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标本是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一种主次关系。凡病因与症状,先病与后病,正气与邪气,病在内在外等,都有标本关系。本文从治病求其本,临证知缓急作了例析。  相似文献   

2.
本为源,标为本,标本之间既是相对又胭果联系。例如:症状为标,病因为本,正气为本,邪气为标,内在为本,外表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旧病为本,新病为标等,凡是相对而又联系的,就可用标本表示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养生的目的是预防疾病发生,争取健康长寿。中医认为疾病是否发生取决于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双方力量的对比,若正气充盛,人体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协调,则邪气不易引起发病;若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或致病邪气作用过于强烈,超过人体防御能力,则致病因素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故《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若人能养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是重点研究疑难杂病的著作.此书的问世可以说是中医急症治疗的一大进步,代表了当时的急救水平.笔者对《金匮要略》的学术思想有所感悟,现结合危重病救治谈谈心得. 1 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 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抗病、康复能力;邪气是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与否,以及病后的转归结局,实际上是由正气和邪气相争的胜负决定的.疾病的发生,一方面由于人体本身的正气虚弱,容易遭受邪气的侵袭;另一方面,由于邪气的侵犯,破坏了机体的相对平衡状态.人体正气旺盛,足以抗御邪气时,不会发生疾病.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则与治法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扶正祛邪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从邪气与正气的关系来说,是邪与正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根据中医学理论观点,正气是维持人体生命能量的各种物质与功能以及由这些物质和功能所产生的抗病能力;邪气是指一切致病因素。邪正斗争的胜负,决  相似文献   

6.
问与答     
谈谈你对胸痛多是本虚标实之证的认识。请求答疑者:肖南答: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本”是对“标”而言的。如从正邪双方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是本,症状是标。胸痛之本多是心肺正虚,胸阳不振,其标多指  相似文献   

7.
邪气通常被认为是人体的致病因素,但古人对邪气的认定是相于对正气确立的,并非以能否使人发病为标准,邪气的立论基础为“风”,专指“虚邪贼风”一类,其性犹如能“发屋、扬沙石”之大风、它每在人体气血亏虚的情况下,引发众多的病证。本文将《内径》中有关虚邪贼风的内容摘出,对虚邪贼风与正风、虚邪贼风的致病特点与病证、虚邪贼风的致病条件与避邪途径作了探讨。目的在于加深对虚邪的认识和理解,并引发对邪气内涵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8.
阴阳、脏腑、经络、三焦、营卫、精血津液都是人体正气的分类命名。正气是生命活性物质的统称,邪气是一切致病物质的统称。阴阳平衡就是阴气平和、阳气固秘,阴平阳秘则气机和利、气化正常。若阴气和阳气因虚损耗伤、或邪气侵扰而失于平秘,则气机逆乱,温凉失度、气化失常,即阴阳失调,发生疾病。正邪相争是病因、病机的关键,正气虚和/或邪气实是辨证的真正总纲。扶正祛邪是治病的总则。从生理到病理,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治疗,完全表明气化论是中医理论的真正核心,中医理论本质是气化论。  相似文献   

9.
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本与标是相对而言的,常用以说明疾病的本质和现象,以及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从邪正关系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因与症状而言,病因是本,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重在探析中医湿热病证的病因病机。从外感湿热、内伤湿热、内外相合、湿热相生四个方面探讨湿热病证的病因;从湿热之邪易导致脾胃功能、气血运行、水液代谢等方面失常探析湿热病证的病机。湿热病证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之盛衰和湿热邪气之强弱两个方面。其中人体正气是内在决定因素,外界湿热之邪也为致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邪正的定义一般认为,“邪”就是外来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邪气——致病因素。“正”就是内在的,能维持人体健康的正气——机体的抗病能力。近年来认为,邪正就是现代医学中所说的病原体和抵抗力,由此看来“邪”即病因病原和致病因子。“正”即精神、形气、气血、正常机能活动力。祖国医学中所说的正气、本是一种概念,所谓概念,是人类思  相似文献   

