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妊娠时期心电图短P-R间期检测结果 .方法 研究样本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时间段于我院行孕期检查及心电检测的38例孕妇,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至我院行心电检测的健康非妊娠期备孕女性84例,将其作为对照组,评估组间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将研究组孕妇划分为孕早期组(n=29)、孕中期组(n=5)、孕晚期组(n=4),评估不同妊娠时期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结果 评估组间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评估不同妊娠时期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孕中期、孕晚期高于孕早期(P<0.05).结论 妊娠期女性极易产生心电图短P-R间期,孕中期、孕晚期发生率高于孕早期,为此需加强妊娠期心电监测,预防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不同时期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接收的196例常规产前检查的妊娠期妇女,根据妊娠周期分为孕早期组(n=52,1~12周)、孕中期组(n=70,13~27周)和孕晚期组(n=74,28~40周),另选取同期63例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间碘营养水平及FT4、TSH、FT3水平。结果孕早期组和孕中期组尿碘中位数水平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碘足量水平,孕晚期组尿碘中位数水平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碘足量水平,处于碘缺乏状态。经统计学检验可知,孕早期组尿碘水平高于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尿碘水平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组碘缺乏发生率低于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组碘足量发生率高于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组FT4、FT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FT4、FT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TS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妊娠期的延长FT4、FT3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TSH水平高于孕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T4、TSH、FT3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后趋于稳定变化。孕早期组碘营养状态与甲状腺功能指标TSH呈U形关系曲线。结论孕妇妊娠不同时期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呈特异性动态变化,妊娠中晚期较易出现碘营养缺乏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情况,妊娠期应加强对碘营养和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并根据筛查结果指导妊娠期妇女合理正确补碘,避免妊娠期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心电图对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以及心律失常检出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72.2%,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阳性检出率的54.2%(P<0.05)。在心律失常检出结果中,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单发、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性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单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性房性早搏、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交界性早搏单发、交界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性交界性早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而两种心电图对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及心律失常检出率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比较电话遥控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电话遥控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方法:对进行电话遥控心电图检查的568例患者的监测心电图与同期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208例患者的监测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①电话遥控心电图对偶发房性早搏、阵发性心房颤动、偶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比动态心电图高(P<0.05);②电话遥控心电图对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以及频发室性早搏的检出率与动态心电图无差异(P>0.05);③在不更换电池的情况下,电话遥控心电图可连续监测3 天,而动态心电图仅能监测1天,且电话遥控心电图可随时随地将心电图信息发送到医院,及时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处理;④电话遥控心电图不能记录到24 h心跳的总次数,其自动化分析对心律失常判断的准确性较差,需通过人工分析进行补充。结论:电话遥控心电图对大多数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及异常心电图形的分型与分布。方法随机入选206例无妊娠合并心脏病史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孕妇整个孕期常规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B组孕妇于孕早、中期及32~34w常规进行两次心电图检查;C组孕妇于孕早、中期、32~34w及36~41w常规进行三次心电图检查,比较3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以及各孕期的异常心电图形变化。结果发现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比早、中期高,有统计学差异,但28~34-1w组与34~41w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孕期进行两次或三次的心电图检查,比一次更能够及时发现妊娠期妇女的异常心电图变化,并且A组与B组或C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对孕28w之前分别与28w之后以及34w之后的孕妇异常心电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前者以窦性心动过速、后者则是以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窦速合并ST段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者p0.01)。结论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比早、中期高,但34w前后则无明显变化;重视妊娠晚期的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妊娠期妇女的异常心电图变化,且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形以窦性心动过速居多;34w之后则是以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窦速合并ST段改变居多。  相似文献   

6.
