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有关舌象与慢性胃炎相关性研究的文献颇多[1~4],揭示了慢性胃炎患者舌象与中医辨证分型、胃镜像、活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具有相关性,并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本研究从收集大样本临床资料入手,采用舌象分析仪及舌  相似文献   

2.
舌诊是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临床开展应用纤维镜以来,发现胃和十二指肠病变与舌象变化有一定关系。本文总结近年在我院内科诊治的226例慢性胃、十二指肠病患者纤维镜检查及舌象观察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经内窥镜及活检病理确诊单纯十二指肠炎46例,合并各型胃炎129例,年龄<30岁为82.8%。观察舌象和中医分型,以淡舌(56.6%)、薄白苔(63.4%)、虚寒型(67.4%)多见,单纯十二指肠炎改变比较单纯,合并慢性胃炎者改变明显。单纯粘膜炎或初病轻者多淡舌(69.6%)或红舌(23.9%),多薄白苔(60.9%);复合性粘膜炎或久病重者,多红舌(37.5%)或紫舌(40.0%),伴腻苔(28.6%)。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象与胃蛋白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舌象分析仪对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舌象观察,并取其胃液,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胃蛋白酶水平.结果 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苔颜色黄者,胃蛋白酶水平高;舌苔颜色白者,胃蛋白酶水平低.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蛋白酶水平在舌苔厚度、舌质及舌色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苔颜色变化可能与胃蛋白酶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舌苔颜色随胃蛋白酶水平升高逐渐由白变黄;而舌苔厚度、舌质及舌色与胃蛋白酶水平可能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1985年1月~1986年12月对3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化疗前后作了血液流变学及舌象观察,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30例中男26例,女4例。年龄31~70岁。肺癌分型:小细胞未分化癌20例,大细胞未分化癌2例,鳞状上皮细胞癌5例,腺癌3例;临床病理分期:Ⅱ期1例,Ⅲ期4例,Ⅵ期25例。30例均经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1977年1月~1979年12月收治的各类型肠梗阻中有舌象观察记录的280例患者,进行了舌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80例均经 X 线透视或临床手术证实而确诊。男197例,女83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1岁,平均24.92岁。按1975年天津会议后由天津急腹症研究所和遵义医学院联合修订的肠梗阻分类、分型标准,本组属单纯性肠梗阻205例,绞窄性肠梗阻75例;  相似文献   

7.
肿瘤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由于细胞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扰乱了正常的增生、分化的调控,并可导致细胞凋亡异常,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胃黏膜凭借凋亡与增殖之间的平衡维持其完整性,研究认为增殖和凋亡失衡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模式,经典模式认为其前期要经历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阶段。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79年3月~1980年4月,对进行纤维胃镜检查的慢性胃病患者644例,观察舌象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现分析如下:观察方法一、对象:门诊或住院有上消化道出血、上腹部闷痛或食欲明显减退等症之慢性胃病患者,经肝功检查正常和 HBsAg 阴性者。二、方法:1.舌象观察:由一位中医师专人负  相似文献   

9.
自1982年以来,我们对51例脾胃气虚住院患者进行了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简称 ICD)活性及24小时尿中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简称 VMA)含量的测定,以探索其间的关系,了解脾胃气虚的实质。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均经纤维内窥镜和钡餐透视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者。中医辨证:(1)脘腹隐痛,喜按,得热痛减;(2)食欲不振,食后饱胀  相似文献   

10.
胃癌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即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病理学界将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按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肠上皮化生又根据黏液组织化学方法分为完全小肠型、不完全小肠型、完全大肠型、不完全大肠型:异型增生又根据其病理特点不同分为隐窝型、腺瘤型、再生型、球型和囊装扩张型。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死于此病者超过16万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胃癌及胃癌癌前病变患者血瘀证的客观指标。方法:对162例胃癌、胃癌癌前病变及浅表性胃炎的患者进行血瘀证评分,用免疫组化Pictuve二步法分别测定其胃黏膜COX-1、COX-2、VEGF、CD34表达水平,用统计软件SPSS11.0的spearmam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血瘀证评分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血瘀证评分与COX-2呈中度相关,与VEGF呈低度相关,与COX-1及CD34则无相关关系。结论:可以把COX-2的表达水平作为血瘀证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善胃Ⅰ号方对血瘀热毒型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经胃镜和病理诊断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并符合中医血瘀热毒证型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给予善胃Ⅰ号方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猴头菌片治疗.结果:总体疗效、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29%、83.24%,对照组为29.17%、55.9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内镜征象及内镜疗效(91.18%)优于对照组(58.33%)(P<0.05).治疗组治疗后病理检查中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均有改善,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82.14%)优于时照组(41.46%)(P<0.05),与病理逆转具有一致性.治疗组胃黏膜EGF、PcNA表达经治疗显著降低,而且治疗后EGF、PC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善胃Ⅰ号方时血瘀热毒型胃癌前病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内镜、病理表现,并可杀灭Hp,降低EGF、PCNA的表达,从而阻断并逆转胃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