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肿瘤影响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解决临床用血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ABO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结果 1100例病人,正反定型不符17人.Rh(-)血型鉴定RhD5例、占0.45%.RhC128例,占11.6%.RhE567例,占51.5%.血型鉴定双群现象:ABO血型5例,占0.45%,RhC58例,占5.2%.RhE171例,占15.5%.645例病人中不规则抗体6人.其中:抗-E4例;抗-C2例.3317份交叉配血,323人用血,主次侧不合7人,次侧不合56人,肿瘤患者22人,占37.9%.血液病人34人,占58.6%.结论 ABO及Rh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应作为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前的常规.对肿瘤病人影响交叉配血,要明确原因,避免盲目输血和盲目拒绝输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血样进行抗球蛋白试验检查,查找导致临床患者配血不合的原因,配合性输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性质。结果 61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抗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由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影响配血不合30例;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同种免疫性抗体31例,由Rh血型系统同种免疫性抗体导致配血不合占大多数,其中与抗-E抗体有关的患者17例,占由同种免疫性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的54.84%。结论患者体内产生的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或者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等几种因素的影响,是造成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Rh血型抗原的复杂性和多态性应引起临床的重视,Rh血型同型输注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疑难配血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解决临床输血问题。方法以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疑难配血(抗体筛选阳性或交叉配血不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输血前相关检查资料,总结分析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 100例临床疑难配血中,抗体筛选阳性占93.00%,其中以同种抗体、自身温抗体为主,分别占52.00%、27.00%。54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中,以Rh血型系统为主,其中Rh单一抗体占68.52%,Rh联合抗体占9.26%。抗体筛查阴性、交叉配血不合主要原因为血型不符或亚型,占5.00%,而血型不符或亚型是ABO血型亚型、骨髓移植、近期输血影响血型等多种因素综合或单一影响的结果。结论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临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需严格行抗体鉴定,建议根据疑难配血情况侧重的选择交叉配血方法及适宜的血液制品,以科学、有效的解决输血问题。  相似文献   

4.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收治抗-JK~a抗体引起不规则抗体阳性及疑难配血患者1例。常规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对患者进行ABO、Rh(D)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吸收放散试验以及Kidd血型分型,最后用多种方法交叉配血,筛选出相合血液制品进行临床输注。患者血型为O型Rh(D)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阴性,不规则抗体鉴定出特异性抗JK~a抗体,Kidd分型结果Jk(a-b+)。鉴定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可以为患者筛选合适的供血者,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红细胞输注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电子交叉配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IH-1000检测我院受血者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下简称直抗试验),交叉配血同时采用电子交叉配血和微柱凝胶法配血。结果在对红细胞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发现,14 762例受血者中有3例2次血型结果不一致,占0.02%,有10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占0.68%,有26例交叉配血不合,占0.17%;29 608 U RBC供血者中有26单位RBC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占0.09%,出现次侧交叉配血不合。结论供血者直抗试验阳性不能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只有具备ABO/Rh D2次血型鉴定准确、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供者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的结果适合电子交叉配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疑难配血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解决临床输血问题。