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粘度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度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将血浆、血清看作牛顿流体、采用立式玻璃毛细管粘度计,分别测血浆、血清比粘度,以二者之差经查标准曲线或代人公式计算即可求得纤维蛋白原含量。本法与亚硫酸钠盐析沉淀双缩脲比色法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CV—3.4%,回收率98~102%,方法简便,易于应用。纤维蛋白原(Fib)是一种凝血因子,其含量对血栓前状态及DIC的监测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粘度法测定血浆Fib含量,是一项应用流变学原理的新方法,现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1.立式玻璃毛细管粘度计上海医科大学医用仪器厂制。内径0.5mm,管…  相似文献   

2.
测定39例健康人血浆比粘度(X±S=1.695±0.095)和血清比粘度(X±S=1.594=0.080)、双缩脲比色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X±DS=3.44±061)。血浆、血清比粘度之差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呈高度正相关(r=0.8687,P<0.001),以X代表血浆、血清比粘差之差、Y代表血浆纤维蛋白原(g/L,回归方程为:Y=2.234+12.285X。28例双盲对比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g/L)实测值(X±DS=3.543±0.602)与根据粘度差计算值(X±DS=3.470±0.464)相差无显著意义(P>0.05)。 本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具有简单、快速、条件易控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六种疾病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对 1017例六种疾病[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塞)、 高血压、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梗塞)、糖尿病、尿毒症、重度单纯性肥胖儿 童〕患者进行了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两项指标观察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血 浆粘度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多同时出现,即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是直线关系,二者有明显相关性。并且提示,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是血液流变 学等检测方法中重要的指标。作为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尿毒症等疾病早期诊断, 判定预后和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参考文献[1],用血浆与血清粘度值之差计算纤维蛋白原含量,通过对80例标本的分析,并与亚硫酸钠盐析法做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仪器EB-Ⅲ型血液流变检测仪(天津华新医疗器械厂).1.2观察对象正常健康体检合格者20例,脑血栓、冠心病20例,各种炎症20例,肝脏疾病20例,共80例,年龄10~76岁。1.3方法血浆、血清粘度测定按使用说明严格操作,然后按Ernst”’公式计算纤维蛋白原含量,即Fi(g/L)=17.25×(血浆粕度一血清粘反)+0.7,(原文公式为1725(血浆粕度一血清粘反)+70,本文以g/L…  相似文献   

5.
对36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和全血粘度检测,并以36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发现心肌梗死组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故提示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参与心肌梗死的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6.
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龙怡道,魏云峰(江西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南昌330006)TreatmentofHyperfibrinogenemiainCardiovascularandCerebrovascularDiseasesLon...  相似文献   

