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晚期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直答。方法对具有肝穿刺标本的11例PBC-AIH重叠综合征和13例PBC(Seheuer分期3、4期)患者进行比较,重点分析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应答。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无显著差异;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G以及抗核抗体或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PBC(P〈0.05)。肝组织学见汇管区与肝腺泡内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较多炎细胞浸润,其中易见浆细胞的聚积性浸润。可见不同时期小胆管损伤或毛细胆管反应性增生并侵蚀肝界板;重叠综合征患者经熊去氧胆酸治疗可使肝功能改善,与PBC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中晚期AIH-PBC重叠综合征临床、血清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出AIH和PBC双重特征,UDCA治疗有助于血生化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0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PBC/AIH重叠综合征和单纯PBC或AIH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在105例患者中,包括11例PBC/AIH重叠综合征、60例PBC、33例AIH和1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PBC/AIH重叠综合征与PBC或AIH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和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其实验室检查具有AIH的特点,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免疫球蛋白IgG的明显升高,同时具有PBC的特点,如GGT、ALP、免疫球蛋白IgM的显著增高,但与PBC或AIH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身抗体检测可见抗核抗体、抗线粒体M2抗体和抗核心蛋白gP210抗体阳性,后两项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AIH患者(P〈0.01);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PBC/AIH重叠综合征兼有PBC和AIH的特点,如界面炎和碎屑样坏死,汇管区浆细胞浸润,胆管不同程度的病变等。结论PBC/AIH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肝组织病理学具有PBC和AIH的双重特征,应对此病充分认识,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修订的PBC诊断标准和2008年简化的AIH诊断标准,对28例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ALT为154.93±28.68U/L,AST为185.21±39.25U/L,ALP为283.86±30.99U/L,γ-GT为352.36±71.15U/L,TBIL为34.15±7.79μmol/L,DBIL为11.15±0.86μ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ALT为17.8±1.60U/L,AST为20.29±1.02U/L,ALP为67.89±3.31U/L,γ-GT为20.51±3.33U/L,TBII,为11.15±0.86μmol/L,DBIL为3.35±0.28μmol/L,P〈0.05);血清IgG和IgM升高,自身抗体中ANA(78.6%)和AMA—M2(71.4%)阳性率较高;肝穿组织可见界面性肝炎和小胆管损伤。结论PBC—AIH重叠综合征多见于女性,在临床及组织病理学上兼有PBC和AIH的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5.
6.
7.
临床医师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重叠综合征时,认为各自独立的诊断指标不足以描述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临床、实验室、病理等方面的混合特点。典型的AIH定义中没有提到线粒体抗体、高水平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或者胆道受阻出现的病理特点。同样地,PBC的诊断标准由于出现血清转氨酶和IgG水平明显升高、病理显示中重度界面性肝炎而受到质疑。对于超出诊断范围的病例尚无明确定义,特别是肝炎性PBC与胆汁郁积性AIH重叠的病例更未搞清。Chazouilleres及其合作者正在研究这一未知的边缘问题。 相似文献
8.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1岁。2000年体检时发现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升高为65U/L,此后多次复查γ-GT,波动在50-428U/L之间,其余肝功能指标均正常,无明显自觉不适,未予重视。2010年2月19日体检查肝功能示:γ-GT 397U/L,ALP 227.2U/L,ALT 94.9U/L,AST 63.8U/L,无乏力、纳差、厌油、恶心、腹痛等不适。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肝组织病理学特征。 方法 采用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新修订的描述性诊断标准和计分系统,从68例PBC患者中筛选出9例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分析比较PBC/AIH重叠综合征和单纯PHC患者的临床表现、肝组织病理学特征。 结果 68例PBC患者中,PBC/AIH重叠综合征9例,单纯PBC 59例,分别占13.2%和86.8%,PBC/AIH重叠综合征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以及抗平滑肌抗体和(或)抗核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PBC;PBC/AIH重叠综合征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单纯PBC;PBC/AIH重叠综合征兼有PBC和AIH的双重组织学特点,显示界面炎和碎屑样坏死,肝组织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肝细胞膜、汇管区有免疫球蛋白G沉着。 