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寰楸椎固定或枢椎与中、下颈椎的节段固定中,枢椎椎弓根螺钉可提供良好的稳定性,为最终取得满意的融合提供保障[1,2].然而,在某些患者由于楸椎横突孔过大、枢椎峡部细小、短颈后凸畸形、头枕部遮挡等解剖因素,使得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楸椎侧块螺钉无法在枢椎提供螺钉固定点[3,4].  相似文献   

2.
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颈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具有其他任何颈椎固定系统所无法比拟的三维稳定性[1 ]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3 ] 。由于枢椎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 ,其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自然与其他颈椎不同。现就有关枢椎椎弓根的形态学、固定技术以及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一、应用解剖学研究(一 )枢椎椎弓根解剖学定义中所谓椎弓根是指连接于椎体侧后方和椎板之间的部分。而目前有关枢椎的应用解剖和临床研究中 ,所指的椎弓根则与其他脊椎不同 ,为“狭义椎弓根” ,特指枢椎上关节面和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 ,即峡部[4] 。1.枢椎椎弓根的高度 :此为枢椎横突孔内侧…  相似文献   

3.
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54例,后路使用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螺钉入钉点位于上位节段侧块背面中心点偏内上方,向外下方钻孔,外倾25°~30°,下倾30°~40°。钻透上下关节突,拧入3.5 mm钛合金皮质骨螺钉,螺钉长度16~20 mm。小关节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4~24个月,平均18.8个月。颈椎弧度无丢失,无螺钉松动及神经血管并发症,小关节间植骨全部愈合。结论下颈椎经关节突螺钉安全性好,螺钉抗拔出强度佳,固定确实,固定节段少,植骨融合率高;使用范围广,可用于C6/7节段。但建议结合钢板使用,小关节间隙必须植骨。  相似文献   

4.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和关节突关节角的CT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腰痛原因很多 ,对腰椎间盘退变、突出及椎管狭窄的研究也较多 ,而对关节突关节形态和关节角的研究却很少。笔者通过 80例正常人与 15 0例腰椎和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和关节角的CT对照研究 ,试图探讨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和关节角与腰椎和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发生的内在联系。1 材料与方法随机抽取 40~ 6 5岁临床、X线和CT资料齐全的腰椎和腰椎间盘退变患者 15 0例(男 75例 ,女 75例 )及腰椎和腰椎间盘无退变者 80例 (男 40例 ,女 40例 )。因性别不同 ,同节段椎体的关节突关节角的均值有显著性差异[1] ,所以笔者在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组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32具颈椎标本行枢椎椎板轴向CT加密扫描,测量枢椎椎板的长度、高度,枢椎椎板上、中、下部的厚度,椎板轴线与欠状面的夹角.8例颈椎损伤患者中,Anderson 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向后脱位2例、向前脱位1例、齿状突骨不愈合1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不稳、横韧带撕裂2例,Ⅱ型Hangman骨折伴C<,2~3>不稳1例,寰枢关节前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牵引复位后,根据患者病情组合枢椎椎板螺钉进行组合式固定,并行后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 枢椎椎板的长度为(26.2±1.2)mm,高度为(12.8±1.6)mm,枢椎椎板上、中、下部的厚度分别为(300±1.4)mm、(6.0±1.6)mm、(5.6±1.2)mm、椎板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平均为43.5°.8例患者枢椎椎板螺钉位于椎板中,无偏斜.全部患者随访6~1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中和术后没有任何并发症发生,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本组无一例发生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 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技术避免了螺钉置入过程中损伤椎动脉的风险.此技术操作简单,不受C2横突孔中椎动脉的位置限制.全程在直视下进行,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应用颈前路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24例,其中Ⅱ型13例,Ⅲ例1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受伤后平均6d内行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手术,术后颈围保护6周,进行定期临床和X线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为28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无内固定螺钉松动、移位或断裂。结论采用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齿状突骨折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7-04至2020-06采用胸椎椎板螺钉治疗胸椎疾病的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7~59岁,平均43.2岁,其中胸椎霉菌性脊柱炎1例,胸椎大肠杆菌感染1例,胸椎骨折翻修术2例,颈椎骨折行颈胸段固定2例,术中椎弓根崩裂改用椎板螺钉2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  相似文献   

