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餐后血糖波动特征.方法 根据连续2次75g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OGTT)结果,选取北京地区稳定人群中正常糖耐量(NGT)组22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HFG)15例、单纯糖耐量低减(I-IGT)19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低减(IFG/IGT)组1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组21例.所有受试对象均行72hCGMS监测,分析比较各组餐后血糖峰值(PPG)、达峰时间(△t).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餐后血糖波动持续时间(DPE)、曲线下面积(AUC)和其增量(△AUC).结果 I-IGT、IFG/IGT和T2DM组的餐后PPG、餐后PFGE较NGT或I-IFG明显升高,HGT和T2DM组DPE明显延长,T2DM组△t较NGT组明显延迟(P<0.05);从NGT、I-IGT、IFG/IGT到T2DM组,餐后血糖对全天高血糖的贡献率(△PAUCI)逐渐下降;且I-IFG、IRG/IGT和T2DM组较NGT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糖化血蛋白(HbA1C)≥7%时,空腹对全天高血糖的贡献率首次逆转为大于餐后贡献率,且与HbA1C<5.5%组比较,△PAUC1开始有显著性差异;HbA1C与餐后总曲线下面积(AUC1)、全天总曲线下面积(AUC2)、空腹总曲线下面积(AUC3)、OGTT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2hPBG)和3餐血糖峰值均值(MPPG)显著相关(γ分别为0.743、0.687、0.504、0.708和0.732,P<0.001);以HbA1C为因变量,以曲线下面积和血糖水平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只有AUC1、AUC2和2hPBG、中餐后PPG最终分别进入2个方程(决定系数r2为0.552和0.614,P<0.01).结论 IGR三组分中I-IFG的餐后特征与NGT最为接近,I-IGT组与T2DM最相似;除I-IFG组外,随着糖调节受损程度的加重,餐后血糖对全天高血糖的贡献率逐渐下降;当HbA1C<7%时,应以控制餐后血糖为主,餐后2h血糖为推荐的简单评价指标;而HbA1C≥7%时,还应重视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脉压(PP)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脉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组患者脉压、左心室肥厚、CVD发生率高,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明显增高,与原发性高血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脉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和血粘度增高可能与IGR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和发展有关。有助于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韩烨  孙兰英  黄志坚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1):1074-1075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大血管顺应性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糖调节受损患者50例,观察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液流变学、体重指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每搏输出量、大动脉顺应性等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IGR患者血管顺应性较对照组降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异常。结论:IGR患者已存在大血管改变,血液黏度增加,可能影响IGR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1月期间收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糖调节受损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进行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组的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冠脉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MI、FPG与2hP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BP和DBP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糖调节受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伴随有冠脉病变程度加重,为此需要合理控制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韩烨  黄志坚  陈吉 《人民军医》2010,(11):849-850
目的:分析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择糖调节受损患者41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人群30例(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压差、脉搏波速度(PWV)等指标情况。结果:糖调节受损患者PWV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餐后2h血糖、全血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患者大动脉功能改变主要为僵硬度增加,同时存在血液黏度增加,可能对糖调节受损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微循环变化。方法观察组(高血压合并IGR)患者34例,用日本科林公司VP 1000动脉硬化自动测量仪测量颈动肱-踝动脉传导速度(baPWV),作为反映动脉僵硬度的参数;用微循环检测仪观察球结膜微血管变化;抽血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测量体重指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并与对照组(高血压血糖正常患者)比较。结果观察组baPWV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微循环多项指标异常,血管形态、微血管瘤发生率、流态、红细胞聚集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IGR患者大动脉和微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病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空腹葡萄糖调节受损(IFG)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中间阶段,为了解空腹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我们于2005年对年龄〉20岁的人群进行糖尿病普查中以WHO标准诊断的156例IFG患者进行复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四川某三甲医院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掌握程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对策,提高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相关知识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和OGTT知识调查。OGTT知识调查由试验目的、试验前准备、试验中注意事项、试验后标本处理、结果判读等组成,通过半结构式面对面调查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OGTT试验的知晓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对OGTT试验目的知晓率为71.4%,对试验前准备知晓率为54.0%,对试验中注意事项知晓率为52.0%,对试验后标本的正确处理知晓率为35.7%,对试验结果判断正确的知晓率为28.5%,综合以上分析平均知晓率为48.3%。接受过OGTT试验相关知识教育的患者为60.0%。接受相关知识主要来自医生和护士,较少从陪伴、家属、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处了解。结论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OGTT试验知晓率较差,需加大对OGTT试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对OGTT试验的掌握度,从而保证OGTT试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与老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60岁且无糖尿病史的VCIND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200例同期无糖尿病史且无认知功能障碍的体检人群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糖耐量试验,经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IGR及其他危险因素与VCIND的相关性。