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简称《紧急输血方案》)在医院紧急医疗抢救工作中实施的效果及意义。方法根据《紧急输血方案》的应用范围,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2015年46 061例输血病例中,收集《紧急输血方案》公布前后3年符合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的524例病例做回顾性总结分析和比较,包括《紧急输血方案》实施前后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的一般及变化情况、ABO及Rh血型同型输注与相容性输注比例、输血适应证种类、病例的临床科室分布、实验室检测处理时间以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在《紧急输血方案》的指导下,完成374例特殊情况需要紧急抢救输血的临床输血病例,医院输血科及相关科室执行紧急特殊输血治疗的能力和时间效率都有很大提高,尤其是《紧急输血方案》公布前后处理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输血病例的实验室处理时间(h)由1.37±0.21缩短至0.32±0.10(P0.05)、库存不足导致需要不同型血液成分输注的实验室处理时间(h)由0.31±0.10缩短至0.22±0.10(P0.05),并体现在RhD阴性血患者紧急抢救的病例中。结论《紧急输血方案》为输血科和临床科室提供了科学、规范、标准的输血急救治疗依据和指导,使得抢救输血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和赢得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重、病死率高,且急性中毒病人经急救好转后,可突然出现昏迷甚至死亡,还有的病人可能发生"中间型综合征"(IMS),死亡率极高.故在其治疗与护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的变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输血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中华 《家庭护士》2006,(10Z):28-29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重、病死率高,且急性中毒病人经急救好转后,可突然出现昏迷甚至死亡,还有的病人可能发生“中间型综合征”(IMS),死亡率极高。故在其治疗与护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的变化非常重要。要求洗胃及时、彻底,解毒剂的使用要求早期、足量、反复给药,并根据病情给予及时而准确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评价《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简称《推荐方案》)在ABO疑难血型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推荐方案》要求,对本院2015年判定为ABO疑难血型9例抢救用血患者启动紧急用血方案,在输血前后对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监测,跟据实验室结果及患者体征对用血方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5 758例输血患者中9例ABO疑难血型急危重患者(占总输血人数0.15%),进行紧急输血治疗,平均输入红细胞3 U,输血后血红蛋白值均高于输注前,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在ABO疑难血型患者抢救的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紧急用血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紧急用血方案在ABO疑难血型抢救应用的效果。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符、30 min不能准确确定血型、紧急状态急需输血的患者启动紧急相容性输血方案,观察启动紧急输血供血时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输血总量和患者的预后,以及患者血型确定后的输血方案。结果 2015年,累计6 279例需要输血治疗成人患者,15例患者出现正反定型不符,其中10例进行了紧急输血治疗。从输血申请核准到确定启动紧急用血方案平均时间为(23.31±7.54)min(17 min-45 min),从确定启动紧急输血方案到开始输血的平均时间为(26.77±13.36)min(23 min-40 min),平均输入O型红细胞量为(2.43±1.77)U(2 U-8 U),输血前Hb值为(52.22±11.11)g/L(31 g/L-66 g/L),输血后Hb为(61.40±11.13)g/L(42 g/L-74 g/L),10例患者均无溶血反应发生。结论应急输血方案可以安全应用于ABO疑难血型患者应急抢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方案与常规输血方案对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弹力图、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常规输血方案的30例急性创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大量输血方案治疗的30例急性创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输血前后血栓弹力图参数、纤溶系统功能、凝血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输血后1 d,观察组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块生成时间(K值)、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比对照组高,血块聚合速率(α角)比对照组小,血栓最大幅度(MA值)、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对照组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对照组长(P<0.05);输血后7 d,观察组血栓弹力图参数、纤溶系统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与输血前及同时点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方案对短期内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弹力图参数、纤溶系统功能、凝血功能具有较大影响,临床需密切监测患者凝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合评分在急诊创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1—6月,对1 328例急诊创伤患者采用CRAMS评分和NISS评分,与2009年1—6月采用RTS评分的1 126例患者进行对比,包括伤情判断的正确率,平均急诊抢救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CRAMS联合NISS评分对重症创伤患者的伤情判断正确率为46.15%,创伤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平均(144.9±88.1)min,抢救成功率97.74%,与RT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AMS联合NISS评分不仅可作为急诊创伤患者的分拣及护理分级的首选评分,同时也对创伤护理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按《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指导的ABO同型血液储备无法满足需求时发生紧急抢救输血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探讨术中血液制剂用量与出凝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外科患者术中用血1 600 ml的病例218例,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A组,106例)和凝血功能异常组(B组,紧急抢救输注O型红细胞患者31例)和未输注O型红细胞患者(C组,81例),比较各组患者基本信息,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病毒灭活冰冻血浆(virus-inactivated frozen plasma,VIFP)、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冷沉淀血浆(cryoprecipitate plasma,CP)、血小板(platelets,Plt)(ml),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数据;分析用血量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对患者输血前及输血后24 h、3 d、7 d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未结合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不规则抗体筛查、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患者输血前及输血后安全和疗效。结果:A组和B组患者年龄及血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者A型和AB型比例、输注RBC、FFP、CP和Plt量最高(P0.05);B组和C组的PT、APTT、INR、FIB明显异常(P0.05),与RBC、FFP、C的输注量相关(P0.05)。各组患者输血前DAT和不规则抗体阴性,输血后未检出新的不规则抗体,C组患者输血后Hb与输血前无统计学差异,且输血后IBiL无明显升高(P0.05),提示紧急抢救输血安全有效。