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牙科专用锥形束CT(CBCT)与全颌曲面断层片在下颌后牙区种植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69侧)下颌后牙区种植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CBCT影像学检查,得到下颌骨多层位影像,将其与全颌曲面断层影像进行比较,判断其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x2检验。结果:牙槽骨骨量不足的阳性检出率,CBCT与全颌曲面断层片分别为30.43%和15.94%,P=O.04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种植体未发生骨结合的检出率,CBCT和全颌曲面断层片分别为3.45%和9.20%,P=O.11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与全颌曲面断层片相比,可以更准确评估下颌后牙区种植术前牙槽骨骨量,并在术后的检查中能更准确地反应种植体骨结合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牙颌面专用锥形束CT(CBCT)与普通X线曲面体层片在上颌后牙区种植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89侧)上颌后牙区种植牙治疗患者采用CBCT进行种植前后的影像学检查,得到上颌骨多层面冠状及矢状位影像.将其与曲面体层片进行比较,判断其与CBCT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牙槽骨量不足的阳性检出率,CBCT和曲面体层分别为30.34%和16.85%,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种植体未发生骨结合的检出率,CBCT和曲面体层片分别为4.95%和11.88%,P=0.413,差异无统汁学意义.结论:CBCT与曲面体层片相比,可以更准确评估术前上颌后牙区的牙槽骨骨量,并可在术后检查中更清晰地反应种植体周围骨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下颌后牙区种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下颌后牙缺失患者采用CBCT 进行种植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检查,得到下颌骨多层面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影像,了解拟种植区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密度、形态及相邻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种植体与周围牙槽骨骨结合情况。结果 CBCT检查显示种植区三维影像,对种植区骨量、骨质进行准确的测量分析,为种植体直径、长度等的选择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为50例下颌后牙区种植手术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帮助,成功植入种植体67颗。所有病例均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CBCT可准确评估种植牙术前下颌后牙区的牙槽骨骨量,并可在术后检查中更清晰地反映种植体周围骨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BCT与数字曲面体层片在牙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58颗)牙种植治疗患者同时采用CBCT和数字曲面体层检查方法,将得到的术前颌骨牙槽骨量和术后骨结合的影像结果对照,分析差异性。结果下颌后牙区牙槽骨量不足CBCT检出阳性率为28.57%;数字曲面体层影像检查检出阳性率为7.14%。经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量不足CBCT和数字曲面体层影像检查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6.36%、9.09%。经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种植牙术后3个月种植体未发生骨结合的阳性率,CBCT检出阳性率为3.45%(2/58);数字曲面体层片检出阳性率为8.62%(5/58),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际临床检测发现仅1例未发生骨结合,阳性率为1.72%(1/58)。结论 CBCT是种植牙术前目前颌骨骨量测量较为可靠方法。CBCT与数字曲面体层片相比,数字曲面体层片存在变形,牙槽骨高度数据测量值普遍偏大。在术后检查中CBCT能更清晰地反映种植体周围骨质,评估种植手术的成功与否及对上部结构的修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婉莲  王慧明 《口腔医学》2014,34(7):543-546
目的 以锥束CT(CBCT)为参照,研究数字化曲面体层摄影中不同颌弓宽度和长度对下颌后牙区影像垂直失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50例下颌颌弓正常患者的数字化曲面体层片及同期的CBCT,测量下颌后牙区相应邻牙近远中牙槽骨的高度,进行失真度的分析对比。结果 以CBCT中测量值为标准,数字化曲面体层片中磨牙区影像失真率为(3.85+2.03)%,前磨牙区影像失真率为(4.78+2.15)%,其中颌弓宽度在40.3~42.5 mm,颌弓长度在20.5~23.4 mm时,影像的垂直失真度最小,磨牙区为(1.95+0.13)%,前磨牙区为(2.88+0.25)%。结论 不同颌弓长度和宽度对数字化曲面体层片中颌骨垂直失真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牙槽嵴扩张技术在上颌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9例牙槽嵴骨量不足的上颌牙种植采用骨扩张器Condenser进行牙槽嵴扩张。根椐不同的缺牙位置,植入与天然牙根直径相当的种植体,以满足患者功能与美学的需要。结果 在49例患者牙槽嵴骨量不足的缺牙区,植入了86枚种植体。术前患者上颌前牙区牙槽嵴宽度平均为3~5·1 mm,术后牙槽嵴宽度平均增加3·3~5·4 mm;术前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平均为6~ 10 mm,术后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2~7 mm;种植体均获得初始稳定性;术后6月,X线片显示种植体与牙槽骨形成了紧密的骨性结合骨,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进行2期修复。结论 ERE技术适用于上颌牙槽骨扩张,可达到功能与美学的要求,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颌后牙区局部骨皮质厚度(cortical bone thickness, CBT)对牙种植精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6—12月间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的下颌后牙区牙种植患者30例,平均年龄43.1岁,共植入种植体37枚。于术后CBCT中测量种植体颈部颊、舌侧CBT并计算均值,将均值分为两组(A组为CBT≥1.5 mm; B组为CBT<1.5 mm)并分析各种植体植入顶点、末端及角度偏差。