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病例:患者男,73岁,因"脑出血2个月,腹泻1个月、黑便半月伴呼吸困难2 d"于2009年9月12日入院。患者4年前曾因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2个月前,患者因脑出血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无自主意识、卧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解黄色稀糊状粪便,4~5次/d,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商品名:培菲康)、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蒙脱石散等治疗,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9岁.因"剑突下及背部疼痛伴黑便1周"于2013年2月16日入院.1周前患者于运动中突发剑突下及后背部疼痛,静息后有所缓解,仍有隐痛,胸廓伸展时疼痛明显,伴黑便,便稀,每日1~2次,无恶心、呕吐、呕血等不适,无近期进食动物血制品史.  相似文献   

3.
病例:患者男,34岁,因"上腹部饱胀2年"于2010年4月8日收治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饱胀,症状反复发作,进食后明显,以剑突下为著。无恶心、呕吐、黑便、纳差、消瘦。2年来患者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予抑酸、护胃等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服药后症状可缓解。此次患者于入院前1 d门诊行胃镜检查示胃窦肿块,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示慢性轻中度非萎缩性胃炎,胃窦部隆起性病变,遂以"胃间质瘤或异位胰腺可能"入院行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4.
蓝色橡皮疱样痣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患者女,15岁,因"间断解黑便半年"于2010年8月11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解黑便,伴头晕,无明显腹痛、恶心、反酸。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胃角、十二指肠降部多发血管瘤伴近期出血,予补液、止血等治疗后症状缓解。此后患者反复解少量黑便,伴头晕。入院前1个月患者再次因黑便行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血管瘤。行胶囊内镜检查示,小肠多发血管瘤伴出血。患者2岁时曾因"右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15岁,因"黑便伴贫血貌近十年"入院,患者于6~7岁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间断黑便,2~3次/d,伴有面色苍白,无呕血、便血,无腹痛腹胀,无头晕黑朦.当地医院多次查大便隐血阳性,血常规提示小细胞性贫血,考虑失血性贫血,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输血治疗.2005年在外儿科住院治疗,行胃镜及肠镜检查:胃与结肠多发血管瘤,患者家属拒绝手术及内镜介入治疗.出院后黑便症状无缓解,伴有乏力不适,每年输少浆血2次,量在400 ml左右,平时血红蛋白在35~88 g/L.  相似文献   

6.
<正>病例:患者男性,67岁,主因"解黑便2 d"于2015年7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 d起无明显诱因解成形黑便,每日1次,每次量约200 g,伴头晕、乏力、上腹部不适。入院当日解黑便2次,总量约300 g,伴晕厥,无四肢抽搐、偏瘫等,于当地卫生院输液治疗后稍缓解,为进一步诊治至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经胃镜检查后,门诊拟"消化道出血,胃癌"收治入院。患者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欠佳,体质量无明显变化。5年前有类似"解黑便"病史。  相似文献   

7.
病例:患者女,86岁,因"间断腹痛、呕吐5 d"于2010年12月23日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断性发作,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2次/d,约50 ml/次。患者发病期间无排便、排气,无发热、呕血,小便正常。门诊行腹部立位平片示,肠梗阻(见图1)。患者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20余年,曾于2010年9月28日行上腹部CT检查示,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见图2)。遂以肠梗阻、慢性胆囊炎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8.
张竹  吴曦  王薇  许乐 《山东医药》2011,51(16):115-115
病历摘要 患者男,17岁,主因"间断黑便2个月余,发现结肠多发息肉1个月余"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1-2次/d,无呕血,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纳差。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4岁,因“间断呕血、黑便10 d”于2015年1月1日收入我院。患者入院前10 d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共1次,呈淡红色,量约300 mL;伴解黑便,1次/d。既往有40余年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约128 g/d。入院体检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胸腹部CT示:食管上段管壁异常改变,肝硬化,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常规示:白细胞2.07×109/L,血红蛋白82 g/L,血小板83×109/L。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2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3 U/L,白蛋白32.4 g/L,总胆红素19.7 μmol/L。2015年1月4日行胃镜检查示:① 食管距门齿18~23 cm环腔3/4周见不规则浅糜烂,覆污秽苔,质地脆,易出血;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观察可见界限清晰的茶褐色区域,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呈B1~B2型,可见无血管区域(AVA)<0.5 mm;予1.2%卢戈液染色病变部位不着色,延迟观察可见粉红色征阳性。② 食管距门齿35 cm以下可见4条蓝色蚯蚓状曲张静脉,迂曲下行,延伸至贲门,直径约0.5 cm,无明显红色征,齿状线清晰。③ 胃底大弯侧见直径约2.0 cm不等团索状蓝色曲张静脉2条,红色征阳性。内镜超声示:食管上段糜烂处黏膜-黏膜肌层呈低回声增厚,黏膜下层回声分界尚清晰、连续,其余各层次回声分界清晰。活检病理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前诊断:早期食管癌,食管静脉曲张(Li,F2,D0.5,Rc-),胃底静脉曲张(GOV-2),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于2015年1月6日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于2015年1月13日行内镜下食管上段癌多环黏膜切除术(MBM)。术后病理示: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为原位癌)伴微浸润,基底部未见肿瘤。最终诊断:早期食管癌,食管静脉曲张(Li,F2,D0.5,Rc-),胃底静脉曲张(GOV-2),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术后患者发生食管狭窄,经6次内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治疗,并给予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 mg及口服强的松(40 mg/d,每半月减0.5 mg直至停药)治疗后狭窄程度明显减轻。随访1年未再有出血,未见食管癌复发及新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诊疗过程见图1。  相似文献   