方法以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疑难配血(抗体筛选阳性或交叉配血不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输血前相关检查资料,总结分析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100例临床疑难配血中,抗体筛选阳性占93.00%,其中以同种抗体、自身温抗体为主,分别占52.00%、27.00%。54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中,以Rh血型系统为主,其中Rh单一抗体占68.52%,Rh联合抗体占9.26%。抗体筛查阴性、交叉配血不合主要原因为血型不符或亚型,占5.00%,而血型不符或亚型是ABO血型亚型、骨髓移植、近期输血影响血型等多种因素综合或单一影响的结果。结论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临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需严格行抗体鉴定,建议根据疑难配血情况侧重的选择交叉配血方法及适宜的血液制品,以科学、有效的解决输血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1035例疑难交叉配血产生的原因及意外抗体的分布特点。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北京地区各医院抗体筛选阳性和(或)交叉配血不相合进行疑难配血的患者1035例,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意外抗体(除抗-A、抗-B 外的抗体)的存在是引起交叉配血不相合的主要原因,抗体筛选阳性972例,占93.91%(972/1035),其中,同种抗体最常见,占52.56%(544/1035);其次为自身温抗体,占27.54%(285/1035)。抗体鉴定为同种抗体的患者以Rh血型单一或复合抗体(2种或多种抗体连锁在一起)最常见,分别为34.23%(203/593)、16.02%(95/593);其次为M N S血型系统,占16.53%(98/593)。血型不符或者亚型是引起抗体筛选阴性而交叉配血不相合的主要原因,占5.12%(53/1035)。结论意外抗体的存在是导致临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抗体筛选在输血前检查中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科患者疑难配血的原因及输血对策。方法对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郴州市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的53例疑难配血标本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Rh表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试验等相关检测,找出导致配血困难的原因,依据原因采用相应的输血对策。结果53例疑难配血患儿中,以新生儿疑难配血发生率最高(75.5%)。新生儿疑难配血中,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最高(18例),其次为抗-D溶血病(6例)和纤维蛋白丝干扰(6例)。非新生儿疑难配血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7例、同种抗-M 5例、同种抗-E 1例。采用相应输血策略后,仅2例患儿出现输注无效,其余患儿输血效果良好。结论儿科患者疑难配血的原因较多,ABO血型不合溶血病、AIHA分别为导致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5例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相合的原因,为临床解决疑难配血提供参考。方法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等实验,并对其中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相合的标本和原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交叉配血试验主侧阳性205例,有自身抗体为21.46%(44/205),仅有自身抗体为15.61%(32/205);有同种抗体为76.59%(157/205),仅有同种抗体为70.73%(145/205);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为5.85%(12/205);其他原因引起为7.80%(16/205),其中高粘滞血症引起的为2.44%(5/205),献血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引起为1.46%(3/205),不明原因引起的为5.37%(11/205)。157例含血型系统抗体,其中29例因血型抗体的特异性无法鉴定,未能确定血型系统,占18.47%(29/157),128例血型系统抗体涉及ABO、Rh、MNSs、Lewis、Duffy、Kidd 6个血型系统,其中Rh血型系统抗体占血型系统抗体的75.16%(118/157),Rh血型系统抗体又以抗-E和抗-c为主,分别为85.59%(101/118)、24.58%(29/118)。结论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合的主要原因是不规则抗体和自身抗体,其中血型系统抗体以Rh血型系统抗体为主,特别是抗-E抗体和抗-c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在单一医院备血患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Rh血型同种抗体产生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备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检测其红细胞表面相应Rh抗原并统计患者相关资料。