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同层动态CT增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病人35例,纤维化者40例,行同层动态CT增强研究,绘制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的动态增强特点明显不同。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技术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中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15例,放疗后纤维化患者20例,均行三维容积内插法MRI扫描,获取病变区的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TIC),测量并分析以下指标:MRI信号值(MRI值)、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最大对比增强率的时间(Tmax)。每例患者均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果:TIC类型:复发组中Ⅱ型(速升-平台型)12例,Ⅲ型(速升-缓降型)3例;纤维化组中I型(速升-缓升型)6例,Ⅱ型3例,Ⅳ型(缓升型)11例。在15~210S各时间点,复发组病灶的MRI值明显高于纤维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172~370.347,P〈O.001);而在0S时,两组的MR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96,P-0.263)。复发组的MCER为13.64±0.52,明显高于纤维化组(6.50±1.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303,P〈0.001)。复发组Tmax明显早于纤维化组。结论:应用MRI动态增强技术分析MRI值、MCER指标可以鉴别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MRI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2例鼻咽癌放疗后病人,均行MRI扫描,其中32例行Gd-DTPA强化扫描。结果:局部软组织肿块33例,颅底骨质破坏49例,肌肉受累23例,淋巴结增大25例,放射性脑病12例,27例鼻咽部出现放疗后纤维化表现。结论:MRI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CT与MRI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5例放疗后4月~2年CT和/或MRI检查出现异常块影的鼻咽癌患者。73例行鼻咽部活检,活检阴性及未活检患者继续行CT或MRI随访。将CT、MRI结果与病理对比。结果 病理活检或CT、MRI随访复查证实55例(55/125,44.4%)为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70例(70/125,55.6%)为放疗后改变。CT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4.8%、73.8%、65.8%;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1.8%、83.7%、74.0%。结论 CT和MRI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准确性相对均较低,MRI稍优于CT。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73例CT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放疗后复发CT表现。材料与方法 对73例NPC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咽旁及颈动脉鞘区复发28例,颅底破坏、海绵窦复发22例,原发灶复发咽旁受侵17例,单纯咽壁复发6例。结论 NPC放疗后复发,以向咽壁深层侵犯为主,其次是向上侵犯,放疗后CT随访对比分析。对于NPC复发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CT与MRI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与MPI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5例放疗后4月~2年CT和/或MRI检查出现异常块影的鼻咽癌患。73例行鼻咽部活检,活检阴性及未活检患继续行CT或MRI随访。将CT、MRI结果与病理对比。结果病理活检或CT、MRI随访复查证实55例(55/125,44.4%)为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70例(70/125,55.6%)为放疗后改变。CT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4.8%、73.8%、65.8%;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1.8%、83.7%、74.0%。结论CT和MRI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准确性相对均较低,MRI稍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REP)的磁共振(MRI)形态学表现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放射性脑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EP的发生以颗叶多见,66例REP中累及单侧颞叶12例,双侧颞叶54例。其特征性表现为:(1)指状水肿并局限性坏死:T1WI为指状低信号,12WI为高信号,T1WI+Gd-FYFPA增强呈脑回状或环形强化。(2)囊性变:T1WI为类圆形水样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T1WI+Gd-DTPA增强囊壁略强化。(3)占位效应明显。结论:鼻咽癌放疗后REP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作为REP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变的CT动态增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变的CT动态增强特征。材料与方法放疗后纤维变组(RF组)86例,男54例,女32例。年龄21~62岁。放疗后复发组(RNPC组)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27岁~68岁。先行鼻咽部平扫,然后选择“兴趣区”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采用ELSCINTCT-FLASH双螺旋CT扫描机,自动压力注射器注药。分别测量平扫与增强后不同时刻的CT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描绘密度—时间曲线。结果(1)RF组动态增强曲线呈“缓升-缓降”型。(2)RNPC组动态增强曲线呈“速升-缓升-缓降”型。(3)注射造影剂后40~300s期间,RF组与RNPC组间各对应时刻点CT值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RNPC组明显高于RF组。结论RF与RNPC的CT动态增强曲线及病变区CT值的明显差异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新依据。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MRI表现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的 17例患者MRI检查资料 ,本组病例在放疗后 0 .5~ 12年出现不同程度颅神经损伤症状。结果 :病变好发于脑干 ,表现为稍长或长T1、长T2 信号。注射Gd DTPA后大多数病例强化。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MRI是诊断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影像组学模型对进展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局部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6例进展期NPC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35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复发的患者列入复发组,51例随访无复发的患者列入无复发组。所有患者均行MRI扫描,采集初诊、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6个月共3个时间点的轴位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增强扫描、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短时间反转恢复(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提取特征参数,回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算法对冗余特征进行降维,再通过Ridge Classifier分类器学习得到预测模型,5折交叉验证法训练并验证模型。