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进行活血化淤类中药的深入研究,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方法在多年药学实践中,通过观察,体验,探讨.归纳,粗浅认为,活血化淤类中药在临床上涉及60余种疾病。结果通过对感染性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妇科疾病,视网膜炎,顽固性失眠,心绞痛患者,胆道感染或胆结石等活血化淤治疗收到满意的疗效。结论应加强对活血化淤类中药的认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重视祖国医学独特的治疗药物。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行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深入研究,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方法在多年药学实践中,通过观察,体验,探讨,归纳,粗浅认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临床上涉及60余种疾病。结果通过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妇科疾病,视网膜静脉血栓,顽固性失眠,心绞痛患者,胆道感染或胆结石等活血化瘀治疗收到满意的疗效。结论应加强对活血化瘀类中药的认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重视祖国医学独特的治疗药物,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中医中药是祖国的瑰宝,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和医务工作者探索、实践的成果。中药包括天然和人工种植的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矿物,动物的皮、骨、血、胚胎等。因为来源天然,毒副作用较人工合成药小,因此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收集整理1994-01/2007-11抗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复方44首,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中药抗运动性疲劳复方数据库,从用药频率、用药归类等角度探析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用药规律。结果表明使用频率居前的药类依次是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单味药使用频次前13位的药物依次为黄芪、人参、当归、枸杞子、淫羊藿、五味子、麦冬、肉苁蓉、刺五加、陈皮、白术、党参、丹参。补虚药、理气药的配伍应用是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基本配伍规律;黄芪为抗运动性疲劳首选中药;补益和调理是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最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5.
论中药应用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药应用的日益广泛和国际化,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道逐年增多。长期以来,许多人错误地认为中药使用安全,不存在不良反应,实际上,中药也有毒。譬如: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引起肾衰的“龙胆泻肝丸”。一些人们认为很安全的药如甘草、菊花等用之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最近,关于中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剂应用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 (Chinesemedicineinjection ,CMI)既具有传统中药的优点 ,又突破了传统中药的给药途径 ,且药效迅速、作用可靠、适用性强 ,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新品种不断涌现。但近年来有关CMI不良反应的报道甚多 ,对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倍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有关报道的分析 ,以给药的护理程序为基线 ,探讨临床用药的监护措施 ,以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1 做好药前评估 ,制订护理计划1 1 询问过敏史。给药前熟悉药物 ,明确用药目的 ,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用药史、过敏史和基本生理状况等 ,对制订合理给药计划和护理…  相似文献   

7.
背景:某些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的潜能,与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骨坏死、骨缺损等骨相关疾病有着理论上的相通性。目的:了解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01/2010-0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http://www.cnki.net/)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文检索词为"中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英文检索词为"chinese herb,mesenchymalstem cells,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文献检索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纳入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等及其含药血清在体内或体外对人或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的研究文献,排除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2篇文献,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背景的文献2篇;有关单味中药的文献5篇,其中补肾药4篇,补气药1篇;有关中药复方的文献10篇,其中补肾方6篇,补肾活血方4篇;有关中药有效组分的文献15篇。补肾、补气及活血类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但以补肾类中药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并为体外大量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成骨分化及组织工程骨提供了更多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背景:某些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的潜能,与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骨坏死、骨缺损等骨相关疾病有着理论上的相通性.目的:了解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01/2010-0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http://www.cnki.net/)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文检索词为"中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英文检索词为"chinese herb,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文献检索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纳入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等及其含药血清在体内或体外对人或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的研究文献,排除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2篇文献,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背景的文献2篇;有关单味中药的文献5篇,其中补肾药4篇,补气药1篇;有关中药复方的文献10篇,其中补肾方6篇,补肾活血方4篇;有关中药有效组分的文献15篇.补肾、补气及活血类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但以补肾类中药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并为体外大量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成骨分化及组织工程骨提供了更多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
溶血反应可导致贫血而增加红细胞输注,也可引起过度免疫应激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增加血浆输注。目前西医治疗溶血反应面临以下困境:一方面异体输血加大输血传播疾病风险,消耗血液资源,另一方面免疫抑制类西药种类较少,效果差强人意。研究表明,以中药调控免疫应答,抑制溶血反应,可实现减少异体输血,保护血液资源的目的。中药紫花地丁、禹州漏芦、白茅根可抑制补体激活;火把花根片、茵陈汤可抑制溶血抗体;雷公藤、青风藤及土茯苓可抑制细胞免疫。本文对上述中药的活性成分、免疫抑制机制以及在溶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用药规律。方法建立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中药复方数据库,以access、excel结合VB编程对中药复方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老年高血压的913个中药复方共用242味药,总共用药10457次;使用次数最多的10类中药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清热药、安神药、消食药、解表药、理气药、开窍药,其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共用7703次,占总用药次数的73.66%。结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1.
记录中医护理病历逐日志应从反映患者的整体性、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及辩证施护三个方面进行,突出中医护理之特色,体现责任制护理的计划护理。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不同体质的人对相应的某些疾病具有易感性。功能性便秘又称单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该病以排便困难、排便周期延长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便秘病"范围。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尚存在药物依赖、复发率较高等问题,因此针对个体的便秘疗法有待推广。该文结合中医对便秘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以及中医体质学说相关理论对不同体质的认识,以期通过体质辨别、体质调理更好地指导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综述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状。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有效率为 80 %~ 90 %。中药具有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 ,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应当开展多中心协作和随机对照研究 ,以进一步确定再障中西医结合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关键病理基础。中医药主要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等机制起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展现出中医药多通道、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为中医药临床广泛应用积累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尚无法系统阐明中医药确切作用靶点及机制。该文对中医药防治动脉硬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在临床上科学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老年性疾患之一,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治疗OP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医药治疗OP具有多环节、多层次、多角度、多靶点、整体调节,且副作用少、疗效稳定等优势。故而,作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系统总结梳理目前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及中成药等在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殖及抑制破骨细胞生成从而防治OP实验研究,以期为中医药在临床治疗OP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我国中医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教学及科研的发展过程。目前部分省市的中医院,已制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病历,正在开展中医责任制护理,已有10多家中医院设立了中医护理研究室,中医护理以其独特的理论和传统技术与现代护理学相结合,将成为一门新兴的护理学科。  相似文献   

18.
失眠作为身体亚健康的一种表现,会极大地降低生命质量与工作学习效率,为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治疗的方式主要有西药治疗与中药治疗。其中,西药治疗可以迅速发挥效果,但常常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且极易形成药物依赖性,影响到人的身体功能。而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基于此,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有关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为临床上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的疗效,以期做出客观可信的评价,指导临床护理。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及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关于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从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RevMan5.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篇临床试验文献,860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有效率的合并检验分析结果为:Z=9.74,P<0.01;合并后的OR值为12.32,95%可信区间为7.43~20.43。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药敷脐防治术后膀胱痉挛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张亚琨  翟宇强  叶秋赞 《护理研究》2003,17(13):769-770
目的 :观察中药敷脐法预防及辅助治疗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 2 42例前列腺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41例术后予中药敷脐 ;对照组2 0 1例按常规治疗 ,对已发生膀胱痉挛者再加用中药敷脐法 ,并与回顾性资料接受传统治疗的 2 80例进行对照 ,分别观察膀胱痉挛的发生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膀胱痉挛发生率为 4.9% ,低于对照组19 .4% ,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对照组已发生膀胱痉挛者在传统治疗同时中药敷脐 ,3d痉挛缓解率 73 .7% ;与回顾性资料缓解率 2 5 .0 %相比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中药敷脐能有效预防及缓解术后膀胱痉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