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肱骨自锁髓内钉的生物力学测试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制出一种新型肱骨自锁髓内钉,并对其生物力学进行测试,同时采用鹰嘴窝上方为进针点逆行进针进行小组病例测试,为临床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安全应用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取12付新鲜青壮年肱骨干人工造成骨折,采用317L不锈钢肱内自锁髓内钉内固定对其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临床采用该钉由座嘴窝上方逆行进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结论:肱骨自锁髓内钉抗弯,抗旋及抗拉伸和抗压缩均符合生物力学需要,临床治疗结果满意,结论:肱骨自锁髓内钉符合人体生物学固定要求,采用鹰嘴上方逆行进钉,并发症少,优良率高,该器械具有结构合理,安全,简单,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胫骨交锁髓内钉远端不同锁钉方式的生物力学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胫骨交锁髓内钉远端不同锁钉方式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为临床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成人新鲜胫骨标本为试验对象,每具标本先后模拟骨折愈合、稳定骨折及不稳定骨折3种状态,远端采用1枚或2枚锁钉固定,MTS轴向加载0~1000N,测试锁钉应力应变变化。结果随着骨骼稳定性的变化,各锁钉应力应变均发生显著性变化,在远端2枚锁钉中,靠近侧的锁钉应力应变更大。远端改用1枚锁钉固定后,远端锁钉承受的应力应变进一步显著增加,且以离骨折线较近的1枚锁钉固定应力应变更大。结论骨折线远端的锁钉应力应变大,易发生断裂及退钉,尤其是靠近骨折线者;应尽量以2枚锁钉固定远端并尽量远离骨折线。 相似文献
3.
4.
5.
分叉交锁髓内钉和其它三种内固定器材治疗肱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对分叉交锁髓内钉 (BLIN)内固定肱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 ,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 18根湿润新鲜肱骨标本进行实验 ,比较分叉交锁髓内钉与其它三种内固定物固定之肱骨骨折在抗轴向拉伸及压缩、抗弯曲、抗扭转的强度和刚度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在拉伸和压缩试验中 ,BLIN固定之肱骨骨折具有近于两端均行横向交锁之髓内钉 (TLIN)的相对高的破坏载荷 ,而刚度相对较低 ;BLIN的抗扭转、抗弯曲性能强于 6孔加压钢板 (6TCP)。三根Ender钉内固定 (E3)各项生物力学性能均为最差。结论 BLIN属坚强内固定和弹性动态固定的有机组合 ,应力遮挡率低 ,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和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又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23例肱骨干骨折,术后根据美国Michael Reese医疗中心评分标准对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其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11 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肩肘关节功能评价:优15例,良6例,可2例。术后没有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无切口感染,无骨不连。结论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是一种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肱骨自锁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自锁髓内钉治疗30例、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3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早期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早期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是治疗肱骨干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股骨交锁髓内钉锁钉断裂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测定股骨交锁髓内钉锁钉的生物力学变化,分析锁钉断裂的原因及位点。方法:取6具青壮年全长防腐股骨标本,剔除软组织后远端用牙托粉包埋固定,装于MTS试验机,锁钉处安装位移传感器,轴向加载0~500N,速度为50N/s。每具标本模拟6个状态:a正常股骨;b骨折愈合;c稳定骨折;d稳定骨折远端去除1枚锁钉;e,不稳定骨折;f,不稳定骨折远端去除1枚锁钉。分别测量各锁钉处应变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端锁钉问应变在各种状态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近端锁钉与远端锁钉之间应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远端去除1枚锁钉固定时剩余远端钉表现比原来的应变大。第3枚锁钉在所有状态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折线远端的锁钉易发生断裂,尤其是靠近骨折线者;尽量以2枚锁钉固定远端并远离骨折线。 相似文献
9.
胫骨膨胀自锁髓内钉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胫骨膨胀自锁髓内钉(FIIN)在胫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与疗效分析。方法自2004年月11月~2005年11月,采用胫骨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13例,并分别从临床应用的选择、手术情况、生物力学、骨折愈合,以及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随访2·5~9个月,平均5·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定按照Hohl功能评价方法,本组优11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在适应证范围内,胫骨膨胀自锁髓内钉手术更简便,更符合生物力学固定,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AO肱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AO肱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利用AO肱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42例(44处)。术后患肢予以三角巾悬吊。结果随访5个月~6年,平均39个月。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41处骨折一期愈合,2处延迟愈合,1处再次手术植骨后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41周,平均17周。6例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1例术后出现短暂的桡神经损害症状。结论AO肱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是肯定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非扩髓型肱骨内锁髓内钉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目的:设计出非扩髓型肱骨内锁髓内钉用于治疗肱骨骨折。方法:作者对国人尸体肱骨及其髓腔石蜡铸型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非扩髓型肱骨内锁髓内钉,用于临床治疗肱骨骨折10例。结果:作者对平均术后1年4个月的1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骨折愈合优良率达到90%(9/10),肩肘关节动度优良率达到80%(8/10)。结论:作者认为非扩髓型肱骨内锁髓内钉的口径和长度适合国人,手术无需扩髓,瞄准器使用方便,它治疗肱骨骨折,尤其是对多发骨折、粉碎性肱骨骨折、骨不连和病理性骨折等的治疗更适合。 相似文献
14.
扩张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固定术(self-locking expandable intramedullary nail)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的临床结果,并探讨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技术要点。方法治疗胫骨骨折31例,其中自锁髓内钉组15例,交锁髓内钉组1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机透视次数、术中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结果。结果随访15~21个月。自锁髓内钉组、交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2±17)min,(58±21)min,P0.05]、术中出血量[(71±25)ml,(145±31)ml,P0.05)]、术中X线透视次数[(6±2)次,(14±6)次,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胫骨干闭合骨折是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固定术的适应证,该术较交锁髓内钉术更微创,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与交锁髓内钉术大致相当,但其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叉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经验。方法:采用顺行和逆行分叉肱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25例。结果:随访平均26个月,优1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2%。除肩关节活动受限2例外,其余均完全恢复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结论:分叉带锁髓内钉适应于肱骨骨折,其坚强-动态固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方法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Ac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e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33例,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21~65岁,平均37.5岁。桡骨干单骨折13例,尺骨干单骨折18例,前臂双骨折2例。结果30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8~16个月,平均13.4个月,29例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1例桡骨干骨折出现不愈合,后给予更换内固定后愈合。根据Anderson评分,优21例,良7例,可1例,差1例,本组优良率,93.3%。结论..Acumed前臂髓内钉具有手术简单、微创等优点,对骨折愈合及伤肢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7年 7月~ 1998年 10月 ,对 3 6例胫骨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其中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18~ 62岁。闭合性骨折 19例 ,开放性骨折 17例。手术采用扩髓 14例 ,动力型固定 4例 ,静力型变为动力型固定 15例。结果 :3 6例随访 ,平均 18个月 ,骨折全部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 11周 ,最终结果评分根据Tohner-Wruh评分标准 ,优 3 2例 ,良 4例。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 ,固定坚强 ,应力遮档小 ,骨折愈合率高和感染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19.
Nikola Lekic MS Nicole M. Montero MD Richelle C. Takemoto MD Roy I. Davidovitch MD Kenneth A. Egol MD 《HSS journal》2012,8(2):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