孕期打鼾对不同妊娠期妇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期打鼾对不同妊娠期妇女的病理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产科门诊建卡登记并分娩的孕妇601例,年龄范围19~41岁,于妊娠第13周、28周及分娩前问卷调查睡眠打鼾情况、测量孕妇生理生化指标,记录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根据妊娠时间及打鼾情况,分为打鼾组与非打鼾组,并将打鼾组细分为孕早期打鼾组、孕中期打鼾组、孕晚期打鼾组.结果 与非打鼾组比较,打鼾组孕妇体重指数、腹围及颈围在孕早、中、晚期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臀围及收缩压在孕早期无变化,孕中期、晚期明显增加(P<0.05),舒张压在孕早、中期无变化(P>0.05),孕晚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打鼾组内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中期打鼾组剖宫产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打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打鼾组和非打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和孕中期打鼾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均高于孕晚期打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打鼾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孕早期、中期打鼾是早产和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各孕期打鼾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剖宫产发生率较非打鼾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打鼾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打鼾使孕妇生理特点发生变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增加,应重视打鼾孕妇的围产期保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法在诊断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分别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普通心电图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患者成对室性早搏、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房性早搏、房性早搏二、三联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准确率都明显高于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法进行诊断的准确率。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法在诊断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方面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及其与妊娠周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0例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非妊娠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250例),妊娠期孕妇为观察组(350例)。分析两组妇女的P-R间期发生率。同时将妊娠组女性按孕期长短分为三组,分别对各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孕晚期的妇女短P-R间期发生率与孕早期、孕中期的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短P-R间期发生率比非妊娠健康女性有显著增高,而且,短P-R间期与妊娠周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妊娠期女性的心电图异常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4月我院常规检查心电图的健康妊娠期女性500名为观察组,以与该观察组年龄相匹配的女性健康体检者500名为对照组,要求两组受试者均在安静的情况下,平卧位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将观察组分为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分别观察心电图异常情况。结果 (1)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妊娠组大于非妊娠组χ~2=2.216,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类异常心电图发生率(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短PR间期):妊娠组均大于非妊娠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妊娠组随着孕周的增加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不断增加。结论妊娠导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的增加,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短PR间期,而且妊娠后期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妊娠期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及异常心电图形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16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早期妊娠组47例、中晚期妊娠组42例和非妊娠组80例。3组患者在门诊就诊时均在安静状态下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储存记录,分析各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及异常心电图的分型与分布。结果中晚期妊娠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妊娠组(p0.05);中晚期妊娠组窦性心动过速、短P-R间期检出率显著高于非妊娠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妊娠期女性患者随着孕周的延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逐渐增高,主要表现为短P-R间期和窦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国人动态心电图正常生理范围1000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查采用进口动态心电图仪(DCG)和国产DCG联合调查1000例正常人的DCG生理范围,发现年龄越小,心律变化范围越大;房性早搏24小时均数随着年龄增大而递增,四组房性早搏均值最大为61.7±79.5次/24小时,一组与三、四组比较(分别P<0.05,P<0.001);室性早搏,二组均值最大60.7±143.3次/24小时.发生率为四组较高45.2%,一组与四组比较(P<0.01);进口仪与国产仪之24小时早搏总数与早搏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分别 P<0.05,P<0.01);正常人可偶见窦性静止、窦房传导阻滞、间歇室性逸博等,但历时均短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75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及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中,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发生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24 h动态心电图的传导阻滞、早搏早发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24 h动态心电图冠心病心率失常诊断检出率为90.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相关诊断中,采取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均可检出心电图的异常,其中动态心电图,可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在诊断心律失常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5例心律失常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当做对比,比较两种检查的效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速及窦性停搏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但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房颤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心律失常时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临床心脏病诊断过程中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并实施心电图检查的患者322例,对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室上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房速、室性心动过速、窦性静止与窦房传导阻滞检出率高于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其中≥70岁年龄段患者窦性静止与窦房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0.05)。