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我们所观察的病例均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1999年至2007年以来,我科开展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取得理想效果.本文就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手术病人术中开放脑池,术后及非手术患者行腰穿,用灭菌生理盐水置换血性脑脊液.结果脑脊液置换术可显著提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可广泛用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杜玲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251-252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快,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及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我们对1994年收治的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头痛、意识障碍、神经缺损症状,减少再出血和死亡的危险性。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内科治疗中,脑脊液置换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翠香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1):667-667,701
目的: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的临床复发率及死亡率.方法: 对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通过不同次数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临床表现.结果:两组病人在缓解剧烈头痛,降低复发率、死亡率、并发症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应用脑脊液置换治疗者明显优于不使用者.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采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70例(治疗组)与未加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头痛消失时间、脑血管痉挛(CV S)、脑积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头痛缓解时间缩短(P<0.05);再出血率(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P<0.05)、脑积水发生率(P<0.05)降低.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能有效地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提高治愈率,预防脑血管痉挛,防止脑积水,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无外伤史、肝肾病史及血液病史,经头颅CT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25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对照组25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2例(治疗组)和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间隔2~3天置换一次.可置换2~4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1.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均未见脑疝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接受脑脊液置换治疗,多数3~5次,每次脑脊液出量30ml.结果29例(72.5%)患者临床治愈,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8例有神经功能缺陷,3例再发出血死于脑疝.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能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降低颅压,预防或减轻脑血管痉挛、交通性脑积水及蛛网膜粘连.对减轻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选择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做脑脊液置换术。观察两组病人头痛、脑膜刺激征缓解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情况。治疗组头痛及脑膜刺激征缓解快,脑脊液恢复佳。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邱会斌  焦新月 《中外医疗》2009,28(30):59-5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7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果痊愈56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出现脑梗死2例,脑积水2例。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动脉瘤介入栓塞结合术后腰穿血性脑脊液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3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介入栓塞结合术后腰穿血性脑脊液引流治疗(观察组),并与前期30例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察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结合术后血性脑脊液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妹韬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27-127,13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34例行脑脊液置换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1例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的缓解、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再出血、死亡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效显著,是基层医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 :使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6 8例。结果 :临床痊愈 85 .2 9% ,好转 13.2 3% ,总有效率为 98.5 2 % ,病死率为 1.47%。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无明显不良反应 ,操作简便 ,容易普及等优点 ,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方法: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老年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治疗18例,好转16例,死亡2例,结论:脑脊液换术是治疗老年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输液泵控制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腰大池穿刺+输液泵控制脑脊液持续引流,观察头痛缓解时间、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腰大池穿刺+输液泵控制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单纯内科治疗组,未发生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腰大池穿刺+输液泵控制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操作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绝对卧床休息,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腰椎穿刺术并进行脑脊液置换。结果脑脊液置换疗法对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迅速缓解症状、疗效好、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绝对卧床休息,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腰椎穿刺术并进行脑脊液置换。结果脑脊液置换疗法对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迅速缓解症状、疗效好、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