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肝炎患者的甲襞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年来我们采用CG-3F型彩色多媒体微循环诊断仪,对47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并根据田氏加权积分法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观察对象根据临床和/或实验室检查,确认为迁延性肝炎、慢性肝、肝炎后肝硬化47例。其中迁延性肝炎10例,慢性肝炎20例,肝炎后肝硬化17例.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在30~65岁之间,平均47岁。1.2观察方法采用无锡东方血液流变学研究所研制的CG-3F型彩色多媒体微循环诊断仪,观察患者左手无名指,根据田氏“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标准及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42例HBsAg携带者(ASC)进行了甲襞微循环现测,以73例健康人做对照,对ASc甲襞微循环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 ASC甲襞微循环的管袢形态、袢内流态,禅周状态的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6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19项参数)和血液流变学(11项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6.9%的患者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异常,88.6%的患者血液流变学JB值异常,JB值与流态积分值和总积分值呈正性相关(P均〉0.001,r分别为0.37和0.34),与实周状态积分值相关性差(P〈0.001,r=0.27),与形态积分值无相关性(P〉0.05)。进一步分组研究显示,JB值正常  相似文献   

4.
新正天丸对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新正天丸对其的影响。方法:偏头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口服新正天丸对照组50例,口服氟桂嗪,疗程均为30天。并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中除红细胞压积变化不明显外,其它各项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中只有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沉改变明显(P<0.05),观察组对甲襞四项积分示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是偏头痛的重要病理特征,新正天丸对偏头痛血瘀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我们测定了4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妇女的甲襞微循环,现报导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1、妊娠30-40周;经临床诊断为妊高征者:年龄为22-30周岁妇女,共42例;2、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妇女50例为对照,平均年龄为25-35周岁。二、方法:采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研制XD系列微循环检测仪.患者休息10-15分钟取坐位,在室温下观察病人左手无名指甲襞微循环17项指标.[1]结果(见附表)从表中可见,妊高征组妇女甲襞微循环有明显改变,微循环血管管径变细,…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128例生脑中风患者,治疗前心电图(EKG)8项指标有6项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经卡方(X^2)检验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6项旨标明显氏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NFM)检查,按田牛加权积分法综合评价,治疗后患者NFM的形态积分,襻周积分和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讨论了EKG与NFMR 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选择美国纽约心脏学会(以下乐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Ⅲ级或Ⅳ级患者50例,随机分实验组3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激酶(以下称UK)10万u/日,每日静脉点滴一次,连用10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全血粘度低切值,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比较P〈0.01,全血粘度高切值比较P〈0.05。两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现历高血压病患者与甲襞微循环变化关系.方法:对高血压患者17例,(其中Ⅰ期患者3例,Ⅱ期患者5例,Ⅲ期患者9例),及健康对照组53例作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状态积分及总积分值与健康对照组比校,相差极其显著P<0.01.主要表现甲襞管袢数较少,交叉及畸形管袢增多,输入枝管径较细,减慢,线(线粒)流者占17.6%,粒线流占23.5%,粒沉占47.1%,粒缓流占11.8%.多数患者有红细胞聚集(轻度聚集占58.8%,中度及重度聚集各占5.9%).乳头浅波状及平坦者分刑为41.2%和52.9%.82%的患者可见乳头下静脉丛,管袢山血者占2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相差极显著,P<0.01.讨论:在不同病期的患者中:微循环和分值随着疾病的加重而增加.经治疗好转的患者,微循环获得改善.因而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检查时患者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甲襞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与30例健康者的甲臂微循环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SLE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高于健康组 P<0.001.30例SLE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改变主要是清晰度差、管袢密度小、乳头平坦、血流速度缓慢、可见不同程度的红细胞聚集、渗出、出血及白微栓等特点.表明甲襞微循环的观测在SLE的诊断、病情分析及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选择美国纽约心脏学会(以下称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Ⅲ级 或Ⅳ级患者50例,随机分实验组3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激酶(以下称 UK)10万u/日,每日静脉点滴一次,连用10天现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 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全血粘度低切值,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 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比较 p<0.01,全血粘度高切值比 较p<0.05。两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形态、流态积分比较p<0.01;袢周状态比较 p>0.05。两组总有效率,2周病死率比较 p<0.05,结果证明uk可以改善血液流 变学,微循环形态、流态,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但对袢周状态无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0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组对比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复方 脑栓1号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50例采用维脑路通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 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及疗效。结果表明:复方脑栓1号,有显著改善甲 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治疗总有效率96%,治愈率52%,均优于维脑路通 (P<0.05)。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患者甲皱微循环检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组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97%的患者都表现为微循环障碍,管袢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的积分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  相似文献   

13.
