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现代医案的整理,数据挖掘,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柴胡桂枝干姜汤,选取其中临床资料完整且有明确疗效的医案242个,并构建数据库;对其中的诊断、症状、药物进行规范后,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统计与聚类分析。结果:242个医案中有西医诊断87种,中医诊断67种;频数大于20的症状28个,大于10的舌质9种,舌象7种,脉象7种;有意义的聚类结果12组。结论:本方治疗疾病以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胃炎、结肠炎为主,同时还可治疗少阳枢机不利,寒热错杂的失眠、皮肤病等其他疾病;使用指征为口干口苦,大便稀溏,食欲不振,眠差、腹胀、乏力、心烦、胸胁胀满、舌体胖大、舌质淡红或暗、苔薄白或黄腻、脉弦、细、沉;病机特点为:少阳不利,水饮内停;少阳胆经郁热,太阴脾家虚寒,且常有瘀血兼加。  相似文献   

2.
探究《伤寒论》中"但头汗出"的病机与证治,认为其病机主要分为阳热蒸迫、湿热郁结、水热互结、少阳之邪与水饮互结、少阳郁热、血热壅滞、阴竭阳脱、郁热熏蒸,并给予相对应治疗处方.并列举验案一例.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刘光伟教授治疗成人still病的临床经验,该病本虚标实、病机复杂、证候多变,刘师擅以谨守病机、病症结合、六经辨证的方法来治疗该病,总结出该病本于三阴,发于三阳的病机特点.少阴肾水不足,太阴脾土失运,厥阴肝木不升,而致太阳开折失常,少阳枢机失调,阳明降机不利.刘师认为该病应标本兼治,升降同调,并提出了慢性期以三阴为主、急性期从三阳论治的治疗大法.该文从急性期出发,以开太阳、降阳明、疏少阳的方法来治疗该病,为临床治疗成人still病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颖  韩为  张道宗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080-1081
张道宗,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业医40余载,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师从张老,受益匪浅。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少阳病篇》。少阳病的主要脉证有: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  相似文献   

5.
小柴胡汤及其类方(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不仅治疗外感风寒少阳病及其兼证,而且更广泛地用于内科杂病,疗效较好,兹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6.
桂枝人参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阴兼太阳证篇,由桂枝、炙甘草、白术、人参、干姜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兼以解表的功效,用以治疗太阴病误下而成太阴虚寒兼有表证.笔者谨守病因病机,结合肺脾病的病理变化规律、辨证施治原则,再根据具体病证的不同而灵活化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正当归芍药散一方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古今医家对其论述较多:《金匮要略》原文对其描述仅短短数语,"妇人怀娠,腹中痛"及"妇人腹中诸疾痛",专言其与"妇人、痛"之紧密联系;梁彦闯先生对该方所主病证病机概括为营血亏虚、脾络不通、脾失转输,水气不化,并认为其应用核心在于肝脾同调,血水同治,精炼总结了其病机要义~([1]);伍炳彩先生从妇科病证、内脏下垂、胸腹疼痛、血水互结等方面对当归芍药散的运用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水气病篇论述水气病(即水肿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和治疗。水气病的发病原因有外感、内伤之异;形成机理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及三焦、膀胱气化障碍;分类除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外,还有五脏水、血分、水分、气分;治疗应采用发汗、利小便、逐水三大法则。本文重点论  相似文献   

9.
本篇专论疟病。首先从脉象总论了疟病的病机、辨证,指出疟病不离少阳,以寒热休作有时为主症。其次按脉证和寒热多少分述了温疟、癉疟、牝疟和疟母的证治。它为后世论治疟病奠定了临床基础。 [原文]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 [语释] 疟病多见弦脉,弦是少阳主脉,故疟病不离少阳,以寒热休作有时为特征。由于病人体质不同,病因兼挟,  相似文献   

10.
收集整理《伤寒杂病论》中关于眩的论述,基于上、中、下部位三焦及少阳三焦角度探讨眩晕病之因机证治,其中上焦肺气虚冷,中焦水饮、胃热、湿热上扰清空,下焦阳虚水泛、水饮内停、阴阳气血亏虚皆可致眩,最后对少阳三焦致眩进行阐释,从而揭示张仲景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眩晕的不同治法,反映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心悸既是心血管科常见疾病,也作为其他疾病的症状出现。刘建和教授从事心血管疾病30余载,认为心悸是本虚标实之证,其基本病机为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外出,邪正相争,故心悸常呈阵发性。根据发病特点及病机,以和解少阳为主线,运用小柴胡汤为主方辨证治,兼以扶正祛邪,寒热并用,疏利三焦,遣方用药,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The author presents an objective, evidence-based analysis of the main conceptions of the infectious theory of peptic ulcer (PU), critically discussing such postulates as "no Helicobacter pylori (HB), no PU", "HP is a pathogen that presents the main cause of PU", "a good HP is a dead HP", "HP eradication leads to complete recovery from PU", etc. The article presents original author's concepts on interrelations between HP infection and the human organism,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HP-associated PU.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practical realiz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s of Maastrich Consensus on HP eradication are discussed. The data of the author's studies dedicated to the ways of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of HP-associated PU, based on the author's conception of its pathogenesis, are adduced.  相似文献   

13.
14.
患儿,女,7岁,因“全身红斑鳞屑1年,加重2月”来诊,西医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为营卫失和,肌肤失养,少阳兼表证。予柴胡桂枝汤联合中成药治疗5个月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改善率为99.27%,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停药后随访半年未复发。回顾文献发现柴胡类制剂对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及表皮的增殖分化有调节作用,但柴胡桂枝汤治疗银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需要随证加减药物,调整剂量,并监测肝、肾功能等,使个体化治疗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源自《伤寒论》,常认为有和解少阳,通利三焦,镇惊安神的作用。王小娟教临床中善用本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该文通过列举王小娟临床上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罗伦  伍明全 《华西医学》2007,22(1):64-65
目的:我科从2002年1月-2005年1月观察了75例颈性眩晕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行颈椎牵引加中频电疗,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同时开始服用桂枝加葛根汤的中药,治疗前后进行打分评定,经过一疗程治疗,二组的评分经统计学处理,说明外治同时配以桂枝加葛根汤的内服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甘能缓"理论,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和百药"药对的配伍规律。方法:选取符合"甘能缓"理论的张仲景"和百药"药对标准的经方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网络图链接关系、关联规则等方法探讨张仲景的"和百药"药对的用药及配伍规律。结果:在166方中,有122味药物,其中最常用甘草进行药对配伍。数据挖掘得出与甘草高频配伍的有毒药为半夏、附子、苦杏仁,解毒关联规则13条、强链接2组,得到药对"甘草-附子""蜂蜜-乌头"等;缓和药性关联规则24条、强链接11组,得到药对"甘草-石膏-麻黄""甘草-桂枝"等。结论:"和百药"药物可通过药对配伍缓和药物毒性、缓和药物寒热之性、缓和药力、缓留药效、缓和药物滋味。  相似文献   

18.
残留黄疸多出现于急慢性肝病的治疗后期,病机复杂,常规的退黄治疗效果欠佳,张老认为湿邪阻滞、瘀血内结是导致该病最基本的中医病因病机,其病位可涉及肝、脾、肾、胆、胃等,病性多属虚实夹杂,临床上表现为“湿—瘀—虚”的演变过程,但以湿邪、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治疗当以清热利湿、活血退黄为基本原则,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拟中药方剂金虎退黄汤治疗急慢性肝病后期残留黄疸,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