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6例,在透析过程中通过定点观察和临床听诊发现心律失常事件,记录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时间及临床症状.同时行血液生化检验和心电图检查,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结果86例患者共血液透析19750例次,出现心律失常1935例次,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9.8%,以室性早搏最为多见。心律失常多发生于上透析机后2~5h,与患者的年龄、超滤脱水量、电解质紊乱相关。尤以血钾紊乱密切相关。结论血液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原因为多方面的因素,以室性早搏最为多见。临床上若能积极纠正诱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透析期间的心律失常是可以预防和纠正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总结分析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类型及相关因素.结果 32例患者行血液透析3865例次,共发生心律失常398例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3%,以室性期前收缩最为多见,心律失常多发生于透析开始后3~4 h,与超滤量、心肌缺血、贫血、电解质紊乱有关.结论 血透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能针对病因防治,可减少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心律失常的特点并评价相应综合治疗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657例次透析中心律失常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综合处理措施并观察疗效。结果本组病例血液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为12.6%,其中以心房纤颤、频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最为常见,经采取综合处理措施后,终止心律失常的成功率为91.5%。结论心律失常是血液透析中的常见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陈莉 《职业与健康》2010,26(6):714-715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病人2368例次血液透析中334例次心律失常病例资料,并分析其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4.1%,有原发心脏病者较无心脏病者发生率高,发生于透析开始2~5h者占74.3%。超滤脱水量2kg以上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6.6%。心律失常类型以心房纤颤、房性、室性早搏为多见。结论心律失常发生率与超滤脱水量成正比,低血压是其主要诱因,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也可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使血液透析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血液净化室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的100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未感染组60例,观察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等临床资料,以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40例患者确诊后均给予留取痰标本行细菌学检测,细菌培养阳性19例,阳性率为47.50%;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多见,前3位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菌,分别占26.32%、15.79%、10.53%;高龄、糖尿病、中重度贫血、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以及心胸比例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纠正贫血、补充营养,尽量充分透析以及降低心脏容量负荷,以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蔡素芳 《工企医刊》2004,17(2):50-51
我院自开展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多来.透析例数为442人次。透析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23例.透析前常规行心电图及心脏听诊无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以超过120次/分为标准).脱水发生低血压合并发生心律失常9例,未脱水发生心律失常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1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透析期间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分为两组,其中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归为发生组(49例),将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患者归为未发生组(53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与未发生组比,发生组患者BMI水平、合并糖尿病占比、透析时长24个月及以上占比、存在心脑血管事件史占比、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升高,舒张压、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长24个月及以上、存在心脑血管事件史、血红蛋白水平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均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53、2.092、2.147、1.018、1.039,均P<0.05)。结论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分布及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分布、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透析充分性、透析龄、贫血情况、心功能状况、血清蛋白与感染发生的关系及其感染部位、病原体、基础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93例感染患者(41.15%),共发生感染121例次(53.54%),感染者平均发生感染1.3次。感染部位主要依次为肺部(45.45%)、上呼吸道(21.49%)、皮肤软组织(14.87%)、泌尿道(9.92%)和胃肠道(7.44%)。≥60岁组、透析不充分组、透析龄≥1年组、重度贫血组、心衰组及低清蛋白血症组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应的<60岁组、透析充分组、透析龄<1年组、非重度贫血组、无心衰组及清蛋白正常组(均P<0.005)。基础疾病中以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感染率高(P<0.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很高,高龄、透析不充分、透析龄长、重度贫血、心功能不全及低清蛋白血症为其感染的高危因素;充分透析,改善贫血和营养状况,纠正和防止心功能不全是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疲乏状况及影响因素,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该院诊治的围绝经期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评估疲乏状况,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获取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诊疗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学历、婚姻、月经、睡眠、照顾者、原发病、并发症、医疗保险、血红蛋白、血白蛋白、C-反应蛋白、透析次数、透析史,通过统计学分析判断以上各因素是否为围绝经期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围绝经期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状况的PFS-R条目均分为(5.13±1.02)分,处于中度疲乏状态,其中无/轻度疲乏19例(14.6%)、中度疲乏86例(66.2%)、重度疲乏25例(1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1~60岁、有月经、睡眠时间<8 h/d、照顾者为其他人员、有并发症、有医疗保险、C-反应蛋白>8 mg/L、透析次数≥3次/周、透析史≥36个月的围绝经期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状况的PFS-R条目均分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月经、睡眠、并发症、C-反应蛋白、透析次数、透析史是围绝经期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处于中度疲乏状态,其疲乏状况受年龄、月经、睡眠、并发症、C-反应蛋白、透析次数、透析史等因素影响,临床工作者应了解围绝经期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疲乏状况及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疲乏,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8月至2022年11月南京市3所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衰弱型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及临床痴呆评估量表对认知衰弱进行筛查,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衰弱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衰弱的相关因素。结果 1 2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存在认知衰弱255例(20.99%),非认知衰弱960例(79.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97)、年龄(OR=1.751)、人均月收入(OR=1.658)、透析龄(OR=2.210)、并发症(OR=1.965)、SDS评分(OR=1.782)均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肌酐(Scr)为保护因素(OR=0.994)。结论 性别、年龄、人均月收入、透析龄、并发症、抑郁及Scr均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存在认知衰弱的独立因素。应多加关注以上患者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认知衰弱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