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并心力衰竭心理状态的影响及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并心力衰竭老年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多维度协同护理,观察两组的心理状态及预后。结果研究组SAS(38.62±4.05)分、SDS(34.11±4.18)分,相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社会(87.59±6.92)分、生理(83.41±8.67)分、心理(85.63±7.46)分、总体健康(82.88±8.04)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满意度97.22%,相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多维度协同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改善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且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工作模式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9年1月开始在妇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采取了医护一体化护理工作模式,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间(医护一体化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后)我院收治的300例妇科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间(医护一体化护理工作模式前)收治的300例妇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4.11±4.21)分,较对照组(88.11±4.03)分更高(t=17.832,P=0.001);研究组满意度(98.00%)较对照组(93.33%)更高(χ2=7.880,P=0.005)。结论在妇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工作模式可改善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7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8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SAS为(31.09±3.18)分、SDS为(32.14±3.10)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91.36±3.77)分、社会功能(90.39±3.55)分、生理职能(9.29±3.90)分及生理功能(91.36±3.15)分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优(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比研究组低(P<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减轻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对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9年1月间从该院择取6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2例患者行以舒适护理,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冠心病症状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从睡眠质量评分来看,护理干预前两组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效率评分、主观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日间功能评分、PSQI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效率评分、主观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日间功能评分、PSQI总分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可以促进冠心病症状改善,还可以辅助控制血糖水平,使患者睡眠质量提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医护一体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心功能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纳入本次试验的92例冠心病患者,以实施常规护理的46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以实施医护一体护理模式的46例患者设定为研究组。观察指标:运动耐力、心功能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运动耐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运动耐力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效果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有改善运动耐力及心功能的临床价值,可提升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4月该院接收的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例,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研究组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焦虑心理状态(17.32±1.46)分、抑郁心理状态(15.20±2.84)分、日常生活能力(16.27±1.75)分、社会活动能力(16.27±1.75)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偏低(P0.05);护理满意度为94.44%,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且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8例。将其动态随机化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总依从率与生活质量评分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功能评分(80.13±7.20)分、心理功能评分(83.59±8.16)分、社会功能评分(85.06±7.28)分、物质生活评分(82.73±6.9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按照选用护理模式的不同,在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当中选取8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心脏康复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心功能水平。结果分析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85.00%相比,观察组97.50%更高(P0.05);和对照组生活质量相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高(P0.05);和对照组心功能指标相比,观察组更稳定(P0.001)。结论实施心脏康复护理方案,对冠心病患者具有稳定心功能水平的效果,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睡眠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应用睡眠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每月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每月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睡眠干预具有较显著的效果,不仅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还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一体化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情况。结果经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8.75±1.02)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9.06±0.41)分与护理前(92.19±1.25)分、(95.38±0.75)分比较(P0.05);此外,护理后满意度评分为(98.78±1.06)分与护理前(92.14±1.36)分比较(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一体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双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 结果两组干预后SDS及SAS分值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43%(40/5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12%(4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双心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共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分别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给予综合护理的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给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入睡潜伏期、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时,实验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显著,可将患者血糖降低,可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舒缓患者不良情绪,对临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微信互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于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8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医护一体化+微信互动延续性护理干预,测定患者护理前,护理后血糖水平,评价两组自我管理水平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自我管理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监测管理、足部护理管理评分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8,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微信互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帮助其掌握全面的自我管理技能,实现病情良好控制,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冠心病疾病认知水平量表对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稳定性、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运动锻炼、情绪控制、遵医用药等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处理组则采用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素-1(ET-1)的表水平。 结果干预6个月后处理组其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6个月后患者的h-CRP、IL-6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6个月后患者的NO、VEGF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T-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是一种有效促进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内皮功能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多样性护理方式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内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剩余6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多样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负面情绪。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实施之后,实验组负面情绪明显改善,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多样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同时能够改善负面情绪,生存质量得到极大提升,临床效果较好,使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朱林  韦玲  毛柳青 《传染病信息》2020,33(2):155-157,16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ventricular failure,ALVF)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确诊住院治疗的老年ALVF合并VAP的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管理模式护理,比较2组在护理前后的心肺功能、生命体征变化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第1 s用力呼气容积、机械通气时间、发热时间、感染缓解时间、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后(P均<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72.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老年ALVF合并VAP患者的相关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抽样研究方法,抽取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择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都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和锻炼、人际关系、营养、压力管理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观察组的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7.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建立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行为,降低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不同分期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SDNN、ST、ST/HR)的变化,并初步评价其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安放支架术前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无糖尿病冠心病者(为对照组)以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试验组)不同分期动态心电图,采用12导动态心电图仪观测各组患者的SDNN、ST及ST/HR各项指标的变化,比较各指标在1期、2期、3期中的变化,分析各指标与冠状动脉支架术的相关性。结果支架安放前1期组ST异常(25±4)次、SDNN(107.68±15.83)ms;2期无药物洗脱支架组ST异常(28±8)次,SDNN(99.44±20.15)ms,2期药物洗脱支架组ST异常(28±7)次,SDNN(99.07±17.46)ms;3期组ST异常(37±9)次,SDNN(93.54±13.70)ms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安放后1期组ST异常(10±3)次、SDNN(107.62±14.79)ms;2期无药物洗脱支架组ST异常(17±6)次,SDNN(99.11±14.99)ms,2期药物洗脱支架组SDNN(99.64±17.01)ms,ST异常(9±4)次;3期组ST异常(29±11)次,SDNN(95.81±12.66)ms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后2期无药物洗脱支架组ST异常(17±6)次,ST(0.12±0.04)mV,ST/HR(1.87±0.65)μV/bpm,与药物洗脱支架组ST异常(9±4)次,ST(0.10±0.04)mV,ST/HR(1.39±0.44)μV/bpm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期支架前后比较SDNN、ST异常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ST、ST/HR、SDNN各指标与冠状动脉支架术有相关性,与年龄性别有相关性。结论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期、2期、3期),SDNN、ST次数指标水平逐渐升高,可以间接反映冠心病的程度,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以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不同分期支架的安放及安放支架术后期的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