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2组168例高粘滞血症(BHS)病人,采用静滴复方丹参、维脑路 通(B组88例)和联合口服降粘活血饮(A组80例)治疗,并在用药前后作血液流变 学指标对比。结果表明:治疗前后自身对比,A组8项、B组6项血流流变学指标显著 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A组2项指标优于B组(P<0.01)。提示依据血 液流变学原理,采用中西医结合降粘活血疗法治疗BHS,对防治心、肪血管疾病具 有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将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α-Ib干扰素治疗,B组采用健肝乐冲剂联合香菇多糖注射液。治疗90d后,ALT复常率A、B两组分别为85%和45%,差异非常显著(P〈0.01)。HBVDNA、HBeAg、抗-HBcIgM阴转率A组依次为75.0%、62.5%、81.8%;B组依次为26.7%、13.3%、20.2%,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果表明,采用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α-Ib干扰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早期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别用补阳还五汤(中药组)及10%706代血浆合维生素E(西药组)治疗发病3~7天脑梗塞患者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包括临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O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DA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SOD及MDA均显著改善(P<0.01);尤以中药组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作者认为:补阳还五汤对早期脑梗塞患者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脑梗塞机制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湛江市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异常特点。方法:测量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其血液流变特性。结果:男性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HCT、ηb、ηp、ηr、FAD、RIB、L、MW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异常,差异非常显著(P〈0.01)。女性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ESR、K、FIB、HCT、ηb、ηp、MW、DW明显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湛江市男女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对早期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早期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别用补阳还五汤(中药组)及10%706代血浆合维生素E(西药组)治疗发病3 ̄7天脑梗塞患者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包括临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O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DA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SOD及MDA均显著改善(P〈0.01);尤以中药组明显,与  相似文献   

6.
对20例窒息新生儿10例健康新生儿于生后7d内进行检测静脉血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LDH同功酶(LDH1),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以了解窒息新生儿心脏受损的情况。结果 血清AST、CK,CK-MB,LDH,LDH1,α-HBDH水平窒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明显高于窒息组(P〈0.01)。结论: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3622例不同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卿 《临床荟萃》1999,14(11):484-486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天津市3622例不同人群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自然人群(1组)、普通患者(2组)、肝病患者(3组)抗-HCV阳性率组间比较,均P〈0.01,且随年龄增长有递增趋势。1、2、3组用血及血制品者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未用者,均P〈0.01。在抗-HCV阳性组和阴性组中,HBsAg阳性率,1、2组P〉0.05,3组P〈0  相似文献   

8.
华蟾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途径。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华蟾素联合丹参组(Ⅰ组)和华蟾素组(Ⅱ组)。Ⅰ组静脉滴注华蟾素和丹参注射液,Ⅱ组单独静脉滴注华蟾素注射液,连续治疗60天。结果两组均能促进HBeAg、HBV DNA转阴和抗HBe转阳,但Ⅰ组的降酶、升高白蛋白和降低球蛋白的疗效优于Ⅱ组(P<0.05,P<0.05,P=0.05),肝肿大回缩疗效明显优于Ⅱ组(P<0.01)。结论华蟾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酮体比值(AKBR)对判断感染性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病情轻重程度和预后的意义。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肝硬化组、急性感染组(又分A、B、C3组)患者乙酰乙酸(AcAc)、β羟丁酸(3HB)及AKBR等指标水平。结果:肝硬化组AcAc〔(0.42±0.15)mmol/L〕和3HB〔(0.82±0.18)m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99±0.20)mmol/L和(1.40±0.25)mmol/L〕,P均<0.01;急性感染A、B、C3组的PaO2、乳酸、阴离子间隙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AKBR与APACHEⅢ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812,P<0.001);血清酮体水平与APACHEⅢ评分间无明显直线相关关系(r=0.163,P>0.05);AKBR和PaO2与APACHEⅢ评分间有明显相关性(r=0.722,P<0.01)。结论:AKBR能更早期、直接、准确地反映肝细胞线粒体的受损程度和能量代谢状态,可以作为评估感染性MO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沙棘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联合沙棘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与31例对照组对比分析。疗效显著,治疗组HBsAg阴转率为16.67%,高于对照组。HBeAg阴转率治疗组高达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P〈0.01。发现该方法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半年后HBeAg反跳率治疗组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证实沙棘除有免疫调节作用外,并能有铲地减少Ara-A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光量子血疗法(UBIO)对高粘滞血症(BHS)患者血流变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对48例BHS患者采用UBIO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及UBIO治疗6月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UBIO治疗后BHS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后6月复查血流变示血液粘度增高,与UBIO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BIO是治疗BHS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远期疗效不理想。提示BHS患者在UBIO治疗仍需继续使用降粘药物,并定期复查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黄连粉针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途径对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疗效的影响。方法:RSV肺炎4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0例。