9.
寰枢椎不稳临床较常见,现多采用C1,2经关节螺钉固定术作为首选[1].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Magerl后路经寰枢椎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最早由Magerl在1979年首先报告和应用[2].临床和生物力学研究证实,Magerl后路经寰枢椎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具有较好的抗屈伸、抗旋转、抗水平移位的三维稳定性及较高的术后骨融合率[3-5],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被视为寰枢椎不稳定后路内固定手术的金标准.但是部分患者存在椎弓根狭窄、椎动脉沟较深,此时螺钉穿越峡部时极易造成椎动脉损伤[6].笔者旨在通过峡部相关的影像学数据分析来探讨峡部限制螺钉直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椎弓根螺钉对腰椎关节突关节破坏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腰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对邻近的关节突关节破坏的发生率,从而提出选择较佳置钉的方法和减少钉杆结合部体积的设想。方法对1995—2003年行腰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的143例患者,利用X线、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评价经椎弓根螺钉对上关节突破坏的发生率。结果26.0%(157/604)的螺钉和31.5%(46/143)的患者存在固定节段椎体的上关节突不同程度的破坏。上关节突破坏的发生率主要与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有关。结论术前可借助CT等影像学检查,确定腰椎上关节突的关节角指导术中进钉,同时设计器械时尽量减少钉杆结合部的体积,可减少椎弓根螺钉对腰椎关节突关节的破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伤椎万向螺钉固定与跨伤椎单向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经伤椎组(52例)和跨伤椎组(4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术前2组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术前与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经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与术后3 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维持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方面,经伤椎固定优于跨伤椎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4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寰枢椎不稳患者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2~64岁,平均49岁.寰枢椎不稳的原因:齿状突陈旧性骨折10例,游离齿状突畸形16例,横韧带损伤2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32例患者均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监测下行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并发症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术前和术后1年神经功能情况. 结果 3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8 min,平均出血量110 ml,术中无食管、神经、椎动脉损伤或脑脊液漏.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 ~31个月,平均19个月.JOA术前评分为9.8分,术后1年为15.8分,改善率为83%.所有患者均植骨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2例患者术后出现舌下神经损伤症状,术后2个月恢复. 结论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两种不同方式进行的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方法.方法 1999年-2009年收治的51例C2骨折的患者中,单纯Ⅱ型骨折36例,行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本组男28例,女8例;年龄17~59岁,平均42.3岁.2005年6月前11例患者在G/C形臂透视下导入松质骨空心螺钉,设为A组.2005年6月以后25位患者应用ISO-C三维导航系统置入螺钉,设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3,6,12个月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上颈椎稳定性.结果 手术时间:A组77~148 min[(102±12)min],B组71~150 min[(104±14)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A组20~130 ml[(46±5)ml],B组26~150 ml[(42±6)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得到复查,X线片未见骨折愈合,骨折端无移位,颈部旋转平均40%受限.术后1年复查,30例(83%)骨性愈合,6例(17%)纤维愈合,颈部平均24%旋转受限.结论 在G/C形臂X线机透视下导入松质骨空心螺钉与应用ISO-C三维导航系统导入螺钉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等无差异.但导航可以减少医患双方的射线暴露,有时甚至可以应用实心螺钉固定增加强度,从而减少因不愈合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CT三维重建经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钉道轨迹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GE LightSpeed 16 Pro螺旋CT对15具枢椎完整成人干燥标本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内插重建为层厚0.6mm、层距0.3mm,在ADW4.2软件上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ting,MPR)技术重建和分析图像。