结论在临床心脏病诊断过程中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较常规心电图检查,临床诊断效果更为显著,因此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是临床诊断心脏病的理想选择,同时更应该针对老年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晚期心电图临床特点。方法随机择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该院收治的51例处于妊娠晚期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研究分析,择取同期至该院检查的51名健康孕妇作为参照组,总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晚期心电图临床特点。结果实验组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3.14%,比参照组(11.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心电图异常最突出的表现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31.82%)和STT改变(22.73%),参照组最突出的心电图异常表现类型是窦性心动过速(33.33%)。结论处于妊娠晚期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风险较高,心电图检查可用于筛查存在心血管高危风险的患者,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常规静态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的临床效果与特点。方法从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24例,并将抽取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静态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不同方法诊断的效果与特点,包括监测的阳性率等指标。结果抽取的12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通过常规静态心电图诊断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后,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测的阳性人数占89例,阴性人数占35例,检测的阳性率占71.77%;应用静态心电图检测阳性人数占65例,阴性人数占59例,阳性率占52.42%,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且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的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性心动速,应该要增加房颤、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的检出率与常规静态心电图检测的检出率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而动态心电图与静态心电图诊断对单纯性房性早搏、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与单纯性室性早搏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冠心病引起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静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值得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60岁。自述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慌,改变体位及劳累或情绪激动均可引起发作,休息后缓解。口服一些药物无明显效果。近日症状加重,来我院诊治。查体:血压160/100mmHg,心率58次/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一般状态尚可,神清,双肺呼吸音清。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界不大,节律不齐。腹部及其它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及其它化验检查均正常。静息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动态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频发房性早搏,房性早搏二联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室内差异性传导,交接性逸搏,交接性逸搏夺获二联律,多次窦性停搏、停搏大于2.0 s的数十次,最长停搏达5.32 s。临床诊断: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②慢-快综合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让其口服益心复脉冲剂、丹参等。出院15天后,患者自觉症状较前好转,再次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频发房性早搏,房性早搏二联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次数较前减少),室内差异性传导,交接性逸搏,三次窦性停搏、停搏最长为1.87 s。服药一年后,再次复查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妊娠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记录51例研究对象(平均29.5±4.6岁)孕前期、孕中期、孕晚期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每份心电图的心率、心电轴、P波时限、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Ⅱ和V1导联的P波振幅、各个导联Q波、R波、S波、T波振幅,比较各项指标在孕前期、孕中期、孕晚期的变化。结果 十二导联心电图的心率、心电轴、P波时限、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等时间相关的数据在孕前、孕中、孕晚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Ⅰ导联R波振幅在孕晚期大于孕前和孕中期(均P<0.01),aVL导联R波振幅孕晚期均大于孕前(P<0.01)。V1导联S波振幅在孕晚期小于孕前(P<0.05),V2导联S波振幅在孕中期小于孕前(P<0.05)。V1导联R/S在孕晚期大于孕前期和孕中期(P<0.05),V2导联R/S在孕晚期大于孕前(P<0.05)。Ⅰ、aVR、aVL导联T波振幅在孕晚期大于孕前(P<0.01)和孕中期(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室性早搏患者135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器质性心脏病组(75例)与非器质性心脏病组(60例)。比较两组运动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结果。结果:与非器质性心脏病组比较,器质性心脏病组LownⅠ、Ⅱ级所占比例明显降低,LownⅢ、Ⅳ-A、Ⅳ-B级比例显著升高(P0.05或0.01)。动态心电图显示,与非器质性心脏病组比较,器质性心脏病组B型(90.0%比14.67%)所占比例明显降低,A(1.67%比49.33%)、D型(0%比34.67%)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均=0.001);运动心电图显示,与非器质性心脏病组比较,器质性心脏病组E型(61.67%比14.67%)所占比例明显降低,F型(38.33%比85.33%)、缺血型ST段改变(0%比40.0%)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均=0.001)。器质性心脏病组合并房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器质性心脏病组(P0.05或0.01)。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准确度均较高,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价值显著,二者无显著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缺血性病变阳性检出率为81.40%,对照组为48.84%,差异有统计学医院(P0.05);在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及短阵室上速等方面的检出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方面,动态心电图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