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76-79
目的探讨急诊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结果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获得性肺炎患者100例,对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进行调查,对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分析。结果嗜血杆菌属是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原;性别以及年龄因素、是否患有慢性肝病、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以及住院前患有肺炎和吸烟史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病、冠心病、高血压、吸烟以及肾功能衰竭等因素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诊治获得性肺炎的患者时,医生应均主要考虑选择对临床常见细菌以及非典型病原体均有显著抑制效果的抗微生物药。对急诊患者进行诊疗时应该重视并加强防护,减少急诊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轶  何礼贤 《上海医学》2007,30(9):660-664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率,筛查并确定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04年1月至6月内、外科病房出院的老年患者403例为研究对象,男360例(89.3%),女43例(10.7%),年龄65~98岁,平均为(82±6)岁。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HAP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确诊HAP患者53例,发生率为13.2%。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发生率最高(48.8%),其次为呼吸内科(18.2%),外科最低(5.1%)。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HAP的19项可能危险因素:入住ICU、年龄>75岁、住院≥30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低蛋白血症、存在呛咳、静脉置管、留置鼻胃管、留置导尿管、气管插管/切开(未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外科手术、应用制酸剂、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应用、先前应用>2种抗生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住ICU、心力衰竭、机械通气、先前应用>2种抗生素是老年患者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HAP是临床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其患病危险因素众多,入住ICU、心力衰竭、机械通气、先前应用>2种抗生素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院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间我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病原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本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达18.33%,其次肺炎克雷伯菌占1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00%,鲍氏不动杆菌占15.00%,大肠埃希菌占6.67%。铜绿假单胞菌除对亚胺培南敏感外,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偏高。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以及嗜麦芽假单胞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相对偏低。嗜麦芽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三代的耐药率相对偏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林可霉素以及头孢唑啉耐药率极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G^+球菌菌株。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临床医师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及相关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对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501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501例脑卒中患者中,137例发生HAP,发病率27.3%。HAP组死亡35例(包括临终前自动出院者),死亡率26.3%;非HAP组死亡47例,死亡率12.9%。HAP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HAP组(X^2)=11.6,P〈0.01)。年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糖尿病、吸引术、气管插管或切开、H,受体阻断剂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鼻饲等与HAP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性别与HAP发生关系不大。结论 脑卒中患者H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与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虹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2):132-132,F0003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是指患者入院时未患有、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是在入院48小时后罹患的由病原体引起的肺实质炎症。HAP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发病机制、病原学及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与院外肺炎有着明显的区别。现就HAP的发病机制与病原学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中铁三局集团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报告的81例H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其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02株,其中G-菌84株(82.3%),G+菌11株(10.8%),真菌7株(6.9%)。G-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G+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存在多重耐药性,G-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较敏感,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该院HAP患者感染以G-杆菌为主,病原菌耐药普遍严重。  相似文献   

7.
吴升  郭知学  王选锭 《医学综述》2009,15(12):1834-1836
反流和误吸导致上消化道和口咽部定植菌被吸入到下呼吸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重要原因。HAP多数由细菌引起,许多由多重细菌引起。革兰阴性杆菌是HAP的主要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菌与医院类别、收治对象、抗生素使用及治疗措施等有关,并随时间变化。HAP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了解HAP的病原学特点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儿童医院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构成,并分析HAP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深部痰,进行革兰氏染色、细菌培养及药敏测定,并对HAP患儿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6例HAP患儿以革兰氏阴性菌(90.4%)感染居多,前4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5%(14/56)、肺炎克雷伯菌21.4%(12/56)、大肠埃希氏菌14.3%(8/56)、鲍曼不动杆菌10.7%(6/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P与住院时间大于7d(P〈0.01)、侵入性操作(P〈0.01)、三代头孢菌素应用(P〈0.05)相关。结论小儿HAP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三代头孢菌素应用是小儿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徐祥英  付怀栋 《海南医学》2014,25(6):862-864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34例,根据是否并发HAP,分为HAP组与非HAP组,对其发生HAP的相关资料采用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为61.9%(83/134),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心力衰竭、意识障碍(GCS评分〈8分)、延髓麻痹、气管插管与切开、营养状态是大面积脑梗死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易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蒋爱平 《河北医学》2012,18(12):1766-176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原因、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HAP发生原因、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脑出血、有意识障碍、有吞咽功能障碍、伴有糖尿病、伴有基础肺病及有侵袭性操作的脑卒中患者HAP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及无上述症状患者(P<0.01),且患者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其HAP的发生率越高;42例HAP的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45株,按照其构成比例由大到小一致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克雷伯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结论:脑卒中HAP的发生于卒中类型、有无意识障碍及吞咽功能、有无糖尿病及肺部疾病、是否有长期侵袭性操作及年龄、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临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给予积极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学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RICU收治的393例HAP患者(研究组)和同期393例非HAP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观察研究组HAP患者病原学分布特点,分析影响RICU患者患HAP的危险因素。