结果在146 896例备血患者中,1 200(0.82%)例抗体筛选阳性,其中534例患者检测出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抗体特异性为抗-E 300例(56.18%),抗-cE 72例(13.48%),抗-D 66例(12.36%),抗-Ce 64例(11.99%),抗-c 16(3.00%),抗-C 8例(0.75%),抗-e 3例(0.56%),抗-D+G、抗-D+G+C与抗-G+C各2例(0.37%),抗-G、抗-D+E与抗-Cw各1例(0.19%);抗-E、抗-D、抗-G和抗-cE患者检出率在输血史与妊娠史各自互相进行比较P0.05;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总体检出率在性别方面,2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和抗-Ce在女性患者中总体检出率明显大于男性(P0.05),抗-cE在男性患者中检出率大于女性(P0.05)。结论 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的检出率低于白种人,其中抗-E检出率最高;妊娠和输血是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产生的主要免疫因素,对拟输血患者,推荐Rh抗原同型输血,对从源头上减少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疑难交叉配血患者的血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主侧凝集交叉配血不合输血病例,分析其血清学特点。【结果】在56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中有38例存在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13例自身抗体(其中6例冷凝集),2例为M蛋白干扰,1例纤维蛋白干扰,2例药物干扰;Rh血型抗E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最重要的红细胞血型抗体,在红细胞同种抗体中占42.1%。【结论】输血前交叉配血是临床输血的重要安全保障,对交叉配血不合患者须血清学检测,选择合适的个体化输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北京积水潭医院患者输注异体红细胞后Rh血型C、E抗原双群频率和对输血效果的影响,证明红细胞精准输注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2021年6月~2022年3月本院输注ABO同型但RhC、E表型未知的2 U红细胞悬液患者296例,检测输注前患者ABO、RhD、RhC、RhE血型和输注后C、E抗原的双群频率,将RhC、RhE与输血前相比均未发生改变者定为A组135例,RhC变为双群者为B组18例,RhE变为双群者为C组116例,RhC、RhE均变为双群者为D组27例。比较4组输血前后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aemoglobin, Hb)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水平。结果 296名患者RhD、RhC、RhE阴性率分别为0.34%(1/296)、20.27%(60/296)、67.57%(200/296)。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7例,抗-E 7例,比例最高。输注红细胞后,C、E抗原双群频率为15.20%(45/296)、48.31%(143/296),A、B、C、D 4组RBC、Hb、H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Rh血型抗原类型及其产生免疫性抗体的概率,引起输血工作者重视。方法抽查遵义市第二人民医院262例住院手术备血患者Rh血型5种抗原,比较产生各种抗体的概率。结果产生抗-E的概率最大(60%);其次是抗-C(14.5%):或抗-E、抗-c联合抗体存在(50%),抗-e相对前两者较少(9.54%);产生抗-D的概率最小(0.38%)。结论 Rh血型系统抗原类型比较复杂,常因为输血或免疫等因素产生免疫性抗体,故输血时应筛选抗原类型相同的血液,避免给再次输血时带来配血困难。  相似文献   

14.
北京献血人群Rh血型抗原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Rh血型系统的抗原主要有RhD、RhC、Rhc、RhE和Rhe.临床上许多血液病、肿瘤需反复输血治疗的患者以及孕妇,会由于外来Rh抗原的刺激而产生抗体。着将Rh抗原阳性血液输给巳产生相应抗体的患者.舍产生危及生命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笔者对Rh血型不同表现型的比例进行调查和分析,为Rh血液的储备和临床疑难配血患者的血液供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地区导致临床输血交叉配血不相合产生的原因,为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拯救病人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2006-2013年番禺、南沙两区各医院因交叉配血困难而送检的标本745例检测结果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结果:ABO血型不合引起的交叉配血不相合15例、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交叉配血不相合33例,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的151例。其中ABO血型不合引起配血不相合的A亚型12例,B亚型3例;不规则抗体引起配血不相合分别是:自身抗体57例,药物抗体7例,同种特异性抗体87例.分别为:抗-E31例、抗-cE12例、抗-c5例、抗-Ce1例、抗-M10例、抗-Mur9例、抗-E伴抗-Mur3例、抗-Le^a 5例、抗~Le^b 3例、抗-P16例、抗-Jk^b 2例。结论:本地区导致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主要是同种不规则抗体,异常血浆蛋白次之,最后是ABO亚型。同种不规则抗体以1Kh血型系统的抗体为主,抗-E比例最多;建议交叉配血试验不配合时,应考虑ABO血型定型是否错误,排除异常血清蛋白影响,开展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建立Rh系统数据库,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根据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寻求简便有效的临床输血治疗对策.