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Dar A)治疗后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输血前检查流程及输血策略。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近期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前后的血标本,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ABO/Rh血型抗原鉴定、DAT试验;比较分析0.2 mol/L二硫苏糖醇(DL-Dithiothreitol,DTT)灭活处理前后,患者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的结果。结果:注射达雷妥尤单抗后患者ABO/Rh血型抗原定型未受影响; DAT试验阴性;不规则抗体筛查Ⅰ号、Ⅱ号、Ⅲ号细胞均阳性(强度1+至2+),而自身对照阴性,微柱凝胶卡法交叉配血多袋主侧均不相合,次侧均相合,用DTT溶液处理试剂红细胞和献血者红细胞后,交叉配血均相合,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平行对照用的K(+) O型红细胞经DTT处理后转为K(-) O型红细胞,E(+) O型红细胞DTT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凝聚胺法配血主次侧均未出现凝聚,盐水法配血主次侧均相合。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后血浆中残留的抗体可干扰微柱凝胶法配血结果,0.2 mol/L DTT溶液处理献血者红细胞上的CD38抗原可消除干扰;凝聚胺法和盐水法配血不受干扰。根据临床输血紧急程度选择对应的输血方案,以保障安全、及时输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CD38单克隆抗体对输血前检测实验的干扰及其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名接受抗-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样,分别进行ABO和Rh血型抗原定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实验;将不规则抗体筛选用试剂红细胞、抗体鉴定谱细胞、交叉配血用的献血者红细胞、平行对照用的O型K(+)E(+)红细胞与0.2 mol/L的DTT按照红细胞:DTT为1∶4的比例进行混合后,放入37℃水浴箱水浴30 min;再用上述DTT处理后的红细胞分别对患者血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实验、抗体鉴定实验和交叉配血实验。结果 2名患者的ABO和Rh血型均为O,CCDee;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分别为阴性和阳性;未经DTT处理的抗体筛选红细胞、抗体鉴定细胞和献血者红细胞与患者血浆反应均呈阳性;DTT处理后的抗体筛选红细胞、抗体鉴定细胞和献血者红细胞与患者血浆反应均呈阴性;平行对照用的O型K(+)E(+)红细胞经DTT处理后转变为O型K(-)E(+)。结论抗-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干扰患者的血型血清学实验,用0.2 mol/L的DTT灭活红细胞表面的CD38抗原后,可以较好的去除这种干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处理抗筛细胞和/或供者红细胞来消除达雷木单抗(Daratumumab,DARA)对输血前检测的干扰,为使用抗CD38单抗治疗的患者的安全有效用血提供保障。方法使用微柱凝胶卡对DARA治疗的患者进行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DAT)检测及交叉配血。采用0.2 M的DTT破坏抗筛细胞和供者红细胞表面的CD38抗原的完整性后进行输血前检测。向患者血浆中加入已知类型的不规则抗体(抗D-IgG),检测0.2 M DTT处理前后的抗体筛查结果。结果使用DARA治疗患者的抗体筛查均为阳性、DAT均为阴性且交叉配血不合。采用0.2 M DTT处理后抗体筛查均为阴性,交叉配血相合。DTT方法不影响加入的抗D抗体的检出。结论 DTT处理的方法可以为使用DARA治疗的患者提供安全的血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及推广价值.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健康献血者进行抗体筛查,采用微孔板(96孔)进行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全套),并分类建立献血者数据库.根据受血者ABO和Rh血型鉴定以及特异性抗体鉴定结果,按照电子交叉配血的原理选用ABO和Rh血型完全相同的库存悬浮红细胞备用,并以血型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验证.结果 抗筛阴性的、抗筛特异性阳性(仅限Rh血型系统抗体)的临床配血标本可根据患者血型信息(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全套)查找与猷血者血型信息相符的血拟发放;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配血相比,两者结果相合率为100%,且电子交叉配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电子交叉配血的建立和实施是可行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与血型血清学相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孔板法检测4 126名献血者的ABO和Rh系统血型;用微柱凝胶法筛查意外抗体及鉴定抗体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献血者数据库。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0 685名住院患者作常规ABO和Rh(D)血型以及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配血以血型血清学和电子交叉配血2种方式进行;对9 996名住院患者以ABO和Rh(D)血型相容作血清学交叉配血,并对其中2 920人作电子交叉配血;同时对689名住院患者作ABO和Rh系统血型鉴定和意外抗体筛查,对意外抗体筛选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作电子和血清学交叉配血。结果初步建立了可应用于电子交叉配血的献血者数据库,对2 920名经ABO和Rh(D)血型检测及无意外抗体的住院患者和657名经ABO和Rh血型检测及无意外抗体的住院患者,与4 113名献血者分别作了6 109次和1 227次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2种方法结果完全一致;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试验配血时间分别为15和45 min。结论电子交叉配血的建立和临床应用是可行的,除了同样准确外,其最大的优势是比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例多次输血患者产生抗-S合并抗-Wr^a的血清学及交叉配血特点。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标本进行ABO、Rh、MNS、Diego血型鉴定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试验,抗体效价测定试验。结果经血型血清学试验确认患者血清中存在抗-S合并抗-Wr^a。选择S,Wr^a抗原阴性献血者血样与患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配血相合,患者输血后无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结论抗-S、抗-Wr^a为低频抗体,虽然随机交叉配血相合率高,但仍需做抗体鉴定,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定与分析1例配血困难患者的ABO血型,为临床疑难血型的鉴定提供案例参考。