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社会性发展迟滞大学生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4名社会性发展迟滞大学生[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评定量表(SCSSD)总分<9分]完成面部表情识别任务,将其随机分到团体心理咨询组(咨询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人。咨询组接受9次团体心理咨询(每周1次,每次2 h),对照组处于常态。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后,咨询组对高兴、惊奇、悲伤、愤怒、恐惧面部表情图片和正负性表情图片识别的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组内比较结果发现,咨询组在团体心理咨询后对高兴、惊奇、悲伤、愤怒、恐惧及正负性面部表情图片识别正确率均高于团体心理咨询前(均P<0.05);对照组基线与干预后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提升社会性发展迟滞大学生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将入组的32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3小时的团体心理咨询;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团体咨询前、结束及结束3个月后对两组学生施测症状自评量表、帕多瓦量表和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SCL-90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在咨询结束及结束3个月后,实验组在SCL-90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上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对照组内三时间段在SCL-90量表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强迫症状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归因团体心理咨询对大一新生人际交往困扰的改善效果。方法:通过海报招募和量表筛查筛选出存在交往问题的大一新生80人[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27分,同时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诊断量表(SIIDS)得分≥9分],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依据认知归因理论设计干预方案,对干预组进行7周认知归因团体心理咨询(每周1次,每次3 h),对照组处于常态。在基线及7周干预后使用SIIDS、团体干预评价表(RFGPC,共5个条目)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基线期,干预组与对照组SIIDS总分及4个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周干预后,干预组SIIDS总分及4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在RFGPC的5个条目上,干预组对干预效果良好持"赞同"和"非常赞同"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5%、87.5%、92.5%、100%和77.5%。结论:本研究提示,认知归因团体心理咨询对改善大一新生人际交往困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际交往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方法选取10名无明显心理障碍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团体咨询与训练。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交往焦虑量表(IAS)进行评估。结果 1除了自我的刻板性因子没有显著变化外,大学生通过人际交往团体心理咨询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t=2.798,P<0.05)、自我的灵活性(t=-5.196,P<0.05)、自我和谐总分(t=3.389,P<0.01)均有显著变化;2交往焦虑量表得分显著下降(t=3.914,P<0.01)。结论人际交往团体心理咨询可以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凤姿  张海华 《校园心理》2012,10(3):154-15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在自卑特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有效性。方法设计、应用统合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对16名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辅导,在辅导前后,采用个人评价问卷、缺陷感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个人评价问卷及缺陷感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个人评价问卷及缺陷感量表得分显著高于辅导前(P<0.05),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辅导前(P<0.05)。结论统合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在干预自卑特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短程集体咨询对改善研究生拖延行为的效果。方法:通过海报、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招募存在拖延行为的研究生33人[Pure拖延量表(PPS)得分≥3.5分],随机分入焦点解决短程集体咨询组(n=16)和普通集体咨询组(n=17),普通集体咨询组脱落1人,均进行3次集体咨询(间隔时间为1周、1月),在基线期和干预1周、1月后,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控制量表(SCS)、PP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SCS、PPS得分的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两组基线期3个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焦点解决短程集体咨询组每次干预后的SCS得分均高于普通集体咨询组,PPS得分均低于普通集体咨询组。结论:焦点解决短程集体咨询能够持续、较为有效的提升自我控制,改善研究生的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设立非特异因素对照组来考察正念训练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以了解正念训练的效果在剔除非特异因素(如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团体情景影响)后是否存在。方法:将招募的55名大学生随机分成3组,其中系统正念训练组(n=17)参加每周1次集中正念训练,并进行至少每周4次的个别正念练习;团体正念训练组(非特异因素对照组;n=18)只参加集中正念训练而不进行个别练习;对照组(n=20)不参加任何训练。实验持续6周。用简式心境状态量表(BPOMS)评估3组训练前后的心境变化,BPOMS包含5个消极情绪分量表和2个积极情绪分量表,并能得出心境失调总分(TMD)。结果:训练前后三组量表得分差值的比较显示,系统正念训练组TMD及疲劳、慌乱、精力分量表得分差值均高于团体正念训练组与对照组(均P0.01)。对每组训练前后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训练后,系统正念训练组TMD及5个消极情绪分量表得分均下降,2个积极情绪分量表得分均上升(均P0.05);团体正念训练组紧张分量表得分下降(均P0.05);对照组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念训练对改善心境有较明显效果,而且是在剔除非特异性因素后的独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咨询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3年3月和9月共招募存在轻中度抑郁症状的大学生80名[Beck抑郁问卷第二版(BDI-II)得分为5≤BDI-II<21],将其随机分至干预组(n=40)或对照组(n=40),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团体咨询,对照组在干预期和追踪期不接受任何处理。