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佩芳  刘霞  苏毅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126-1129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偏瘫痉挛状态是脑中风最重要的功能障碍之一。存活下来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80%的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肌群之间的运动不协调性,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督推拿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治疗组,2组均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gl-Meyer评定法(FMA)对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P0.01)。结论:通督推拿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穴位埋线组(穴位埋线+康复治疗+常规用药)、巴氯芬组(巴氯芬+康复治疗+常规用药)、康复治疗组(康复治疗+常规用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nh痉挛评定量表(MAS)、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MS)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Fugl-Meyer、MAS、RMS及BI均明显改善(P<0.01,P<0.05),且穴位埋线组和巴氯芬组较康复治疗组明显;穴位埋线组和巴氯芬组在MAS、RM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BI评分上,穴位埋线较巴氯芬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穴位埋线、巴氯芬和康复治疗均可缓解脑卒中患者肢体的痉挛状态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穴位埋线组和巴氯芬组较康复治疗组疗效好,穴位埋线可能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督推拿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通督推拿法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2组均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gl-Meyer评定法(FMA)对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督推拿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性肥胖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治疗,1次/d,5次/w;观察组对行埋线治疗,每10~14d埋线一次,连续治疗12w,治疗后观察患者肥胖指标的变化。根据治疗结束后患者的体重指数、肥胖度和脂肪百分率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1)治疗结束后两组间比较,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肥胖度、脂肪百分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腰臀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和针刺治疗均能明显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但穴位埋线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6.
香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研究香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脑卒中偏瘫后伴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穴位注射香丹,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28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价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29%,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11%,总有效率为25%,两组疗效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配合香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具有比单纯常规康复训练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治疗脑性瘫痪双上肢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治疗脑性瘫痪患儿双上肢障碍的疗效。方法对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采用综合康复加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和综合康复治疗两种方法。疗程结束后按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和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注射康复组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和Ashworth评分优于综合康复组(P<0.05)。结论肌肉功能定位注射可提高脑瘫患儿上肢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9.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特点及其评定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特点是既有痉挛,又伴随社会活动障碍,而目前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评定多是侧重于痉挛的评定或是功能障碍的评定。在现有的评定方法中,评价主体都是临床医师或临床康复技师,缺少患者对疾病主观感受方面的评价。因而,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资料角度,优先考虑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最严重的和患者感到最痛苦和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研制一种有较高信度和效度、易于操作、具有可分析性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何玲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1):1154-1156
目的:观察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刮痧和穴位按摩进行干预。连续6次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应用改良后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表(FMA)、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定中的Barthel指数分别对2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组Ashworth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联合穴位按摩可降低偏瘫肢体肌张力,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促进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湿热敷联合穴位按摩在中重度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综合消肿治疗(CD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湿热敷联合穴位按摩。中药湿热敷所用的外敷方是由上海市名老中医叶景华拟定,成分包括伸筋草、透骨草、络石藤、续断、王不留行各150g 及乳香、蛇六谷各300g;选择肩髃穴、曲池穴、内关穴、合谷穴、丰隆穴为按摩穴位,治疗周期28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患肢臂围周径、上肢功能活动度以及症状个数、症状严重程度、症状困扰、功能、社交、情绪及归属感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生活、睡眠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中药湿热敷联合穴位按摩对中重度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在消肿综合治疗基础上有效缓解患者患肢手臂围周径、上肢功能活动度及相关症状等表现,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