结果 (1)VCIND组患者的IGR发生率为29.41%(55/1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00%(3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CIND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16.04%(30/187)、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32.09%(60/187)、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发生率21.39%(40/187)、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36.36%(68/1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200)、20.50%(41/200)、13.50%(27/200)、24.50%(49/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VCIND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糖尿病(OR=10.542,P<0.01)、高血压病(OR=5.365,P<0.01)、高甘油三酯血症(OR=4.144,P<0.01)、高胆固醇血症(OR=2.318,P<0.01)、糖调节受损(OR=1.786,P<0.05)。结论 IGR是V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即在血管性痴呆的早期已具有独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对老年人群冠心病(CHD)患病率和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选择1996年5月-1997年6月在本院接受健康查体,年龄60岁以上的无CHD的老年人群作为基线人群,随访至2000年6月。糖尿病(DM)诊断分别按照1985年WHO和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确定。计算基线时CHD患病率,采用人年法计算其发病率,同时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4年中新发的CHD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基线时按1985年WHO标准,糖耐量低减组(IGT)和DM组的CHD和心肌梗死(MI)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NGT)(P<0.05,P<0.01)。基线时无CHD人群875例,老年人群CHD的发病率为34.26/1000人年,其中IGT和DM组分别为50.42和57.08/1000人年,明显高于NGT组的27.55/1000人年(P<0.05,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DM、IGT、高血压(HT)、体重指数(BMI)和年龄与CHD发生明显相关;按ADA诊断标准分类,与CHD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年龄、HT和DM,空腹血糖异常(IFG)与CHD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老年人群中按1985年WHO标准诊断的IGT和DM组的CHD患病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NGT组,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和增龄与CHD发病密切相关。而按ADA诊断标准,只有糖尿病(DM)的CHD患病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NGT组,而与IFG无关。  相似文献   

11.
血糖与超声检测的动脉僵硬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空腹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2h血糖与超声检测的动脉僵硬度指标的关系。方法在糖耐量低减的筛选人群中,利用超声检测颈总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变化,并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根据所测定的指标计算动脉顺应性(AC)、动脉僵硬度(SI)和杨氏僵硬弹性模型系数(YEM)。将空腹和75g葡萄糖耐量2h血糖进行五分位划分,分析不同分位之间动脉僵硬度指标的变化,并用线性相关法分析血糖和动脉僵硬度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正常葡萄糖耐量(NGT)(n=97)、葡萄糖耐量低减(IGT)(n=51)和2型糖尿病(T2DM)(n=73)进行动脉僵硬度指标比较。结果空腹血糖在第3个五分位后AC显著低于第1个五分位,SI和YEM显著高于第1个五分位,2h血糖在第4个五分位之后出现相似的变化。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和2h血糖均与AC呈显著负相关、与SI和YEM呈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与3个动脉僵硬度指标的显著性消失,但2h血糖仍与各动脉僵硬度指标有显著关系。不同糖耐量之间比较发现,IGT和T2DM的AC均明显低于NGT,YEM则明显高于NGT,T2DM的SI显著高于NGT;但T2DM和IGT的3个动脉僵硬度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随血糖水平增高,动脉僵硬度逐渐增加;与空腹血糖比较,负荷后血糖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更为密切。IGT的动脉僵硬度水平显著高于NGT,与糖尿病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某体检人群的血尿酸(BUA)水平及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记录6764例某体检机构体检者的性别和年龄,测量其身高、体质量和血压,并进行各项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所有体检者BUA平均值为(351.21±84.35)μmol/L,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2.8%。高尿酸血症者患高血压、肥胖、高总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较BUA正常者高。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肥胖、高血压、高总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2.8%,男性、肥胖、高血压、高总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14.
郭杨  宋晓  侍晓云  王莉 《武警医学》2017,28(3):283-28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患病情况,并研究其相关危险因素及炎性因子。方法 选择2015-01至2016-07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根据DPN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224)及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n=116),分别检查两组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否合并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vascular,DPV),并分析年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生化指标炎性反应因子与DPN的相关性。对每个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224),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n=116),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为65.9%;(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中合并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比例(69%)明显高于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50%),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3,P<0.05);(3)在所分析的各项因素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的病程、HbA1c、LDL-C、IL-6、TNF-α、SIL-2R与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w 2.084~3.407,P<0.05),其余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Logistic多因素分析:病程、HbA1c、LDL-C、TNF-α、SIL-2R,以及是否合并外周血管病变均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55~1.655,P<0.05)。结论 随着病程的延长,外周血管的病变,血糖、血脂的升高,以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异常,都会使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5.
