽夹钳夹术治疗,术中无一例发生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2.4%),急诊内镜下钛夹止血成功,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术后最常见且最棘手的并发症是出血,巨大息肉发生在术中或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机率更大,采用尼龙圈套及金属肽夹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能有效预防粗蒂大息肉样病变切除术中和术后出血,是消化道巨大息肉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的联合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肿瘤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 利用染色、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探测病变范围及侵犯深度,对位于黏膜层及黏膜肌层的早期癌、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侧向发育型息肉、无蒂或亚蒂巨大息肉、息肉癌变等病变行EMR治疗。结果 病灶最大直径6cm。2例早期食管癌、1例早期贲门癌、1例早期大肠癌及2例胃中、重度异型增生经EMR及透明帽负压吸引EMR切除,观察3-18个月无复发;31例黏膜下肿瘤经EMR和透明帽负压吸引EMR,均完全切除;对13例侧向发育型息肉及21例亚蒂和无蒂大息肉及局部癌变息肉采用EMR或分片黏膜切除术切除。术中出血5例,出血率7.04%,经内镜治疗停止。1例4.5 cm腺瘤术后3个月复发。结论 在超声内镜、色素内镜及放大内镜的指导下,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部分消化道早期癌、癌前病变、侧向发育型及无蒂或亚蒂臣大息肉、局部癌变息肉及黏膜肌层的肿瘤,足一项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