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2):142-143
[背景]探讨RT-PCR法应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粪便中)检验的临床价值.[病例报告]采用随机的原则选取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的腹泻患者100例(2017年4月—2018年4月),按照随机等量原则分为培养法组和RT-PCR法组,每组各为50例.两组分别应用相应方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组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查率.RT-PCR法组腹泻粪便中耶尔森菌的检查率显著高于培养法组(P<0.05).[讨论]RT-PCR法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粪便中)的临床价值较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弯曲菌肠炎     
弯曲菌肠炎是人类一种肠道传染病,它的病原体是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简称空肠弯曲菌)。近年来,国外的调查研究表明,由该菌所引起的急性肠炎日趋常见而引人注目。一、病原学简史空畅弯曲菌,在以前的医学文献中称为胎儿弧菌或相关弧菌,一直沿用至1972年。事实上,本世纪初就知道它能使多种动物流产,同时又是家禽的致病菌或正常寄居菌。1957年,King氏首先从病人血标本培养到该菌。嗣后,关于空肠弯曲菌可感染于人并引起败血病、脑膜炎、关节炎等肠道以外的感染亦相继报道。早在1954年就曾怀疑它可能是人类急性肠炎的病原体,因当时粪便标本培养阴性,故未深究。由于微生物检验技术不断发展,直到1972年才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从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首次分离出空肠弯曲菌。自1977年Skirrow改良培养方法而提高了空肠弯曲菌检出率以来,许多国家先后从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到本菌。现已确认它是引起人类急性腹泻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Ye菌)引起的疾病是近年来国际上受到重视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属于世界性疾病、我国于1981年在福建省首次从腹泻病人中发现此菌,为证实伊盟是否存在该菌,我们对0~5岁腹泻患儿粪便进行了分离培养调查.现报告如下: 对东胜幼儿园0~5岁健康幼儿采便100份,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很多,如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肉毒梭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粪便培养对临床确诊有重要意义,但有时粪便培养不一定有致病菌存在,阳性见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沙门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亦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的原因,一般从病人的粪便或呕吐物中分离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通过对食物或粪便中的肠毒素检测来进行诊断,因为被污染的食物经加热后葡萄球菌已被杀死,若培养则出现阴性结果,而肠毒素在加热的情况下并不被破坏,因此,肠毒素的检测可用动物试验或酶联免疫试验协助,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摄入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水产品和腌菜所致,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靠细菌学检测确诊,但在粪便培养时,大多数病例第二天即转为阴性,仅有少数在2~4天内能检出阳性,因此,对可疑病例应及时采集粪便培养,以免影响阳性检出率,空肠弯曲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由于食入弯曲菌污染的肉类或牛奶所致,该病的确诊主要依据细菌学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采集食物或粪便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所引起,通常应在现场采集可疑食物做细菌学检测或动物试验,婴儿的肉毒梭菌中毒,则主要是通过粪便内毒素的检测来确诊,粪便培养结果多为阴性.  相似文献   

5.
空肠弯曲菌肠炎近年来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其病原体是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Campylo-bacter fetus ssp.jejuni)。1983年6月至9月,我们对来自儿科门诊和肠道门诊的170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分离培养,经病原学鉴定,确诊为空肠弯曲菌肠炎者13例。  相似文献   

6.
人畜李斯特氏菌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人畜李斯特氏菌的感染率 ,比较分离培养基 ,为李斯特氏菌的预防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采集人畜粪便 ,同时采用 GB4 789.30 - 9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 3%甘油肝汤培养分离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结果 检测牛、猪、鸡粪便 35 1份、人粪便 12 0份 ,分别分离出李斯特氏菌 37株、检出率 10 .5 4 % ;1株 (0 .83% ) ;其中致病菌占 2 9.73%。腹泻粪便 4 1份 ,检出 9株 (2 1.94 % ) ,检出率高低与腹泻有关。两种培养基配对分离 ,国标法优于甘油肝汤法 ,χ2 =5 .4 4 ,P<0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从畜禽检出李斯特氏菌 ,存在人畜共患的潜在危险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国标分离食品的方法可应用于粪便培养分离。  相似文献   