结果 393例HAP患者痰培养检出病原菌50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38株(67.19%),革兰阳性菌37株(7.36%),真菌128株(25.45%);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组年龄≥60岁、入RICU时间>7 d、APACHEⅡ评分>15分、意识障碍、使用镇静剂、使用抑酸剂、机械通气、留置管路(胃管、尿管、中心静脉置管)、抗生素使用≥2种患者比例及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15分、机械通气、抗生素使用≥2种是影响RICU患者患H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ICU HAP患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及革兰阳性菌中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晚发性医院获得性肺炎(L-HAP)的病原学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ICU住院的L-HAP患者30例,同期RICU住院期间未发生HAP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HAP患者发病时间(入院第6~14d,第15~28d,第29d后)进行分层,进一步分析L-HAP的病原学分布特征。结果 L-HAP组与对照组在意识不清、误吸、有创机械通气、低白蛋白血症及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OR=8.7)、低白蛋白血症(OR=20.4)是RICU内发生L-H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HAP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病死率亦明显升高(P0.05)。入院第6~14d发病的L-HAP需氧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住院第15~28d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住院29d后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结论机械通气、低白蛋白血症是RICU内发生L-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L-HAP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增加住院天数及增加抗生素的使用。住院不同阶段L-HAP的病原谱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莫翠英 《当代医学》2013,(12):91-92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特点。方法选取收治的202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98例,感染率为48.51%,共分离出7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65.33%,铜绿假单胞菌最多,革兰阳性菌占22.67%,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120d、吞咽困难、患有糖尿病以及低蛋白血症、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是由住院时间长、一些原发疾病、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致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14.
关俊英 《广西医学》2004,26(4):524-525
在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医院获得性肺炎占首位[1] ,常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30 %~5 0 % ,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对本院2 0 0 1年1月~2 0 0 2年12月84 0 2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获得性肺炎专项调查,并对其临床特征和感染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ICU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8年至2010年在本院ICU住院HAP患者30例,同期住院期间未发生HAP患者32例作为对照,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HAP组与对照组在白蛋白水平、肌酐值、血红蛋白水平及抑酸剂使用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P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蛋白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及使用抑酸剂可增加HAP感染风险.发生HAP显著增加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即入院时,患者未处于感染潜伏期,而在48h 后出现肺炎。HAP 主要由支原体、真菌或病毒等因素引起,属于肺实质炎症。HAP 的存在,对患者生活、工作均有很大影响,及早诊治有助于改善预后。本文将对 HAP 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病情况、发病诱因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3年7月-2011年7月恶性血液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HAP发生率为15.13%,以多发性骨髓瘤并发HAP最常见,急性白血病次之。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G-)占45.16%、革兰阳性菌(G+)占29.03%、真菌占25.80%。易感因素与原发疾病类型、粒细胞水平、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及住院时间长短等有关。结论恶性血液病医院获得性肺炎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存;G-感染居首位;其疾病性质,粒细胞减少,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住院时间长是导致HAP的重要因素,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发生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SAP组(90例)和非SAP组(100例).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S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学特点.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SAP组患者卒中类型、卒中部位、糖尿病、吸烟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和鼻饲与非SAP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脑出血、前循环卒中、有糖尿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鼻饲等是SA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组SAP患者中有73例(81.11%)痰培养或者气管分泌物培养阳性,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脑梗死/脑出血、前循环卒中、有糖尿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鼻饲等是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广州南方医院2005年1月~2()07年12月CRAB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44例,并随机选择同时期碳青霉烯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cSAB)医院获得性肺炎66例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16分、慢性肺部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分离出致病菌前15 d用过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早期联用抗生素与CRAB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16分(OR=6.41,95%CI2.20~18.67)以及分离出致病菌前15 d用过亚胺培南/美罗培南(OR=6.33,95%CI1.83~21.87)是独立危险因素.44例感染CRAB患者中,死亡14例,存活30例.单因素分析发现:脏器衰竭以及治疗3 d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升高与CRAB感染死产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3 d后CPIS升高(OR=7.01,95%CI1.23~40.03)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APACHEⅡ评分≥16分以及分离出CRAB前15 d用过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是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3 d后CPIS升高是CRAB感染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老年糖尿病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认识,探讨其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总结老年糖尿病196例和其中发生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者68例次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感染的病原学情况、细菌的耐药率和血糖控制情况、住院天数、并发症等危险因素与糖尿病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结果 ①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细菌耐药及二重感染相当严重。②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住院时间长及伴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明显增多。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治疗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重视病原学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糖尿病并发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