结论:术前凝血功能是术中血液制剂输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临床术前评估患者术中出血和用血的依据,而紧急抢救输注O型红细胞可以达到ABO同型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抢救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抢救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效果,救治时间,自发性低体温,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诊抢救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发性低体温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低体温时间累加值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效果,缩短救治时间,改善自发性低体温发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中通用型红细胞输血联合配合型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紧急输血,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在15 min内进行通用型红细胞输血、随后进行ABO/RhD血型及交叉配血相合输血,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在15 min以内发通用型红细胞输血、随后予ABO或RhD主要抗原相合的配合型输血。比较3组的病死率、输血有效性、输血不良反应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结果: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与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24 h内病死率和总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24 h内病死率和总病死率与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24 h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4 h,3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均高于输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输血后24 h内过敏、非溶血性发热、溶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个月,3组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输注通用型红细胞后继续予以配合型输血,该方案有效性与安全性与传统紧急输血方案相当,但可降低24 h病死率和总病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简称《推荐方案》)在疑难血型配血困难及抗体筛查阳性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对血型鉴定困难及抗体筛查阳性且生命危急的患者,启动《推荐方案》中输血方案进行抢救,密切观察输血过程中的输血反应,并比较输血前及输血后1 d、7 d HB、HCT、TBIL、DBIL、IBIL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应用《推荐方案》紧急抢救输血的患者均得到及时救治,且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疑难血型配血困难及抗体筛查阳性时,为抢救患者生命而及时有效的启动《推荐方案》是有必要的,有助于临床输血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规避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1例稀有血型结肠癌患者紧急抢救输血时因不规则抗体存在导致交叉配血困难而采用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标本首次血型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型仪检测血型(微孔板法),并用试管法复查患者血型;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盐水法、聚凝胺法、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结果患者血型为A型,Rh表型为ccDEE型,血清中含有抗-C和抗-e不规则抗体;经过Rh表型筛选,从O型供者中找到Rh表型为ccDEE悬浮红细胞1 U,从浙江省血液中心的A型供者中筛查到Rh表型为ccDEE悬浮红细胞3 U,输注后12 h检测血红蛋白61 g/L,提示输注有效。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贫血症状,无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因不规则抗体存在导致配血困难而又需紧急输血抢救的肿瘤患者,在ABO血型同型无法满足供应时,可筛选O型Rh表型一致且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输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紧急抢救输血情况,追踪评价《推荐方案》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邯郸地区2014年6月~2016年5月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紧急抢救输血情况,对遵循《推荐方案》的病例,分析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病例(以下称"紧急抢救组")20例,输血31次,输注红细胞126 U,平均输注4 U,总有效率77.4%;鉴定出抗体特异性后再输血病例(以下称"正常程序组")83例,共输血137次,有效率86.9%,紧急抢救组和正常程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P0.05)。结论对于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采用与患者ABO、RhD/C/c/E/e同型且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输注或O型、RhD/C/c/E/e且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输注,都是相对安全的;回顾性调查显示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紧急抢救组与正常程序组的输注有效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推荐方案》是可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通过重度创伤患者首次输血时间用血情况及预后分析,以探讨规范大量输血协议(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s, MTP)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重度创伤73例。以重度创伤患者从受伤到患者输注血制品的时间差为Δ t,根据Δ t将患者分为首次输血4 h内组( n=26)和大于4 h组( n=47),比较两组患者输注血制品总量。采用入院后的首次血常规﹑TEG﹑传统凝血等指标及Δ t对73例重度创伤患者28 d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73例不同预后重度创伤患者各项指标结果显示,患者以28 d死亡区分,42例为死亡组,其余31例为存活组,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血小板(PLT)、纤维蛋白聚合功能(Angle)、血小板聚集功能(MA)、纤维蛋白原(Fbg)均明显降低( P<0.05或 P<0.01),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则明显增高( P<0.05或 P<0.01);73例重度创伤患者有26例首次输血时间4 h内,而47例在首次输血大于4 h,比较发现首次输血4 h内组患者输注血制品总量明显减少( P<0.01),病死率也明显降低( P<0.05)。73例重度创伤患者凝血相关指标判断28 d病死率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Fbg是患者28 d病死率的风险因素( P<0.05),Δ t是28 d病死率的保护因素( P<0.05),其他指标对重度创伤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重度创伤患者Δ t预测28 d死亡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74(95% CI,0.653~0.895)( P<0.01);Fbg预测的28 d生存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35(95% CI,0.616~0.854)( P<0.01)。 结论:4 h内首次输血可以明显降低重度创伤患者的28 d病死率和减少血制品的使用,Δ t和Fbg分别对28 d死亡和生存有明显的预测作用;规范的MTP体系建设对于提高重度创伤患者的救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创伤患者的输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导致的死亡约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10,其中40%的严重创伤患者因出血无法控制而导致死亡.创伤患者早期复苏一般需及时大量输液和输血,并采取手术止血和对症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8.
<正>在急诊科所收治的非创伤性昏迷患者中,共计病发率达到5%,由于引发患者的昏迷病因极为复杂,所以临床展开相应的急诊和急救工作也存在较大困难。昏迷程度以患者自身的脑功能损伤程度以及意识情况加以划分为脑死亡、深度昏迷、中度以及浅度昏迷等。急诊室的非创伤性昏迷治疗关键在于能够在有限时间内采用有效急救措施,从而尽快提升患者的清醒速度,以此提升患者预后成  相似文献   

19.
加压输血袋在手术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压输血袋在手术抢救中的应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116034)崔文孙冬青范宏伟早期、快速定量扩容是手术抢救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创伤、大量出血、休克等血容量不足时,急需在短时间内快速补充血容量,挽救病人的生命。1993年来,我院从美国引进加压输血袋,抢救...  相似文献   

20.
成份输血在抢救产科DIC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中间病理过程。产科DIC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若能及时、有效治疗产科DIC,就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