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性肿块型肺隔离症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证实的实性肿块型肺隔离症患者的CT资料,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缘、与周围结构关系及其强化特点。结果9例中病变位于左下肺7例,右下肺2例;病变呈"珊瑚状"7例;密度不均匀9例,表现为多数囊样稍低密度区,增强后尤为明显;边缘光滑、清楚8例,模糊1例;病灶与主动脉分界清楚9例,相邻横膈面胸膜肥厚7例,呈肋骨样肥厚;动脉期病灶内可见多数扭曲、紊乱的血管影9例,可见明确供血动脉2例,肿块边缘及主动脉旁见圆形血管断面强化影9例。结论实性肿块型肺隔离症在发生部位、形态、密度、边缘、与周围结构关系及其强化特点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CT表现全面分析能够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0岁。因体检发现左下肺”阴影”到我院作胸部CT检查。追问病史无特殊。患者一般情况可,睡眠、饮食正常,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心电图、B超等无异常,CT检查: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近主动脉旁可见扭曲的条状影,边界清。其周围肺组织内可见局限性气肿征,增强示上述条状影明显均匀强化,其强化程度与主动脉一致,并可见由主动脉发出的异常供血的血管分支影,结合连续层面及重建图像观察,该血管引流入左肺静脉(图1-6)。诊断为:左下肺肺隔离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13例,包括临床表现,多层螺旋CT扫描资料,并复习文献;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平扫及双期增强容积扫描。结果13例肺隔离症患者中,12例为叶内型,1例为叶外型。12例叶内型均位于肺下叶内后基底段,9例位于左下肺,3例位于右下肺;1例叶外型位于左膈与下叶之间。13例中1例为增多增粗的异常血管结构,4例为实质性肿块,5例为囊实性肿块,3例为囊性肿块。6例病灶周围可见局限性肺气肿,4例病灶周围见渗出性阴影。13例隔离肺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结论肺隔离症CT征象典型,容积扫描能对其作出准确诊断,并能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多层螺旋CT可以作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肺隔离症1例     
我院CT诊断肺隔离症1例,并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1岁.体检偶然发现右下肺肿块,无明显临床症状.正侧位胸片示:右下肺野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清.CT平扫所见:右下肺脊柱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晰光滑,大小约94mm×106mm,其密度均匀,CT值约38HU,肿块周围见少量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叶内型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MSCT影像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叶内型PS的影像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密度、边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10例中8例确诊,1例误诊为肺癌,1例误诊为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合并感染。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可清楚显示PS肿块形态、血管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为叶内型PS术前评估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SCT对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PS患者15例,分析患者胸部CT图像。结果:左肺下叶12例,右肺下叶3例;囊实性肿块10例,囊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结节影1例,局部肺野增粗、紊乱血管结构1例;出现感染9例,代偿性肺气肿6例,同侧胸腔积液4例;15例均可找到异常体循环供血血管,其中胸主动脉分支供血12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供血2例,腹腔干分支供血1例,引流静脉均为同侧下肺静脉。结论:MSCT可显示病变本身及周围组织关系,多种后处理技术清晰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是PS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肺隔离症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肺膈离症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10例,其中肺内型9例,肺外型1例。全部病例均作胸部CT扫描,5例病灶薄层增强扫描。结果10例患者的病灶均位于两下肺后基底段。呈囊性病灶3例,实性病灶3例,囊实性病灶4例,病灶周围有局限性肺气肿7例,在CT片上10例中有7例显示有异常供血动脉。结论CT不仅能显示病变的形态特征及周围组织的变化,而且对异常供血动脉的显示率高,在诊断肺隔离症上有重要的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隔离症患儿的多层螺旋CT表现.所有患儿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行图像后处理.评价各重组方法对肺隔离症及其相关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增强扫描横断面发现异常供血动脉12例,不能确定6例.经多种重组方法处理图像可直观显示全部异常供血动脉,并发现回流静脉13例;肺发育异常及其他系统畸形14例.容积再现(VR)对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血管及气道显示最佳.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可清晰显示肺隔离症及异常动静脉及伴发畸形,为儿童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2例肺隔离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检查采用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机,先行CT平扫,再行双期增强扫描,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MIP、SSD及VR重建.结果 32例肺隔离症均位于下叶后基底段,其中27例位于左下肺,5例位于右下肺.异常供血动脉16例来自胸主动脉,7例来自腹主动脉,3例系膈肌动脉供血,4例为肋间动脉供血,2例为脾动脉供血.CT平扫主要表现为肺内囊肿、结节或肿块,增强扫描病变区血管影增多增粗,呈条状或结节状血管强化影.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及三维重建是诊断肺隔离症最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3D S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使用Siemens Somatom Plus 4 CT机对12例肺隔离症患者行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灶区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 结果 10例为肺叶内型,2例为肺叶外型;8例位于左下肺,4例位于右下肺;增强CT显示11例有血管样条索影自主动脉向病灶内延伸;MIP-SCTA显示了经手术证实的14条异常血管中的13条,且清楚地显示了异常血管的起源、走行和形状. 结论 MIP-SCTA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1.
