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管理预防葡萄糖耐量异常(IGT)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16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管理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强化管理组:每月一次分组授课,制订出个体化饮食方案和个体化运动方案,并且加服二甲双胍片;对照组:于入选初期,进行一次集中糖尿病知识宣讲。结果160例IGT患者,观察时间12个月。强化管理组有2例转为DM(2.6%、2/77),对照组有9例转为DM(11.3%、9/80),两组的转变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85,P〈0.05)。治疗后两组的体重指数(BM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干预前体重、BMI越高,于预效果越好。治疗后两组的2hP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方式的干预和二甲双胍的治疗可有效预防或延缓IGT人群向DM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 2DM)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对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2)。对照组实施基础药物治疗+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实施基础药物治疗+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2组T 2DM患者门诊就诊时、出院后6个月时分别检测FBG、2 hBG、HbA 1c以及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自我效能量评分。结果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在出院后6个月时的血糖控制指标FBG、2 hBG、HbA l 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 2DM患者在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后,自我效能6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健康教育前(P<0.001);观察组T 2DM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时的自我效能评分,除足部护理维度评分外,其余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置5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全程健康教育作为DM教育的模式之一,能使T 2DM患者的FBG、2 hBG、HbA l c等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提高T 2DM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提高自我效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由糖尿病教育护士实施的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病程进展的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教育干预组88例(入组116例,失访28例),对照组90例(入组104例,失访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DM)治疗和DM基本知识教育实验前和实验后12个月收集相关资料。教育干预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措施外,给予个体化DN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干预,首次干预后1、3、6、9、12个月分别复诊继续接受强化教育指导,以调查评价研究表评价糖尿病肾病教育干预对DN预防的作用。结果DN预防护理教育干预12个月后,教育干预组病人对DN的认知、早期筛查知识、各项指标检测的必要性及DN饮食、运动、药物选择应用均明显改善(P<0.01)。教育干预组DN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U-ALB、血脂、血压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由DM教育护士实施的DN的预防护理教育干预是可行、有效的,可以延缓DN(Ⅱ、Ⅲ期)病人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烹饪实践课对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营养摄入及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烹饪实践课营养教育模式对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营养摄入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采取烹饪实践课营养教育(课时4h)模式,分批对57例60岁以上T2DM患者(观察组)进行平衡膳食和食物交换份法的讲解,其特点包括:要求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演示生鲜食物和熟食材料;患者根据食谱选择食物并进餐。选取在营养门诊参加营养教育(课时35min)的60例T2DM患者为对照组。比较营养教育12个月后两组患者食物交换份知识、营养摄入状况和血糖控制的效果。结果营养教育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食物交换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能量[(6304±826)kJ]和脂肪[(46±6)g]摄人量显著低于对照组[(6921±860)kJ与(63±9)g];空腹血糖[(7.1±0.8)mmol/L]、餐后2h血糖[(11.2±1.1)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6.2±0.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8±0.9)mmol/L、(12.4±1.2)mmol/L和(6.5±0.7)%]。结论烹饪实践课可有效地帮助60岁以上T2DM患者正确地运用食谱、改善营养摄入和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系统化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T2 DM)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92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系统化教育模式组(观察组)和传统口头宣教组(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调查自我护理行为,检测糖代谢指标.结果 干预后(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患者认知、自我护理行为达标率提高(P<0.01).结论 与传统教育相比,系统化教育模式能更有效提高T2DM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更好地改善糖代谢,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背景 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进展。人机交互智能血糖监测管理是一种新型健康干预管理模式,其对初发T2DM患者疾病进展所起作用尚未明确。目的 探讨人机交互智能管理对初发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为T2DM患者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6年6—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就诊的初发T2DM患者2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研究对象分为血糖监测组与对照组。血糖监测组除采用人机交互智能血糖监测外其他干预措施同对照组,记录患者入组时和随访3个月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指标[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MSES)、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量表(2-DSCS)]。结果 随访3个月后,血糖监测组入组95例,对照组入组97例。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FBG、2 h PG、Hb A1c水平均降低(P<0.05),DMSES各项评分升高(P<0.05)。干预后血糖监测组FBG、2 h PG、H...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旁路术(gastric bypass,GBP)联合营养干预,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疗效。方法 76例实施GBP的肥胖型T2DM患者,随机分为联合营养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于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其糖代谢、胰岛细胞功能、营养状态等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临床完全缓解率为84.21%(64/76),部分缓解率15.79%(12/76);两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血清铁水平显著下降(P〈0.01),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营养治疗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脱发、贫血等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GBP对肥胖型T2DM病情控制疗效满意;联合营养治疗可维持GBP患者更好的营养状态,并显著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预防糖耐量异常(IGT)人群发展为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方法 ,降低T2DM发生的危险性.方法 对226例IGT人群分两组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及生活方式加药物干预,观察两组人群T2DM发病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生活方式加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生活方式加药物(拜糖平)干预IGT发展为T2DM明显强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相似文献   

9.
