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否有关.方法:NAFLD患者(101例),按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2组,对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含量(Fat%)、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BG)、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瘦素(LEP),Ghrelin水平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60.1±10.7 vs 41.9±11.6,t=8.13,P<0.01)、DBP(11.5±2.4 vs 10.1±3.5,t=2.39.P<0.05)、Fat%(30.8±8.4 vs 26.7±7.1,t=2.58,P<0.05)、病程(96.2±61.3 vs 69.4±58.9,t=2.20,P<0.05)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血清生化指标两组在TC(7.4±O.8 vs 5.1±0.7,t=2.61,P<0.05)、LDL-C(3.3±0.6 vs 2.8±0.5,t=4.41,P<0.001)、LEP(7.1±2.2 vs 5.8±2.5,t=2.76,P<0.01)、Ghrelin水平(5.97±1.26 vs 6.59±1.16,t=2.54,P<0.05)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NAFLD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多变量分析:与Ghrelin水平下降(r=-0.565,P<0.05)、舒张压(r=-0.615,P<0.01)和LDL-C(r=-0.571,P<0.05)独立相关.结论:血浆Ghrelin水平下降可能是NAFL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郭宏  孟凡杰  李玲 《山东医药》2007,47(26):113-113
2003年1月-2006年6月,我们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和B超检测了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变化,旨在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特点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401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NAFLD和MS的患病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NAFLD合并MS组(A组),仅患NAFLD无MS组(B组),仅MS无NAFLD组(C组),无NAFLD及MS组(D组),对4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 A~D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分别为58.65%、21.92%、36.84%和1.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0.001),经修正后以α=0.007为标准,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1,P=0.02),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病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P=0.023)。BMI、臀围比、血脂水平、空腹血糖以及是否患有NAFLD、MS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结论 MS及NAFLD均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风险。MS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高于NAFL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根据CT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患者(48例)和健康人(43例),超声测定外周血管硬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相关指标,检测生化和内皮舒张功能指标,心脏CTA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结果 NAFLD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M-1,(185.1±36.2)ng/ml]、血内皮素-1[ET-1,(104.8±19.3)pg/ml]和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15.5±2.3) cm/s]显著高于健康人(85.4±17.3)ng/ml、(67.5±12.1)pg/ml和(13.6±2.4)cm/s,(P<0.05),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8.1±2.4)%]明显低于健康人(13.2±3.5)%,(P<0.05);此外,NAFLD患者颈动脉IMT厚度(1.31±0.35)mm、劲动脉(31.3%)和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3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76±0.18)mm、9.3%和11.6%,(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AFLD分别与IMT、劲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NAFLD与CVD密切相关,NAFLD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应定期进行IMT和粥样斑块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住院的AMI患者共476例,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MINOCA组(56例)和MICAD组(42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脏结构、冠脉病变特征、危险因素等。结果:与MICAD组患者比较,MINOCA组患者的年龄较大(P<0.05)、男性较少(P<0.05),吸烟患者较少(P<0.05),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比例较低(P<0.05);空腹血糖、肌酸激酶、肌钙蛋白、白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值、LDL-C值更低(P<0.05);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比例更低(P<0.05)。MINOCA组患者的多支病变比例显著低于MICAD组(P<0.05)。在心脏结构方面,MINOCA组和MICA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和糖尿病是MINOCA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MICAD患者相比,MINOCA年龄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10年来福建省漳州地区肝穿刺活检标本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65例NAFLD患者的相关资料,肝组织标本常规行苏木精-伊红(HE)、Masson及网状纤维染色,观察其病理特点,并进行分级.结果 在所有3 000例行肝活检的病例中,出现肝细胞脂肪变的病例约占12.7%,而NAFLD的发生率约6.1%.肝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为肝细胞大泡性或以大泡为主的脂肪变性,邻近肝细胞不同程度肿胀乃至气球样变,病变越重,肝细胞气球样变越显著,典型Mallory小体未见;纤维化主要位于窦周及中央静脉管壁,脂肪性肝硬化时脂变的肝细胞及小叶内炎细胞均减少.