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准分子屈光手术患者术前周边视网膜变性情况,以及进行预防性激光光凝的疗效。方法:对所有患者术前扩瞳后以78D前置镜、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周边视网膜情况并记录,对严重的视网膜病变等予以532nm激光光凝治疗,经随访稳定有效后再择期手术。结果:近视度数越高周边部眼底病变的发生率越高,周边部视网膜变性在颞侧的发生率最高。结论:近视屈光术前进行仔细的周边眼底检查很重要,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近视患者应预防性532nm激光光凝疗。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伴发的眼底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辉  陆文秀 《眼科》1998,7(4):200-202
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伴眼底改变的性质。方法通过对PRK术和LASIK术后发生眼底改变的病例进行随诊观察。结果:PRK术后3/6834(0.04%)发生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2/6834(0.03%)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LASIK术后8/843(0.95%()发生底出血,1/843(0.12结论目前尚难以作出此为手术的并发症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有待更多的资料方能明显。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手术前对周边视网膜病变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欲行近视准分子激光手术808例(1611只眼)散瞳检查眼底,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分析病变类型与屈光度的关系,对有眼底病变者给予相应处理或建议。结果 1611只眼中检查发现有视网膜异常或病变的173例(265只眼),总体视网膜病变检出率14.71%。低度、中度、高度、超高度近视组视网膜变性检出率分别为17.17%、12.46%、14.07%、23.03%。4组只眼底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秩和检验,u=1.1547,0.10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视网膜脱离北京同仁医院(100730)齐颖王光璐李志辉魏文斌陆文秀孟玉玲自1993年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高度近视(>-9D)资料完整者约90例170眼,3眼发生视网膜脱离(RD),发生率1.76%,其中1例为...  相似文献   

5.
陆漱玉  廉井财等 《眼科》2001,10(4):220-222
目的:探讨近视LASIK术前眼底病变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85例(721只眼)LASIK术前患者行散瞳眼底三面镜检查并作详细眼底记录,结果:发现各种视网膜变性136只眼(18.86%),视网膜干性裂孔16只眼(2.22%),亚临床视网膜脱离(RD)5只眼(0.69%)。其中37只眼严重视网膜变性、16只眼干孔和4只眼亚临床RD行氩激光光凝治疗,仅1例亚临床RD需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结论:近视LASIK术前及术后眼底常规检查和病变治疗是必要的,同时本文提出眼底病变光凝的指征。  相似文献   

6.
李静  朱德军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403-2404
目的:观察并统计准分子手术前眼底检查出视网膜变性的比率,探讨手术前检查对术后并发症防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01/2008-01术前扩瞳检查1128例1128眼眼底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低、中、高度近视发生视网膜变性的几率,进行激光治疗及手术情况,平均随访1~15mo。结果:所选1128眼发现视网膜变性需激光治疗者48眼,视网膜干性裂孔20眼。结论:视网膜变性是近视眼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以导致视网膜脱离等一系列严重损害视功能的后遗症,因此手术前的筛查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患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n J  Xie X  Du X  Yang Y  Yao K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9):546-549
目的观察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后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情况.方法对995例(1 981只眼)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于LASIK术前1 d,术后1、3及12个月进行扩瞳,以间接检眼镜、三面镜及Volk视网膜镜等详细检查玻璃体和视网膜改变,术后1年进行不定期复查.结果发生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13例(16只眼),占0.81%;术前屈光度数为(-9.45±2.61) D.其中表现为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或原病变区扩大者6只眼,占0.30%;单纯玻璃体后脱离2只眼,占0.10%;黄斑出血2只眼,占0.10%;视网膜干孔2只眼,占0.10%;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只眼,占0.20%.患者出现病变距LASIK术后1~24个月不等,平均(10.38±6.20)个月.患者术前屈光度数≥-6.00 D者与<-6.00 D者比较,两组术后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0.78,P<0.01);术前有或无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及干孔病灶患者间,术后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及干孔病灶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38.64,P<0.01).结论与近视性屈光不正眼部病理改变的发展规律比较,尚无证据说明LASIK与术后患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直接关系,术前详细检查眼底、严格病例筛选及长期随访观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预防性氩离子激光光凝对术后视网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LASIK术前对近视眼患者常规行直接检眼镜、三面镜检查,对视网膜干性裂孔或严重视网膜变性的144例(168眼)患者行氩离子激光光凝,作为治疗组;另外108例(126眼)轻度视网膜变性的患者不予氩离子激光光凝,作为对照组;LASIK术后密切观察视网膜病变情况,必要时补行氩离子激光。结果 LASIK术后随诊12个月,治疗组视网膜情况稳定。对照组有6眼于LASIK术后视网膜变性范围扩大,病情加重,补行氩离子激光光凝;1眼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给予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结论 LASIK术前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视网膜干性裂孔的近视眼患者预防性行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是预防LASIK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保障LASIK手术成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术前眼底检查结果及预防性光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术前中高度近视眼眼底情况及术前眼底激光预防性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2686例(5316只眼)准备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并采用散瞳三面镜检查眼底.对发现视网膜裂孔、变性、脱离的病人进行预防性眼底激光治疗.结果 有45例(49只眼)发现裂孔,发生率为0.9%,视网膜变性有526只眼(9.89%),其中格子样变性132只眼(2.48%),囊样变性97只眼(1.82%),霜样变性57只眼(1.07%)、非压迫白变性192只眼(4.42%),其他变性48只眼(0.90%).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在接受LASIK术前行散瞳三面镜眼底检查是必要的,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的可能.对于有视网膜脱离者可及时行手术复位,从而提高LASIK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LASIK治疗近视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LASIK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3只眼(3例患者)。结果:术前平均屈光度(等值球间,下同)为-9.3D(范围-7.37--11.50D)。LASIK与网脱发生的间隔时间为0.5-26个月(平均11.8个月)。视网膜裂孔类型和数目:1例为马蹄形,1个;1例为锯齿缘断离;1例为小圆形裂孔,3个,裂孔位置;3例均在赤道部前方,3例通过一次手术后即成功复方。结构:具有视网膜病变的高度近视病在LASIK术后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11.