背景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措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虽对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有益,但严格的碳水化合物控制与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差距较大,导致患者长期饮食依从性欠佳。目的 探讨低碳水化合物早餐治疗新城镇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3月就诊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屏镇卫生院的90例新城镇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以标准碗和基于此而制定的食物定量图谱为研究工具,为对照组进行指南推荐早餐教育,试验组进行低碳水化合物早餐教育,两组午餐、晚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不做限定。于干预前和干预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自我效能量表(SED)评分,干预2周和干预3、6个月记录饮食依从性。结果 对照组2例患者分别因脑梗死复发、嫌控制饮食麻烦退出研究,试验组3例患者分别因搬迁、外出打工、拒绝随访退出研究;失访率为5.6%。干预3个月试验组患者早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3、6个月早餐后2 h血糖、HbA1c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试验组干预3个月早餐后2 h血糖、HbA1c、HDL-C、LDL-C、TG低于组内干预前,干预6个月FPG、早餐后2 h血糖、HbA1c、HDL-C、LDL-C、TG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干预6个月试验组患者SE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3、6个月SED评分均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6个月SED评分高于组内干预3个月(P<0.05)。两组患者干预3、6个月饮食依从性均高于组内干预2周(P<0.05)。结论 指南推荐早餐教育和低碳水化合物早餐教育均能有效改善新城镇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自我效能和饮食依从性,且低碳水化合物早餐在改善糖脂代谢、自我效能方面优于指南推荐早餐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施系统的个体化糖尿病足预防护理教育方法的建立、实施与效果评价,观察足部护理教育干预对DM足预防的中远期效果。方法:按系统抽样原则2003年7月至2011年8月选择2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教育干预组86例(入组110例,失访24例)、对照组92例(入组110例,失访18例),两组患者的基线人口学资料及足部病理改变相似(P>0.05)。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治疗和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实验前和实验后9个月收集相关资料。教育干预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措施外,给予个体化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干预,首次干预后1、3、6、9个月时,分别复诊继续接受强化教育指导,研究评价足部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作用。结果:研究表明:在护理教育干预下及9个月后,追踪观察发现:两组患者在基线人口学及足部病理改变相似的情况下,实验组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和日常护理有明显的提高,足部皮肤病理性损害明显减少。足部胼胝发生率减少(51.16%VS 62.57%)、足部皮肤损伤率减少(10.47%VS 30.43%)、足癣发生率减少(20.93%VS 40.22%)、皮肤干燥、皲裂发生率减少(43.02%VS 59.7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01)。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血压等代谢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由糖尿病教育护士实施的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教育干预是可行、效果是明显的。对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及个体化足病预防护理教育干预中有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个体化减重干预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肥胖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均予以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基础饮食、运动干预,观察组同时予以个体化减重干预,均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检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糖脂代谢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②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观察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③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个体化减重干预可降低肥胖合并T2DM患者的BMI,调节糖脂代谢,且不良事件不会显著增多,相较于常规干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 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 TRACP-5b、s-CTX、BAP、OC)及骨密度( BMD)的影响,为临床治疗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辛伐他汀。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血Ca、P、ALP、s-CTX、TRACP-5b、BAP、OC及BM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TRACP-5b、s-CT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AP、OC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腰椎L2~4、股骨颈的BMD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T2 DM合并骨质疏松症可有效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增加骨BMD,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伊班膦酸钠。提示在防治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时,除了给予抑制骨吸收、促骨形成的药物治疗外,还应积极治疗T2DM,控制影响骨代谢的危险因素,如降血糖、改善胰岛素缺乏和脂代谢异常等,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卡格列净应用于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对肾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2月收治的T2DM合并DN患者100例,按照电脑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接受常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对照组予以西格列汀治疗,治疗组予以卡格列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血糖、胰岛素功能、脂代谢、尿常规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3、6个月各项血糖监测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6个月各项胰岛素功能、脂代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3、6个月尿常规、肾功能检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3、6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格列净应用于T2DM合并DN治疗中,降糖效果与西格列汀相当,但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脂代谢、保护肾功能和减少不良事件等方面,更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4.