12.
13 病方进展 不治太甚 【原文】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 【译文】病势正在进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这好比使敌军疲惫的方法。 【今释】中医认为,疾病过程,从正邪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产生、发展及转归取决于正邪斗争的消长,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即元气,指机体的抗病能力;邪气指致病因素。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抗御和祛除病邪;祛邪能够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内养正气,  相似文献   

13.
邵素菊 《新中医》2005,37(5):17-18
邵经明教授认为,哮病病因不外内外因,外因乃六淫侵袭人体,内因则为饮食、劳倦、七情所伤。病机不外正气虚与邪气实。治疗哮病,发作期治标,缓解期治本,二者并重;采用三穴五针法为主,辨证选穴,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1慢乙肝与邪正"正"是"正气"的简称,是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所谓的"邪"是邪气的简称,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即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反映。故正气的盛衰,是形成疾病虚实的关键。"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是阐明人体受病后,正气和病邪之间相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属于中医“瘟疫”范畴,其病因为特定的致病因素,可称为“肺毒”或“肺役”,此致病因子具有类似湿邪和热邪的性质,但不可与“六淫”邪气相混淆。其发病过程为正邪相争、正邪消长的具体表现,普通型SARS邪气实,正气不虚,随着正气驱邪外出,疾病渐愈。重型SARS多由于邪毒过剩或正气本虚所致,部分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SARS不具有卫气营血证的传变规律,仅用表里辨证即可。从SARS的发病过程看,中医的正气,与西医的“免疫”概念不甚一致,与“细胞免疫”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是正气与邪气作斗争的过程。邪正消长,既是人体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的复杂变化,也是人体在抵抗一切外来的致病因素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综合表现。中医所谓的“邪”,是指一切可能致病的因素;中医所谓的“正”,是指人体能够抵抗邪气的生理功能。邪气和正气的消长过程,尤其是正气的盛衰,是决定受病与否的主要因素,也就是外因决定于内因的意义,因而成为机体在发病过程中形成虚实证候的关键,同时也是决定治疗方针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7.
邪气通常被认为是人体的致病因素 ,但古人对邪气的认定是相对于正气确立的 ,并非以能否使人发病为标准。邪气的立论基础为“风”,专指“虚邪贼风”一类 ,其性犹如能“发屋、扬沙石”之大风 ,它每在人体气血亏虚的情况下 ,引发众多的病证。本文将《内经》中有关虚邪贼风的内容摘出 ,对虚邪贼风与正风、虚邪贼风的致病特点与病证、虚邪贼风的致病条件与避邪途径作了探讨。目的在于加深对虚邪的认识和理解 ,并引发对邪气内涵的再认识 ,以便使中医病因学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久病入络”及其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久病入络”及其临床运用贾正平山东梁山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梁山274800)1久病入络理论形成依据《难经·八难》中指出:“气者,人之根本也。”人体正气旺盛,防御功能健全,则病邪不得而入,即使致病之邪气侵入人体,旺盛之正气也能驱邪外出,恢复健康。但久病之...  相似文献   

19.
疾病的过程,从正邪关系来讲,是人体的正气与致病邪气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正盛邪退,病情好转,邪盛正衰,病情逐渐恶化,在具体运用中要区别扶正与祛邪的主次,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是先扶正而后祛邪,或先祛邪而后扶正,最终要达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原则。外感病由天时之不正,实则亦由正气之先虚,不能固御其邪,感冒一病,是一个正邪相争的发病过程,正盛则邪退,正气不足则邪气乘虚而入,正气足则六淫之邪就不能侵入人体,尤房屋之墙壁坚固,盗贼亦何由而入,其邪能侵入人体内者,皆由身体怯弱,而…  相似文献   

20.
邪正,即邪气与正气,是对致病因素及抗病能力的概称。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证候是由症状组成的,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候包括了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邪正关系及各种临床表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阴阳作为机动代名词,既能代表邪气,又能说明正气。故将邪正与阴阳联系起来,借以阐述整个病理过程,能够进一步搞清邪正与阴阳及其与证候的关系,对提高辨别证候的能力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