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骨头坏死的血液流变学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的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股骨头坏死患者26例和正常对照组22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分析。结果 股骨头坏死组η1、ηHr、RE、IR、TK、ESR、ESR-K和Fb等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股骨头坏死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高粘滞状态,且在股骨头坏死早期已经出现,比常规X线片出现异常早2~3个月。对可疑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可  相似文献   

2.
使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脑血管病(CVD)45 例。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 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测定。结果表明:ILIB治疗CVD确能使ηbH、ηvL、RV、ηp及 Fib明显下降(p<0.01-0.001)。而对HCT、ESR、ESR-k和Ch、TC等则无显著 影响(p>0.05)。由此,说明其ηb下降主要由于ηp、Fib的降低及红细胞变形性增 强所致。故提出在使用ILIB治疗CVD时最好先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其对高粘血浆 型胶红细胞变形性下降型的疗效必优于细胞高压积型。  相似文献   

3.
对12例高原肺水患者在治疗前和临床治愈后,进行了(全血粘 度高切、低切)、P(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HCT(红细胞压积)、PFC(纤维蛋 白原)、RET(红细胞电泳时间)、IR(红细胞刚性指数)、VAI(血细胞聚集指数)、ESR (血沉方程K值)等10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经治疗痊愈后与治疗前的血 液流变学指标有很大的变化,PFC、IR和 RET差异显著(P<0、05或 P<0. 01)。HCT、VAI、ESR的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0.05)。认为,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与高原肺水肿有一定关系,对高原肺水肿有一定关系,对高原肺水肿患者的病情判 断和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湛江市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异常特点。方法:测量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其血液流变特性。结果:男性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HCT、ηb、ηp、ηr、FAD、RIB、L、MW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异常,差异非常显著(P〈0.01)。女性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ESR、K、FIB、HCT、ηb、ηp、MW、DW明显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湛江市男女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245名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测定。结果表明,患者的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血沉(ESR)、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ET)、纤维蛋白原(Fg)、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均大于或高于正常人(P〈0.01)。高血压的ESR,K值和TG高于冠心病,差异显著(P〈0.01),其它指标相似。高血压的各项指标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比较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129例正常维吾尔族成人血流变检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本文从对129例正常维吾尔族人血流变学八项指标的统计学比较 分析表明;(1)维吾尔族男性在八项指标中,其高切ηb、低切ηb、ηr、HCT等四项主要 指标明显高于维尔族女性(P<0.01),而ESR、K值则为女性高于男性(P<0.01). (2)维吾尔族与汉族比较,其高切ηb、低切ηb、ηp、ηr、HCT,等五项主要指标维尔族 男女均高于汉族(P<0.01).  相似文献   

7.
36例晚期肝硬化病人的血液流变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6例晚期肝硬化病人进行了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电泳时间(RCT)、纤维蛋白原(Fb)、血沉(ESR)、血沉方程K值(K)等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有的病人表现为高粘性质。有的具有低粘特征;而有的既有高粘性质但同时又具有低粘滞征。因此,本文根据本组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将其分为高粘、低粘、混合三种类型。作者将三种类型的肝功能、主要临床生化以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提示肝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液流变学异常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家兔油酸型RDS.组、油酸型RDS654—2治疗组和生理盐水 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酸型RDS和生理盐水治疗组高中低 切变率下ηb、RAI、TK均明显增高,OD、Hct显著降低;而654—2治疗组高中低发 变率下ηb、EAI和ηp等均无明显变化。提示油酸型RDS时存在高全血粘度血症。 654—2可能主要通过抑制红细胞、血小板等聚集,而佯低全血粘度,减轻肺损伤。 此为临床治疗RDS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血液流变学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95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与分析。结果发现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表现为高粘滞血症,血液流变学八项指标除红细胞电泳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血液流变学检查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外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进一步分析颅脑损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诸多相关因素及其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86例颅脑损伤的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并将测定结果分别与格拉斯哥(GCS)评分及住院时间等进行相关分析。并观察止血药应用与否,高颅压有无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黏附率(PAR),体外血栓长度(ETL)GCS有显著相关性(P〈0.05)。各项指标变化均与病程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医院65例门诊和住院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结果分析。以4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分别进行了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血清粘度(ηs)、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六项指标检测,并做了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测定对象65例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组系我院门诊与住院病人,年龄31~70岁,平均52岁。经临床按统一标准确诊为:糖尿病10例,高血压病32例,冠心病23例,45例健康对照组系来我院进行体查的干部战士和部分地方老干部。年龄21~64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喀喇昆仑山 5380米地区所发生的12例高原昏迷、9例高原肺水肿患者,进行了全血比粘度(ηB)、血浆比粘反(ηp)、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观察。结果:高原昏迷和肺水肿患者的各项指标(除ESR外)均增高,ESR减慢,与健康移居者(20例)相比较,相差显著(P<0.05),同海拔3800米移居者(20例)相比较,相差非常显薯(P<0.01)。经治疗后,接近健康移居者的指标值。作者对其结果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78例恶性肿瘤病人观察,结果发现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均明显高 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部分恶性肿瘤病人呈高粘滞血症状态,血液流变学 检测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我院内科1989~1991年268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观察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其中81例使用蝮蛇抗栓酶治疗的病人作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检测,以对比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表明,268例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人比较,各项均有明显改变,与正常人比较全部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卜<0.01)。经蝗蛇抗栓酶治疗后,81例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检测,除血小板计数一项无明显改变外(卜<0.01),其他各项均有明显改变,其中血沉一项治疗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rto.05);全血比粘度等 12项治疗前后改变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of)。  相似文献   

