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中医肾病证候研究现状,综合古今相关文献资料及现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整理肾病娃候信息。用证素辨证方法,识别肾病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明确中医肾病证候类型、证候名称及辨证要点,补充完善中医肾病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分析中医肾病证候研究现状,综合古今相关文献资料及现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整理肾病证候信息,用证素辨证方法,识别肾病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明确中医肾病证候类型、证候名称及辨证要点,补充完善中医肾病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现有的中医辨证计量诊断方法基础上,阐述一种新型的“辨证元”计量诊断法。辨证元计量诊断法由证素辨证体系发展而成,它将辨证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组合成最小的运算单元,既能体现中医辨证的整体观,又能对辨证元素进行客观的量化,将此计量诊断法应用于计算机辨证系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斌  司新娥  谭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129-130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有特征性红斑、丘疹、鳞屑性的慢性皮肤病,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皮肤干燥及片状的鳞屑不断地脱落,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由于病因不明,目前中医界对银屑病的临床论治主要根据各自的经验进行辨证。各家对证型所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尽一致,其结果也无法重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粗糙集理论在中医证素辨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利用最新的机器学习理论———粗糙集,对中医诊断证素推理规则的获取、症状辨证素的量表制定等证素辨证研究的关键问题所做的一些探索性研究工作。首先阐明了粗糙集的基本思想,然后给出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并指出粗糙集理论在证素辨证研究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朱文锋教授创立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是中医辨证学的重大发展。"证素"即证的要素,指辨证所要辨别的脾、肾、肝、胃等病位和气虚、血瘀、痰、寒等病性。每一证素都有一定的症状、体征等"证候",根据证候,可以辨别证素。明确了证素,便可组合成"证名",因而证素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为使证素辨证的方法与内容广为普及,特将其编成歌诀,使学者如同背诵方歌一样,便于学习掌握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证素辨证研究钩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发辨证思维规律,整合诸种辩证实质内容的基础上,创立证素辨证新方法.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形成三阶双网结构的证素辨证体系.探索出双层频权剪又算法,制定证候辨证量表、证素诊断标准、常见证诊断标准.证素辨证是中医学术的重大发展,能更准确地指导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8.
统一、规范中医辨证体系--证候辨证系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医辨证体系中公认的辨证方法有 8种之多 ,它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 ,因而彼此间尚存在着错综复杂、偏持对峙等弊端 ,中医传统的证候 ,历代相袭沿用至今 ,未形成统一的诊断规范和辨证标准 ,辨证依据主观因素多 ,客观指标少 ,辨证结论个体差异大 ,难于对比 ,不易重复 ,给临床、教学、科研带来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中医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 ,建立一个系统、规范的中医学辨证体系势在必行。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和临床工作中 ,对于如何统一、规范中医辨证体系作了思考与研究 ,特作如下阐述。1 研究目的意义通过研究科学地把…  相似文献   

9.
证素辨证是最近几十年中医证候学的研究热点,在学科内部,证素辨证实现了对多种辨证体系的统一;在学科之间,证素辨证实现了中医学与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交叉,证素辨证有着重要的学科意义。证素辨证发展至今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和接受,但要运用于真实临床,还有不少困难。从数学建模角度分析证素辨证的基本原理,从真实临床应用角度分析证素辨证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劲草  舒鹏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228-1230
通过文献检索、整理、总结和分析,了解中医对大肠癌的认识及证素辨证体系在大肠癌研究中的现状,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大肠癌的证素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证素辨证是一种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文章对证素的概念、证素的特征、证素的确定原则、证素及证素辨证的具体内容、贝叶斯网络在证素辨证体系中的应用、证素辨证体系的特点和优势等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论证素辨证的层次性与实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病变某一特定阶段机体整体病理生理反应状态的本质概括,重点强调当前病变的整体、动态、邪正反应状态。证素辨证是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病理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病位、病性等本质,并作出证名诊断的思维认识过程”。笔者现就证素辨证的层次性与实用性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证素辨证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的辨证方法,在朱文锋教授证素辨证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构建设想。主张遵照传统辨证思维观点建立病位、病因、病性、病势4大类证素,以中医教材已被大家公认的症状体征为准,制定各种证素的判断指标,结合半定量积分的方法,计算证素分值,然后进行证素归类,最后做出证名诊断,推动证素辨证方法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证素辨证理论为特色的"中医药膳学"课程的教学应用价值,为"中医药膳学"教学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湖南中医药大学56名选修"中医药膳学"课程的本科中医类三年级学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教学任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8学时的中医证素辨证理论教学内容.课程结束后,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比较2组的综合成绩;对观察组学生采用不记名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对教学认可度进行调查.结果:2组综合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学生的证素辨证体系教学认可度调查结果中,非常同意占84.28%,同意占14.29%,一般占1.43%,不同意为0.结论:中医证素辨证理论教学方法,有助于开拓学生的中医辨证施膳思维,提升中医药膳实践运用能力,且学生的认可度高,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证素为核心的证素辨证体系,在继承基础上进行创新,临床辨证执简驭繁,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很强的指导意义。文章简要地介绍了这一辨证新体系,在此基础上,初步阐述了运用这一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中医眼科证素辨证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等相关。目前本病中医分型缺乏统一、公认、客观的标准,所涉及证型多而繁杂,治疗也各有侧重。由朱文锋教授创立并提出的证素辨证理论在继承中医传统辨证理论的基础上,较之于目前多发性硬化的中医分型方法颇具优势。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体系,使辨证方法较容易掌握,大大提高了辨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医证名的英译大多停留在一定数量的静态研究层面,而证名是随着证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证名的动态组合现象往往被忽略。证素辨证是近年来中医诊断研究的热点,其对证名的动态形成具有一定的纲领作用。本文基于证素辨证方法,根据其“病位+病性”的证名组合方式,将证名划分为主谓宾结构、并列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四类,通过对证名组成和对应英译方法建立系统的翻译规律,从而以不变应万变,在英译中合理处理证名动态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方法:选择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位主要存在于胞宫、肝、肾、脾。②子宫肌瘤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积分显著高于血虚、阳虚积分(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滞、痰、寒、湿;血瘀积分显著高于气滞、痰、寒、湿积分(P0.05~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病源于血瘀,病性以实为主,日久可见虚实夹杂;实证证素以血瘀、气滞为主;虚证证素以阴虚、气虚为主;病位以胞宫、肝为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中医证素特征。方法对确诊的61例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采用证素辨证和积分方法,提取病位、病性证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PP的病位证素为肾、肝,与脾、心、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性证素为阴虚、热、湿、痰,阴虚、热积分高于湿、痰(P<0.0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后LH峰值/FSH峰值与肾证素积分呈正相关(OR=7.922,P<0.05)。结论女童ICPP阴虚火旺最多见,可兼夹痰湿,病位主要在肝肾。  相似文献   

20.
寒热是临床常见症状,有单一性和复杂性不同,寒热信息的正确分析对于辨证诊断十分重要。辨证要素是对病变本质的认识,包含病位和病性两部分内容,运用证素辨证对寒热证候进行分析,既可准确把握单一证型的本质,又可实现对复杂证型的识别。本文运用证素辨证中频权剪叉算法对复杂寒热证候分析,可很好地实现精确辨证。因此,具有广泛实践意义的证素辨证,其作为辨证的核心,可用有限的证素统无限的证候与证名,具有学习容易、临床实践操作性强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