10.
病例:患者男,53岁,因"反复腹泻、黏液脓血便17年,三系减少3年,腹痛2年"于2009年9月20日拟"克罗恩病(CD)"入院.患者1993年4月无明显诱因解黏液脓血便,4~5次/d,无腹痛、里急后重,粪便病原学检查排除感染性肠炎,结肠镜榆查示:直肠、乙状结肠糜烂,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可能性大",未予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患者女,26岁。因持续黑便2个月,心慌、头晕、气短20天,于1987年12月9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来持续黑便每天1~2次,便成形无腥臭味,量约400g/次,常以过劳及进食过饱为诱因,无心窝部痛及下腹痛,无皮下出血及阴道出血。近20天来自觉头晕、心慌、气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伴周身  相似文献   

12.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3岁,因"反复上腹痛、黑便2个月,呕血半个月"于2015年12月2日入本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右上腹部隐痛,间断黑便1次/d。半个月前中上腹疼痛加重,呕吐暗红色血液约500 ml,于成都市某医院急诊住院治疗,实验室检查:Hb 64 g/L,ALT 57 U/L、AST 46 U/L,Alb 27.9 g/L,PT 14.6 s。腹部增强CT及血管三维重建:巨脾,肝脏体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86岁,主因“黑便、乏力、纳差3d”于2008年12月13日急诊收住院。患者入院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量减少,进食后左上腹不适,伴返酸,当天解黑便1次,量少,无发热、骨关节疼痛、恶心呕吐和咯血,无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当时未在意。次日再解黑便1次,量约500g以上,伴乏力、全身大汗,无法站立,需家人搀扶。  相似文献   

14.
黄任翔  丛燕 《胃肠病学》2011,16(9):575-576
病例:患者男,25岁,因"呕吐、腹痛、腹泻伴发热4d"于2011年5月27日至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4d前着凉后自觉乏力、头晕,呕吐2次,量较多,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喛气,随后出现阵发性腹痛,以左上腹为主,呈痉挛样,腹泻5-6次/d,水样便,色黄,伴发热,体温最高40 ℃,无畏寒、寒战,无反酸,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无呕血、黑便,无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5.
一、病例摘要 患者,男,72岁,因“间断排黑便1年余”于2010提12月3日入院。患者于2009年4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解黑便。无其他不适,在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窦多发溃疡”,经治疗后仍反复解黑便,再次行胃肠镜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3岁,因"上腹胀20余天,黑便3 d"入院.患者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胀,呈间断性,常于进食后2~3 h出现,伴腰背部酸胀感,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二便正常,未予重视.3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排黑色成形便1次,量约200 g,伴间断性上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心悸,于外院行胰腺CT示胰头占位,MRCP示胰管扩张、胆总管略扩张(图1).  相似文献   

17.
刘晶晶 《临床内科杂志》2009,26(10):699-699
患者,男性,68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1年伴黑便1周就诊。黑便呈稀糊状,伴乏力、纳差、消瘦,平均每日2~3次,腹痛与进食关系不大。既往有“慢性胃痛”病史,从未系统检查治疗。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尚稳定,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18.
范里 《胃肠病学》2011,16(1):63-64
病例:患者男,48岁,因“间断排黑便8年,加重2d”于2010年10月19日收治入院。患者8年来无明显诱因下间断排成形黑便,时间间隔为1个月~半年不等,每次发作均为排1~5次不等的柏油样便,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6岁,主因“胸闷、气促2周”于2008年1月6日收入我科。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无发热、咳嗽,在当地医院查WBC29&#215;109/L,于2007年12月24日住北京某三甲医院,入院查胸CT:前上纵隔软组织肿物,右胸腔及心包积液,右肺间质性病变。CRP:正常,PPD试验(-)。12月25日胸穿时出现头晕,极短暂的意识丧失,休息后自行好转,考虑胸膜反应,胸穿未成功。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8岁,因"发现慢性乙型肝炎(CHB)2年,腹胀伴发热10 d"入院。患者发现CHB 2年,口服"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自行停药。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10 d,多在午后,体温最高达39.3℃,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乏力、纳差、盗汗,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呕血、腹泻、黑便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