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1]。病变多呈连续性、倒灌性、非特异性。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肠道菌群因素、神经调节因素等相关[2-3]。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常表现为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伴或不伴发热、乏力及贫血等。属中医"痢疾"、"久痢"、"肠澼"的范畴[4]。  相似文献   

2.
背景:血栓栓塞是溃疡性结肠炎(UC)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了解活动期UC凝血状态,可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分析UC活动期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UC患者162例。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r丌)、D-二聚体(D-D)、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评估患者临床活动性指数(CAI)和Baron内镜下评分。比较PLT、MPV、PT、APTT、FIB、Tr、D-D在UC不同疾病活动性和不同严重程度间的差异,分析UC活动期PLT、MPV、PT、FIB、D-D与ESR、CRP、CAI、Bar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UC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正常对照组的PLT、MPV、FIB、D-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UC间D-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UC活动期患者PLT和D-D与ESR、CAI、Baron评分呈正相关,MPV与ESR、Baron评分呈负相关,PT和D-D与CRP呈正相关,FIB与ESR、CRP、Baron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C活动期患者MPV与Baron评分呈负相关,FIB与ESR和CRP呈正相关,D-D与ESR和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PLT、MPV、PT、FIB、D-D可作为评价UC活动性的指标,D-D可作为评价UC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单兆伟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国家级名中医,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优秀中医人才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中医药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从医近60年,师从孟河学派名医张泽生教授、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不仅在脾胃病方向造诣深厚,在肝胆系统疾病方面也有其独特的辨证特色,笔者有幸跟随单老试诊数年,特此记录以下验案二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正陈建杰教授系沪上名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有幸侍诊案前,蒙陈师垂训,受益颇多。现有陈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典型个案,整理汇总,以飧同道。1病案患者钱某,女,47岁,2008年2月11日初诊。1988年确诊为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定期体检,肝功能均正常,未行任何治疗。2006年检查HBV DNA 1.78×103copies/ml,B超示肝  相似文献   

