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过敏性紫癜患儿100例,对其资料进行分析。100例通过内科治疗,皮疹消退,消化道症状完全好转后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2d,治疗过程中,并发肠穿孔2例,通过进行手术治疗和儿科综合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对于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应当注意病史及体征的询问,进行早期内肠镜检查,应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地控制症状,降低复发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5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单纯性皮肤紫癜10例,皮肤加关节症状16例,皮肤关节及腹部症状18例,皮肤关节腹部症状及血尿表现3例,以胃肠炎收治,予相应治疗症状不缓解且2~3d后渐出现皮疹的5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总结了45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认为重视消化道症状的观察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同时应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患儿接触过敏原;做好皮肤、关节的护理,出院指导等,对本病的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预测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住院的10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分为两组,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与无出血组患儿的肠道超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中合并消化道出血组患儿更易合并肠道管壁增厚,与无出血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是否合并淋巴结肿大及腹腔积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肠管壁增厚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先兆,应早期做肠道超声检查,对于合并肠管壁增厚的患儿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给予更加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腹型过敏性紫癜8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军  庄会文 《临床荟萃》1998,13(4):162-163
我院1989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83例,由于部分患儿腹痛严重,特别在梗血症状先于皮肤紫癜出现时,临床易误诊误治,现就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8.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3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病之一 ,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与某些内外科疾病难以鉴别 ,现将近年来我们遇到的 3 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误治病人误诊误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4~ 14岁 ,平均 7 8岁 ,病程 3~ 40d。1 2 临床表现 病程中均出现腹痛 ,表现为脐周或以下腹部为主的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 ,其中伴呕吐胃内容物、胆汁或血性液体 17例 ,腹泻 13例 ,便血 3例 ;体检时腹部有固定压痛点 9例 ,“腹膜刺激征”6例 ;入院时未发现明显皮肤症状 ,因怀疑此病再仔细查体见少许皮疹 5例 ,治疗中出现皮肤…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96例儿童过敏性紫癜腹型的临床观察,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近10年来住院的儿童过敏性紫癜185例进行临床分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是腹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 在185例儿童过敏性紫癜中腹型96例,占52%;除皮肤表现外,腹型居首,高于肾型和关节型。腹型可发生在病程过程中,也可为首发表现。常见全消化道症状,轻重不等,经中西药治疗均可缓解,但易反复。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是各型中最常见者,症状最重,尚无特效药物。西药中常用激素,饮食控制极为重要,控制不严是反复加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过敏性紫癜腹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诊治的61例成人过敏性紫癜中具有腹痛表现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非腹型紫癜患者(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具有腹痛症状,其中脐周痛占48.4%(15/31),全腹痛占38.7%(12/31),下腹痛占12.9%(4/31),恶心、呕吐占19.4% (6/31),便隐血试验阳性占45.1%(14/31)。其中13例行胃、肠镜检查显示十二指肠及同肠末端内见黏膜散在片状出血点,糜烂,浅表溃疡等损害。有腹痛症状和无腹痛症状者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过敏史、前期感染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痛组混合型明显多于无腹痛组(24例与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6.725,P<0.01)。结论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以中、青年为主,所以对于年轻急腹症患者应高度警惕腹型过敏性紫癜;有腹痛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者以混合型居多,且胃、肠镜检查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为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龙纯  杨作成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513-1514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对33例HSP患者及33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了全血6种微量元素检测分析.[结果]HSP患儿的全血铜、锌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而钙、镁、铁、铅等含量在两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HSP患儿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及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脏损害中的临床意义,了解尿微量蛋白与不同程度蛋白尿的关系,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本院58例HSPN患儿、38例HSP患儿及30例正常体检儿童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p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免疫球蛋白G(IgG)、尿微量白蛋白(M-Alb)5种微量蛋白含量,比较3组尿微量蛋白含量之间有无差异;了解HSPN组尿液M-Alb与其他尿微量蛋白有无相关性;将HSPN组按照尿蛋白定性(半定量)实验分为3组,比较少量、中量、大量蛋白尿5种微量蛋白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N组尿液5种微量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SP组尿液β2-MG、R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HSP组相比,HSPN组尿液β2-MG、IgG、M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NAG也升高(P<0.05);HSPN组尿液M-Alb水平与RBP、NAG、IgG呈正相关,与β2-MG无关;少量蛋白尿组5种尿微量蛋白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2.914,P〉0.05),与中量、大量蛋白尿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24.252、15.600,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可较好的反映肾脏损害程度,有助于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诊断,HSPN患儿伴蛋白尿程度加重时,尿IgG和M-Alb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紫癜病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因其抗中性粒细胞的胞浆成分而命名,由Davies等[1]于1982年首先报道.