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探讨周围血管损伤疾病的诊断治疗,本文对25例 (1979-1992年)我院周围血管损伤病例的诊断、手术方法,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进行讨论分析,作者认为:周围血管损伤疾病治疗方面的首要问题是选择手术时机,其次是损伤的性质、程度、时间及有无复合性损伤这些是手术成败的决定因素。治疗应尽早实行血管重建术,术后早期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周围血管损伤的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术前检查确诊后。采用端端吻合方式重建血管19条,行血管修补5条,自体大隐静脉移植8条,合并骨折者术后予以固定。有血栓形成者,术后抗凝,祛聚治疗7-10天。无血栓形成者术后用肝素3天。结果:血供恢复良好者29和血管;截肢2例。结论:彩超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损伤的有效手段,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周围血管损伤不仅因缺血引起肢体坏死而残废 ,还会引起危及生命的大出血。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既可挽救患者的生命 ,又可保存肢体及功能。1 987年 1 1月~ 1 998年 1 2月 ,我院收治周围血管损伤患者 2 2例 ,现对诊治失误的预防措施、治疗的具体方案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2 2例患者年龄为 3~ 56岁。致伤原因 :锐器伤 6例 ,车祸伤 5例 ,火器伤 2例 ,坠落伤3例 ,医源性伤 2例 ,牛角戳伤 1例 ,其它损伤 3例。开放性损伤 1 2例 ,闭合性损伤 1 0例。单纯动脉伤1 6例 ,单纯静脉伤 1例 ,动静脉伤 5例。损伤部位 :股动脉 8例 ,月国动…  相似文献   

5.
对10例周围血管损伤进行分析,其中股动、静脉伤3例,胭动、静脉伤1例,股动脉伤2例,股静脉伤、髂外静脉伤、颈总动脉伤及桡动脉伤各1例。合并休克5例。诊断依据外伤史、外出血、搏动性肿块及远端肢体缺血征象。伤后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防治休克,尽快重建血管,恢复肢体血液循环是急救的基本原则。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强调Ⅰ期彻底手术处理,遵循血管外科技术原则,选择正确术式并及时、正确处理好各种合并伤。  相似文献   

6.
在骨外科创伤急诊中,四肢周围血管损伤是一种极常见又极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进行适当处理,常可引起肢体坏死等严重后果。因此在伤后短期内重建肢体循环是非常重要的。我院自1996年8月至今共收治74例,经及时重建血循环,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最近十年收治周围血管损伤142例,260条血管,开放伤94例,闭俣伤48例,动脉直接吻合88条,自体静脉移植29条,切开取栓7条。静脉直接吻合55条,修补13条,结扎59条,静脉移植9条。截肢6例,肢体解脱7例,死亡4例。开放性损伤显而易见,而对发生在神经血管干周围,合并骨关节损伤略血管损伤,尤其是血管的钝挫性损伤早期易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损伤的诊治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周围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钝性伤22例、锐性伤7例、医源性损伤3例。治疗包括动脉侧壁修补2例、单纯结扎5例、端-端吻合1例、自体静脉移植22例、覆膜支架植入封堵2例。结果:治愈28例,治愈率87.50%;截肢4例,截肢率为12.50%;无病死病例。结论:早期诊断、有效控制出血和抗休克治疗、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快速优质血管重建、早期筋膜切开、合理处理动脉合并伤,能够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刀刺伤致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989年~2002年66例(77条)刀刺伤损伤血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治愈63例、截肢2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探察修复血管是防止致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脱位合并周围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方法应用显微技术,及时修复血管,重建血运,保存肢体。结果本组37例患者无死亡,疗效较佳。患肢功能评定采用Johner-Wruhs评分法:优8例,良2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6.49%。结论四肢骨折脱位合并血管损伤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措施。方法该次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34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胫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该研究中18例患者获得成功保肢,16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足趾、小腿坏死发生,并给予截趾、截肢手术治疗。胫前、后动脉合并损伤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截肢率,其截肢评分为(6.25±1.10),保肢患者为(5.05±0.7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处理有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朱晓娥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5):146-148,F0003
目的探究外周血管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CTA)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LEASO患者(315段病变血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外周血管超声、CTA及二者联合评估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率差异。结果 315段LEASO病变血管中,轻度狭窄89段,中度狭窄96段,重度狭窄76段,闭塞54段。三种方案诊断符合率比较,外周血管超声联合CTA[85.40%(269/315)]>CTA[79.05%(249/315)]>外周血管超声[71.43%(225/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35,P<0.001)。结论外周血管超声联合CTA应用于LEASO能明显提高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诊断的符合率,可准确为临床诊治策略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外周血管病表现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弓远端动脉明显狭窄。其最主要的症状为间歇性跛行,有时可导致急性或严重的肢体缺血。该病体征包括足部脉搏异常、股动脉杂音、静脉充盈时间延迟、皮肤发凉和皮肤颜色异常。其诊断依据是计算踝臂指数,但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轻微或缺乏典型的症状,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动脉核磁扫描、双显性扫描和血流动力学定位有助于诊断。外周血管病的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生活方式疗法包括运动、戒烟和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此外,应尽可能对患者的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加强管理与治疗。手术疗法包括放置支架、动脉切除术、血管成形术和旁路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治疗周围血管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性。