结果:进展期NPC复发组的复发间隔时间为7~61个月,中位时间为24个月。基于3个时间点T2WI-STIR及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部复发鼻咽癌(LRNPC)的MRI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LRNPC患者的MRI资料,其中47例经病理确诊,39例无组织学证据.根据系列MRI及临床诊治确诊.结果:①复发部位:鼻咽部40例(46.5%),鼻咽部以外46例(53.5%).多部位受累67例(78%),39例(45.3%)完全...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是鼻咽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是局部放疗。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化是常见表现,纤维化提示病情稳定,复发需进一步治疗。CT、MRI虽对放疗后复发和纤维化的评价有一定价值,但其存在局限性。目前f MRI技术发展迅速,在鼻咽癌诊断与随访的应用中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且其具有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力高及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优点,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应用中更有价值。现就DCE-MRI、PWI、DWI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纤维化和复发评价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鼻咽癌放疗后f MRI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腔外肿块残留或复发的MR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鼻咽癌放疗后鼻咽腔无肿块、腔外肿块存留或复发的 2 0例MR检查资料。结果 :咽旁间隙肿块 11例 ;颅底骨质破坏 17例 ;海绵窦受侵犯 11例、后颅窝肿块 3例 ;眼眶侵犯 2例 ;副鼻窦及鼻腔异常 15例 ;放射性脑病 4例。结论 :MR是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咽旁肿瘤残存或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36例采用3-DCRT治疗技术(总剂量DT:6070 Gy/3070 Gy/3035次,2 Gy/次,5次/周,参考剂量曲线选定为90%),同步予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135次,2 Gy/次,5次/周,参考剂量曲线选定为90%),同步予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13个月内复查增强CT或MRI,获CR 15例(41.7%),PR 18例(50.0%),NC 2例(5.6%),PD 1例(2.7%),总有效率PR(CR+PR)为33例(91.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1%、83.1%、57.5%。放射损伤包括听力丧失2例(5.6%)、张口困难10例(27.8%)、脑神经损伤6例(16.7%)。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具有较高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放射损伤比例低,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上行侵犯复发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鼻咽癌放疗后到我院CT随访并有上行复发的患者16例,对其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为单纯性侵犯颅底复发5例,咽壁周围及颅底骨同时复发9例,咽壁、颅底骨同时复发并颅内侵犯2例。当侵犯蝶骨体、圆孔及破裂孔、海绵窦时,尤以冠状位显示为佳。结论CT检查是确定鼻咽癌放疗后有无上行侵犯复发的重要方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48例鼻咽癌放疗后病例进行CT灌注成像,按病理结果分为2组,复发组27例和放疗后改变组21例.对2组CT灌注值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值(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利用SPSS17.0制成ROC曲线,判断最佳临界值.结果 鼻咽癌放疗后2组之间的灌注参数BF、BV、PS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无统计学差异(P>0.05).BF、BV、PS的最佳临界值为337.20 mL·100 g-1·min-1、10.18 mL/100 g、17.34 mL·100 g-1·min-1,其灵敏度分别为92.6%、96.3%、81.5%,特异度为76.2%、81%、61.9%,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91,0.938,0.780.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的MRI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的MRI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10个月~20年发生的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MRI、表观扩散系数(ADC)、磁共振波谱学(MRS)表现.结果 病变主要位于颞叶,颞叶病灶范围较大时累及额叶或小脑,少部分病灶位于脑干,其MRI示坏死脑组织的T_1、T_2弛豫时间延长,呈不均匀信号改变,并脑水肿.增强扫描坏死区呈散在斑点状、小结节状强化,或皱缩状、"花边"状强化团块;ADC为稍高信号;MRS表现为胆碱(Cho)峰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降低.其中,54例发生于颞叶,2例合并额叶损伤,1例合并小脑损伤,3例发生于脑干;颞叶病变累及双侧38例,单侧16例.结论 MRI可以清晰显示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范围,ADC及MRS具有一定特征性,有益于鉴别诊断.鼻咽部随访复查应仔细观察双侧颞叶及脑干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CT诊断。方法:对44例鼻咽癌患者进行CT追踪分析。结果:原发病灶复发10例,咽旁及颈动脉鞘区复发20例,颅底、海绵窦复发14例。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以向咽壁深层侵犯为主,CT系列随访对比分析对于鼻咽癌复发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放疗前后转移淋巴结的MRI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8例鼻咽癌在放疗前和放疗后一个月内作了MRI检查,放疗前触诊和MRI分别检出36和60枚阳性淋巴结,其差别主要是MRI能发现咽后和都分上颈深区淋巴结并能准确地测量出淋巴结的大小;转移淋巴结在T_1像上表现为与肌肉一致的等信号,T_2像上为类似于脂肪组织的不均匀性高信号,Gd-DTPA增强后出现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现象,与鼻咽部原发病灶有类似表现。放疗后MRI图像上有83%的颈淋巴结信号强度基本正常,而鼻咽部信号强度正常者占64%,MRI检查的结果使得对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随访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复发的MR I征象。方法10例经临床诊断证实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复发的病人,在内分泌治疗过程中肿瘤复发前后都进行了MR I检查。对2次MR I图像中前列腺T2信号、体积变化、对周围组织侵犯、扫描范围内的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复发前对比,前列腺体积增大的有7例,体积未见明显变化的有3例。复发后新出现的周围组织侵犯包括精囊腺(3例)、膀胱(2例)、直肠(1例)、盆底肌(1例)。复发后扫描范围内(骨盆至髂血管分叉水平)原有骨转移病灶进展的有3例,新出现转移灶的有4例。新出现髂血管旁肿大淋巴结的有4例,腹股沟肿大淋巴结的有2例。结论MR I检查能提供有助于诊断内分泌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多方面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