在图像工作站中模拟不同方法(方法A:进钉点为下关节突根部的中垂线,出至上关节突与齿突交界处;方法B:进钉点为下关节突背侧的头内1/4处,平行于狭部轴线至上关节突下缘)和不同直径的经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观察虚拟螺钉在骨性通道中的通行情况,并将钉道参数结果应用于干燥枢椎标本的实际椎弓根内固定。结果 螺钉的轨迹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以及任意轴面上得到动态观察,2具3侧标本的横突孔内侧壁和上关节突下方骨壁菲薄,明显不适于行椎弓根内固定。方法A与B两种钉道轨迹参数比较,二者的钉道长度相近(P〉0.05),方法A的上倾角度和内倾角度大于方法B(P〈0.05,0.01),方法A的骨性通道中可容纳虚拟螺钉的直径明显小于方法B(P〈0.05)。结论 本研究可以模拟经枢椎椎弓根钉固定的不同进钉点、螺钉的不同直径和不同安全角度,并动态观察螺钉的轨迹是否完全在骨性结构内通行,在临床治疗和科研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87年,Magerl等首次运用经关节螺钉(transarticular screw,TAS)固定寰枢关节。这一固定方法虽然在生物力学上明显优于其他方法,但由于C1/2复杂的解剖关系,因此对技术要求很高,且椎动脉损伤的风险大。然而,2003年,Takayasu等在25例患者中应用下颈椎TAS固定,共置入81枚螺钉,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经过3个月-5年的随访,无一例螺钉松动或脱出,且都成功融合。笔者认为,下颈椎TAS钉道穿过上、下关节突四层皮质骨,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而且这一技术相对安全、简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关节突螺钉瞄准器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折的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9.5±6.7)岁。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70.4±5.9)岁。对照组选择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常规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选择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关节突螺钉瞄准器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引流量,术后48h的疼痛程度,术前、术后及随访12个月的椎间隙高度及螺钉位置、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6)cm vs.(4.7±0.9)cm,(124.6±35.7)min vs.(132.4±42.5)min,(215.9±42.3)m L vs.(242.3±52.7)m L,(352.8±76.5)m L vs.(389.6±85.7)m L]。观察组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3.5±0.8)vs.(4.8±1.3),P=0.028]。术后两组椎间隙高度明显增加,随访12个月椎间隙高度较术后减小,观察组术后和随访高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11.2±2.4)mm vs.(10.5±2.2)mm,P=0.036;(10.9±2.6)mm vs.(9.2±2.5)mm,P=0.031]。观察组螺钉位置I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0.0%vs.75.7%,P=0.02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7%vs.17.1%,P=0.034),随访12个月椎间融合及椎体稳定性显著高于对照组(92.9%vs.80.0%,P=0.026),JOA评分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8±7.9)%vs.(56.9±13.2)%,P=0.000]。结论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关节突螺钉瞄准器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板-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峡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05至2021-05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骨科治疗的25例腰椎峡部不连患者,峡部不连均位于L5,均采用椎板-椎弓根螺钉固定+峡部植骨治疗.随访评估患者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与术前进行比较.行腰...  相似文献   

18.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国产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认为可吸收内固定物是治疗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9.
腰椎关节突关节基础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关节突关节是脊柱连接的重要关节。临床上往往仅注重椎间盘突出症,而忽略腰椎关节突关节炎引起的症状。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腰椎关节突关节的研究,在解剖学、生物力学以及病因学上都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一种能够显示颈椎上、下关节突及关节突关节的最佳摄影位置。方法测量63例正常人颈椎关节突关节(第3~7颈椎)CT横断扫描片(920个有效数据),在颈椎关节突关节CT片上做椎体前后缘中点连线的延长线和颈椎上关节突关节面两端点连线的延长线,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夹角即人体矢状面与颈椎关节突关节的角度,称颈椎关节突关节角。结果颈椎关节突关节角为70°~75,°经统计学处理,颈椎的关节突关节在不同性别、不同椎体、不同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在摄影时,使人体冠状面与胶片成70°~75°摄片,此时关节突关节与胶片垂直,与中心线平行,可得到清晰的关节突关节影像,此摄影位置称颈椎关节突关节位。结论颈椎关节突关节位能清晰显示颈椎上、下关节突及关节突关节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