在基线水平、8周干预后及随访3个月末通过BDI-II、生活满意度问卷(LSR)、大学生解释风格问卷(ESQ)及社会问题解决问卷中文版(C-SPIS)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BDI-II、LSR、消极解释风格(CN)、消极问题定向(NPO)以及积极问题定向(PPO)评分的分组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基线水平,两组各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周干预后,干预组的BDI-II得分低于对照组[(6.6±3.1)vs.(10.3±4.1),P<0.001];随访3个月末,干预组的BDI-II、CN、NPO得分均低于对照组[(4.5±2.2)vs.(12.6±4.6),(12.2±1.2)vs.(14.9±1.2),(12.8±2.5)vs.(16.9±2.8),均P<0.05],而LSR和PPO得分均高于对照组[(4.3±0.9)vs.(3.5±1.0),(18.3±2.7)vs.(16.7±2.0),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咨询能有效降低抑郁症状,促进解释风格的积极转变,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增进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马军 《校园心理》2009,7(5):302-304
为研究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干预效果,为高校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供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干预技术。将确定的5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参加团体活动训练,对照组不做处理,训练前后运用个人评价问卷(PEI)、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PRCS)和自我概念问卷(SCT)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团体心理咨询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学生在演说焦虑水平和自信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同学经过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当众演说焦虑水平降低,自信心水平提高,自我概念各因子分和总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和会谈筛选了1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从非心理学公选课班级抽取16名学生组成与实验组同质的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团体心理咨询的综合方法,进行了为期7周,每周1次的团体心理咨询。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实施咨询前后分别对两组成员进行评定。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量表和SCL-90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个因子的得分上并没有出现显著差异(t=0.000,0.332,-0.535,0.279;P>0.05);团体心理咨询之后,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的得分较咨询前呈现极度显著差异(t=4.810,P<0.001),而对照组并未出现;团体心理咨询前后,实验组在SCL-90的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上的得分呈现显著差异(t=3.996,3.060,3.842,3.525;P<0.01),而对照组并未出现。结论在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上,团体心理咨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是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团体咨询对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针对宿舍人际关系不良的9名大学生,根据团体咨询的理论设计了6个单元的团体咨询。实验前后测分别使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3个表进行量化分析,同时通过团体满意度评定量表共同判断团体咨询的效果。团辅结束1个月后对被试予以追踪调查。结果①经过6次的团体咨询后,各量表项目表现为明显改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中实验组实验前、后在总分、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和交谈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3.47,2.64,4.38,2.15;P均<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总分、待人接物和交际与交友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3.36,-5.52,-2.73;P均<0.05);②PRCA-24量表中实验组实验前、后在总恐惧、两人间交谈和公众演讲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2.70,2.97,2.84;P均<0.0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总恐惧、两人间交谈和公众演讲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2.83,-2.88,-3.04;P均<0.01);③SCL-90量表中实验组实验前、后在人际敏感、恐怖、焦虑和敌对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3.86,3.48,2.46,2.65;P均<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人际敏感、恐怖和敌对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3.52,-8.97,-2.85;P均<0.05)。追踪评估结果显示团体咨询结束1月后效果依然存在。结论团体咨询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学院新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人际归因、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层整群抽取梅州某医学院444名大一新生进行团体测量。结果: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困扰各维度与人际归因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外归因、能力归因能够显著预测人际关系困扰(R2=0.185,P0.001)。结论:人际归因、社会支持度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命意义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新生心理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呈阳性的大学新生45名,随机分配进入干预组(n=21)和对照组(n=24)。对干预组使用生命意义的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进行6次(每次2 h)的干预,其间对照组处于常态。使用SCL-90和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MLQ)进行基线及干预后测量。结果:两组基线SCL-90、MLQ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后,干预组SCL-90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得分降低(均P 0.05),MLQ总分及拥有意义感得分提高(均P 0.01);对照组基线与干预后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本研究提示,生命意义团体心理咨询能够改善大学新生的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咨询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 通过问卷和会谈筛选了1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从非心理学公选课班级抽取16名学生组成与实验组同质的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团体心理咨询的综合方法,进行了为期7周,每周1次的团体心理咨询.