7.
<正> 弯曲菌肠炎主要是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我们于1985年11月至1986年10月,从497例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中分得26株空肠弯曲菌。现报告如下: 方法与步骤 1.病例选择:凡腹泻3次以上/日(含3次)初诊患者,由肠道专科门诊医生统一登记,同时把粪便作常规及细菌学检查。 2.标本处理:将患者新鲜粪便,直接或用Cary—Blair运送培养基,接种弯曲菌培养基(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提供),以微需氧袋,42℃48小时孵育后,选取可疑菌落进行形态学及初步生化检定,菌株保存于FMPG培养基地,最后作系统生化及生物分型。同时做沙门氏、志贺氏、大肠杆菌及弧菌等分离。药敏纸片由上海市医学化验所提供。  相似文献   

8.
<正> 空肠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简称弯曲菌)所引起的急性腹泻,早在1944年已有报告。1957年King首先叙述此菌可引起人类感染。1972年Dekeyser首次从急性肠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空肠弯曲菌,并证实为腹泻病原体。1982年国内上海、山东等相继报道,引起临床工作者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腹泻致病菌的检出率.方法:将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1月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接种SS、MAC、4号琼脂等5种培养基,分离鉴定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1230份粪便标本检出620株病原菌,检出率为50.4%,其中致病菌292株(48.7%),条件致病菌328株(52.9%),292株致病菌中志贺菌94株(32.19%),沙门菌44株(15%),致病菌大肠艾希菌94株(32.19%),条件致病菌的优势生长菌为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等.结论:志贺菌、沙门菌不是唯一引起本地急性腹泻的致病菌,应重视条件致病菌在腹泻病原学上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0.
<正> 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Campylobacter fetus subsp jejuni简称空肠弯曲菌)是引起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972年Dekeyser等从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到该菌,1977年,Skirrow应用选择培养基在儿童和成人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到此病原体,以后世界各地报道了本菌约占腹泻病例分离率的5—14%;上海市卫生防疫站等单位于1981年7至9月在O—3岁婴幼儿腹泻病例中检出率为14—15%。为了探索空肠弯曲菌在我省的流行情况,我们从1983年3月16日以来从鸡粪便中分离出11株,从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出10株,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983年从粪便标本中分出一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该菌在SS 琼脂平板上,以普通培养法发现生长出无色透明,大小一致,直径约0.5mm 的菌落。与沙门氏菌属因子血清及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等均无凝集,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0:3因子血清发生较强的凝集,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等鉴定,结果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生物3型。表明在本地区成人中有耶氏菌存在。该菌的分离在感染腹泻的粪便常规病学检查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非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新生儿院内感染在我院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为杜绝此类感染再次发生 ,将我院产科婴儿室十余年前相继发生的 3起新生儿非伤寒沙门菌感染以致暴发流行的病例及细菌学特性介绍如下 ,以引起同行的注意。1 临床资料   1985年冬 ,我院产科婴儿室发生流行性腹泻。患儿发病年龄 1~ 10d ,14例患儿粪便培养出斯坦利沙门菌 ,其中 5例同时在血液中培养出该菌。临床表现分为 :急性胃肠炎型 (9例 ) ,败血症型 (5例 )。发病急且重 ,12例痊愈 ,2例死亡 (均系败血症型 )。   1987年冬 ,又出现流行性腹泻。患儿发病年龄1~ 2 0d。 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的临床培养方法检测腹泻病人粪便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方法 用改良培养方法和3种传统培养方法同时检测200份腹泻病人粪便,以比较其检出率.结果 改良培养方法(YSE-CIN))从 200份腹泻粪便中检测到18份含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样本,而另外3种方法(PBSS-SS法、PAE-NYE法、PAE-DYS法)的阳性例数分别为3、5、8.经McNemer检验,改良方法与其他3种方法的检出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良方法比其他3种方法的检出率更高,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人类空肠弯曲杆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Campylobacter fetussubspeicies jejuni)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作为禽类肠道的常住菌引起牛、羊腹泻并流产。1947年Vizent报道首例人类弯曲杆菌肠炎。1972年Dekeyser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此菌,才证实该  相似文献   