方法 对患者标本做自身对照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吸收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32例标本,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22例占68.7%与谱细胞反应未见明显反应格局,其余10例占31.3%未能在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仅在红细胞上检出自身抗体).其中同种抗体4例,均为Rh血型系统抗体,占不规则抗体阳性的18.1%,占所有病例12.5%,氯化钠溶液递质抗体阳性1例,占3.1%;室温反应型冷抗体2例,占6.25%.结论 根据检验结果 显示,温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存在时,绝大部分同种抗体属于Rh血型系统,因此通过提供Rh血型系统抗原配合型红细胞的方法 替代自身吸收试验和其他繁琐的试验,及时为临床解决因配血不合的输血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疑难交叉配血的原因及输血对策。方法对湘乡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4年5月疑难配血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抗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等,找到疑难配血的原因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疑难交叉配血的原因中,不规则抗体最常见,占85.1%(40/47),其中又以同种抗体最常见,占57.5%(23/40);同种抗体分布以Rh系统抗体为主,占91.3%(21/23)。输血6次以上的肿瘤患者交叉配血不符合率及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均高于输血2~5次的患者(χ2分别为20.995和15.481,P均0.05),输血2~5次及输血6次以上的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率均高于凝聚胺法(χ2分别为5.539,10.105,P均0.05)。结论不规则抗体是导致肿瘤患者临床疑难配血的最主要原因,输血次数越多的患者,其交叉配血不符合率和不规则抗体产生率就越高,采用微柱凝胶法做交叉配血试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疑难配血患者及其血型血清学特点,寻求有效地安全输血对策.方法 对2006~2010年无锡地区各医院送检的182例疑难配血标本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经鉴定确认的123例存在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以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和有无输血史分别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182份患者疑难配血标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有123例(67.6%),其中男性占46.3%,女性占53.7%;年龄≤35岁的16例,35~60岁的40例,≥60岁的67例;疾病种类中白血病或肿瘤患者占38.2%,有输血史的占62.6%.在检出同种特异性抗体63例(51.2%)中,单纯有抗Rh系统抗体引起的配血困难41例(65.1%),含有其他抗体标本22例(34.9%).结论 对那些有妊娠史、患白血病或肿瘤和年老的患者,输血前易产生交叉配血困难.遇到疑难配血标本,如受实验条件和时间限制,除了自身抗体之外,可首先考虑排除针对Rh系统抗原的抗体,选取Rh系统同抗原配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手术备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2年1月-12月分别对供血者和申请手术备血患者进行ABO/RhD血型检测以及抗体筛查。供血者血型正确,抗体筛查阴性,患者二次血型鉴定一致,抗体筛查阴性,按电子交叉配血规则进行配血,完成备血程序。同时用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方法为患者备血,确保血液的相容性并比较两种备血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7 721份患者血样中7 647份符合电子交叉配血规则,由计算机系统实施电子交叉配血未发现ABO/RhD血型不相容。平均用时3 min,占用血液为手术备血数的50%。用传统血清学方法对7 647份患者血样与供血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未发现血液不相容。平均用时10 min,占用血液为手术备血数的100%。结论电子交叉配血技术用于手术备血,能节约人力、物力,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与输血安全性,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对抗C、抗e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70岁,肺癌.血型为B型RHD阳性,已输B型RHD阳性血多次,此次配血不合申请疑难配血.因患者有多次输血史,笔者用盐水法、酶法、抗人球蛋白试验与B型RH阳性供血者交叉配血,在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验中,主侧出现凝集,为查明原因进一步检查.血型血清学检查:抗-A、抗-B标准血清为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IgG型抗-D血清、抗-C、-c、-E、-e单克隆血清、多特异性抗球蛋白试剂、谱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1%菠萝酶自配.血清学方法ABO血型鉴定采用常规正、反定型方法,Rh血型、抗体鉴定采用盐水法、间接抗球蛋白法、菠萝酶法,吸收放散试验按文献[1]方法.实验结果:(1)患者血型为B型,ccDEE.(2)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2-4]见表1.(3)抗体特异性鉴定[1-3,5]:将患者血清先后用CCDEE型细胞和ccDee型细胞吸收,直至不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