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在实施咨询前后分别对两组成员进行评定.结果 团体心理咨询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量表和SCL- 90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个因子的得分上并没有出现显著差异(t=0.000,0.332,-0.535,0.279 ;P>0.05);团体心理咨询之后,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的得分较咨询前呈现极度显著差异(t=4.810,P<0.001),而对照组并未出现;团体心理咨询前后,实验组在SCL- 90的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上的得分呈现显著差异(t=3.996,3.060,3.842,3.525;P<0.01),而对照组并未出现.结论 在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上,团体心理咨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是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团体咨询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团体咨询对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以团体咨询的形式对 12名与人交流时存在恐惧或焦虑的大学生进行为期 9周的训练 ,实验前后分别测查PRCA - 2 4、PRCS、FNE、SAD及SCL - 90中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 4个分量表 ,同时通过主观评价量表判断团体咨询的效果 ,团体咨询结束 5个月后对被试予以追踪调查。结果 :经 9周团体咨询后 ,除FNE量表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量表及自评测量项目表现为明显改善 (P <0 .0 5 ) ,追踪评估结果提示团体咨询活动结束 5个月后效果依然存在。结论 :团体咨询方法对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发展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6年新入职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医院管理常规参加科室、院内业务学习、学术活动等,观察组除了参加医院管理常规活动以外,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的团体心理辅导。上岗前、上岗6个月后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进行评估。结果:上岗前两组护士职业认同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护士上岗前、上岗后6个月职业认同总分、职业认知因子得分比较有显著差异,职业社会支持因子得分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职业认同总分、职业认知、职业社会支持因子得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职业社交技能、职业挫折应对、职业自我反思因子得分比较有差异(P0.05)。上岗6个月后观察组职业认知因子得分比对照组得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显著提高护士职业认知水平,对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的良好发展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发干预大学生焦虑情绪的网络认知行为治疗(ICBT)系统,并考察ICBT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在建立的干预网站,招募受焦虑情绪困扰的在校大学生54名,按照3∶1非等组随机分配到干预组(n=40)与对照组(n=14),干预组接受为期4周,持续8次的ICBT干预,对照组处于等待状态(等待干预组4周干预结束后再接受干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于基线和干预4周后进行测量。结果:基线期,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分量表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周干预后,干预组状态焦虑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具有大的效应量(g=1.44),干预组特质焦虑分量表得分(单侧检验)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中等效应量(g=0.67)。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4周干预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分量表得分均低于基线期(均P0.001)。结论: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对大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医学院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公开招募方式,对23名大学生进行连续6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同时选择另外24名被试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均使用中文版韧性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心理韧性没有显著差异,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差异显著(t=5.838,P0.001);2实验组被试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心理韧性总分和各分量表分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医学院大学生心理韧性具有显著效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医科大学生自尊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咨询对医科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缺陷感量表(FIS)筛选出自尊水平偏低的22名医科大学生,其中男8名,女14名;年龄19~23岁,平均20.4±1.1岁,采用团体心理咨询模式进行为期八周的咨询,以缺陷感量表(FI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估工具,在实验前、后两次对被试进行测查。结果:经过团体心理咨询后,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有明显提高,缺陷感量表的各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分值都有增加,辅导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学生的焦虑、抑郁水平降低,辅导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团体心理咨询能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缓解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8周正念训练对寻求减压个体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和觉知压力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招募寻求减压的被试120名,随机分配至正念训练组(n=59)和等待对照组(n=61)。正念训练组进行8周正念训练干预,等待对照组不予干预,后测完成后给予连续两天的补偿训练。在基线及8周干预后施测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简明心境量表简版(POMS-SF)、觉知压力量表(CPSS)。结果:正念训练组在8周正念训练后FFMQ总分[(112.7±16.4) vs.(128.3±15.5),P0.001]、负性维度总分[(50.3±16.1)vs.(45.6±16.2),P0.05]和CPSS总分[(27.2±7.9)vs.(24.6±7.8),P0.01]均低于基线。Bootstrap分析显示,基线期的CPSS总分对8周正念训练干预总体负性情绪(95%CI=0.04~0.40,P0.05)、抑郁沮丧的效果有调节作用(95%CI=0.07~1.51,P0.05)。结论:8周正念训练能缓解个体的负性情绪。基线期觉知压力水平可以调节正念干预抑郁、沮丧和负性总分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