15.
经临床和心电图确诊的62全心动过缓的病人(静息心室率为43-58次/分)分为单纯心动过缓组(23例),合并其它疾病组(39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126例)相比公,结果发现,在全血粘度(ηb)高,低切变率,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粘度(ηp),体外血栓形成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4-0.01),以ηb,HCT表现更明显(P<0.01).结果表明:心动过缓病人普扁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即血液粘度增高,作者认为:血液粘度增加、血流缓慢、循环障碍可能是心动过缓病人的共同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吸入一氧化氮对犬烟雾吸入性损伤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犬烟雾吸入性损伤吸入一氧化氮(NO)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7只犬随机分二组,烟雾吸入后,对照组(n=8)单纯吸氧(FiO2,045),治疗组(n=9)吸氧(FiO2,045)+00045%NO,连续监测血液流变学有关参数,数据行多个样本均数间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组RBC数和RBC压积(Hct)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RBC聚集指数(EAI)比对照组降低而RBC刚性指数(ERI)则升高(P<005~001);低切全血粘度(Lηb)、全血还原粘度(Lηh)和血浆粘度(ηP),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001);治疗组NO含量升高与EAI、Lηh和ηP降低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94,-095,-093,P均<001)。结论吸入性损伤后血液粘度也有不同程度升高,吸入NO有不同程度降低吸入性损伤血液的高凝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们配合某部在喀喇昆仑山高原适应性训练,在海拔3700和5270m进行了徒手5公里跑步越野,越野前静息状态和越野后即刻检测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和HCT(红细胞压积)、ηb(血液粘度),PFC(纤维蛋白原)、TK(红细胞变形系数)、MST(微循环滞留时间)、TEL(血栓形成系数)六项血液流变学指际,旨在探讨高海拔地区剧烈运动前后RBC—SOD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对象与方法随饥选择陆军不同兵冲男性官兵51人,平原出生,年龄18~28岁,平均20.3岁,均为第1次上高原,上高原前经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微循环的角度探讨了烧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以输血前后为依据,追踪观测了每一、二、三、四周5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全血比粘度(ηb)、血浆比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k)和血红蛋白(Hb)均有改变,诸项指标在第一、二周变化不明显,而在第三、四周变化显著(p<0.05或P<0.01),四周以后基本趋于稳定。作者认为,对烧伤患者进行补液、输血治疗,利于患者皮扶粘膜微循环的改善,并需一定时间以后,才能显现明显的效果.建议对烷伤患者在输血前后定期观察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治疗过程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昔苯酮(Exifone,Exf)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用颈动、静脉旁路法观察Exf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作用;用肾上腺素加冰水法观察了Exf对大鼠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的影响。结果:Exf54mg/kg灌胃给药后对大鼠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也有不同的改善作用,与血瘀模型组比较有较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A) 在脑梗塞中的意义及其与多项中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58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于发病1 ~2 天内以ELISA 方法检测血清ACA、以BME 1 生物医学处理仪等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水平;其中27 例于恢复期复查血清ACA 水平。结果 急性期ACA19 .30 ±13 .27 U/ ml,恢复期ACA16 .23 ±9 .58 U/ ml ,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5) ,但均比对照组10 .48 ±4 .14 U/ ml 明显增高( P< 0 .01) ;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示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且患者ACA 水平变化与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改变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r = 0 .03 ~0 .61 ,P< 0 .05 ~0 .01) 。结论 ACA 在脑梗塞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在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中或与多项中风危险因素共同形成了病理效应或促进了这些危险因素在脑梗塞发生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对脑梗塞患者恢复期后适当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