周静然  杨峰  余河  熊伟   《放射学实践》2013,(11):1132-113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双期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肺隔离症患者均行双期CT血管成像(cTA),将原始扫描数据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重建,观察血管情况及肿块与供血动脉的关系。结果:12例肺隔离症患者11例为叶内型,1例为叶外型。左肺下叶后基底段9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3例。囊性肿块6例,囊实质性肿块4例,实质性肿块2例。12例患者共发现12支供血动脉,分别发自胸主动脉(9支)、腹主动脉上段(2支)、腹腔干(1支),静脉引流均为肺静脉。CTA可清楚显示肺隔离症肿块形态、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双期CTA扫描结合不同后处理成像方式为肺隔离症术前评估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双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及扫描方法。方法 :6例肺隔离症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 2 .5ml/s ,扫描延时 2 5s ,层厚 3mm ,螺距 1.0。原始图像经 1.5mm薄层重建后再交工作站行三维图像后处理。结果 :本组中全部病灶均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 ,表现为局部不规则肿块 ,其中 3例边缘光整 ,1例边缘不清 ,2例病灶周围血管纹理增粗。 6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 ,发自降主动脉 4例 ,胸主动脉 2例。 6例中仅 4例显示引流静脉。其中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后处理能清楚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结论 :多层螺旋CT是肺隔离症定性诊断最为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其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较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有利于确诊此病和制订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肺隔离症是临床比较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疾病,占所有肺发育畸形的0.15%~6.4%。X线、CT、MRI等影像检查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DSA被认为是其诊断的金标准,但MSCT三维血管重建可以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有利于手术前了解血管情况。目前,肺隔离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仍为外科手术,但介入治疗创伤小、费用低,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总结分析肺隔离症的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并就肺隔离症的介入治疗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MSCT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瑜  陈爱华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2011,26(3):298-301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23例,均行X线平片、MSCT平扫及CTA检查,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MPR、MIP、VR),分析本病在MSCT检查中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肺隔离症位于左肺下叶16例,右肺下叶7例。表现为肺野内实性肿块者11例;囊性病灶者8例,其中1例为单囊;表现为团片状病灶者3例;表现为单纯主动脉分支与下肺静脉吻合1例。23例隔离肺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其中19例发自胸主动脉,4例发自腹主动脉。结论:MSCTA各种后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可准确、直观地显示隔离肺组织的供血动脉,MSCTA可以作为目前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动脉性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动脉性肺隔离症(AS)的MS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AS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5例均行MSCT增强扫描,并进行3D图像重组,分析异常体循环动脉(ASA)、肺动静脉、支气管和肺实质的影像特征.结果 5例均可见单支粗大的ASA从降主动脉发出,迂曲扩张,先向下随即朝上朝前外,供血左下叶基底段,ASA供血区正好与肺动脉供血缺如区一致,肺静脉明显增粗.4例为典型AS,有典型的ASA,与左下肺静脉(IPV)紧贴,2支跨过IPV前方下行,至前内基底段,2支在IPV后方下行,至外后基底段;受累肺体积缩小,血管断面增多、增粗.在肺动脉供血与ASA供血移行区有一个特征性的乏血管带,其内支气管缺乏血管伴行.1例为不典型AS,受累肺合并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结论 AS有特征性的MSCT表现,典型表现可以直接诊断,不典型表现需要结合3D后处理图像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在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对异常供血动脉显示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将14例肺隔离症患者的螺旋CT扫描方案分为2组,第1组8例,单层螺旋扫描;层厚3mm,床进4.5mm/s,重建间隔1.5mm者5例,多层螺旋扫描;实际层厚2.5mm,有效层厚3.2mm者3例。对比剂流率2.5ml/s;启动智能扫描探测到腹主动脉上段强化最佳时开始扫描,扫描资料交工作站行三维图像后处理。第2组6例为单层螺旋扫描,其中5例扫描层厚5mm,床进5mm/s;1例扫描层厚10mm,床进10mm/s。结果 病灶位于右下肺2例,左下肺12例,表现肿块者11例,边缘清楚的结节者3例。14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发自腹主动脉11例,胸主动脉2例,脾动脉1例;其中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后处理显示异常供血动脉最佳。上述异常供血动脉均经外科手术证实。引流静脉均未显示。结论 在肺隔离症定性诊断中,多层螺旋CT横断面结合三维图像后处理利于显示异常供血动脉,有可能替代传统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7.
肺隔离症影像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1):1763-1767
肺隔离症(PS)是一种肺的先天畸形,特点为肺部有无功能的肺组织,由体循环供血,最常发生于左下肺后基底段,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因感染导致的反复发作性咳嗽和发热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平片对该病的发现有重要的意义;MSCT血管成像结合3D重建目前是评估隔离肺,显示隔离肺的供血血管和引流血管的最佳选择,还能显示肺部其他病变;MRI和MRA在对碘剂过敏者是较好的选择;DSA仍为明确诊断PS的金标准,也是术前或介入治疗前较好的检查;超声对胎儿、新生儿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