15.
江维平  张长 《浙江医学》1992,14(3):10-11
1988年~1990年对1447例急性腹泻患者经粪便培养证实有76例(5.25%)由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本病集中于夏秋季,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其中以成人发病较多.感染者半数以上(52.63%)病前l~2天内曾进食过海产品和淡水产品.临床症状轻重不等,其中多数症状较轻,药敏检测显示对常用抗菌药物多数敏感.菌型分布比较分散,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空肠弯曲菌被认为是小儿肠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已引起世界各国重视。国内1978年以来始有发现,但我省至今尚未见报道。我们自1984年4月至9月,从218例腹泻患儿中检出本病10例,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凡入我科未经治疗的腹泻患儿,不拘年龄、病程均列为观察对象。二、方法 1.材料:取患儿新鲜粪便或用肛拭子采样,即刻保存于Cary-Blair氏运送培养基中,于12小时内划种到Camp-BAP平板培养基上。43℃孵育48小时。 2.细菌染色镜检:菌体呈海鸥、纺锤、逗点、S等形状。革兰氏染色阴性。1%甘氨酸、过氧化酶、氧化酶、硫化氢(TSI)、TTC琼脂试验、马尿酸试验均阳性。35%氯化钠试验阴性。结果一、粪便培养 218例腹泻患儿的粪便全部作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7.
小儿腹泻病病原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弯曲菌属中的胎儿弯曲菌亚种,近年来已引起临床医师广泛注意,并被确认为人类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尤其是婴儿.本文收集腹泻粪便标本789份,进行弯曲菌及有关病原菌的培养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72年 Dekeyser 等首次报告在胃肠炎病人的粪便中,分离到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ia jejuni)以来,国内于1980年上海进行了空肠弯曲菌肠炎的细菌学和临床研究。嗣后少数省市相继报道。为了解我兰州地区空肠弯曲菌肠炎发病情况,我们于1983年4月起,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现将经粪便培养分离证实为空肠弯曲菌肠炎六例的临床及实验观察报道如下:材料方法与结果一、病例来源:1983年4月至12月,1984年6月至12月期间,儿科腹泻住院患  相似文献   

19.
胡黎娅  郭凤丽  周友全 《海南医学》2014,(13):2008-2009
沙门菌是引起人类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该菌常存在于患者和健康带菌者的粪便中。我院在常规血培养中,分离出一株德比沙门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及食物中毒在嘉峪关地区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现将我院1984~1990年分离出的260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报道如下。菌株来源: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送检的粪便及血液标本分离培养获得,其中粪便241份,血液19份。菌株培养:血液培养先接种于蛋白陈牛肉汤中进行增菌培养。粪便直接接种于SS·伊红美兰肠道菌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培养。血液培养在一周内如疑有细菌,则转血琼脂培养基及SS·伊红美兰培养分离,选择可疑菌落接种双糖、单糖发酵管,经培养符合H_2S( )、动力( )、乳糖(-)、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木糖(?)/(-)、鼠李糖(?)/(-)、酒石酸利用( )、尿素(-)者进行血清学鉴定。粪便可疑菌落亦如上述作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玻片凝集并盐水对照,菌株全部与沙门氏菌A~F群0多价血清凝集,与单价O_4、O_5诊断血清凝集。再与鞭毛抗原Hi、H_1、H_2进行玻片凝集,如Hi抗原不凝者进行位相鞭毛诱导,然后再进行凝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