方法择期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患者120例,年龄40~6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帕瑞昔布钠组在硬膜外穿刺前经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间隔12 h再次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后12 h和24 h的VAS评分,两组患者均在要求术后止痛时,先行VAS评分,3分以上的给予杜冷丁1 mg.kg-1,记录术后12 h和24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需要辅助镇痛发热的例数,以及观察期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帕瑞昔布钠组12 h和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仅12 h点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组无术后辅助镇痛的患者,3例发生术后恶心呕吐,而对照组在术后辅助镇痛的发生率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上都远远高于帕瑞昔布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周围血管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按摩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凡  郑慧敏  于天源  张蓓 《医学综述》2009,15(13):2027-2029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肢体的任何部位损伤均可造成周围神经的损伤。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按摩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中较为常见,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四种病症。推拿手法可以通过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水肿和渗出、调整局部的解剖位置等外周刺激的形式,改善神经受压症状,并激活神经修复因子,最终实现功能恢复和行为改善。本文就临床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理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外周动脉血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周动脉血栓性疾病主要包括动脉栓塞性和动脉血栓形成疾病,大多数为急性发病,少量病人是亚急性或呈慢性起病。在外周动脉中病变多累及四肢,表现肢体的急性缺血,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可失去肢体,而且有时也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正确及时的诊断和快速有效的治疗是我们临床医生应当掌握的基本功。目前临床上多见于下面几种病变,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华琳  王静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2):1371-137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思美泰引起外周血管的变化,研究其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40例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的肝内胆汁郁积患者,静脉注射思美泰500~1000mg/d,观察静脉注射部位血管的变化。结果:40例肝内胆汁郁积患者,静脉注射思美泰后,注射部位外周血管全都产生不同程度的硬化改变(40例)、呈现条索状红线4例、发红5例、肿胀3例、灼热6例、疼痛2例,注射部位外周血管变硬与呈现条索状红线、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冷、热敷等相应的处理,注射部位外周血管硬化改变,可以明显减轻。结论:思美泰有引起患者外周血管硬化的副作用,恰当的处理,可以减轻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周围神经损伤患者124例(共146条),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74例(86条)及对照组(50例(60条),2组均采用包括外科临床手术处理及神经细胞活化剂、扩血管药、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高压氧组在上述综合治疗措施的同时行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12次为1疗程,根据神经功能(BMRC)评定标准,评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随访6-24个月,高压氧组优良率86.04%,对照组优良率5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外科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神经损伤早期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血管移植加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伴血管损伤的下肢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移植加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伴血管损伤的下肢骨折。方法:自2000年8月-2008年1月,收治下肢骨折伴有动脉损伤的患者42例,股动脉损伤4例,月国动脉损伤32例,胫前、后动脉同时损伤6例。血管行大隐静脉移植修复38例,人造血管移植修复4例。骨折均行外固定架固定。结果:2例患者截肢,40例患者保肢成功并获18个月-6年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2个月。病人均能平地行走,膝关节功能按HSS功能评定标准:优5例,良24例,中11例,差2例。踝关节功能评定:小腿部肌肉能主动收缩踝关节活动自如1例,小腿部肌肉能部分主动收缩踝关节部分活动12例,小腿部肌肉无主动收缩踝关节不能自主活动5例。结论:合并血管损伤的下肢骨折在手术过程中为避免再次加重患肢的损伤,以及缩短血管再通所用时间,行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简单、快速、有效,再行血管移植修复损伤动脉以恢复血供,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血管支架支撑的自体静脉神经导管对新西兰大白兔周围神经缺损再生修复作用。 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自体神经组(A组)、自体静脉神经导管组(B组)、血管支架支撑后的自体静脉神经导管组(C组)3组。分离并切除大白兔左后肢腓总神经约10 mm,制备腓总神经缺损,A组将切除的腓总神经旋转180°后缝合于缺损处,B、C组:分离切取20 mm长的颈外静脉,静脉回缩修剪后,B组将取下的静脉桥接于神经缺损处,C组将血管支架置入获取的颈外静脉,再接于神经缺损处。术后观察兔足部溃疡情况,进行兔左足展趾反射评分,术后12周,进行神经缺损修复的大体观察及电生理检测,比较各组兔左、右侧后肢腓肠肌湿质量比,并对修复的神经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透射电镜检测,分析各组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各组均发现兔手术侧足跟部溃疡,以B组最严重,A组最好。术后12周A组展趾反射评分恢复最快且最好,C组次之,B组最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电生理检测A组神经传导速度最快(64.01±5.61) m/s,C组次之(53.43±7.99) m/s,B组最差(29.15±4.45) m/s,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腓肠肌湿重比A组>C组>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周,A组再生神经形态正常,B组静脉导管坍陷,直径较小,C组自体血管支架支撑的静脉导管未塌陷,直径略大于A组。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再生神经束面积、纤维密集程度及髓鞘厚度均为A组和C组明显优于B组( P<0.05)。 结论 血管支架支撑自体静脉神经导管能够较好的促进新西兰大白兔周围神经缺损的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