结论 PBC/AIH重叠综合征表现出A·IH和PBC双重特征,不同于单纯的PBC,两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及肝组织病理学特征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实质性炎症。该两种疾病共存于同一患者,称之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PBC-AIH OS)”。PBC-AIH OS患病率低,较单纯PBC进展快、预后差。目前,其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仍有挑战性。本文对PBC-AIH OS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获得更深入的认识,为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比较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与单纯的PBC患者的临床、生化和免疫学指标以及组织学特征.方法 经我院诊断的PBC患者按目前的PBC诊断标准再评估,共计48例入选.同时用修订的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协作组(International Autoimmune Hepatitis Group,IAIH-G)积分系统进行评估积分,对于AMA阳性且治疗前积分至少达到10分者,定义为PBC-AIH重叠综合征.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生化和免疫学指标以及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女性占16例)为PBC-AIH重叠综合征,31例(女性占30例)不具有重叠AIH的特点为单纯PBC.PBC-AIH重叠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或疲劳(58.8%)、纳差(23.5%)及黄疸(23.5%).与PBC患者相比,重叠综合征患者在确诊时的平均年龄、免疫球蛋白IgM、血清ALP和GG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血清转氨酶水平(ALT和AST分别为:165.0±25.9 vs 87.1±8.7、177.5±32.3 vs 86.3±10.9,P均<0.01)、球蛋白和IgG水平显著升高.组织学分析提示,所有的重叠综合征患者存在中-重度界面性肝炎或碎屑样坏死,82.4%的患者存在肝细胞玫瑰花环样改变,64.7%的患者同时存在胆管病变.结论 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和IgG水平明显高于单纯PBC患者,组织学主要特征为中.重度界面性肝炎、肝细胞玫瑰花环样改变以及同时伴有胆管病变. 相似文献
12.
10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其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77例及其重叠综合征患者30例的临床表现、免疫学及生物化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方法 16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AIH患者77例和AIH胆汁性肝硬化(PBC)重叠综合征患者3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生物化学及组织学变化和治疗应答反应等. 结果 AIH患者的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左右,肝功能生物化学检查结果显示为肝炎样异常,丙种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均明显高于正常.74%的患者抗核抗体阳性,32%的患者抗平滑肌抗体阳性,52%的患者伴发了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组织病理变化以界面性肝炎为主(65%),在中、重度患者则出现小叶性肝炎、玫瑰花结样改变、桥接样坏死等.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阳性率较高,组织学检查往往还伴有胆管的病变.60例AIH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强的松龙联合硫唑嘌呤治疗第1年时,AIH治疗患者达完全缓解者42例(70%),其中26例持续缓解,16例复发(激素减量至≤10 mg/d或停药后),10例部分缓解,8例无应答.持续缓解者的AST、ALT、免疫球蛋白G、丙种球蛋白及血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持续缓解者(34例,JD值均<0.05),此类患者撤除了硫唑嘌呤,单用激素的剂量均可维持在5~10 mg/d.AIH-PBC重叠综合征组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后除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外,其余肝功能指标(ALT、AST、总胆红素)亦明显改善(P值均<0.01).结论 AIH及AIH-PBC重叠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诊断需综合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和病理学等检测结果.AIH患者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达持续缓解者,可改为单用小剂量激素治疗.AIH-PBC患者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亦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toimmune hepatitis and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overlap syndrome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uzuki Y Arase Y Ikeda K Saitoh S Tsubota A Suzuki F Kobayashi M Akuta N Someya T Miyakawa Y Kumada H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04,19(6):699-706
