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确诊冠心病患者120例。男58例,女62例,年龄46~72岁,病程2~10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伴室性早搏者2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液10毫升加脉通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并与稳定型心绞痛比较 ,以探讨内皮功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男15例 ,女5例 ,年龄58.3±7.4岁 )和17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男14例 ,女3例 ,年龄57.7±8.6岁 ) ,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后 ,向冠脉内依次以递增剂量 (左冠脉分别为20ug 、40ug、100ug,右冠脉分别为20ug、50ug)注入乙酰胆碱。以定量冠脉造影分析软件分别测量狭窄病变段最小腔径、邻近病变的造影正常段和正常冠状动脉支的基础内径值和注入乙酰胆碱最大剂量后的内径值 ,比较两组在上述部位的内径变化率。结果两组在注入乙酰胆碱后各检测部位的内径均较基础值显著缩小。在狭窄病变段和邻近病变的造影正常段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内径变化率显著大于稳定型心绞痛组[( -59±38) %vs( -37±33) %,P<0.01;( -40±29) %vs( -21±20) %,P<0.01]。在正常冠状动脉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内径变化率亦呈现出大于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趋势 ,但未达到显著意义[( -16±15) %vs( -12±9) %,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较稳定型心绞痛明显加重 ,表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恶化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因而改善和稳定血管内皮功能将有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自1984年至1994年观察心脑血管疾病828例的微循环,发现微循环障碍时白色微血栓、红细胞聚集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疾病组828例,其中男665例,女163例。年龄45至91岁,平均年龄62.3岁。其中脑血栓形成急性期23例;脑血栓后遗症58例;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3例;高血压1期164例、刀朝“例、批期11例;冠心病、心绞痛7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38例;高脂血症213例;“中风先兆”者26例。对照组62例,其中男42例,女ZO例。年龄45至67岁,平均584岁。经胸透、心电图…  相似文献   

4.
自1999年6月至2000年9月,笔者用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并与能量合剂对照,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随机将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45~80岁,病程4个月~11年。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8岁,病程5个月~12年。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了冠心病患者血清脑钠素(BNP)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对7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BNP水平检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BNP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又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BN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改善胸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缺血性心电图,长期服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75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CGRP和ET水平变化 ,进一步探讨它们在冠心病发生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正常对照组 :30例(男16 ,女14) ,年龄45~78岁 ,平均57.5±10.4岁 ,均为本院干部体检 ,无心、脑、肾、肝功能异常 ,其它物理检查为正常者 ,排除家族中有肿瘤史的健康者。(二)冠心病组 :75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8例(男12 ,女6) ,年龄55~76岁 ,平均60.1±7.8岁 ;变异型心绞痛25例(男15 ,女10) ,稳定型心绞痛32例(男17…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各导联ST 段改变的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2例,均于胸痛发作时记录心电图.结果 112例患者中,共104例、2254次一过性心肌缺血,112例患者中,心率变异<50ms 82例,心率变异>100ms 36例,心电图出现T波的异常(≥2个导联)102例,其中仅有T波的异常者58例.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能够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88年起用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40例脑梗塞,并进行了球结膜微循环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观察对象:本组为1993年1~10月住院病人。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脑梗塞。治疗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6(平均61±11)岁。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52~75(平均61±8)岁。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95例冠心病患者及36例正常人血浆ET水平,以探讨ET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95例(男66,女29),冠心病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37~91岁。按1979年WHO确定的冠心病标准诊断。心绞痛型59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急性心肌梗塞36例。对照组为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1~46岁。无高血压和肾脏疾病史。 二、方法:ET放免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操作按说明书。 三、统计方法:结果以(?)±S表示,用t检验判定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发病不同阶段血浆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检测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劳力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各30余例发病不同阶段血浆NT浓度,并选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24 h),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疼痛发作期血浆N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N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疼痛发作期血浆NT水平显著高于治疗2周后病情稳定期(P<0.0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NT水平在心梗早期即有上升趋势,至12 h明显升高,24 h达到高峰 ,48h后逐渐下降,72h后降至正常水平 。结论: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急性缺血时,血浆NT水平升高,提示NT参与了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时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依山 《医学信息》2006,19(10):1861-1861
冠心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间应用银杏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WHO诊断标准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0例,男76例,女64例,平均年龄56.4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伴高血压60例,糖尿病1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5例;对照组140例,男80例,女60例,平均年龄57.2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伴高血压55例,糖尿病1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6年5月~2000年1月治疗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 ,在内科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 ,采用血液稀释生物平衡疗法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 ,男24例 ,女11例。年龄42~72岁 ,平均年龄57.5岁。病程6个月~13年。所有病例均符合WHO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7例 ,恶化型劳力型心绞痛10例 ,自发型心绞痛8例。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胸闷、心悸、气短、出汗等症状及心电图呈不同程度心肌缺血表现 ,经内科药物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4 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27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的检出情况。结果:动态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90.55%)显著高于常规组(3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各类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动态组检出变异性心绞痛16例,常规心电图未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用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心肌缺血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了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E-选择素(E-Selecti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ELISA法检测E-Selectin水平对5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血清hs-CRP,E-Selectin水平检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并以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E-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有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冠心病组血清hs-CRP、E-Selectin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hs-CRP和E-Selectin水平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90例符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病例均予常规治疗,口服阿斯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调脂药物以及硝酸盐类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7d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做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抗凝药物,值得推广.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仅能够降低心绞痛的复发机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采用CD系列单克隆抗体对30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进行分析,患者年龄32~75岁,平均59.3±10.5岁。男21例、女9例。按病情分为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组和隐性冠心病组,另以健康人15例作对照,年龄40~61岁,平均51.5±6.4岁。男8例、女7例。取血分离单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以来,我们对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异舒吉加小剂量肝素静脉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治疗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岁。对照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7岁。(1)初发劳累性心绞痛,病程<1个月的劳累性心绞痛38例。(2)梗塞后心绞痛28例。(3)恶化劳累性心绞痛10例。(4)自发性心绞痛24例。以上病例均有心绞痛症状发作,并伴有缺血性ST—T的心电改变。心脏彩超示:左室轻度充盈异常,左室节段性运动不良。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均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每晚1次;倍他乐可25mg,每日2次;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化,给氧等治疗效果欠佳者。治疗组50例应用异舒吉10mg(德国许瓦兹大药厂制造10mg/支)、肝素1250~u(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1979年WHO诊断标准诊断为冠心病118例,男76例,女42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6.67±10.48)岁.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中有一项符合心肌缺血者可判断为心电图阳性.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冠脉直径减少≥50%者,判断为阳性.结果 冠脉造影阳性74例,阴性44例.与冠脉造影为对照,心电图的敏感性为73.0%,特异性为79.5%.心电图及冠脉造影两种检查方法 在冠心病检出阳性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心电图及冠脉造影均为冠心病的诊断方法,但冠心病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心电图或冠脉造影确诊或排除冠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