各组基础治疗相同,A组静注大剂量双黄连粉针(80mg·kg-1·d-1),B组静注中等剂量双黄连粉针(60mg·kg-1·d-1),C组静注小剂量双黄连粉针(40mg·kg-1·d-1)加雾化吸入小剂量双黄连粉针(40mg·kg-1·d-1),D组雾化吸入中等剂量双黄连粉针(60mg·kg-1·d-1)。4组疗程均为7日。结果:D组患儿发热缓解时间〔(3.11±0.64)日〕比A、B、C3组〔分别为(2.09±0.47)日、(2.08±0.67)日和(1.74±0.62)日〕明显延长(P均<0.01),其他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喘鸣、干及湿性口罗音等)消失时间A与C组、B与D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C组与B、D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A、C组显效较早。结论:双黄连粉针治疗RSV肺炎的疗效与给药剂量和方法密切相关,小剂量双黄连粉针治疗效果较差;小剂量双黄连粉针静注配合小剂量双黄连粉针雾化吸入治疗RSV肺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用黄芪注射液和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62例并发CHF的终末期肾病行维持性HD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30例采用包括休息、吸氧、使用血管扩张剂及洋地黄制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治疗;B组32例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但不用洋地黄制剂),加用黄芪注射液和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治疗10日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并用二维超声诊断仪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左心室容积的变化。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63.3%,B组为87.5%,2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B组治疗后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的改善程度以及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容量降低值均较A组显著(P均<0.05)。A组洋地黄毒性反应发生率达23.3%,B组末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加用黄芪注射液和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HD的CHF患者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高压氧(HBO)治疗前中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的浓度变化。方法50名患者分为高压氧+常规治疗组(HBO组)32例和单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8例,另有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于治疗前中后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MDA、用放射免疫法检测SOD-1。结果HBO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MDA(5.27±1.59)μmol/L,(5.71±1.34)μmol/L和SOD-1(271.3±102.9)μg/L,(256.3±112.4)μg/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MDA和SOD-1呈负相关;治疗后MDA升高和SOD-1明显降低者疗效和预后差。HBO组MDA降低,为(4.11±0.35)μmol/L;SOD-1升高,为(380.5±115.3)μg/L及疗效均较对照组显著。结论MDA和SOD-1与损伤严重程度有关,可用于判断HBO的疗效和预后,并有可能作为调整HBO治疗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自行设计的可调式自动活检装置(AABD),在超声导向下对12例血清HBV标记物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肝脏进行活检,组织标本进行HBVPCR和Dot-Blot杂交检测并与超声显像参数做相关关系的研究。12例CHB中,5例血清及肝组织HBV-DNA阴性,血清ALT均≤45u/L(HBV-DNA阴性组);7例血清及肝组织HBV-DNA阳性,血清ALT均≥68u/L(HBV-DNA阳性组)。超声检查肝实质回声直方图的像素均值(AV)及其标准差(SD),两组差异显著(P<0.05);慢性肝炎中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超声检查的多项指标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分析发现,CHB病人的肝实质回声及其直方图的AV和SD,以及肝内血管走行情况与肝内HBV-DNA的检出存在相关关系(r=0.512,P=0.021,各偏回归系数的P值亦均<0.05),并计算出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流式细胞仪分析50例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和12例健康献血员的骨髓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显示:S+G_2M期细胞比例在MD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2);在RAEB和RAEB-t组明显低于RA组和RAS组(均P<0.01);与骨髓原始粒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63,P<0.001);与骨髓幼稚红细胞呈正相关(r=0.48,P<0.01)。还研究了MDS向急性白血病(AL)演变过程中S+G_2M期细胞比例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514MC酶标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颅内血肿(ICH)和硬膜外血肿(EDH)共60例颅脑损伤患者(病例组)的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并与同期腰椎麻醉手术的20例非脑损伤患者(对照组)作对比。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DAI组CSF中MBP含量与IC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间血清MBP含量差异显著(P<0.01);EDH组CSF和血清MBP含量均低于DAI组和ICH组(P均<0.01),但稍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增高,其上升水平与脑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CTX)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CTX3.7±0.2g/m^2第1天静滴,白细胞(WBC)降至最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rhG-CSF4.5±0.6μg.kg^-1.d^-1,直至采集结束前一天,WBC恢复至2.5×10^9/L以上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采集用CS3000plus或Cobe血细胞分离机,当累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截瘫患者 A D L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 例截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功能训练。心理组在接受同样治疗的同时, 强调心理康复。分别于治疗后1 、2 、3 个月进行评定。 A D L采用 Barthel 指数评分,因心理障碍多以抑郁症为主,故采用 H D S指数评定。结果:心理组 Barthel 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1) , H D S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1) 。结论:心理康复是提高截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容忽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高粘滞血症[也叫高粘滞综合征(Blood Hypervisicosity-dreme,BHS)]939例使用蝮蛇抗栓酶(SVATE)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变化.探讨SVATE对BHS的治疗价值。高粘滞血症939例使用蝮蛇抗栓酶0.5U/天、静滴15天一疗程。一般2疗程,治疗后除血小板不下降外(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降低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电泳时间作用最明显;其他依次为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沉方程K值、血沉、红细胞比积。对高血脂患者,蝮蛇抗桂酶也能降低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治疗前后比较二者有显著性差异(0.05)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