5.
外科术后并发症辨治验案安徽省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39001)马恩雨笔者从事临床多年,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外科手术后的各种病症,均收到满意疗效。兹举治验三则,以供同道参考。例1:术后腹胀症张某某,男,57岁,住外科35床。外科诊治摘要:左侧腰腿...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6岁,2009年11月因劳累后出现腹部隐痛,以左下腹为甚,腹泻,大便2~3次/d,不成形,伴黏液,无明显脓血性分泌物,就诊于社区医院,给予"诺氟沙星""复方黄连素"等治疗1周后,腹痛、腹泻缓解,未继续治疗.2011年4月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且腹痛加重,大便3~4次/d,不成形,伴淡红色血性黏液,在当地医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直肠及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散在溃疡,无明显出血,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C).大便隐血:阳性.门诊医生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SASP)、诺氟沙星胶囊口服治疗2周后腹泻缓解,偶感全身乏力,患者未继续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亿活)对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近年来(2014年10月~2016年3月)在我院经肠镜和病理检查并确诊为中度活动期的48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24例,在接受治疗前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肠镜及主要症状两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予以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的基础上同时联合亿活治疗,对照组则单纯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疗程均为3个月。服药期间每隔半月详细记录2组患者在服药期间的症状改善情况和实验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在疗程结束一周内再次对2组患者行肠镜及黏膜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中hs-CRP、IL-4含量及肠黏膜愈合度、黏膜组织病理学方面均有治疗效果,均能促进炎症的吸收加速溃疡的愈合,但治疗组在缓解UC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实验相关指标及肠粘膜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亿活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任何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变化,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1]。尽管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治疗的理念和手段不断进步,心衰病人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中医药因其在改善心功能、稳定病情、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衰的治疗中[2-3]。在此录得毛静远教授临床病案一例,或可显示中医药对心衰病人的某些优势。1病案男,54岁,于2013年11月12日主因间断心前区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事临床多年,对不孕证久治不愈的患者从心脾辨治而获效,特摘典型病例介绍如下。〔例案1〕王某,女,30岁,农民。1992年4月2日初诊。结婚5年未孕,性生活正常,月经一月二至,量少则淋漓不净,多则如崩。经本市一院及南京鼓楼医院妇科检查诊断为右侧附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脂与蛋白质水平,评价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对活动期UC住院患者94例与体检正常者(对照组)100例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进行回顾并研究其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活动期UC患者TC、TG、LDL、HDL、TP、ALB、PA水平明显降低,TC、TP、ALB水平与Baron评分呈负相关,ALB与ESR负相关。[结论]活动期UC患者易出现血脂及蛋白异常,TC、ALB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与一氧化氮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用辅酶Ⅱ(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组织病理学方法、巨噬细胞(CD68)免疫学方法分别测定24例活动性UC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中性粒细胞数和CD68阳性细胞数。结果活动性UC患者肠粘膜NOS阳性染色颗粒数、中性粒细胞数、CD68阳性细胞数每高位视野分别为45.02±2.64个,12.85±2.11个、40.91±1.22个,对照组相应值为5.31±0.20个、0.12土0.008个、5.37土0.54个。两组三种数据比较P值均<0.00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活动期UC患者肠粘膜NOS阳性颗粒数、中性粒细胞数及巨噬细胞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活动性UC患者肠粘膜中NOS活性增高,NO释放量增加,其参与UC炎症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能是产生大量NO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肠愈宁颗粒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中药肠愈宁颗粒口服,10g,早晚分服;对照组予口服美沙拉嗪1.0 g/次,4次/d.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9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愈宁颗粒治疗活动期UC疗效显著,与西药美沙拉嗪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于慎中血证辨治经验及验案五则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马丽亚凡血液不循常道,表现为各种异常出血统称为血证,为中医临床常见病,于慎中教授治疗血证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现将侍诊所拾简介如下。1.以病因分类,删繁就简血证依出血部位不同分为吐血、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法加减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UC活动期87个病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中药组予清肠化湿法组方加减口服加灌肠联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药物连续8周。灌肠连续2周。将2组的临床症状、症状疗效评价、证候疗效评价和肠镜等级的改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清肠化湿法组方,对本病的主要症状(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及其总积分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P0.05、0.01),且上述指标在治疗组中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过程中,治疗组对改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总积分要优于对照组(P0.05)。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95.45%优于对照组83.72%(P0.05)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7.72%优于对照组86.04%(P0.05)。治疗后肠镜等级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肠化湿法对活动期UC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瘿瘤治验案     
患者李某,女,61岁。因颈右侧肉瘤达1cm而于1989年12月29日来我科求诊。自诉:自1977年开始发觉颈部气管右侧见一枚1cm大小痰核,曾至上海华东医院外科求诊,并诊断为“甲状腺结节”,经扫描确诊为“甲状腺囊肿”,且是温性囊肿,予服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约5个月余。然而该瘤缩小半年后,因心动过速(120次/分)而停用。瘤体无明显发展,仅觉压之疼痛,饮食二便如常,但因搂抱小孩而有所增大,并有牵制感来诊。 检查见形神尚可,舌苔薄净,于右颈部扪及直径约1cm左右之结节,质地中等,轻度压痛,予诊断为痰瘀互结之“瘿瘤”,即西医之“甲状腺肿瘤”。治拟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持续或反复发作、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同时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1].本病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难以治愈,容易复发,且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是公认的消化科疑难病种.  相似文献   

17.
脂肪细胞因子与机体内能量稳定相关,并介导多种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与炎症反应有关的脂肪细胞因子。目的:检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血清vaspin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4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50例活动期UC患者,以1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aspin水平,并分析其与U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UC患者血清vaspi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1.86±0.38)μg/L对(0.96±0.43)μg/L,P0.01],并与血清CRP水平和疾病活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28,P0.01;r=0.514,P0.05),与血清ESR水平和病变部位无关(r=0.098,P0.05;r=0.124,P0.0)5)。结论:Vaspin可能在UC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血小板激活状态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血小板激活和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 对3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11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30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27例用SH-93智能血液凝聚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P-选择素和血栓素B2(TXB2)。同时评价43例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表现和结肠黏膜活检情况。结果 3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平均1min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高于IBS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P-选择素和TXB2明显高于IBS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P-选择素也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激活,血小板可能直接参与结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其中P-选择素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异性指标,而血小板聚集率和TXB2与疾病的活动度有关。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筛查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在我院就诊的130例UC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体质量指数(BMI)采用中国标准,以<18.5 kg/m2结合临床判定为营养不良,直接记录为3分。采用True-Love标准将溃疡性结肠炎(UC)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结果 130例UC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4.6%。营养风险发生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重型UC患者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显著低于营养风险发生率(P=0.004)。结论活动期UC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NRS2002有助于发现UC患者的营养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