BACKGROUND AND AIMS: The defining of the autoimmune hepatitis (AIH) and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 overlap syndrome as a separate clinicopathological entity has been controversial and temporally and geographically subjective. METHODS: From 1979 until 2000, 227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IH, PBC or the overlap thereof were treated. Cases with genuine AIH/PBC overlap syndrome were sorted out using close clinical follow up and serial liver biopsies. RESULTS: Of the 227 patients, 19 (8.4%) were diagnosed with the AIH/PBC overlap syndrome. They all cleared a score >10 for the diagnosis of AIH, and tested positive for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 during their courses. Long-term follow up with frequent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s, however, established the diagnosis of AIH/PBC overlap syndrome in only two (0.8%) patients. The most powerful factor distinguishing AIH from PBC was acidophilic bodies in lobules that were detected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ly in patients with AIH than PBC or spurious overlap syndrome (39/46 [85%]vs 3/85 [4%], P < 0.001). It was more reliable than bile-duct lesions for the distinction of PBC from AIH. CONCLUSIONS: Although AIH/PBC overlap syndrome does exist, it is infrequent and needs to be diagnosed carefully using close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follow up to enable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1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有肝功能酶谱的不同程度升高,血清IgG和IgM升高,4例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2,AMA-2)阳性,其中3例抗核抗体(antinuelear antibodY,ANA)阳性,1例核心蛋白gp210抗体(gp210)阳性。10例肝穿刺活检示均有小胆管损害,肝细胞炎症活动度从中度到重度,纤维化程度从S2到S4。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患者中女性多见。在临床及病理组织学上兼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双重特点,临床工作中需结合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理情况及时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国际评分标准,诊断AIH/PBC重叠综合征,并将其生物化学、自身抗体、肝穿刺结果与单纯的AIH、PBC患者病例资料比较。 结果 12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35例为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占27.1%,以女性患者为主,男女比例为1:10,平均年龄(50.79±11.27)岁,其实验室检查具有AIH患者的特点,如:氨基转移酶、γ 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的明显升高,同时也具有PBC的特点,如:碱性磷酸酶、免疫球蛋白M的显著增高,自身抗体检测可见抗核抗体(74.3%)、抗线粒体抗体(68.6%)、M2抗体(45.7%)阳性;肝穿刺结果有界面坏死、浆细胞浸润及胆管不同程度的损害。 结论 AIH/PBC重叠综合征为独立于AIH、PBC存在的疾病,有必要对此及早诊断,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病率情况。 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1例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4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或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或AMA-M2)、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和抗着丝点抗体(AC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M和γ-球蛋白。结果 在本组41例AIH患者中,合并HT患者12例,合并GD患者6例,在45例PBC患者中,合并HT患者8例,合并GD患者7例;AIH患者血清IgG水平为17.5(14.8,19.8)g/L,显著低于AIH合并HT组【21.6(17.5,29.0)g/L,P<0.05】或AIH合并GD组【22.4(20.2,26.4)g/L,P<0.05】,血清γ-球蛋白为22.2(19.3,25.6)%,显著低于合并HT组【26.5(22.2,32.2)%,P<0.05】或合并GD组【27.1(24.3,32.0)%,P<0.05】;PBC患者年龄为(55.2±1.1)岁,显著小于合并HT组【(62.4±1.6)岁,P<0.05】或合并GD组【(62.2±1.5)岁,P<0.05】,血清IgG水平为15.4(12.2,18.0)g/L,显著低于合并HT组【20.3(16.8,24.7)g/L,P<0.05】或合并GD组【21.3(16.8,25.6)g/L,P<0.05】,血清γ-球蛋白水平为21.2(17.8,25.6)%,显著低于合并HT组【26.7(21.7,30.4)%,P<0.05】或合并GD组【25.4(22.2,29.4)%,P<0.05】。结论 AILD合并AITD的发病率较高,合并AITD患者血清IgG和γ-球蛋白水平较高,其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