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鲍杰  韦坚 《四川中医》2002,20(11):77-78
将 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5例。治疗组予手法配合中药热熨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手法治疗。治疗 4周后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患者腰腿痛缓解所需治疗次数明显减少 (P <0 0 5 )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说明运用手法配合中药热熨较单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五籽散药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就诊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五籽散热熨治疗;结果:经治疗3周后,用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改良下腰痛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有效率为94%.结论:中药药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服中药配合中药药熨内服外用以及相关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予中药口服配合中药药熨治疗并辅以相关护理。结果:治愈83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结论:中药内服外用配合临床有效护理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灸和药熨疗法对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急性期治疗手段一样,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艾灸和药熨疗法,7d为1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与治疗前体比较,观察组腰腿VAS评分、直腿抬高(度数)、JOA评分均有改善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和药熨疗法对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 2 0 0 0年 2月~ 2 0 0 3年 8月以中药热熨配合整脊手法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76例 ,并与单纯运用整脊手法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 14 8例 ,其中男 78例 ,女 70例 ;其中年龄最小者 18岁 ,最大者 6 1岁 ,平均年龄 39岁 ;病程最短 3d ,最长 17年 ,平均 1个月。腰痛伴单侧下肢放散痛者 10 5例 ,伴间歇性跛行者 2 9例 ,单纯腰痛者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76例 ,对照组 72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2 1 1 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药熨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融入药熨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应用药熨技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牛锋峰 《河南中医》2003,23(6):40-40
我院自 1993年以来用硬膜外麻醉下注药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91例 ,女 187例 ,男 2 0 3例。突出部位 :L4~L52 12例 ,L5~S192例 ,L3 ~L418例 ,L4~L5合并L5~S16 9例。上述病例分别进行腰椎X线摄片、CT断层扫描或MRI影像检查 ,临床上均有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异常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体征。2 治疗方法2 .1 麻醉注药均采用硬膜外腔麻醉。取L2 ~L3 间隙 ,用 1.5 %利多卡因针 15ml作硬膜外腔麻醉。在麻醉结束拔管前 ,取地塞米松针 10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 5ml,从硬膜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药熨法配合药枕垫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人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药熨法配合药枕垫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加穴位注射治疗。10d为1个疗程,于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46例,好转27例,未愈7例,总有率91.25%;对照组治愈48例,好转23例,未愈9例,总有率88.75%,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熨法配合药枕垫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操作简单、方便,无副作用,适宜基层医院和家庭病人使用。  相似文献   

9.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是引起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笔者自1991年以来,应用手法治疗1,12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虫类药并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4例哈尔滨市动力区人民医院黄日一,焦玉玺笔者从1975-1966年,用虫类药并手法为主油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54,例分析如下。l一般$#男76例,女78例,年龄23-62岁,病程3~5年。2治疗方法大法:一松,二按,...  相似文献   

11.
曾绍明 《河北中医》2006,28(3):177-17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牵引治疗;牵引组72例,单纯采用牵引治疗。2组均10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8.72%,愈显率82.05%;牵引组痊愈率27.78%,愈显率58.33%。2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治结合牵引具有有效、安全、治愈率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急性腰腿痛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西医组、中医组及中西医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西医药物及局部理疗、中医药物及针刺拔罐、中西医方法联合治疗,并于治疗开始后第7天和第30天对患者的疼痛、活动度、肌紧张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治疗7天后中西医组在腰骶痛和下肢放射痛VAS评分两方面指标改善优于中医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中西医组在腰骶痛和下肢放射痛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脊柱活动度(Schober试验和指尖-地面距离)等方面指标改善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治疗30天后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对治疗均耐受良好,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急性腰腿痛在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度方面起效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对腰椎盘突出症采用推拿配合针灸来治疗.本法治愈率高,疗程短,效果满意.推拿能舒经活血,针灸能温经散寒,活血散瘀,两者配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结合正脊手法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按治愈、好转、未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愈19例,好转51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4.6%.结论: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方法简便、疗效高、安全、费用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变后,复因劳损或外伤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而导致神经根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以腰痛并放射至下肢痛伴麻木及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该病病程长、复发率高,西医大都采用外科手术方法,但术后效果不理想,副作用较明显,且治疗费用相对偏高。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近年来比较多发的疾病,其标志性特征是腰痛伴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为广大骨科临床医师所熟知.由于生活水平和劳动性质的改变,其发病年龄已由过去的30~50岁发展到18~75岁,多由于外伤、慢性劳损等原因所致,患者多为间断性腰腿痛,反复多次发作,严重时一侧下肢根性疼痛,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生活、工作均可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于2009-01~2010-12我们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行C型臂引导下的靶点射频加传统中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优良率达到96.67%.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综合疗法观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病例分两组。采用针刀闭合松解术、牵引、手法正骨、脊神经阻滞复合抗炎止痛注射疗法综合治疗550例;腰牵手法治疗组200例为对照组。结论:综合疗法采用“三调衡,二消炎,一锻炼”的方案,是目前治疗腰突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Yaoyangguan (GV 3), Shiqizhui (Ex-B 8) and Yanglingquan (GB 34) were selected as main points and a three-part needle inser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treat 32 case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The curative rate was 96.9%. Deep puncture is the key to the treatment. Author: Chen Feng(1962-), male, junior consultant doctor Translator: Wang Si-yo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