7.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彭黎明  曾着黎 《检验医学》2004,19(2):163-166
纤维蛋白原(fibrinogcn,Fg)是临床常用检测项目,除在止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外,其含量增高被认为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因素之一,检测其血浆含量有助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判断。目前Fg测定主要包括Fg血浆水平、亚组分、纤维蛋白单体聚集功能、基因多态性等几个方面,其中血浆Fg含量测定最为常用,现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辛沈  耿玫姝  谢英 《现代康复》1997,1(1):45-45
近年来,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被视为心、脑血管梗塞性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对110例老年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进行研究,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石春国  王晓春 《临床荟萃》1998,13(21):968-969
降纤酶是类凝血酶的一种制剂,其前身是蛇毒抗栓酶.以往我国生产的蛇毒抗栓酶是多成份的,临床药理机制复杂,个别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后果,且与国际上对药品应尽量单一化的要求不符.最近,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降纤酶的生产标准,国内已有厂家开始生产单一组分的类凝血酶产品,并按要求统一命名为降纤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血糖与血黏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1例本院住院患者作血浆黏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血糖检验及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在P<0.05水平上,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浆粘度具有显著直线正相关性,而血糖不具有显著直线正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排除了低密度脂蛋白,得出回归方程PV=1.179+0.039×FG+0.021×TC+0.016×TG。结论纤维蛋白原与血浆黏度具有显著线性相关,一元及多元回归分析均显示其与血浆黏度的相关系数最大,相关性较其它指标更明显,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浆粘度也具有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95年第五卷第一期曾刊登吴友才等的“粘度法测定血浆蛋白原”一文,今又刊登赵永光一文,以期互相探讨,通过临床检测验证找出更加准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高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否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03/2004—08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11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123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龄(&;gt;80岁)、感染、近期(3个月以内)创伤和手术、肿瘤等因素。用PCR—RFLP分析法检测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在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结果:发现人群中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脑梗死组β-纤维蛋白原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脑梗死患者动态变化中的血浆维蛋白原、血液黏度比正常组高(P&;lt;0.05)。结论:脑梗死患者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遗传学基础有关,A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之一。脑梗死患者的维蛋白原浓度增高,进而导致血液黏度增加,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COPD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靖江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50例COPD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90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160例;另外同期选取该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浆FIB、FDP和D-D水平。结果(1) COPD患者组FIB、FDP和D-D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5.18±1.51)g/L、(6.95±3.17)mg/L、(2.38±1.12)mg/L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ECOPD组分别与COPD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FIB、FDP和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但COPD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D-D[(0.87±0.43) mg/L]升高明显外(P<0.01),FIB和FD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轻度升高(P<0.05)。结论监测COPD患者的体内的FIB、FDP和D-D水平,为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癌症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功能指标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功能状态。方法:用蕲蛇酶水解纤维蛋白原,通过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测定以下项目:①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S);②最大吸光度(Amax);③纤维蛋白原含量(Fbg:c); ④反应延滞时间(DT);⑤纤维蛋白原功能指数(FI)。结果:癌症1组FMPS、Amax,Fbg:c含量均升高,DT缩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FI虽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癌症2组FMPS、Amax,Fbg:c含量升高更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及癌症1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及0.05),FI上升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癌症患者Fbg:c含量均明显高于政党对照组,Amax数值亦增高,证实癌症患者存在着高凝状态。FMPS、DT数值均可反映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功能,FMPS数值高于政党对照组,DT数值明显缩短,均说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明显增强。本资料有转移灶的癌症2组患者Fbg:c,Amax,FMPS数值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灶的癌症1组,DT明显缩短,这说明高凝状态与癌症的轻重程度有关,有转移灶的癌症患者高凝程度较无转移灶癌症尤甚。  相似文献   

16.
血浆纤维蛋白原(Fg)属于血流变检查的重要指标,其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它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影响到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由于它与心血管性疾病、脑梗死、糖尿病、血栓性疾病、恶性肿瘤甚至妊娠等有着密切关系,也是血栓与止血检测中的重要项目。为此,我们对这项指标用免  相似文献   

17.
苯妥英钠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妥英钠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临床观察朱宝森张展骅盖全武王学军李少光已知血浆纤维蛋白原(Fg)增加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而防止血浆Fg水平增高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据国外报道,苯妥英钠有降低Fg的作用[1]。为探...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高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否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03/2004-08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11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123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龄(>80岁)、感染、近期(3个月以内)创伤和手术、肿瘤等因素。用PCR-RFLP分析法检测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在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结果:发现人群中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脑梗死组β-纤维蛋白原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动态变化中的血浆维蛋白原、血液黏度比正常组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遗传学基础有关,A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之一。脑梗死患者的维蛋白原浓度增高,进而导致血液黏度增加,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居献  毛节明 《临床荟萃》2003,18(3):131-13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特点、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它有 3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1] 。本文以血浆纤维蛋白原 (Fg)含量为检测指标 ,观察ACS患者血浆Fg含量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急性心肌梗死 14例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2例 ) ,其中男 11例 ,女 3例 ,年龄 31~ 92岁 ,平均 (6 1.9±15 .9)岁。不稳定性心绞痛 14例 ,…  相似文献   

20.
纤维蛋白原分子异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蛋白原(Fg)的异常可分为质的缺陷(异常Fg血症)和量的异常(Fg缺乏症),两者均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异常Fg血症的特征是Fg分子结构异常改变了其功能特性,先天性异常Fg大多是基因点突变导致的个别氨基酸被置换。Fg缺乏症则可分为低Fg血症和无Fg血症。先天性无Fg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征是Fg合成不足或完全缺乏,而其代谢过程正常。迄今已发现30余种导致该病的基因突变。本文就先天性Fg分子异常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