结论 NAFLD是近年来较常见的慢性肝病,肝活检组织学评价是确诊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侧枝循环(CCC)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9月于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182例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中至少一支直径狭窄≥95%)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AFLD的诊断参照NAFLD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并根据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为CCC形成不良组(Rentrop 0~Ⅰ级,n=85)和良好组(RentropⅡ~Ⅲ级,n=97)。结果 CCC形成不良组的NAFLD患病比例为47.1%,高于CCC形成良好组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Rentrop分级的增加,NAFLD患病比例逐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AFLD(OR=2.13,95%CI:1.20~3.77;P=0.01)、hs-CRP(OR=1.61,95%CI:1.02~2.54;P=0.04)、Gensini评分(OR=0.83,95%CI:0.72~0.95;P=0.01)和右冠状动脉严重狭窄(OR=0.70,95%CI:0.50~0.98;P=0.04)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中,NAFLD是影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方法 :11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分成 4组 :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 3支病变组 ,各组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 ,颈动脉最大内 中膜的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 ,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较密切的联系 ,颈动脉超声检查能较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杨蕊旭  范建高 《肝脏》2023,(1):22-25
<正>在2023年春节来临之际,我们为大家盘点2022年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临床诊疗领域发生的大事件、聚焦的热点话题和重磅研究结果,以及2023年需要关注的重点。一、2022年NAFLD领域大事件全球NAFLD疾病负担日益严峻,亚洲特别是中国更加明显[1-3]。最新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表明,全球NAFLD估测的总体患病率为32.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进行头颅磁共振和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腹部超声检查的住院患者481例,年龄13~93岁(66.5±13.5)岁,其中NAFLD患者2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18例。使用GE H Dx twin speed 3.0 T磁共振仪行头颅MRI/DWI检查。通过生化指标、颈部血管超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等评估,分析NAFLD与急性脑梗塞的相关性。结果 NAFLD合并与未合并脑梗塞患者年龄分别为(68.49±10.88)岁和(62.83±11.68)岁,24 h平均收缩压为(152.11±14.69)mm Hg和(139.76±20.19)mm Hg,ALT为(23.69±14.8)U/L和(29.34±17.89)U/L,糖化血红蛋白为(7.03±1.86)%和(6.33±1.35)%,空腹血糖为(7.14±2.61)mmol/L和(6.15±1.89)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为(11.33±4.45)mmol/L和(8.7±3.24)mmol/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项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24 h平均收缩压(OR 1.028,95%CI 1.005~1.052)、年龄(OR 1.054,95%CI 1.013~1.097)、空腹血糖(OR 1.338,95%CI 1.039~1.723)与NAFLD患者发生脑梗塞独立相关;急性脑梗塞合并与未合并NAFLD患者GGT分别为(34.75±30.98)U/L和(26.21±16.62)U/L,总胆固醇为(12.26±7.72)mmol/L和(4.43±1.03)mmol/L,甘油三酯为(1.82±0.92)mmol/L和(1.26±0.6)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97±0.79)mmol/L和(2.73±0.71)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03±1.86)%和(6.32±1.34)%,空腹血糖为(7.14±2.61)mmol/L和(6.38±2.1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1.33±4.45)mmol/L和(9.66±4.23)m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项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液糖化血红蛋白(OR 1.468,95%CI 1.057~2.04)和甘油三酯水平(OR 2.479,95%CI 1.375~4.468)是脑梗塞患者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收缩压、年龄、空腹血糖升高为NAFLD患者发生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而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糖为急性脑梗塞患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脂肪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病,根据有无大量饮酒史可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coholic fatty liver,AFL)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前者是酒精性肝病(ALD)的一个类型。ALD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机会要远超过NAFLD[1]。在临床工作中,两种疾病因无特异的临床表现,鉴别主要依赖于饮酒史,但一些患者的饮酒量介于两者诊断(指南)标准之间,此外回忆和估计的饮酒史并不可靠,而作为两种不同原因诱导的疾病,还可能存在重叠的情况。现就近年来流行病学、自然转归、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两者进行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伴发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该院住院确诊的1 092例HCC患者,参照2006-0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关于NAFLD的临床诊断标准,从HCC患者中遴选出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分析NAFLD相关HCC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影像学特征、生存率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NAFLD伴发HCC患者共72例,占HCC患者的6.6%,年龄(60.52±10.21)岁,伴有2型糖尿病(T2DM)者35例,占48.6%(35/72),体重指数(BMI)≥26 kg/m2者28例,占38.9%(28/72),伴有高血压病者34例,占47.2%(34/72)。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其生存情况:随访NAFLD伴发HCC病例72例,死亡53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47%、40.26%、30.52%。