结果 CBT≥1.5 mm组的牙种植精度在植入顶点、植入末端及植入角度方面均优于CBT<1.5 mm组(P<0.05)。结论 种植区骨皮质厚度较低时,牙种植精度可能降低,因此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应更加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于长期缺牙或者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易致颌骨骨量不足。上颌后牙区,由于特殊解剖结构因素,其种植外科手术常临床工作中的难点。而颌骨曲面断层片由于拍摄角度、放大倍率的因素,常会发生误读与误判颌骨情况。本研究旨在利用锥形束状CT对颌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对术区进行准确定位,分析可利用的骨量,确定手术方案。方法:针对拟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且伴骨高度不足的患者,在术前利用CBCT影像诊断系统对其口腔上下颌骨进行扫描并MPR多平面重建,测量并分析术区颌骨高度及宽度,颌骨的骨质密度情况。结果:CBCT图像清晰直观,测量精准,可在术前就能预判颌骨情况,选择短种植体还是上颌窦提升术,内提升还是外提升。讨论与结论:CBCT宜作为上颌后牙区伴骨高度不足种植治疗的常规术前检查,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郭泽鸿  周磊 《广东牙病防治》2012,20(10):534-537
目的评估上颌切牙单牙不翻瓣即刻种植对牙槽骨和牙龈附着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上颌前牙区因外伤、残根或根折等需拔除患牙行即刻种植修复的患者,共15颗切牙,术前行X线曲面断层片及牙科CT检查,评估牙槽骨高度、厚度与牙龈附着情况,微创拔除患牙后作植入前评估,采用不翻瓣即刻种植方法植入Anky-los种植体15颗,骨缺隙部分填充骨粉,穿龈愈合。术后5个月复诊行上部结构修复,对比术前与修复后的牙槽骨与牙龈退缩情况。结果 15颗种植体成功完成上部结构修复。修复时和术前比较,牙槽骨吸收(1.10±0.26)mm,牙龈退缩(0.81±0.31)mm,牙龈乳头形态保存良好。结论上颌切牙位点使用不翻瓣即刻种植,能有效保护种植区牙槽嵴,从而防止牙龈出现明显退缩,有利于维持种植区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使用牙支持式数字化外科导板引导进行上颌、下颌、前牙、后牙区种植的精准度。方法 :术前经过锥形束CT(CBCT)获得缺牙区颌骨数据信息,扫描上下颌石膏模型获得颌骨数字化模型。采用种植设计软件完成导板的设计,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完成种植手术导板的制作。在导板引导下完成种植手术。术后拍摄CBCT,将该CBCT数据导入种植设计软件,与术前种植设计数据进行整合后测量种植体位置与术后实际位置的差异。结果:上颌、下颌、前牙、后牙区1~2颗牙缺失患者共29例,植入种植体共45枚。与种植体术前设计植入位置比较,种植体实际植入位置颈部的平均差距为(0.235±0.208)mm;尖端的平均差距(0.55±0.183) mm,深度的平均差距为(0.59±0.070) mm,角度平均差距为(2.48±0.378)°。其中,前牙的植入误差大于后牙。长度超过10 mm的种植体的位置偏差显著高于长度小于10 mm的植体。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无显著差异。结论:牙支持式数字化外科导板引导下的种植具备良好的精准度,特别适合应用于即刻种植。同时在增加种植体的长度时应特别注意控制导板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1.
12.
A model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ported quality of restorative dentistry and dentist characteristics for 119 Montana general dentists is presented. The best predictors formed a significant model explaining 22% of the variance of the quality measure. Results are contrasted with a previous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for 102 Washington general practitioners. Evidence for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口底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口底癌患者中,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为4.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发病部位:前口底22例(64.7%),后口底12例(35.3%)。淋巴结转移率41.2%。单纯手术组、化疗加手术组、放疗加手术组、化疗加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60.0%、50.0%、62.5%。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白鼠42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经肠系膜静脉分别注入平骒霉素(24只)或鱼肝油酸钠(12只)后,分别于注药后0.5,1,2,4,8,24h,切取肝脏组织,通过酶组化染色法测定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注入药液后,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SDH和LDH活性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中平阳霉素组下降较轻微,结论: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都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损伤的性质一样,均为非特异性,但平阳霉素损伤程度轻微,而鱼肝油酸钠严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溶解性和表面微观形态改变,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及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分别在人工唾液中浸泡30 d,冷热循环15000次,烘干测重,比较前后质量变化,计算溶解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改变.结果:不同剂型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溶解率由高到低分别为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3种玻璃离子水门汀经浸泡溶解后,SEM扫描表面微观形态可观察到GE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表面形态改变较少,其他2组玻璃离子水门汀表面微观改变较多.结论:双糊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理化性能及溶解率均低于传统水粉剂型,是未来临床修复治疗的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