背景 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负担,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服务模式在T2DM患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探讨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在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31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干预A组和干预B组,对照组实施基于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常规管理措施;干预A组采用可穿戴设备进行常规管理;干预B组采用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进行管理。比较三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6、9、12个月时的血糖、血脂控制状况及自我管理行为上的差异。结果 研究实施期间共失访15例,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300例,三组各100例。三组在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2-DSCS)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SDSCA)评分上干预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对低血糖发生例数、总胆固醇(TC)、HDL-C、2-DSCS和SDSCA评分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5.
柴玉勤 《吉林医学》2013,(28):5966-596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DM)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DM患者240例,按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个体化、多方式的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FBG、2 hPBG以及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应用生活质量测评表(QOL)评价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FBG、2 hPBG水平以及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帮助其有效控制血糖,增强自我保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芪四君子汤结合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气阴两虚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四君子汤,持续1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变化以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PG、2hPG以及HbAlc水平均较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FPG、2hPG、HbA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四君子汤联合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控制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25例对照者,给予辛伐他汀20mg/d治疗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12个月时,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并测定主要血脂参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l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T2DM组及对照组患者血脂水平。②辛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T2DM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5.94±0.87)%vs.(5.65±0.65)%,P〉0.05],治疗12个月后,FMD虽有上升趋势[(6.10±0.71)%],但仍无显著性差异。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对照组的FMD。③治疗12个月时T2DM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由(15.21±3.71)mg/L降至(10.51±2.90)mg/L(P〈0.01)。④辛伐他汀对T2DM患者FPG、Fins及HOMA-IR均无影响。结论辛伐他汀治疗12个月,尽管可以显著降低T2DM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但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未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治疗初诊重度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80例初诊重度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门冬胰岛素治疗,n=40)和对照组(口服磺脲类治疗,n=40),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并加以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FBG、2 h PBG、HbA1c、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轻度低血糖发生率大体相当(P〉0.05),重度低血糖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是控制初诊重度T2DM血糖水平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联合微信群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53例T2DM患者,男性30例,女性23例,应用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对患者进行院内宣教、院外随访及电话随访等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微信群进行教育,干预6个月后,观察T2DM患者教育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探讨认知增值的相关因素。结果  联合微信群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后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低于教育前(P <0.05);联合微信群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后的延迟记忆评分(86.9±13.5 vs 80.4±14.9)高于个体化健康教育前(P <0.05);经6个月联合微信群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后,HbA1c下降值与延迟记忆升高值呈正相关(r =0.353,P =0.020),与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标准分升高值呈正相关(r =0.327,P =0.045)。线性回归分析后,HbA1c下降值与延迟记忆升高值的相关关系仍存在(P <0.05)。结论  联合微信群的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T2DM患者认知功能,尤其在延迟记忆方面。

  相似文献   

20.
梁文楚  陈聿峰 《广西医学》2009,31(12):1810-181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T2DM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并根据血红蛋白水平予以分组:GHbA1c≤7.5%(A组)、GHbA1c〉7.5%(B组),并对两组病人肌钙蛋白T(cTnT)、心率变异性(HRV)、6个月内再入院数及再发心脏事件等指标对比分析。结果B组HRV参数SDNN、SDANN、SDNNI均较对照组低(P〈0.05),其cTnT阳性、6个月内再入院及再发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UA合并T2DM患者预后高危因素之一,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预防心脏事件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