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Rh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效价测定、唾液血型物质检测、交叉配血等试验,对1例血型鉴定疑难患者进行确诊。结果该例患者正定型为A型Rh阳性,反定型为AB型Rh阳性,进一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定,最终确定为ABx亚型,经筛选后交叉配血相合。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后,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多种血清学方法对ABO血型正反不一致的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从而提高亚型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发生T抗原暴露导致红细胞多凝集现象的鉴定方法,为其制定输血策略,为指导临床为患儿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本中心进行疑难交叉配血的2例NEC患儿,采用试管法对其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antiglobulintest,DAT)、抗体筛查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3例ABO同型献血者血浆,3例AB型献血者血浆,3例同型脐血血浆等方法发现其出现红细胞多凝集现象,并用花生凝集素、MN血型抗体鉴定试剂及凝聚胺方法鉴定其多凝集现象。结果 两例患儿红细胞抗体筛查实验阴性;DAT实验阴性;交叉配血实验主侧阴性;次侧盐水法阳性,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患儿红细胞与献血者同型血浆、AB型血浆呈阳性反应,与同型脐血血浆呈阴性反应;与花生凝集素均呈阳性反应患儿MN血型抗原均为阴性,患儿红细胞加入凝聚胺试剂不出现预期凝集现象。结论 NEC患儿出现多凝集红细胞现象表现为DAT实验阴性,但是次侧交叉配血不相合现象。此时应采用多种方法鉴定其红细胞发生多凝集现象,准确识别患儿红细胞多凝...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红细胞血型基因分型技术辅助鉴定1例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抗体。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ABO和Rh血型、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采用基因分型方法鉴定Kidd血型。结果该患者血清中抗体为抗-Jk~b抗体,效价为4,Kidd血型为Jk~(a+b–)型。结论通过红细胞血型基因型检测,该患者交叉配血不相合是由抗-Jk~b抗体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抗体筛查阳性、重度贫血患者筛选交叉配血合适的红细胞制品,改善其贫血症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血型、RH血型及MNS血型鉴定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抗体鉴定试验,抗体效价测定试验,吸收放散试验及交叉配血等试验。结果患者血型为B型,血清中检出抗-Ce、抗-M;从368位无偿献血者中为患者筛选到C、e、M抗原均为阴性者5人(7.0 U悬浮红细胞),经交叉配血相合,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后,无不良反应。结论患者体内有2种以上联合血型抗体时将增加筛配血液制品的难度和风险,为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采供血机构应建立特殊红细胞血型抗原表型无偿献血者资料库,对献血者开展定期关爱、随访、联络和保留工作,对临床紧急抢救患者生命,安全有效地输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研究血型免疫反应为基础,探讨ccDee型患者的临床输血方案。方法血型鉴定、Rh抗原分型采用盐水介质法;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采用盐水介质法和微柱凝胶卡法;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和凝聚胺介质法。结果患者血型为A,ccDee;血清中检出抗-C联合抗-E抗体;选择A型Rh(ccee)悬浮红细胞交叉配血相合。结论对区域性献血者进行稀有血型普查,建立各型稀有血型供者资料库,并与相邻区域建立联动机制,是保障稀有血型患者临床治疗用血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例同种抗体合并模拟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患者的抗体进行鉴定,了解Rh血型系统中模拟同种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以便提供合适的配血策略。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患者进行ABO血型、Rh分型鉴定;并完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患者Rh抗体类似特异性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细胞(B型RhccDEE)进行患者血浆吸收放散试验,对吸收后的血浆、红细胞酸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采用患者红细胞放散液稀释技术鉴定抗体特异性。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广谱抗球蛋白卡(LISS/coombs)法、经典抗球蛋白法、酶法、酶-IAT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患者为B型RhccDEE,直抗阳性。血浆抗体鉴定为IgG类的抗-C、e(不排除抗-Ce可能性)、效价为256。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细胞吸收血浆后放散液抗体鉴定为IgG类的抗-C、e(不排除抗-Ce可能性)。患者自身红细胞酸放散液8倍稀释后可鉴定为类似抗-C、e特异性(不排除抗-Ce可能性)。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红细胞与患者进行主侧配血,经典抗球蛋白法、酶法结果相合;而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广谱抗球蛋白卡(LISS/coombs)法、酶-IAT法不合。结论模拟同种自身抗体的正确鉴定对选择适合的交叉配血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筛选出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输注,可最大程度保证输血的安全、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我国临床输血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仪和试管法对患者和献血者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患者和献血者2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及抗筛试验结果阴性,与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法相符,模拟进行红细胞悬液出库。