近视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前后的心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89年第一次将准分子激光应用于人眼行近视矫正手术以来[1],临床上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齐艳华  王康孙  洪杉 《眼科》2000,9(3):186-188
目的:定量描述准分子浙江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后早期角膜愈合的组织学变化规律。方法:20只(40只眼)新西兰白兔,行-5.0D PRK手术。于术后3天、1周、2周、3周和4周观察角膜的组织学改变,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其定量化。同时用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法观察角膜胶原变化。结果:PRK术后2周内上皮增生速度较快,2 ̄4周时,速度缓慢。基质内成纤维细胞密度于术后1周呈持续性增长。PRK术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丽  魏文斌  翁乃清  陈惠茹 《眼科》2003,12(5):272-275
目的 :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点、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2 7例 2 7只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结果 :视网膜完全复位 2 0只眼 ,占 74 1% ;限局脱离 4只眼 ,占 14 8% ;完全脱离 3只眼 ,占 11 1%。术后视力 0 0 2以下者 8只眼 ,占 2 9 6% ;0 0 2~ 0 0 4者 6只眼 ,占 2 2 2 % ;0 0 5~ 0 0 9者 7只眼 ,占 2 5 9% ;0 1者 3只眼 ,占 11 1% ;0 2者 3只眼 ,占 11 1%。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经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 ,尤其是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aPVR)是影响手术预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PR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PRK后6个月时屈光度在-1.00~-18.50D的316例(615只眼)近视眼的haze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PRK后6个月时haze发生率为44.7%,1级或以上haze为13.3%。haze的发生率及密度随屈光度增高而增加(P<0.0001),也随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0.0001),术前非接触眼压超过18mmHg者,haze的发生率和密度增加(P<0.005),男性较易发生haze(P=0.0001),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而角膜厚度、术前戴用接触镜及散光对haze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高度近视(>-6.0D)和过深的切削(>80μm)是引起haze的主要原因。术前眼压偏高、年龄偏低对haze也有明显影响。对PRK治疗高度近视应持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激光TransPR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德国SCHWIND公司生产的AMARI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进行全激光TransPRK术的80例156眼近视患者,进行裸眼远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地形图、干眼等随访,观察分析。结果:随访1a,裸眼远视力≥1.0者47例92眼,占58.8%。裸眼远视力0.8者20例40眼,占25%;裸眼远视力0.6者13例24眼,占16.3%。接近或高于最佳矫正视力(BCVA)者63例121眼,占78.8%。稍低于最佳矫正视力(BCVA)1行或2行者17例34眼,占21.2%。术后干眼9例18眼,占11.3%。主诉有眩光,夜间视力差16例32眼,占20%。结论:准分子全激光TransPRK术是治疗近视、散光的安全、有效的理想表层手术方式之一。术后远视力及屈光度稳定,手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正近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193nm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矫正139例近视、屈光度为-2.25~-9.00D的257只眼的疗效,随访6个月至1年。术后1年随访时,低中度组(≥-6.00D)81.25%的屈光度在±1.00D以内;高度组(>-6.00D)则为69.57%。术后裸眼视力≥0.5和≥1.0者,低中度组为97.5%和77.5%;高度组为100%和73.3%。术后无3级及其以上的、具有临床意义的角膜上皮下混浊。看来,PRK为目前矫正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及TransPRK手术治疗低中度近视患者对角膜像差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等效球镜度-1.00 ~ -6.75 D的近视患者73例131眼。方法 37例68眼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36例63眼行TransPRK手术。均使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消像差切削模式。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进行视力、屈光度、波前像差仪检查。主要指标 视力、残余屈光度、彗差、球差、总高阶像差。结果 术后1个月,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为75%,TransPRK组为47.62%(P=0.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分别为86.76%、91.18%,TransPRK组分别为79.37%、90.48% (P=0.26,0.89)。术后残余屈光度,在术后3个月TransPRK组(0.13±0.35 D)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0.02±0.41 D)略高,术后1个月及6个月均无显著差别。两组术后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提高(P<0.001)。术后1个月角膜彗差在TransPRK组为(0.25±0.10 μm),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0.30±0.17 μm)小(P=0.04);术后3、6个月角膜彗差在TransPRK组分别为(0.28±0.10 μm)、(0.30±0.12 μm),与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0.31±0.16 μm)、(0.35±0.11 μm)相似(P=0.12,0.13)。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的球差、总高阶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及TransPRK手术治疗低中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像差均有所提高,术后1个月TransPRK角膜彗差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小,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种手术方式对角膜像差的影响相似。(眼科,2015,24:225-229)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及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手术前后的视网膜电图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网膜电图差异均无显著性。由此推测,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中,激光切削时的冲击力及负压吸引对视风原功能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