Goto-Kakizaki大鼠胃转流手术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Goto-kakizaki(GK)大鼠胃转流手术(gastric bypass, GBP)的动物模型. 方法 GK大鼠16只,随机分2组(n=8),Wistar大鼠8只.Ⅰ组:GK大鼠假手术组;Ⅱ组:Wistar大鼠GBP手术组;Ⅲ组:GK大鼠GBP手术组,于术前、术后1周、4周检测空腹血糖、OGTT. 结果 (1)全部实验动物大鼠均术后长期存活;(2) 与Ⅰ组相比,Ⅲ组术后空腹血糖明显下降(P<0.05);(3) 与Ⅰ组相比,Ⅲ组在OGTT各时间点血糖水平明显下降 (P<0.05).结论 成功建立GK大鼠的GBP动物模型; GBP 能显著降低GK大鼠术后空腹血糖和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跟踪研究“5·12”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rSD)的发生率及病程转归,分析PTS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与精神科临床确诊相结合的方法,于震后半年随机整群抽样1024名军人,使用自编救援经历量表(REQ)、急性应激状况调查表(SRQ-20)及PTSD筛查量表(PCL—C)进行初筛,由精神科医师依据DSM一1V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I)对初筛结果高于划界分者进行一对一晤谈确定诊断,并对其中470名军人连续随访2年。结果6个月时点确诊PTSD患者35例,患病率为3.42%,其中56.25%在24个月仍未痊愈;24个月时点随访,PTSD患病率为2.13%,其中90%为6个月时已确诊PTSD患者;以是否患PTSD为因变量,进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方程变量为急性应激障碍(ASD),现场搜救、处理遗体等重任务,PCL—C总分,SDS总分,救援经历和任务对自己心理的影响等7个因素。结论“5·12”抗震救援军事人员PTSD患病率较平时阴sD患病率显著增高,病程迁延且自然缓解率低,应当在充分关注同时加强心理干预与对症治疗。本研究还探讨了PTSD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构建军人心理应激损伤防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trenuous exercise on bone metabolism and related hormones in elderly subjects. Methods: Twenty one active elderly subjects (11 men and 10 women; mean age 73.3 years) showing a mean theoretical Vo2max of 151.4% participated.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ionised calcium (iCa), serum 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 (iPTH), 25-hydroxyvitamin D (25(OH)D), and 1.25-dihydroxy-vitamin D3 (1.25(OH)2D3), as well as the bone biochemical markers type I collagen C-telopeptide for bone resorption and osteocalcin and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for bone formation, were analysed before and after a maximal incremental exercise test. Results: At basal level, iPT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r = 0.56, p<0.01)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25(OH)D (r = –0.50; p<0.01) and 1.25(OH)2D3 (r = –0.47; p<0.05). Moreover, 25(OH)D and 1.25(OH)2D3 level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r = –0.50, p<0.01 and r = –0.53, p<0.01, respectively). After exercise, iCa and 25(OH)D decreased (p<0.001 and p = 0.01, respectively) while iPTH increased (p<0.001). The levels of 1.25(OH)2D3, bone biochemical markers, haematocrit, and haemoglobin were unchanged. The variations in iCa and 25(OH)D were not related to age and/or sex. The iPTH variation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basal iPTH levels (p<0.01) and indirectly related to age. Conclusions: In active elderly subjects, strenuous exercise disturbed calcium homeostasis and bone related hormones without immediate measurable effect on bone turnover. Although an increase in iPTH could have an anabolic action on bone tissue, our findings from our short term study did not allow us to conclude that such action occurr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小剂量STZ组和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组,每10 d测定大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浆胰岛素及其反调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酮水平,连续50 d。结果:各组TC均有升高,高脂饲料组明显;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组血浆TG水平升高;小剂量STZ组血浆HDL-C明显降低;小剂量STZ组和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组血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降低,高脂饲料组血浆皮质酮水平有升高趋势,小剂量STZ组升高明显。结论: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诱发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具有高血脂特点,血浆糖代谢相关激素水平可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博苏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及降压效果.方法将经1周的洗脱期后入选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博苏,另一组服用依那普利,2周调整1次剂量,若剂量加倍后仍SBP>130mmHg和(或)DBP>85mmHg,两组均加用尼群地平调整剂量至BP≤130/85mmHg.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HbA1c、TC、TG、HDL和血压的变化.结果博苏组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HbA1c、TC、TG、HDL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博苏和依那普利均能显著降压(P<0.01).结论博苏在安全降压的同时并不影响糖代谢和脂代谢.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脑梗塞CT与血糖水平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着重探讨糖尿病性脑梗塞的CT表现特点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 41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CT表现特点及其和血糠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结果 病变部位以基底节、脑干及丘脑区为主 (3 8例 ,92 .7% )。病灶呈多发性 3 0例 (73 .2 % ) ,病灶数目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腔隙性脑梗塞 3 8例 (92 .7% ) ,大片状脑梗塞 3例 (7.3 % ) ,合并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2 4例 (5 8.5 % )。结论 糖尿病性脑梗塞以多发性腔梗为主 ,和血糖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