结果电子交叉配血法与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法结果相符的4435 U红细胞悬液模拟出库给2 330名患者输注,未观察到ABO/RhD血型不合的输血不良反应。电子交叉配血法与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法结果不相符,未模拟出库红细胞悬液65 U。主要原因为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漏检抗-Mur;患者直接抗球蛋白C3试验阳性需输注洗涤红细胞,患者直接抗球蛋白IgG试验阳性;献血者直接抗球蛋白Ig G试验阳性。结论在完善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试剂抗原谱和增加患者、献血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基础上,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我国临床输血中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为了临床输血安全,对不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的应采用血清学交叉配血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高效价冷抗体干扰血型鉴定时实验室有效处理措施及其输血策略。方法产生超高效价冷自身抗体的淋巴瘤患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交叉配血困难,45℃热放散不能有效处理患者红细胞的自凝和血清中的冷抗体。最终应用ZZAP试剂处理患者红细胞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及Rh表型检测,应用2-Me试剂处理患者血清后抗球蛋白法进行ABO反定型检测;交叉配血使用试管盐水法及抗人球蛋白法,临床输血时保温输注。结果患者红细胞经过ZZAP试剂处理后鉴定结果为ABO血型为B型、Rh表型为DCCee,患者输注4U B型DCCee表型洗涤红细胞后,缺氧症状明显改善,无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ZZAP法可以有效处理超高效价冷自身抗体导致的红细胞自凝,准确鉴定血型和交叉配血通过保温、缓慢输注ABO及Rh同型洗涤红细胞,有效改善患者缺血缺氧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红细胞输注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电子交叉配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IH-1000检测我院受血者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下简称直抗试验),交叉配血同时采用电子交叉配血和微柱凝胶法配血。结果在对红细胞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发现,14 762例受血者中有3例2次血型结果不一致,占0.02%,有10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占0.68%,有26例交叉配血不合,占0.17%;29 608 U RBC供血者中有26单位RBC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占0.09%,出现次侧交叉配血不合。结论供血者直抗试验阳性不能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只有具备ABO/Rh D2次血型鉴定准确、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供者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的结果适合电子交叉配血。  相似文献   

16.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收治抗-JK~a抗体引起不规则抗体阳性及疑难配血患者1例。常规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对患者进行ABO、Rh(D)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吸收放散试验以及Kidd血型分型,最后用多种方法交叉配血,筛选出相合血液制品进行临床输注。患者血型为O型Rh(D)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阴性,不规则抗体鉴定出特异性抗JK~a抗体,Kidd分型结果Jk(a-b+)。鉴定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可以为患者筛选合适的供血者,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了解CD38单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后产生抗体的血清学特征,解决其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输血策略。方法本院5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过CD38单抗化疗后,观察其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首次出现阳性的时间,凝集强度及效价,与新生儿红细胞是否反应,用0.2 mol/L DDT处理抗筛细胞、谱细胞和供血者红细胞,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结果 5名患者经过daratumumab化疗后,抗体鉴定试验首次出现阳性的时间平均在24.8 d,抗体强度处于2+~3+,抗体的效价在1 024~4 096之间,且与多个新生儿红细胞均不反应。用DDT处理红细胞后,抗体筛查、抗体鉴定和主侧交叉配血变为阴性,配血相合后输血,复查血红蛋白显示输血有效。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过CD38单抗治疗后,微柱凝胶法出现多凝集现象,可以用0.2mol/L DDT处理红细胞,用微柱凝胶法复查患者抗体筛查结果并且进行交叉配血。  相似文献   

18.
<正>准确鉴定献血者及患者ABO、RhD血型是临床安全输血的最根本保证。献血者血液的ABO、RhD血型鉴定,及患者输血前3项检查(包括ABO及RhD血型鉴定、意外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均为保障其安全输血的前提。传统的试  相似文献   

19.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由于红细胞上存在致敏自身抗体和/或血清中存在游离的自身抗体,干扰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本文探讨DHA阳性对ABO及Rh血型定型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红细胞抗体检测的影响和处理措施。方法 采用基因分型技术结合血清学试验(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细胞吸收、兔红细胞基质吸附)对3名血型检测异常的患者血标本进行处理,用消除冷凝集素后的患者红细胞及血清进行ABO正反定型、Rh分型与其他因冷凝集素干扰的抗体检测。结果 3例患者血标本ABO、Rh分型、自身对照与抗筛均凝集,经血清学试验处理后患者1血型为A型、ccDEE,患者2血型为O型、CCDee,患者3血型为B型、CcDEe,均与荧光基因分型结果相同;处理后的患者血标本与相应ABO、Rh同型的悬浮红细胞交叉配血相合,患者1、患者3输注相合的供血者血液后无不良反应,贫血明显改善,好转出院,患者2住院期间未输血。结论 用洗涤、细胞吸收及兔红细胞基质吸附等血清学试验结合基因分型技术处理患者血标本后,再行ABO、Rh分型可消除冷凝集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