对83例高血压患者、同步进行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的观察,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血沉和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值和总积分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 0.01。提示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和甲襞微循环的障碍是并存的,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和微循环的障碍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丹参并普鲁卡因静滴治疗微循环异常的银屑病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自1993年3月至1997年3月,我们对甲襞微循环检查异常的32例银屑病以复方丹参、普鲁卡因静滴治疗,并在治疗前后作了甲襞微循环观察,现将治疗及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26~42岁,病程6个月至5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00例血管性头痛进行甲皱微循环的检测,观察其流态、形态、袢周状态和总积分;同时选择60例正常人仅为对照.结果表明:形态、流态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袢周状态和总积分具有非常显著性改变(P< 0.01),提示这些病人甲皱微循环某些参数的改变,可能是诱发造成血管性关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微循环改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系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微血管的改变可导致微循环障碍。本文在5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和血流变观察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分析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观察对象5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为按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男40例,女17例。病程半年至20年,平均8.6年。年龄41~78岁,平均56.7岁。发病症状典型者38例,不典而因其它疾病住院被发现者19例。57例中伴有各种合并症者41例。病人入院后全部做了甲襞微循环和血流变方面检查。二、微循环观察方法采用徐州产的甲襞微循环显微镜,…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注射液对30例突发性聋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正华  冯彦 《新医学》1999,30(10):585-586
1 引 言我们1994年4月至12月采用甲皱微循环观察及纯音测听等指标,对使用葛根素治疗的30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2 临床资料2.1 一般资料  对照组50名,均为无耳病、无心血管病的健康人;其中表1两组甲皱微循环状态的比较例(%)组别例数清晰度清晰模糊血管形态发夹形异形及瘀血管袢长度(mm)(x±s)血流速度(mm/s)>350<350对照组5042(84)8(16)44(88)6(12)0.179±0.04642(84)8(16)治疗组30 用药前11(37)19…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如何进行甲襞微循环的综合定量分析是目前较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我们采用MCIP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中的图像系统/冻结,自动边缘跟踪 法测定了天津地区390例健康人甲襞微循环正常参考值。结果表明,各年龄组随着 年龄增大,甲襞微循环平均积分值亦随之增大,主要表现红细胞聚集程度血管分化 不良、变短、管径变粗等症状。经统计学处理,20~35岁与36~50岁总积分比较存 在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与 50岁以上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5 —50岁与>51岁以上总积分比较相差不显著(P>0.05)。各组中性别结果比较差 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1].应用甲襞微循环检查方法观察ITP病人异常变化及治疗前后变化少见报道.本文对20例ITP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测分析发现ITP患者表现:清晰度差,管袢排列不整,畸形,管袢过长,红细胞多为轻、中度聚集,管袢周围呈雾状渗血,管袢畸形率达90%与正常对用差异显著(P<0.05).20例中7例治疗前后对比检查,发现甲襞微循环的改普与病情好转呈正相关,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20例ITP病例来自1993年7月-1995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与甲襞微循环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与甲襞微循环仪检测患者左手无名批甲襞微循环指标。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偏头痛组患者TCD示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头痛组甲襞微循环也呈相应的微血管狭窄,张力增加,加权积分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1)。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与甲襞微循环的异常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可采用简便、无创的甲襞微循环检测方法。获得人体微循环信息,间接反映颅内血流动力状态,动态地监测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