单因素分析BMI、T2DM、高血压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对NAFLD伴发HCC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BMI、T2DM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AFLD是HCC发生的原因之一,肥胖、T2DM是影响NAFLD伴发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肝外恶性肿瘤相关。NAFLD与乳腺癌有类似的危险因素,如肥胖。本次研究探讨的是NAFLD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河南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300例乳腺癌患者(试验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随机选取同时间段300例非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试验组中有93例(30.7%)患者诊断为NAFLD,而对照组中为46例(15.3%),两组NAFLD发生率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BMI=25 kg/m~2将患者分为肥胖组(n=116)及非肥胖组(n=484),单因素分析表明,在非肥胖组中,NAFLD、初潮年龄和乳腺癌家族史与乳腺癌发生相关(P0.05);而在肥胖组中,高血压、BMI、甘油三酯、NAFLD、初潮年龄及乳腺癌家族史与乳腺癌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非肥胖组中NAFLD与乳腺癌显著相关(OR=3.04,P0.05),而肥胖组中NAFLD与乳腺癌无明显相关(P=0.16)。结论 NAFLD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非肥胖的患者NAFLD可以作为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警惕乳腺癌发生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组临床代谢综合征,可增加各种心脏疾病的风险。其不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包括心房颤动在内的各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其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与心外膜脂肪组织、炎症、胰岛素抵抗和心脏重构等有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律失常发生和复发、心血管不良预后有关,需引起临床重视。本文从心律失常类型、机制和治疗3方面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黄英  陈洪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11):1217-12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胆石症(G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胆系统中的表现,二者与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密切相关。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紊乱、血糖异常、中老年、女性是NAFLD和GD的共同高危因素。NAFLD是GD患病的危险因素,GD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密切相关,GD促进NAFLD的进展。从而认为防治NAFLD可降低GD的发病率,防治GD可减缓NAFLD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亦是其早期事件,但目前对NAFLD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机制知之甚少。目的:探讨N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予16只新西兰兔高脂饮食喂养,分批于第2、4、6、8、10、12周处死.取肝脏、升主动脉、心肌、胰腺组织分别行HE和Masson染色。以油酸、软脂酸混合物分别培养人肝细胞株HL-7702 12h、24h和48h,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表达。结果:造模第4周,新西兰兔发生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第8周进展为典型NASH,第12周出现早期肝纤维化。升主动脉分别于第8、12周发生内膜增厚和粥样斑块。心肌和胰腺组织未见任何病理改变。HL-7702细胞培养12h、24h、48h后,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升高,HMGCR表达上调,LD氓表达下调。结论:NAFLD可能通过上调胆固醇合成、降低胆固醇代谢转化能力以及降低循环中胆固醇的清除能力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诊断的轻、中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因素,探讨其与血管病变相关性。方法选择体检发现的单纯轻、中度NAFLD患者202例为脂肪肝组,同期健康体检者91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内皮舒张功能[包括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MD)]。并分析两组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脂肪肝组体质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胰岛素抵抗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OR值分别为2.725、1.623、1.054(P0.05)。(3)完成彩超检查的脂肪肝组45例(其中轻度23例,中度22例),对照组40例。与对照组比较,脂肪肝组颈动脉IMT增高[0.92(0.80,1.02)比0.87(0.74,0.99)],FMD、NMD均降低[4.7%(2.2%,6.8%)比5.2%(2.4%,7.7%);18.5%(12.2%,25.3%)比20.5%(12.2%,28.7%)],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轻度脂肪肝组及中度脂肪肝组IMT、FMD、NMD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IMT、FMD、NMD与是否NAFLD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胰岛素抵抗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增高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诊断的轻、中度NAFLD患者血管病变与健康者无显著差异,NAFLD与动脉硬化确切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生活饮食规律的改变,基于胰岛素抵抗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病率不断上升,但仅有不超过1%的NAFLD患者发生肝硬化,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远远高于肝硬化。Ekstedt et al[1]进行的一项持续13.7年的随访研究显示,在经肝活检病理学检查证实为NAFLD患者中,仅有10%发生终末期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N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AS)和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近几年也成为了研究热点.NAFLD和AS到底关系如何,其与MS又存在怎样的关联,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深入探索.这对临床上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延缓甚至阻止AS的发生,评估NAFLD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