此种抗体存在于不同种类血管炎病人的血清中,对血管炎的诊断、分类和预后评估均具重要意义[2].为探讨ANCA与过敏性紫癜病人肾脏受累的关系,本研究对63例过敏性紫癜病人的血清ANCA进行检测,并对部分肾型紫癜病人进行肾组织活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及血清IgA和总IgE在腹型过敏性紫癜(又称腹型紫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和69例无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入院时的血清淀粉酶、血清IgA和总IgE水平,并与47例急性腹痛(胃、肠炎)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腹型组血清淀粉酶含量平均值为180.3±15.8IU,明显高于非腹型组和急性腹痛组(F=32.214,P=0.009);腹型组血清IgA增高病例占44.2%,与非腹型组无明显差异,但两组均高于急性腹痛组(χ^2=13.73,P=0.001);腹型组总IgE增高病例占40.4%,三组差异无统计意义(χ^2=1.80,P=0.41)。结论血清淀粉酶增高结合血清IgA增高可作为以腹痛起病的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断的参考指标,而血清总IgE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5.
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is a rare hypersensitivity vasculitis that i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pediatric patients. It typically presents with purpuric rash to the lower extremities, abdominal pain and microscopic hematuria; however, it may also be associated with intussusception, glomerulonephritis and hypertension.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is a poorly understood, rare condition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edema and segmental vasoconstriction.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headaches, seizures, and visual changes, which is presum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rapid increases in blood pressure.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6-year-old female who developed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as a complication from 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西咪替丁与孟鲁司特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儿接受西咪替丁注射液治疗,B组接受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血液流变性及炎性因子表达情况。结果B组患儿皮疹、腹痛、消化道症状、关节痛及紫癜消失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流流变性均较治疗前改善,且B组患儿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低于A组(P<0.05);治疗10d、14d两组患儿TNF-α、IL-6表达均降低,且B组TNF-α、IL-6表达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西咪替丁与孟鲁司特钠都可作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药物,其中孟鲁司特钠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7.
王大庆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19-1021
【目的】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和误诊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0-2008年诊断的过敏性紫癜病人60例,根据有无消化道症状分为腹型组及非腹型组,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比较,分析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结果】腹型组与非腹型组过敏性紫癜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诱发因素、合并肾脏及关节损害、蛋白尿、血尿等方面均无差异,但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白细胞升高及白蛋白降低更为明显。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表现为皮疹(100%)、腹痛(100%)、消化道出血(72.9%)、呕吐(32.4%)和腹泻(35.1%)等,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率高(51.4%)。【结论】腹型紫癜患者白细胞升高及白蛋白降低较非腹型组更为明显,消化道症状重,而体征轻微,以腹痛为首发表现者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18.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结果的特点,以提高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7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胃镜检查结果。结果:37.8%患儿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腹痛严重而体征轻微,腹痛部位不固定。胃镜检查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点片状出血、多发浅溃疡。十二指肠降部黏膜病变最严重,食管黏膜正常,未见胃溃疡。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可早于皮肤紫癜,早期胃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疗效、免疫功能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4月收治的HSPN患儿84例,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予基础治疗,观察组予他克莫司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予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血清sICAM-1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尿素和血清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CD4+、CD8+及CD4+/CD8+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HSPN患儿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肾功能,抑制机体免疫反应,降低血清sICAM-1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626-62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辅助治疗紫癜性肾炎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1年。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BUN、SCr变化情况来评估两组近期疗效,通过观察两组治疗1年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中期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24h尿蛋白1.64±0.43g/24h、BUN0.84±0.25μmol/L、SCr22.84±3.26mmol/L较治疗前6.87±1.59g/24h、2.38±1.09μmol/L、39.78±7.16mmol/L及对照组治疗后2.87±0.76g/24h、1.63±0.55μmol/L、33.09±5.27mmol/L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水肿改善率分别为93.02%、95.35%、97.67%、93.02%较对照组65.12%、69.77%、74.42%、62.79%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紫癜性肾炎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辅助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的的肾功能,明显提高其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